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衍景. 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J]. 中国地质, 2006, 33(6):1181-1196.
|
[2] |
黄瑞华. 中国莫霍面形态与岩金矿分布关系[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4, 18(3):191-198.
|
[3] |
罗卫, 戴塔根, 游先军. 湘西南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J]. 地质与勘探, 2007, 43(6):42-46.
|
[4] |
孔旭, 密文天, 莫雄, 等. 基于MRAS证据权重法的湖南怀化地区金矿成矿预测[J]. 物探与化探, 2016, 40(3):465-474.
|
[5] |
程裕淇. 中国区域地质概况[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4:1-50.
|
[6] |
王剑. 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兼论与Rodinia解体的关系[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0:1-5.
|
[7] |
戴传固, 王雪华, 陈建书, 等. 贵州省区域地质志[R]. 贵阳: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2013.
|
[8] |
陈蒙, 陈族. 磁法勘探在寻找玄武岩盖层下铁矿的应用[J]. 吉林地质, 2009, 28(2):96-98.
|
[9] |
余大龙, 周珍国, 陶红. 黔东金头金矿矿床地质及包裹体特征初探[J]. 贵州地质, 1991, 8(3):241-251.
|
[10] |
吴文明, 郑杰, 齐领弟, 等. 黔东平秋金矿含金石英脉包裹体地球化学[J]. 贵州地质, 2011, 28(3):194-199.
|
[11] |
余大龙, 吴攀. 锦屏花桥金矿床地质特征[J]. 贵州地质, 1998, 15(3):254-258.
|
[12] |
吴攀, 余大龙. 锦屏钟林断层带石英脉型金矿包裹体特征研究[J]. 贵州地质, 1997, 14(4):321-326.
|
[13] |
王世杭. 从江县翁浪金矿床容矿岩石与围岩蚀变及其找矿标志[J]. 贵州地质, 2003, 20(1):41-49.
|
[14] |
贵州省地质矿产局. 贵州省区域地质志[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7:1-5.
|
[15] |
孙涛. 新编华南花岗岩分布图及其说明[J]. 地质通报, 2006, 25(3):332-335.
|
[16] |
余超, 余大龙. 黔东南罗里金矿包裹体特征及成因探讨[J]. 地质与勘探, 2011, 47(5):856-864.
|
[17] |
陈佑德, 余大龙. 湘西黔东脉型金矿包裹体研究及其找矿意义[J]. 贵州地质, 1994, 11(4):280-286.
|
[18] |
陈毓川, 李兆鼎, 母瑞身, 等. 中国金矿床及其成矿规律[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1:1-10.
|
[19] |
朱国器, 温融湘. 广西岩浆岩重磁异常特征探讨[M]//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物探成果交流与RGIS应用论文集. 北京: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2010:1-2.
|
[20] |
陶平, 杨瑞东, 王亮, 等. 黔东南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靶区研究报告[R]. 贵阳: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大学, 2015.
|
[21] |
范正国, 黄旭钊, 熊盛青, 等. 磁测资料应用技术要求[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0:1-5.
|
[22] |
高维, 舒晴, 谢顺盛, 等. 琼北新生代火山构造的航磁异常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论评, 2016, 62(1):235-247.
|
[23] |
陈文一, 卢焕章, 王中刚, 等. 贵州沉积层控矿床研究新进展(Ⅰ)——黔东南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江群火山碎屑岩浊流沉积与金矿关系的初步研究[M]. 贵阳: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11:1-5.
|
[24] |
高林志, 戴传固, 刘燕学, 等. 黔东地区下江群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中国地质, 2010, 37(4):1071-1080.
|
[25] |
王亮, 陶平. 贵州东南部含金刚石钾镁煌斑岩找矿远景区预测[J]. 地质与勘探, 2012, 48(4):775-783.
|
[26] |
樊洪富, 王亮. 黔东南火山构造特征与金刚石找矿前景分析[J].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6, 13(3):389-398.
|
[27] |
湖南省地质矿产局. 湖南省区域地质志[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8:1-10.
|
[28] |
陈文西, 王剑, 付修根, 等. 黔东南下江群甲路组沉积特征及其下伏岩体的锆石U-Pb年龄意义[J]. 地质论评, 2007, 53(1):126-131.
|
[29] |
陈建书, 石磊, 张厚松, 等. 1:5万贡溪幅—瓮洞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 贵阳: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2010.
|
[30] |
周振昊, 杜远生. 贵州铜仁枫木寨隐爆角砾岩筒的发现及地质意义[J]. 地质科技情报, 2013, 32(1):94-98.
|
[31] |
李德荣, 吕福林, 刘素颖, 等. 黑龙江省嫩江县三沟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 中国地质, 2011, 38(2):416-426.
|
[32] |
张传昱. 黔东南地区金矿床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
[33] |
王加昇. 西南低温成矿域成矿作用、时代与动力学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
[34] |
郑杰, 余大龙, 吴文明, 等. 黔东八克金矿毒砂标型特征研究[J]. 现代地质, 2011, 25(4):750-758.
|
[35] |
王亮, 龙超林, 刘义. 黔西南隐伏岩体圈定与金矿物源探讨[J]. 现代地质, 2015, 29(3):702-712.
|
[36] |
周业泉, 庞保成, 李院强, 等. 广西平南县新坪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J]. 现代地质, 2016, 30(4):770-7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