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质 ›› 2005, Vol. 19 ›› Issue (Suppl): 165-170.
刘云生1,2,郭战峰1,2,杨振武1,刘新民1
LIU Yun-sheng1,2,GUO Zhan-feng1,2,YANG Zhen-wu1,LIU Xin-ming1
摘要:
晚印支期—早燕山期,由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陆—陆碰撞,江汉平原处于区域挤压动力场,其边界为青峰—襄樊—广济断裂带、江南逆冲推覆构造带和黄陵隆起。在区域动力场和边界条件的联合作用下形成了尖端指向西南的大洪山弧形构造,其形成演化主要受控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的主造山作用过程。弧形构造是一个具有多重叠置的复杂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总体上自北东向南西推覆,构造变形趋势由北东向南西从强变弱、由深变浅。纵向剪切断裂带将大洪山弧形构造分割成3个构造单元:当阳—京山构造区、荆州—仙桃构造区和鄂城—大冶构造区,使江汉平原呈现出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在晚燕山期—喜山期纵向剪切断裂反转和断陷造成弧形构造带顶部隐伏于江汉盆地白垩系—第三系之下。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