欢迎访问现代地质!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19卷 第Suppl期    刊出日期:2005-03-20
    石油地质
    试论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沉积体系与烃源岩关系
    周雁,沃玉进,肖开华,杨志强,张云霞
    2005, 19(Suppl):  1-6. 
    摘要 ( 1256 )   PDF (352KB) ( 11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沉积体系类型,认为中国南方发育大陆沉积体系组、海陆过渡沉积体系组和海洋沉积体系组等3大沉积体系组,它们又可进一步划分为14个沉积体系及若干亚相和微相。南方海相烃源岩的发育与沉积相的展布关系密切。烃源岩发育的有利相带为盆地相或开阔海台地相。对于碎屑岩,海陆过渡相中的滨岸沼泽相属闭塞还原环境,其有机碳含量高、生油条件好。中国南方海相地层中生油条件为好—中等烃源岩主要见于开阔海台地相、浅海台盆及台地边缘、斜坡相带、陆棚相区。

    济阳坳陷罗家地区和垦西地区沙河街组水下冲积扇与扇三角洲的沉积学比较
    彭传圣,王永诗,林会喜,纪友亮,孙爱民
    2005, 19(Suppl):  7-13. 
    摘要 ( 1514 )   PDF (452KB) ( 9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充分分析岩心、测井、各类薄片资料及其他分析化验资料,对济阳坳陷罗家、垦西地区砂砾岩体沉积学特征进行研究,确定罗家、垦西地区沙河街组砂砾岩体分别为水下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相类型。罗家砂砾岩体沉积相归属争议较大,根据多种因素分析,其应属于较陡缓坡带的水下冲积扇沉积。垦西砂砾岩体因未见水上沉积,易被划分为水下冲积扇沉积。经研究表明该区砂砾岩体为特殊扇三角洲相,其与常见的扇三角洲不同,是由根部水下冲积体、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亚相组成。通过比较认为水下冲积扇与扇三角洲在古地貌、水动力条件、各种沉积特征及物性特征等多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具有不同的沉积模式。这些研究结果为在砂砾岩体稠油勘探中寻找有利相带和开采中选择注水措施等提供了依据。

    陆相断陷盆地长期基准面旋回及其古湖盆地质特征响应——以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为例
    张海峰,张林晔,刘庆
    2005, 19(Suppl):  14-19. 
    摘要 ( 1936 )   PDF (598KB) ( 7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陆相断陷盆地长期基准面旋回受区域构造运动的控制,这多与盆地的演化阶段有关。随着基准面升降,湖盆水体深度、水域范围大小、沉积物供应速率等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并被记录在地层中,主要体现在层序构型、湖盆类型、烃源岩保存等各个方面。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到二段下亚段表现为一次长期构造基准面旋回,形成一个二级层序,从下到上,随着基准面缓慢上升、快速上升、持续高位、缓慢下降到迅速下降,该套地层可以划分为Es4中下低水位体系域、Es4水进体系域、Es3高水位体系域早期、Es3中上高水位体系域晚期以及Es2水退体系域。相应地,东营古湖盆也表现出阶段性的湖盆类型和水文地质特点,可以划分为5个演化阶段,即裂陷初始期过补偿间歇湖、裂陷加速期欠补偿常年湖、裂陷鼎盛期欠补偿闭流湖、裂陷鼎盛期均衡补偿敞流湖以及裂陷衰退期过补偿敞流湖。不同特征的古湖盆又产生了具有不同地化特征的烃源岩,且集中体现在有机质丰度和类型这两个方面。

    山东东营凹陷郑家-王庄地区粘土矿物特征及其与储层的关系
    王风华,张关龙,袁文芳,陈世悦
    2005, 19(Suppl):  20-26. 
    摘要 ( 1178 )   PDF (551KB) ( 8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岩石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东营凹陷郑家、王庄地区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中粘土矿物的主要类型为伊利石/蒙皂石无序间层矿物和高岭石,以及少量的伊利石和微量的绿泥石矿物。伊利石/蒙皂石无序间层矿物可进一步分为钙型、钠型和钠—钙过渡型3类,其中对储层伤害最大的为钠型。高岭石矿物以结晶度高者居多,初步分析其为自生成因。结晶度差者为陆源成因或长石蚀变成因。自生高岭石的存在大大改善了储层的物性。

    山东利津油田利85井区砂砾岩体的储层特征及含油性分析
    杨和民
    2005, 19(Suppl):  27-31. 
    摘要 ( 1235 )   PDF (352KB) ( 10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利津洼陷深层勘探开发的经济效益,利用钻井取心、录井、试油等资料,研究利85井区储集岩特征及油层的空间分布特点,认为该区主要储层为沙三段和沙四段的砂砾岩,油层主要集中分布在沙四段的Ⅰ、Ⅱ、Ⅲ等3个砂组之中;建立利85井及周围井区储层物性解释和油水识别图版,对每个解释层都要进行油、水层(干层)的判别以及好产层、低产层、非产层的判断,指出了含油气分布的有利井区,并为初步估算了石油地质储量,进而提出了下一步滚动开发的具体井位提供资料。

    石英ESR测年在层序地层学分析中的应用——以济阳坳陷义3-7-7井为例
    赵勇,操应长,杨伟利
    2005, 19(Suppl):  32-36. 
    摘要 ( 1237 )   PDF (425KB) ( 7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济阳坳陷义3-7-7井古近系沙三段—沙二段沉积可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沙三段下亚段为层序1,沙三亚段中为层序2,沙三上亚段为层序3,其中层序3的顶部保存不全。在对该井砂岩岩心进行了密集取样并对88块样品分别进行了石英ESR测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和ESR年龄间的关系,一个三级层序的持续时间约为1~4Ma,一个准层序的持续时间约为1.3~20万ɑ,且在三级层序内不同发育阶段的准层序的持续时间和沉积速率存在差异,层序发育早期和晚期的准层序的持续时间短,沉积速率大;层序发育中期的准层序的持续时间长,沉积速率小。

    山东济阳坳陷第三系碎屑岩储层油气成藏的孔渗门限研究
    石砥石,朱家俊
    2005, 19(Suppl):  37-41. 
    摘要 ( 1308 )   PDF (349KB) ( 8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山东东营济阳坳陷第三系碎屑岩储集层中,成藏条件相同而含油性差别明显的现象广泛存在,并严重制约着该区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和评价。大量的实钻资料统计结果表明,碎屑岩储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特性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影响,并在不同层位、不同构造部位表现出不同的孔渗门限。不同层位的碎屑岩储层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和成藏阻力,处于不同构造部位的油气具有不同的成藏动力,油气所具有的成藏动力与储层自身的孔隙度和渗透性共同决定了油气成藏的孔渗门限。孔渗门限的提出和研究较好地解释了相同成藏条件下不同砂体的含油性出现明显差异的地质现象,并对圈闭的成藏分析和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山东东营凹陷古近系深部储层的成岩特征和成岩模式
    王国光,操应长,崔大勇,张艳峰
    2005, 19(Suppl):  42-48. 
    摘要 ( 1299 )   PDF (841KB) ( 9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营凹陷深部储层主要发育了压实压溶作用、交代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和裂缝形成作用等成岩事件和胶结交代成岩相、溶解成岩相、充填成岩相等。结合反射率、古地温等资料,分析表明深部储层已进入晚期成岩阶段。根据东营盆地的构造特征,分别建立了二级构造带的成岩演化模式,指出东营凹陷深部储层在局部地区仍存在有利的次生孔隙发育带。

    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南部—桩东凹陷西部下第三系沉积特征分析
    刘宁,王锋,王伟庆
    2005, 19(Suppl):  49-53. 
    摘要 ( 1277 )   PDF (395KB) ( 8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南部—桩东凹陷西部下第三系地层、岩性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传统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方法与层序地层学方法相结合,结合古气候的变迁与构造活动的变化,对该区下第三系不同时期的古沉积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系统总结了埕北凹陷南部下第三系断陷湖盆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初步开展了沉积体系演化的主控因素及层序地层分析,将研究区下第三系划分为孔店组—沙四段下、沙四段上—沙二段下、沙二段上—东营组3个层序,并对其发育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构造活动、气候变迁、沉积物的充填为影响和控制层序发育和湖盆沉积体系类型的主要因素。

    河北滦平断陷盆地早白垩世陡坡进积型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张玄杰,罗平,张兴阳 ,顾家裕 ,房小荣
    2005, 19(Suppl):  54-58. 
    摘要 ( 1683 )   PDF (422KB) ( 8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白垩世滦平断陷湖盆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盆地演化的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发育不同类型的扇三角洲。陡坡进积型扇三角洲发育于断陷盆地的陡坡一侧,其中扇三角洲前缘是其沉积主体,发育席状砂、河口坝、前缘水道、前缘水道间漫流沉积等微相类型,各微相中以河口坝沉积及水道间漫流沉积微相最为典型。河口坝沉积及前缘水道间漫流沉积均受前缘水道内强度周期性变化的洪流的影响,前者为前缘水道外侧由出水道口的高流态片状流(牵引流或颗粒流)与湖浪相互作用的产物,储集性较好;后者为洪水期溢出前缘水道两侧的悬浮负载的沉积产物,储集性差。结合区域沉积层序发育特征,认为陡坡进积型扇三角洲为断陷湖盆收缩晚期冲积扇进积到断阶带形成的一类扇三角洲,并建立了该类扇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冀中饶阳凹陷留西地区沙三上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含油性
    梁宏斌,王海潮,韩春元,崔周旗,郭永军,杨彩虹,彭维松
    2005, 19(Suppl):  59-63. 
    摘要 ( 1666 )   PDF (776KB) ( 14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沉积背景分析,根据砂体特征、岩心观察认为留西地区沙三上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平原相不发育,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水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微相,其沿留路断层成近东西向展布。沙三上段埋深在3 200~4 000 m的油藏的储集空间属于次生孔隙类型,主要储集体类型为水下分流水道、河口坝,它们在埋深小于4 000m的区域均是具有经济效益的勘探目标。留西地区形成的北高南低构造斜坡背景与辫状河三角洲近东西向展布的砂体形态相互配置,为后期油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帚状断裂体系控制下,留西地区沙三段辫状河三角洲北部发育构造油藏,中南部发育隐蔽油气藏。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下干柴沟组下段沉积体系和物源分析
    曹国强,袁文芳,彭德华,徐凤银,陈世悦
    2005, 19(Suppl):  64-69. 
    摘要 ( 4768 )   PDF (1132KB) ( 10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沉积环境、重矿物组合及重矿物稳定系数的研究发现,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下干柴沟组下段沉积期研究区有5个物源方向:(1)阿尔金斜坡北侧的阿卡腾能山方向;(2)小梁山-牛鼻子梁北侧的大通山南山-安南坝-阿尔金山方向;(3)祁漫塔格山西段跃进方向;(4)祁漫塔格山东段东柴山-黄石方向;(5)受阿尔金山和祁漫塔格山共同控制的阿拉尔方向。不同的物源区控制着沉积体系的发展,根据研究区的物源分析,划分出4大沉积体系:(1)阿尔金山西段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深湖沉积体系;(2)阿尔金山中段冲积扇-辫状河流-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3)祁漫塔格山前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4)古阿拉尔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并据沉积体系分的分布与油气聚集规律的发现,扇三角洲和三角洲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滨浅湖滩坝砂体以及湖底扇中扇辫状沟道砂体,具有良好的油气生储盖组合,成为柴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下段的有利的勘探目标。

    新疆白家海—五彩湾地区苍房沟群储集层特征
    郭建平,冯兴强
    2005, 19(Suppl):  70-73. 
    摘要 ( 3721 )   PDF (324KB) ( 8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家海—五彩湾地区苍房沟群的储层岩石类型多样,但以裂缝—孔隙型储集层为主。成岩作用类型多而复杂,苍房沟群处于晚成岩时期,其岩性、沉积相以及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研究区将苍房沟群划分出6种储集砂体类型,分别为冲积扇—辫状河砂砾岩体、水下冲积扇砂砾岩、扇三角洲砂砾岩体、湖底扇砂砾岩、滨浅湖滩坝砂体、曲流河河道砂体。通过对储集砂体的详细分析,建立了储集砂体的评价标准,认为扇三角洲砂体和湖底扇砂体是最有利的储集体,冲积扇—辫状河砂体以及水下冲积扇砂体是较有利的储集体。

    新疆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裂缝系统特征及控制因素
    肖玉茹,何峰煜
    2005, 19(Suppl):  74-79. 
    摘要 ( 2727 )   PDF (376KB) ( 8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油田是新疆塔里木盆地近年来发现的亿吨级大型碳酸盐岩油田,裂缝系统是奥陶系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通过碳酸盐岩油藏的精细描述技术,建立了裂缝系统的原模型。裂缝分为两类,一种是构造裂缝、另一种是成岩裂缝。微裂缝较发育,大部分都含油。裂缝组系方向主要有两组:一组走向为北东东—南西西向,另一组走向近南北向。根据裂隙展布、裂隙间关系、裂隙充填物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的裂隙系统大致可分为4期,分别为加里东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印支期和燕山—喜山期 。裂缝形成与发育的控制因素主要为岩性、岩层厚度、断裂作用、构造应力场特征、局部构造、岩溶作用、埋藏深度等方面。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体系分析
    王居峰,邓宏文,谢晓军
    2005, 19(Suppl):  80-86. 
    摘要 ( 1334 )   PDF (615KB) ( 8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研究区的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砂岩含量的变化及钻井、测井特征和地震反射标志等,总结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的沉积微相类型及相标志,指出三工河组沉积时期砂体沉积微相的发育与分布主要受北东和北西方向物源体系的控制。由于不同沉积时期基准面与A/S比值的动态变化、物源体系特征及古地貌形态等的差异,导致了研究区东、西部沉积相类型及演化特征的不同。垂向上,沉积相经历了由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相的变化,其中三工河组中、晚期形成的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和水下分支水道砂体是最重要的勘探目标。

    柴达木盆地北部沉积—构造演化研究
    彭德华,徐凤银,袁文芳,陈世悦
    2005, 19(Suppl):  87-91. 
    摘要 ( 2782 )   PDF (487KB) ( 9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达木盆地北部广泛发育侏罗系地层。根据露头的层序地层分析,大煤沟地区的侏罗系剖面可划分为6个层序。层序1和层序4由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构成,层序2、层序3和层序5由低水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构成,而层序6仅由低水位体系域构成。沉积层序的发育受湖平面变化和持续活动的基底断裂所控制。沉积—构造演化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侏罗纪盆地为断陷盆地,这种盆地格局决定了聚煤环境主要发育在柴达木北缘断裂以北地区和陵间—达霍断裂以南地区,而烃源岩则主要发育在这两条断层所夹持的中心沉降带。

    加里东中期断裂对新疆塔河地区奥陶系储层的控制作用
    邬兴威,张涛,石玉,张达景
    2005, 19(Suppl):  92-95. 
    摘要 ( 1484 )   PDF (688KB) ( 7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新疆塔河地区中上奥陶统地层一间房组与恰尔巴克组的削截现象、古生物缺失以及钻井资料,确认奥陶系碳酸盐岩存在加里东中期岩溶作用。该期岩溶作用可以形成缝洞型储层,而产生岩溶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加里东中期断裂系统的发育程度。根据最新的地震资料解释结果,塔河地区加里东中期运动发育NNW向、NNE向、EW向和SN向4组断裂,这4组断裂既形成与断裂伴生的裂缝,又为加里东中期岩溶作用提供了岩溶发育通道。这导致奥陶系储层发育的优势方向与断裂的走向一致,表明加里东中期构造运动产生的断裂对奥陶系储层发育具有控制作用。

    新疆塔河油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储层的发育特征
    张涛,邬兴威,杨林,陈霞
    2005, 19(Suppl):  96-100. 
    摘要 ( 4753 )   PDF (1012KB) ( 8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塔河油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主要是一套微晶灰岩和含泥质条纹灰岩地层,属于台地相及台地边缘相沉积。其储层类型包括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和裂缝-溶洞型。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主要为良里塔格组CaCO3的含量、早期断裂及岩溶作用的强度。断裂分布区和台地边缘颗粒滩相分布区为好—较好储层分布区。良里塔格组尖灭线以南至桑塔木组初始上超分布线之间的区域是两期岩溶发育区,为中等储层分布区,圈定了912km2良里塔格组有利储层。

    半地堑湖盆沉积体系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与勘探意义——以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断陷中次洼为例
    史淑玲,张海峰,张庆德,王玉生
    2005, 19(Suppl):  101-104. 
    摘要 ( 1649 )   PDF (895KB) ( 9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内蒙古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断陷中次洼为例,提出了在半地堑湖盆背景下形成的沉积体系类型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低位楔、湖底扇和近岸扇。沉积体系的分布受坡折带控制,在陡坡带—洼槽带发育近岸扇—盆底扇沉积体系;在缓坡带—洼槽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低位楔—盆底扇沉积体系。概括了各种类型沉积体系的地震反射和测井响应特征。位于缓坡带和洼槽带的沉积体系为可能有效储层,分别与不同期次的最大洪泛面相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河南双河油田下第三系核三段砂岩成岩作用与储集性能特征
    郑宽兵,冯彩琴,魏然,唐晓川,李霞
    2005, 19(Suppl):  105-109. 
    摘要 ( 1240 )   PDF (379KB) ( 7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核三段砂岩是双河油田的主要储层。砂岩颗粒成分以石英、长石和岩屑为主,其成岩演化可分为成岩早期和成岩中期。成岩早期和成岩中期未成熟阶段主要表现为渗滤、水化和机械压实等作用;成岩中期的低成熟、成熟A、成熟B等3个阶段主要表现为胶结、溶解、交代、压溶和重结晶等作用。砂岩储层的孔隙演化与其成岩演化密切相关,成岩作用使孔隙体系循着原生孔隙度减少—次生孔隙度增加—次生孔隙度下降的趋势发展。储层中原生孔隙和各类次生孔隙有机地组合成以次生孔隙为主的孔隙体系;次生孔隙比原生孔隙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虽然其孔隙类型较多,孔隙结构较复杂,储集性能差异较大,但次生孔隙中最主要的是溶解扩大的粒间孔,其孔喉半径大,储集性能好。

    陡坡带扇三角洲形成过程的水槽实验
    马晖,鄢继华,张关龙,陈世悦
    2005, 19(Suppl):  110-114. 
    摘要 ( 1684 )   PDF (583KB) ( 12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水槽实验模拟了陡坡带扇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及其发育特征。模拟实验表明扇三角洲的形成是一个碎屑沉积体不断前积、加积的过程,扇面沟道的频繁改道和决口沉积是扇三角洲发育的动力机制。由于来自水槽内水体的阻挡,扇体向侧翼生长的速度快于前端,扇体长宽比小于1。水槽内水平面的变化控制了扇三角洲平原扇面的发育特征,水平面的下降有利于扇面沟道的下切和扇体的进积。扇三角洲分为明显的扇三角洲平原、前缘斜坡和前扇三角洲3个亚相,各亚相扇面坡度和沉积动力机制不同,导致扇体表面粒度分布特征明显。

    山东惠民凹陷下第三系火山锥成因及其喷发模式
    刘圣志,张世奇,姜在兴,王金友,魏垂高,刘金华
    2005, 19(Suppl):  115-120. 
    摘要 ( 1342 )   PDF (456KB) ( 10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下第三系火山锥分布广泛。通过对火山锥体的取心观察、薄片鉴定、岩石化学分析及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火山锥的发育特征与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认为该区火山锥主体岩性为玄武质火山碎屑岩,火山活动具有长期性、多期次性等特点,岩浆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中浅层的岩浆房,近东西向断裂体系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锥的重要通道,断层的活动强度与组合方式控制着火山锥的发育与分布。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火山锥的3种喷发模式,即裂隙式喷发、中心式喷发和过渡式喷发;不同类型的喷发模式具有不同火山作用、岩相分布特征和含油气性。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构造裂缝形成时期的探讨
    陈韶生,张吉昌,鲍志东
    2005, 19(Suppl):  121-123. 
    摘要 ( 1363 )   PDF (309KB) ( 8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变质岩潜山油藏储层中构造裂缝既是渗流通道又是储油空间的特点,应用伸展构造理论、同位素测年和包裹体分析等多种方法预测裂缝的形成时期,并对辽河盆地边台变质岩潜山中构造裂缝的分布特点进行了阐述,从而为准确预测储层构造裂缝的分布奠定了基础。

    渤南洼陷构造样式与盆地演化
    蔡忠东,康仁华,张建珍,粱慧社,朱井泉
    2005, 19(Suppl):  124-131. 
    摘要 ( 1465 )   PDF (568KB) ( 7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渤南洼陷是一个中—新生代形成的复合盆地,总体表现为北陡南缓的箕状坳陷。根据构造平衡与复原技术,结合洼陷的沉积和沉降特征进行研究,表明该洼陷的构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伸展构造,而是经历了不同时期构造背景的转换,从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反转构造,总的趋势是强烈拉张与弱挤压的交替。盆地周边的凸起与边界断裂对盆地内的变形和沉积作用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

    山前冲断带构造解释技术及在酒泉盆地南缘的应用效果
    娄占伟,潘良云,段书府,谢结来,张宏伟
    2005, 19(Suppl):  132-138. 
    摘要 ( 1225 )   PDF (851KB) ( 8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陆盆地山前冲断带是中国中西部最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但山前冲断带往往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的采集和处理难度大,地震资料较少且品质差,构造解释中存在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准确确定地质构造样式、地质结构及空间变化较为困难,速度纵横向变化大,准确落实构造圈闭形态困难。针对酒泉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构造解释的难点,应用山前冲断带构造解释技术,深化了对研究区构造特征的认识,并以此指导油气勘探,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山东东营凹陷古近纪断层活动强度
    孙喜新, 戴俊生, 王云鹤,宋永东
    2005, 19(Suppl):  139-142. 
    摘要 ( 2785 )   PDF (384KB) ( 8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营凹陷古近纪为北断南超的伸展半地堑,发育了众多的生长断层。生长断层的活动强度直接反映了凹陷的构造活动强度,控制着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定量研究生长断层的活动强度不仅对揭示凹陷的形成演化和沉积充填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搞清油气成藏规律并指导油气勘探具有实际意义。用断层落差表示生长断层的活动强度,计算了沙三期至东营期明显的活动断层的落差,其中沙三早期明显活动的断层有45条,最大落差为450 m;沙三中期明显活动的断层有47条,最大落差为500 m;沙三晚期至沙二早期明显活动的断层有49条,最大落差为500 m;沙二晚期至沙一期明显活动的断层有49条,最大落差为300 m;东营早期明显活动的断层有45条,最大落差为150 m;东营晚期明显活动的断层有38条,最大落差为230 m。

    挤压型古构造定量恢复方法的研究
    张研,许大丰,赵文智
    2005, 19(Suppl):  143-150. 
    摘要 ( 1077 )   PDF (551KB) ( 8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中西部广泛发育挤压型盆地,其现今的构造面貌与历史中原型盆地的面貌差异很大。如要客观地认识挤压型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不同区带以及同一区带不同构造圈闭石油地质条件的优劣,就需要对原型盆地的几何形态进行恢复,从历史的角度看待生油凹陷、区带内生储盖组合与圈闭的形成演化。以平衡的观点指导地震资料解释,在完成剥蚀量补偿基础上,对地震解释层位采用外推游移法逐层、逐条地进行挤压型古构造恢复,最终实现研究单元(盆地、坳陷或构造带等)构造原型在三维空间上的重建,可以为地质家建立起直观的构造演化概念,从而为深入评价石油地质条件,优选有利勘探方向提供依据。

    应力场与油藏数值模拟网格单元的耦合方法
    孙业恒,周涌沂,戴俊生,汪必峰
    2005, 19(Suppl):  151-154. 
    摘要 ( 1680 )   PDF (301KB) ( 12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力场模拟与油藏数值模拟两者网格单元的耦合是裂缝性油气藏高精度数值模拟的关键。提出了顶点对应法和形心对应法两种网格单元耦合的方法,分析了两者的优点和缺点。顶点对应法计算精度高,算法简单,对应力场模拟中的有些功能有限制作用,适合于网格单元较多的计算。形心对应法有利于应力场模拟中有些特殊功能的发挥,算法比较复杂,计算精度不及顶点对应法,适合于网格单元较少的计算。史深100地区沙三中段是裂缝型砂岩储层油藏,在裂缝识别的基础上,建立了构造应力与裂缝参数的定量关系。采用顶点对应法,把油藏数值模拟划分的80 000余个网格单元转换为有限元网格单元,用有限元法对裂缝发育时期的古构造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输出各个单元的裂缝参数。通过模拟现今地应力场计算裂缝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储层参数,为低渗透砂岩的油藏数值模拟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辽河断陷曙光低潜山带的构造演化及储层裂缝预测
    魏喜,祝永军,邓晋福,李玉喜,赵国春,宋柏荣
    2005, 19(Suppl):  155-160. 
    摘要 ( 1670 )   PDF (448KB) ( 9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断陷曙光低潜山带的储集空间主要为构造裂缝,其形成、改造和分布规律主要与构造演化过程中区域应力场的特征有关。通过对不同时代地层和岩体中裂缝特征及其成因的综合对比分析认为:早、中侏罗世和古近纪早期是曙光低潜山储层裂缝形成和改造的主要时期,其中,前者表现为125°~305°的反扭挤压应力场,后者表现为80°~260°的顺扭拉张应力场。岩心的裂缝统计和应力场模拟结果表明应变能与裂缝密度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对不同层系储层的裂缝进行了预测。根据裂缝密度等值线图,太古宙混合花岗岩和元古宙石英砂岩、板岩、白云岩地层中,裂缝在S103—S107—S109和Sg92一线发育,密度在196条/m以上,并且向北东方向裂缝密度逐渐增大;古生代灰岩地层中,裂缝在S103以南和S109—Sg92一带发育,密度在200条/m以上。裂缝类型主要为宏观剪裂缝和微观张裂缝。宏观剪裂缝方向性明显,走向多集中在10°~30°、50°~85°和320°~345°,其中走向为50°~85°的这组裂缝最发育。

    辽河曙光油田杜212断块区断层的封闭性研究
    叶先灯
    2005, 19(Suppl):  161-164. 
    摘要 ( 1726 )   PDF (338KB) ( 8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辽河曙光油田杜212断块区断层封闭性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了大凌河油组的4个断层的封闭性。研究表明:杜408断层、杜411断层的封闭性较好,杜239断层在Ⅰ1、Ⅰ2、Ⅱ1 砂组内断层的封闭性较好,在Ⅱ2砂组内断层的封闭性较差,曙31.359断层的封闭性较差。研究结果与生产情况相一致,这对指导油田生产及剩余油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江汉平原晚印支期—早燕山期大洪山弧形构造格局及动力学机制
    刘云生,郭战峰,杨振武,刘新民
    2005, 19(Suppl):  165-170. 
    摘要 ( 1262 )   PDF (582KB) ( 10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印支期—早燕山期,由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陆—陆碰撞,江汉平原处于区域挤压动力场,其边界为青峰—襄樊—广济断裂带、江南逆冲推覆构造带和黄陵隆起。在区域动力场和边界条件的联合作用下形成了尖端指向西南的大洪山弧形构造,其形成演化主要受控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的主造山作用过程。弧形构造是一个具有多重叠置的复杂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总体上自北东向南西推覆,构造变形趋势由北东向南西从强变弱、由深变浅。纵向剪切断裂带将大洪山弧形构造分割成3个构造单元:当阳—京山构造区、荆州—仙桃构造区和鄂城—大冶构造区,使江汉平原呈现出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在晚燕山期—喜山期纵向剪切断裂反转和断陷造成弧形构造带顶部隐伏于江汉盆地白垩系—第三系之下。

    苏皖下扬子地区晚期构造运动对海相中生界、古生界油气基本成藏条件的影响
    沃玉进,肖开华,周雁,张云霞,杨志强
    2005, 19(Suppl):  171-175. 
    摘要 ( 1352 )   PDF (380KB) ( 9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皖下扬子地区晚震旦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可分为3个阶段。燕山期以来的晚期构造运动除造成区内海相中生界、古生界地层实体对冲构造格局的形成以及地质结构分异和逆冲推覆构造的产生外,前期压性盆地、后期断坳盆地的叠加,在很大程度上对区内海相中古生界的生烃条件、储集条件、封盖与保存条件以及生储盖组合的重建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挤压抬升、逆冲推覆和断裂作用一方面破坏了原生油气藏,对后期重建的保存条件也有破坏作用,另一方面却延缓了海相烃源岩的生烃过程,有利于有效储集空间的形成。拉张沉降、沉积叠加一方面造成烃源岩增熟而发生“二次”生烃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得封盖层的成岩程度增高、岩性变脆而导致封闭能力下降。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的地质特征
    王明寿,汤达祯,许浩,冷雪,黄志伟,黄广林
    2005, 19(Suppl):  176-180. 
    摘要 ( 1516 )   PDF (399KB) ( 12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是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结合前人的勘探资料,通过对该地区的沉积史和热史模拟,将煤的热演化分为3个阶段,对其变质程度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该地区含气性、渗透性及压力梯度等物性特征的分析,得出该地区平面上含气量的变化趋势是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煤以中变质程度为主,煤层裂隙发育,渗透性较好。同时指出在普遍地层压力低的背景下,寻找正常压力和超压区是本区的勘探目标之一。

    临清坳陷东部煤成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杜玉民
    2005, 19(Suppl):  181-186. 
    摘要 ( 1397 )   PDF (463KB) ( 7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临清坳陷东部煤成气成成藏条件,对已知的钻井显示进行了总结,研究了不同时期供气区分布范围及供气强度,探讨了煤成气藏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堂邑背斜带东部斜坡是煤成气成藏的有利勘探区带,其上邻近供气中心,由反向断层遮挡形成的石炭―二叠系和奥陶系的顶部圈闭,这些都是煤成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临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研究
    何瑞武,姜在兴,郭增强,邱隆伟
    2005, 19(Suppl):  187-192. 
    摘要 ( 1217 )   PDF (419KB) ( 8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南洼陷沙四上亚段泥岩中有机质类型以Ⅱb型为主,有机碳含量为0.05%以上的样品约占样品总量的68%,而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泥质岩中S1+S2值基本上都大于0.5 mg/g以上。所采集样品的有机质演化程度不是很高,但有相当一部分已基本达到或近于达到了生油的成熟状态。在所采集的两个源岩对比样品中,C15+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纹图等都显示了较好的相似性,说明临南洼陷沙四段泥岩具有一定的生油能力,并且已经确实出现了原油的排烃过程。

    木质素在古植被重建中的应用
    郑艳红,于学峰
    2005, 19(Suppl):  193-197. 
    摘要 ( 3998 )   PDF (385KB) ( 10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木质素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相比较,具有稳定、专一、多样、广泛等优点,在古植被变迁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显示出一定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综述木质素在古植被演化方面研究进展的同时,着重叙述了木质素的化学结构及其衍生物、分析方法,阐述了木质素组份参数和单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在古植被应用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和讨论木质素在古植被重建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思路。

    江汉平原区海相油气勘探领域研究
    高林,周雁
    2005, 19(Suppl):  198-202. 
    摘要 ( 1324 )   PDF (396KB) ( 8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历年来的勘探资料和成果的系统分析说明,江汉平原区海相油气勘探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对油气的保存条件和含油气系统配置条件的关键性认识不够,探井类型不合理,造成勘探效果不理想;另一个是积累的大量资料说明本区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存在6套烃源岩、6套储集层系、2套区域盖层、1个配套条件好的含油气系统和1个较好的含油气系统及丰富的油气资源,有利于形成大中型油气藏。结合盆地演化的研究成果,以及对上述两方面问题的思考,可以得出本区存在海相中生界、古生界内幕圈闭和推覆带下盘圈闭等认识。对于江汉平原区海相油气勘探,应以下古生界勘探为重点,兼探上古生界,加快造山带前缘和白垩系评价,形成立体勘探态势,最终才能力争取得油气勘探的重要突破。

    层序地层学在松辽盆地他拉哈地区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李强,姜在兴
    2005, 19(Suppl):  203-206. 
    摘要 ( 2671 )   PDF (483KB) ( 10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寻找隐蔽油气藏,从层序和砂体成因等方面入手,应用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建立了松辽盆地北部他拉哈地区姚家组一段地层的层序格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将层序单元进一步细分,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搞清了各沉积体系域中储集砂体类型和油气成藏机制,从而指导了该地区的隐蔽油气藏勘探。

    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含油气系统研究
    张家震
    2005, 19(Suppl):  207-211. 
    摘要 ( 1626 )   PDF (380KB) ( 11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镇凹陷是济阳坳陷西北部的一个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下第三系发育沙四段、沙三段及沙一段3套烃源岩,具有多元复合成烃、油气复式聚集的特征,形成“一源多藏”或“一藏多源”的复合含油气系统。根据油源对比结果,车镇凹陷复合含油气系统可进一步划分为沙四段含油气系统、沙三段含油气系统、沙一段含油气系统。沙四段、沙一段形成“自生自储”型油气藏,而沙三段则形成“自生自储”、“新生古储”和“古生新储”型油气藏。3个含油气系统表现出分层发育和异期叠合的特征,车西洼陷和大王北洼陷为叠合区,油气非常富集。沙三段含油气系统是车镇凹陷最重要的含油气系统,也是主要的勘探方向。

    利用矿物流体包裹体法分析济阳坳陷CO2气成藏期次与成藏时期
    郭栋,夏斌,陈红汉,王兴谋
    2005, 19(Suppl):  212-216. 
    摘要 ( 1409 )   PDF (623KB) ( 9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含有丰富的成藏成矿信息,运用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可以有效地研究油气的成藏期次、成藏年代和成藏史。通过系统分析济阳坳陷CO2气储层中成岩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根据成岩矿物中相对高温盐水包裹体和与之共生的“CO2+盐水”三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研究了这些CO2气充注储层的期次、温压条件和运聚机制,并通过对所采集的火成岩样品进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确定了济阳坳陷不同CO2气藏的充注期次和充注时期,并且认为在晚第三纪,特别是第四纪是济阳坳陷CO2气藏的主要成藏时期。

    惠民凹陷基山砂体的成因及成藏研究
    陈永红,赵俊青,姜在兴,夏斌,杨伟利
    2005, 19(Suppl):  217-222. 
    摘要 ( 1397 )   PDF (535KB) ( 7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山砂体是沙三段中—上沉积时期发育于惠民凹陷西北部的一套碎屑岩沉积。通过对砂体的岩石学、沉积学、地震及测井曲线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基山砂体属于一套混合成因的三角洲—沟道—滑塌浊积沉积体系;纵向上可划分为4个准层序组,受古地形条件的限制,4期砂体的分布范围和面积有所不同,垂向上由下而上表现出退积型的演化特点。基山三角洲砂体的面积大,储集层非常发育且物性好,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与有利的断层和古地形配合,可形成构造油藏、岩性油藏以及构造—岩性油藏3种油藏类型。

    山东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孔店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徐义卫 , 杨伟利 , 姜在兴 , 夏斌 ,李雪
    2005, 19(Suppl):  223-227. 
    摘要 ( 1304 )   PDF (448KB) ( 8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孔店组沉积时期东营凹陷处于裂陷初期,可容空间在盆地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牛庄-六户地区的可容空间增加。同期,八面河地区的可容空间减小,可容空间减小决定了该地区的地层发育特征:砂体发育,缺少烃源岩;形成的圈闭主要为构造、构造—岩性和地层圈闭。该地区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泛滥平原相,砂体以粉砂为主,西南部具有砂砾岩,对比相似背景的邻区,砂体具有较好的物性特征。北部邻区的王46钻遇孔二段暗色泥岩,分析认为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并与沙四段烃源岩共同构成了八面河地区孔店组油藏的油源。非常发育的断层和孔店组上下的不整合面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立体通道,在八面河地区形成了构造、构造—岩性、不整合面遮挡和地层超覆等油气藏类型。

    山东东营牛庄洼陷南斜坡第三系油气成藏模式
    高永进,李雪,邱桂强,李素梅
    2005, 19(Suppl):  228-234. 
    摘要 ( 1525 )   PDF (1441KB) ( 8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质与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牛庄洼陷南斜坡第三系不同成因的油气具有不同的成藏模式。下部孔店组成熟度比较高的、混源的油气的形成主要与牛庄洼陷南缘盆倾深切断层的发育有关,致使沙四段烃源岩与孔店组地层直接接触,且沙四段与孔店组成因的油气混合聚集。牛庄洼陷南斜坡第三系油气的分布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背景,王家岗-丁家屋子断裂带、八面河断裂—鼻状构造带是上、下层系油气聚集的主要区带。孔店组、沙河街组成因的油气经由断层、砂体运载层与不整合面等沿斜坡上倾方向运移并受优势通道的控制。牛庄洼陷南斜坡第三系不同层系油气的成藏模式及其分布受油源、输导体系、圈闭与储层发育及其分布等多种因素的控制。了解不同层系油气的成藏模式及其主控因素对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鄂西渝东地区油气藏的圈闭类型及空间展布特征
    郑天发,梅廉夫,高林
    2005, 19(Suppl):  235-239. 
    摘要 ( 1297 )   PDF (392KB) ( 8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鄂西渝东地区从震旦系经古生界到中生界,经历了地台演化,盆地演化及褶皱、断裂演化3个阶段,大致形成基底逆冲及压性断块、张性断块和滑脱型逆冲褶皱组合等构造样式,其中发育了大量的构造圈闭、地层及复合圈闭等油气藏圈闭类型。这些油气藏圈闭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点;而油气藏圈闭类型及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对今后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油田开发·地球物理技术
    大庆萨尔图油田南部开发区高压注水条件下地层变形机理的模拟研究
    李自安,詹华明,尹中民,吴诗勇
    2005, 19(Suppl):  240-244. 
    摘要 ( 1513 )   PDF (376KB) ( 11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高压注水条件下构造(应力)和流体(流压)之间的耦合效应,提出了摸拟地层变形的数学模型。对大庆萨尔图油田南部开发区地层的数值模拟表明:在注水压力变化较大的地区,地层应变大;在注水压力变化较小的地区,地层应变小。据模拟结果显示:高压注水能够强烈地扰动地应力场,产生驱动区块地层段由北向南滑移的推动力,造成局部的地应力异常集中,剪应力值可增大1~2个数量级,结果导致局部或成片油水井套管损坏的发生。

    山东孤岛油田稠油环热采水平井挖潜技术研究
    束青林,毛卫荣,王宏,高建国,杨海中
    2005, 19(Suppl):  245-249. 
    摘要 ( 1360 )   PDF (719KB) ( 11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进一步提高孤岛油田稠油环储量动用程度和蒸汽吞吐采收率,通过应用水平井与直井联合优化布井等方式对区块进行了开发调整;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热采水平井在油层中的位置、水平段长度、延伸方向及吞吐注采等参数进行了系统研究。方案实施后,水平井开采取得了显著效果,平均单井日产油达到57.4t,是周围同期投产直井的4倍,含水率稳定在20.0%左右,比直井的低15%~30%。该技术对于在稠油油藏中应用水平井进行蒸汽吞吐挖潜、提高采收率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砾岩油藏不同矿化度注入水驱替的实验研究
    赵发展,王赟,王界益,尉中良,于红果
    2005, 19(Suppl):  250-253. 
    摘要 ( 1161 )   PDF (325KB) ( 8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二中区油藏为砾岩油藏,注水开发后,该区储层的地层电阻率有比较大的变化。通过水驱油和油驱水实验研究,发现淡水注入后,储层含油饱和度与岩石电阻率有多解关系,岩电参数也随着矿化度的变化而改变。研究结果为水淹层研究和测井评价奠定了基础。

    储层油气边界确定的方法及其应用——以大庆油田萨中地区萨零组储层为例
    王向荣,吴世旗,余钦范
    2005, 19(Suppl):  254-256. 
    摘要 ( 1268 )   PDF (288KB) ( 8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挖掘油田潜力,首次对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萨零组储层进行油气边界划分的研究。通过应用密井网测井资料、试油试气资料,综合储层发育的地质特征,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应用试油法和中子—中子测井法相结合进行储层油气界面的划分,其研究结果有效地指导了萨零组储层油气的开发设计。

    黄骅坳陷歧南西斜坡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研究与应用
    武站国,侯伯刚,吴伯福,李宏伟,鲁凤婷,蔺岱伟
    2005, 19(Suppl):  257-260. 
    摘要 ( 1664 )   PDF (718KB) ( 8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基础,应用地质、测井、钻井等资料,从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及成藏模式分析入手,建立多种成藏模式,在指出岩性油藏的勘探难点的同时,给出解决的对策,在完成高分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的同时,应用多种先进的技术方法进行储层预测,确定了研究区沙三段滩坝砂体的空间展布及分布规律。通过以上技术的研究应用,在扣西地区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配套物探技术的应用为今后隐蔽油气藏勘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地震属性体综合解释技术在山东东营凹陷官1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姜秀清,高平
    2005, 19(Suppl):  261-266. 
    摘要 ( 1287 )   PDF (1365KB) ( 8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震信号中蕴藏着大量的地下地质信息和油气藏特征信息,从地震信号的振幅、频率、相位、波形等参数中可以提取几十种乃至上百种地震属性。应用反Q滤波、谱白化和子波反褶积等方法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运用地震相、地震属性相干体分析及地震频谱分频处理等多属性体综合分析方法对山东东营凹陷官1地区进行精细解释。对该地区孔一段储层分布和地震相进行预测,与利用钻井资料得到的储层沉积分布图非常吻合;在孔店组和古生界分别发现各类断层208条和19条,对孔店组和古生界构造样式有了新的规律性认识,为官1地区深层含油体系的分析奠定了基础;在沙一段共发现10余条河道,面积25 km2,使整个东营凹陷南坡勘探取得新的突破。

    深—广综合地震勘探技术
    乔永富,汤达祯,许浩,冷雪
    2005, 19(Suppl):  267-272. 
    摘要 ( 3954 )   PDF (814KB) ( 10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几年来,地下勘探目标体的复杂化(如高陡倾角构造、逆掩断裂、火山岩下构造及低幅度构造等),使油气地震勘探技术日趋成熟。 火山岩对下伏地层有严重的屏蔽作用,极大地阻碍了火山岩下伏地层中油气藏的发现,针这一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勘探技术和辽河盆地多年的勘探经验,提出了深—广综合地震勘探技术。其原理是在常规的深层地震勘探中,利用大角度入射产生的广角反射波、折射波和转换波的综合效应,使火山岩地层下伏储层能清晰地成像。并将该项技术在辽河盆地具有代表性的曙北火山岩覆盖区进行了应用,与其它方法相比,在该技术所得地震剖面上,火山岩上伏地层信噪比较高,火山岩下伏地层的构造形态也很清晰,基本满足对火山岩下伏地层的地质解释需要,该项技术对该地区的进一步油气勘探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岩油气藏裂缝储层的特征及其发育规律——以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为例
    陈韶生,许坤,鲍志东
    2005, 19(Suppl):  273-277. 
    摘要 ( 1214 )   PDF (344KB) ( 10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基岩油气藏储层主要为裂缝型储层,油气的富集程度与裂缝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而基岩裂缝的发育程度又受控于构造与岩性。根据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分形的定量分析,成像测井、倾角测井的解释及地震多属性裂缝识别技术,揭示了基岩裂缝的发育规律。在断裂带附近、断裂的交叉复合部位、推覆构造或背斜构造的转折端,是裂缝的发育带;裂缝储层主要发育在中元古代长城系碳酸盐岩或石英(砂)岩发育段及太古宙变粒岩及混合岩类发育段,而泥质岩类、片麻岩类及侵入岩类裂缝储层欠发育;地层不整合面,往往是长时期暴露地表的风化壳,古风化壳淋滤风化作用强,缝洞系统发育,往往是基岩裂缝型储层发育和油气富集的有利场所。将有关裂缝发育规律的研究成果与地震多属性反演结果相结合,对基岩裂缝发育带进行了识别与预测。

    松辽盆地北部兴城地区营城组一段火山岩储层的地震预测
    张文宾,姜传金
    2005, 19(Suppl):  278-281. 
    摘要 ( 1331 )   PDF (542KB) ( 8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火山岩储层预测难的特点,在对深层探井进行岩石物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全三维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运用以小波变换为基础的频谱成像、模拟退火反演、波阻抗反演、井约束反演等技术对火山岩相、有效储层厚度、储层孔隙度等参数进行预测。研究认为在兴城地区营一段地层共发育有8个大小不一的火山口,从而控制着火山岩的分布,火山岩储层的发育情况主要受火山岩相态、埋深和断裂影响。以喷发相为主、埋藏浅和靠近断层附近地区的火山岩储层发育,其厚度大、物性好。利用这些方法部署钻探了徐深2井等,实际钻探结果与预测结果吻合非常好,提高了钻探成功率,降低了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的多解性,对指导探井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平原水网地震勘探方法的特点和数据采集效果分析
    李仲远
    2005, 19(Suppl):  282-285. 
    摘要 ( 1125 )   PDF (971KB) ( 7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原水网地震勘探与山地地震勘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表层岩性的不同所引起的。在平原水网地区进行地震勘探,除了做好表层的激发岩性变化调查、各种采集参数的试验外,其重点是如何做好居民聚集区内的观测系统设计,达到既不损坏地面建筑物,又尽可能地得到高质量的单炮地震记录,还要尽量减少空炮,最终达到较好的效果。实际勘探结果表明,通过改善激发和接收两方面的因素,增强地震反射波的能量,控制干扰波,在居民聚集区采用深井小药量的施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地震勘探资料的质量。

    航空放射性测量资料在海拉尔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中的应用
    王连岱,钟延秋,汪在君,于世泉
    2005, 19(Suppl):  286-290. 
    摘要 ( 4560 )   PDF (432KB) ( 8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是当今世界各核大国铀矿勘探的主攻方向,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污染小的特点。通过对航空放射性测量资料的处理和分析,结合海拉尔盆地的地质条件,认为海拉尔盆地具有较为丰富的铀源和良好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其主沉积层的沉积厚度大,富含有机质,有利沉积相带较发育;具有渗入型自流水盆地的特征,补给—径流—排泄配套机制较完善,水动力条件较好,有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航空放射性测量是一种有效的勘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