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地质!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1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7-12-10
    封面和目录
    第31卷第06期封面和目录
    2017, 31(06):  0-0. 
    摘要 ( 13 )   PDF (3981KB) ( 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床学
    内蒙古巴彦都兰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证据
    余超, 柳振江, 宓奎峰, 王常波, 张杰, 王建平, 刘家军, 张梅
    2017, 31(06):  1095-1113. 
    摘要 ( 199 )   HTML ( 6)   PDF (9738KB) ( 33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巴彦都兰铜矿是内蒙古二连浩特—东乌旗成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中—高温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床。通过对矿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岩岩体开展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测试,据此探讨了该矿床的成因机制。分析结果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0.2±2.2) Ma和(300.0±2.0) Ma;具有富硅、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富集轻稀土元素及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Sr、Nb、Ta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锆石Hf同位素εHf(t)=6.1~10.7,TDM2=632~924 Ma,表现出洋壳俯冲形成的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巴彦都兰铜矿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处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二连—贺根山洋盆闭合、区域构造环境逐渐由挤压转为后碰撞的伸展环境,在此期间碰撞后的岩石圈拆沉作用以及拉张机制下上涌的地幔物质使得新生下地壳得到再活化,产生的混合有基性幔源物质的酸性岩浆体系为成矿系统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与流体。

    岩石学
    小兴安岭西北部与永新金矿有关岩浆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成矿构造环境
    李成禄, 徐文喜, 于援帮, 李光辉, 李胜荣, 袁茂文, 李士胜, 徐国战
    2017, 31(06):  1114-1130. 
    摘要 ( 432 )   HTML ( 5)   PDF (9903KB) ( 63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永新金矿是近年发现的大型蚀变岩型脉状金矿床,闪长玢岩脉等与金矿脉相互穿切并侵入于上盘龙江组火山岩中。锆石LA-ICP-MS U-Pb测年显示,龙江组安山岩结晶年龄为(113.7 ± 1.8)Ma,闪长玢岩结晶年龄为(114.8 ± 1.9)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二者钠钾含量变化相对较大,相对富铝富铁、钙镁含量中等,从火山岩到脉岩表现为钙碱性向碱性系列过渡特征。火山岩、脉岩与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有很好的一致性,矿石稀土含量低于岩石。岩石微量元素总体显示Zr、Hf、Nd、U等明显富集,而Nb、Ta、Th、P、Ti等明显亏损。在Sr/Y-Y和(La/Yb)N-(Yb)N图解中,所有样品均落入经典岛弧岩石范围;在Nb-Y、Ta-Yb的构造环境判别图中均处于火山弧岩浆岩区,在(La/Yb)N-δEu变异图上落在壳-幔型岩浆范围。结合矿床稳定同位素及区域金矿时空分布规律等综合特征,认为永新金矿的形成与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所引发的(火山)岩浆活动有关。

    内蒙古锡林浩特毛登牧场早石炭世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袁建国, 任永健, 姜振宁, 屈云燕, 魏浩
    2017, 31(06):  1131-1146. 
    摘要 ( 490 )   HTML ( 2)   PDF (7159KB) ( 35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内蒙古锡林浩特毛登牧场早石炭世花岗岩体进行野外观察、LA-ICP-MS锆石U-Pb测年以及地球化学测试,讨论其构造环境,进一步为研究古亚洲洋闭合时限提供依据。测年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为(330.6±1.8) Ma,二长花岗岩为(327.7±2.6) Ma,成岩时代为早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花岗闪长岩为强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的亲缘性特征。微量元素特征指示花岗闪长岩具有典型下地壳来源特征并伴有部分幔源岩浆混合作用,为弧岩浆岩。二长花岗岩为具高硅、富碱、相对低铝特征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两类差异明显的岩石稀土配分曲线表明二长花岗岩具有下地壳岩浆重熔的演化特征。微量元素特征指示样品为大陆弧环境下壳源重熔的成熟弧花岗岩。构造判别图显示花岗闪长岩为代表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的I型花岗岩,而二长花岗岩则为指示活动大陆边缘弧后伸展环境的A2型花岗岩,二者构成I-A型复合岩体,说明研究区在早石炭世仍存在古亚洲洋向西伯利亚板块的俯冲作用,推测古亚洲洋此时尚未闭合。

    中天山卡瓦布拉克杂岩带中-基性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约束
    麦地娜·努尔太, 尼加提·阿布都逊, 木合塔尔·扎日, 吴兆宁, 张龙
    2017, 31(06):  1147-1156. 
    摘要 ( 408 )   HTML ( 3)   PDF (5545KB) ( 46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中天山地块卡瓦布拉克杂岩带的成因,对重建中天山南缘古生代洋陆构造格局及其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查明杂岩带中-基性岩主体岩类矿物学及岩石学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岩类的主、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其属于偏基性的富钠、低钾岩石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U、Sr)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和重稀土元素(HREE)。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具有较低的锶初始比值(ISr=0.706~0.709)和较高的εNd(t)值(6.84~9.76),并具有较低的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初始铅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i=18.015~18.239、(207Pb/204Pb)i=15.573~15.593、(208Pb/204Pb)i=37.871~38.207。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其母岩浆应该来自被交代的年轻富集岩石圈地幔,代表岛弧岩浆,说明卡瓦布拉克杂岩带中-基性岩可能代表该区晚古生代岩浆弧的一部分。

    北秦岭西段黄牛铺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姚征, 张亚峰, 杨涛, 易鹏飞, 郑淑新
    2017, 31(06):  1157-1169. 
    摘要 ( 436 )   HTML ( 3)   PDF (6542KB) ( 37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北秦岭西段黄牛铺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黄牛铺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449.3±4.9) 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黄牛铺岩体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在成因类型上具有I型花岗岩的岩石矿物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LREE/HREE=9.83~11.55)、铕弱负异常(δEu=0.82~0.95)的右倾型,微量元素Rb、Th、U、Sm等富集,Ta、Nb、Ti、Hf等明显亏损,表现为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黄牛铺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商丹洋俯冲过程中的岛弧环境,是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这为进一步研究北秦岭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更加充分准确的岩浆活动证据。

    北祁连缝合带油葫芦沟蛇绿岩中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李冰, 胡道功, 陈宣华, 张耀玲, 吴环环, 王超群
    2017, 31(06):  1170-1176. 
    摘要 ( 324 )   HTML ( 2)   PDF (4273KB) ( 63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蛇绿岩是保存在陆或弧上的大洋岩石圈残片,是洋中脊扩张或板块俯冲消减过程的产物。花岗质岩石可存在于蛇绿岩形成的不同阶段,是研究蛇绿岩形成演化和精确定年的重要岩石单元。油葫芦沟蛇绿岩是北祁连缝合带中具有代表性的蛇绿岩残片之一,对侵入到玄武岩中的花岗斑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花岗斑岩具有过铝和高钾特征,稀土和微量元素表现出明显的LREE富集,具有典型的仰冲型花岗岩特征。对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20个测点数据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97.5±1.5) Ma,该年龄代表了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及蛇绿岩仰冲就位的时代。结合北祁连蛇绿岩带的地质概况、年龄数据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油葫芦沟蛇绿岩在晚寒武世仰冲就位,为北祁连洋向北俯冲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约束。

    滇西北贡山地块始新世花岗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康欢, 卿兴全, 陈岳龙, 李大鹏, 鲁震, 胡国强, 邓伟兵
    2017, 31(06):  1177-1186. 
    摘要 ( 417 )   HTML ( 2)   PDF (26697KB) ( 54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滇西三江地区发育古近纪花岗岩,记录了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岩浆活动信息。对贡山地块福贡花岗岩开展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Hf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岩为钙碱性、过铝质特征的I-S型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分析表明,福贡马吉花岗岩侵位于55 Ma,并含有252~77 Ma的继承锆石。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岩浆锆石具有与青藏高原及东其南缘同时代长英质侵入体相似的Hf同位素组成,暗示其相似的岩浆起源。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马吉花岗岩的原生岩浆是由53%的新生地壳组分和47%古老地壳基底物质混合而成的原岩经 5%~15%(F=0.05~0.15)的部分熔融而成。贡山地块福贡马吉花岗岩与冈底斯地块和腾冲地块早始新世岩浆岩(约55 Ma)具相似的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类似的成因机制,均为新特提斯洋俯冲板片断离引起的壳内减压熔融的产物。

    吉林抚松四道砬子河岩组斜长角闪岩成因
    佟智强, 郑常青, 崔雪文, 郭文科, 田建东
    2017, 31(06):  1187-1200. 
    摘要 ( 508 )   HTML ( 3)   PDF (7417KB) ( 40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吉林抚松地区出露有一套太古宙角闪岩相变质岩石,其形成时代和成因机制长期存在争议。选定其中的斜长角闪岩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系统研究,分析了其形成过程,探讨了同时期构造岩浆演化背景。斜长角闪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取得的岩浆型锆石年龄分别为(2 555±13) Ma、(2 528±13) Ma、(2 529±9.8) Ma,表明其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2.55~2.50 Ga)。主量元素平均化学成分与基性火山岩中玄武岩成分相似,SiO2 含量为46.22%~59.6%,平均值为51.13%;Al2O3含量11.83%~17.59%,平均值为13.42%。稀土元素总量53.74×10-6 ~219.07×10-6,平均值为108.17×10-6,(La/Yb)N=2.07~8.98,平均值5.19,表明轻稀土相对富集且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微量元素中较富集K、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Zr、Ti、Nd、Ta等高场强元素(HFSE)。综合岩石矿物组成及地球化学成分特征,认为吉林抚松地区斜长角闪岩属正变质岩,原岩应为玄武质火山岩,岩浆主要来源于亏损地幔,同时伴有少量古老地壳的混染再造,形成于岛弧环境,该区是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吉—辽—冀弧陆碰撞增生造山带的北延部分。

    石油地质学
    塞内加尔盆地成藏组合划分与资源潜力评价
    王大鹏, 殷进垠, 田纳新, 郭金瑞, 赵利华, 田琨
    2017, 31(06):  1201-1213. 
    摘要 ( 543 )   HTML ( 3)   PDF (14253KB) ( 44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非塞内加尔盆地是全球近期油气勘探最活跃的前缘盆地之一。基于盆地最新的油气藏数据和勘探成果,应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和含油气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塞内加尔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评估了待发现油气可采资源量,并探讨了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和未来的勘探领域。研究表明,盆地发育3套含油气系统,志留系含油气系统、盐下三叠系含油气系统和白垩系含油气系统,白垩系含油气系统是最重要的含油气系统。区域上,盆地的油气主要分布于毛里塔尼亚次盆和北部次盆;层系上,油气主要储集于上白垩统赛诺曼阶、下白垩统阿尔比阶和中新统;埋深上,盆地油气储量集中分布于1 500~2 000 m和2 000~2500 m。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生储盖的有效配置、优质的储层和圈闭及盐活动。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塞内加尔盆地待发现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的可采资源量分别为1 508.3×106 bbl、36.3 Tcf(万亿立方英尺)和327.0×106 bbl,合计7 887.9×106 boe油当量,最具勘探潜力的成藏组合是上白垩统赛诺曼阶成藏组合和下白垩统阿尔比阶成藏组合。

    精度古地貌恢复技术及应用——以辽西凸起南段东营组二段下段为例
    王晨杰, 黄晓波, 郭涛, 谢京, 郭瑞, 姚城
    2017, 31(06):  1214-1221. 
    摘要 ( 472 )   HTML ( 3)   PDF (8215KB) ( 45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西凸起南段东营组二段下段发育大型岩性-超覆圈闭,储层发育程度以及分布范围是本区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以油组为单位在低勘探程度区开展高精度古地貌恢复,通过剥蚀量恢复,结合埋深和地震响应特征对原始地层厚度进行了压实恢复,并运用岩性、沉积相以及地震响应特征等对该地区进行古水深校正。通过对研究区沟谷的横截面积及延伸长度定量分析,下切沟谷沿地貌形态和地形坡度由高至低,依次发育V型、U型、W型,其发育横截面积和输砂能力依次降低,且不同时期沟谷形态和发育位置的迁移控制了沉积体系发育特征。精细刻画了不同时期储层分布和沉积体系演化特征。

    上扬子区下寒武统海相页岩岩相类型及沉积模式
    伍岳, 樊太亮, 丁怀宇
    2017, 31(06):  1222-1221. 
    摘要 ( 428 )   HTML ( 2)   PDF (9724KB) ( 36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是我国南方地区页岩气重要勘探层系之一。通过露头、岩心、薄片、实验测试等资料综合分析,识别了该套页岩岩相类型及相关沉积作用方式,在水体氧化还原条件演变规律分析基础上总结了其沉积演化模式。牛蹄塘组页岩共包含6类岩相:富有机质硅质页岩、含粉砂硅质页岩、粉砂质页岩、黏土质页岩、泥质钙质页岩及粉砂质钙质页岩,主要体现为5种沉积作用方式:砂质机械沉积、钙质化学沉积、硅质生物沉积、泥质絮凝沉积及底流改造沉积。从底到顶,该套页岩表现为一套水体变浅的进积型演化序列,水体还原程度减弱,有机质保存条件变差。牛蹄塘组下段沉积期,盆地相区和陆棚相区分别以硅质生物沉积和钙质化学沉积为主,主体岩相类型为硅质页岩和钙质页岩;上段沉积期,盆地相区和陆棚相区分别以泥质絮凝沉积和砂质机械沉积为主,主体岩相类型为黏土质页岩和粉砂质混合质页岩。提出的牛蹄塘组页岩岩相发育模式及沉积演化规律能为研究区优质页岩的分布预测及页岩气勘探选区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鄂尔多斯盆地徐庄组碳酸盐岩风暴沉积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白一鸣, 张元福, 胡晨林, 王振
    2017, 31(06):  1233-1232. 
    摘要 ( 346 )   HTML ( 2)   PDF (5881KB) ( 57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徐庄组发育碳酸盐岩风暴沉积现象。风暴沉积主要包括侵蚀底面、风暴砾屑层、丘状和洼状层理等沉积构造。沉积构造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沉积序列,理想的沉积序列包括5个沉积单元,从下到上依次为:A侵蚀底面及砾屑段,代表风暴高峰期和衰减期的沉积作用,底面有突变的底界及特殊的沉积构造;B粒序段,为风暴减弱时沉积物从下向上变细的层段;C平行纹层段;D丘状纹层段,为风暴衰减期流体性质逐渐由密度流变为牵引流时形成的产物;E水平层理泥岩和泥晶灰岩段,为风暴停息期晴天条件下的产物。经野外考察发现研究区共可识别出5种不同类型的沉积序列组合,每种序列组合有不同的沉积特点,代表的沉积环境也不同。研究区寒武系徐庄组碳酸盐岩风暴沉积的发现和研究,对于古板块演化与古纬度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古地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川盆地三叠系颗粒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因类型
    丁熊, 吴涵, 王兴志, 唐青松, 马华灵
    2017, 31(06):  1241-1250. 
    摘要 ( 352 )   HTML ( 4)   PDF (10669KB) ( 46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叠系颗粒碳酸盐岩储层是四川盆地主要的产气层系之一,按成因可划分为残余粒间孔型滩相储层、岩溶型滩相储层(可进一步划分为早期岩溶型滩相储层、埋藏岩溶型滩相储层和表生岩溶型滩相储层)、白云岩化型滩相储层和复合型滩相储层。它们的储集空间特征分别为:残余粒间孔型滩相储层以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早期岩溶型滩相储层以粒内溶孔+铸模孔为主;埋藏岩溶型滩相储层以溶蚀(扩)孔洞为主;表生岩溶型滩相储层多具有形态各异的岩溶孔洞系统;白云岩化型滩相储层以晶间孔+晶间溶孔为主;复合滩相型储层为两种或以上成因类型相叠加;优质颗粒滩碳酸盐岩储层最终形成绝大多数是以沉积相为基础叠加建设性成岩作用改造的产物。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湖相叠层石沉积序列及古环境意义
    曾令旗, 伊海生, 夏国清, 袁桃
    2017, 31(06):  1251-1260. 
    摘要 ( 414 )   HTML ( 2)   PDF (11233KB) ( 46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候、沉积环境和湖平面的演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湖相叠层石的生长,因而叠层石的出现可以作为此三者变化的判别标志。通过对比研究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西岔沟、长尾台两条新生代陆相地层剖面中近10个湖相叠层石的发育层位、垂向沉积序列,表明叠层石主要发育于新生代两个气候温暖湿润的高湖面时期,而且叠层石沉积亦同时出现在青藏高原其他邻近陆相新生代盆地,显示区域性的大规模异常湿润性气候,以强蒸发和强降水的交替为特征;划分出的4种含叠层石基本沉积序列中,叠层石可在泥岩或砂砾岩硬底上生长,含叠层石灰岩层之上通常是细粒碎屑沉积或间断面,这暗示了叠层石的生长出现在滨湖、浅湖相次级湖泛面附近,或指示湖水的突然加深。

    工程地质学
    堰塞湖溃坝堆积物的粒度特征分析:以岷江上游叠溪古滑坡堰塞湖为例
    马俊学, 陈剑, 崔之久, 刘超, 陈松
    2017, 31(06):  1261-1268. 
    摘要 ( 465 )   HTML ( 1)   PDF (5272KB) ( 57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岷江上游叠溪古滑坡堰塞湖在地质历史时期(20~30 ka BP之间)发生了多次溃决,并在其下游岷江两岸形成一套规模罕见(长约5 km)的溃坝堆积物。通过现场调查、测量取样和室内筛分试验,分析了溃坝堆积物的物质组成、粒度分布及粒度参数等特征。结果表明:(1)堆积物主要由砾石、卵石、砂及少量粉/黏土组成;(2)从上段至下段,溃坝堆积物的平均粒径和分选系数逐渐变小,偏度值逐渐变大,且包含了所有的峰态类型;(3)溃坝堆积物各段的粒度频率曲线均为双峰型,概率累积曲线均表现为上凸型,且从上段至下段逐渐变紧凑。这些特征反映了溃坝堆积物物源区以粗砾石/块石为主,且从上段至下段,粗砾石逐渐减少,细粒成分逐渐增加,沉积物的分选性逐渐变好,溃决洪水的水动力强度逐渐减弱。本研究结果对于认识堰塞湖溃坝堆积物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基于确定性系数与证据权模型的滑坡灾害敏感性评估:以金沙江龙开口—期纳段流域为例
    吴杭, 张绪教, 乔彦松, 梁莹, 张昱, 杨帅斌
    2017, 31(06):  1269-1277. 
    摘要 ( 351 )   HTML ( 3)   PDF (5444KB) ( 43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沙江流域内滑坡灾害频发,对大型工程及交通设施均造成了极大的损害。采用确定性系数(CF)与证据权(WOE)模型,选取坡度、坡向、NDVI、海拔、岩石性质、纵剖面曲率、距道路的距离、距河流的距离、距断层的距离与第四纪沉积物类型10个指标,分不同组合进行区域性滑坡灾害敏感性评估。CF与WOE在多种不同指标组合下经过累积频率曲线下面积(AUC)检验,结果表明10种指标组合下的CF模型表现最佳,相比WOE模型所得的最高准确率(74.52%)与预测率(69.89%),CF的准确率与预测率分别高达83.40%与74.43%。CF计算获得的敏感性指数通过自然间断点法将研究区域分为滑坡极难发生区、滑坡较难发生区、滑坡较易发生区与滑坡极易发生区4类区域。评估结果指示程海断裂带南北延伸带与金沙江中段主要干支流沿线为区域的滑坡灾害易发区,表明断裂带及河流与该区域的滑坡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图解法与矩值法在金沙江上游雪隆囊古滑坡堰塞湖溃坝堆积物粒度分析中的应用
    陈松, 陈剑, 乔春生, 马俊学, 刘超
    2017, 31(06):  1278-1283. 
    摘要 ( 492 )   HTML ( 3)   PDF (3773KB) ( 63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应用图解法和矩值法,分别对金沙江上游雪隆囊古滑坡堰塞湖溃坝堆积物的50个样品的粒度参数进行定量计算,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溃坝堆积物的上、中、下游三个区段的两种计算结果的平均粒径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48、0.994、0.991,分选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24、0.959、0.901,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平均粒径基本相等,可以互相代替;标准偏差(分选系数)除上游区段存在较大偏差外,其它两区段分选系数基本相等,可以相互替代。整个溃坝堆积物粒度的偏态和峰态较离散,相关性较差。针对溃坝型沉积物,建议优先选用矩值法计算粒度参数,该方法能全面涵盖样品信息,反映整个沉积过程中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该研究结果与其它类型沉积物研究结果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粒度组分分布情况、沉积动力条件及沉积环境不同。

    遥感地质学
    高分辨率遥感在西藏罗布莎地区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杨伟光, 郑有业, 刘婷, 王朋冲, 王成松, 冯泉霖, 郭统军
    2017, 31(06):  1284-1293. 
    摘要 ( 605 )   HTML ( 2)   PDF (12141KB) ( 38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区位于西藏罗布莎地区,其罗布莎蛇绿岩体蕴藏着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铬铁矿床。以WorldView-2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对研究区进行遥感地质解译。与传统多光谱数据ETM+、ASTER等相比,WorldView-2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相对较窄且连续的光谱。对研究区WorldView-2图像进行正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影像融合后,采用最佳指数法选择8-6-4波段组合进行假彩色合成,同时结合真彩色5-3-2波段,突出各地质体单元色调差异。我们利用其空间分辨率优势建立区内主要岩性和构造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解译标志。通过野外地质验证,解译结果充分显示了WorldView-2高分辨率影像在海拔较高、工作环境恶劣地区进行矿产资源勘查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

    基于综合识别方法的河北白洋淀湿地提取研究
    王凯霖, 赵凯, 李海涛, 张宝匀, 李文鹏
    2017, 31(06):  1294-1300. 
    摘要 ( 300 )   HTML ( 2)   PDF (3673KB) ( 69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湿地作为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资源,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基于Landsat 8 OLI遥感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关于湿地和水体的不同提取方法及结果,确定了适合于白洋淀淀区湿地和开阔水体的最佳提取方法,并利用改进的指数方法和谱间关系法分别对淀区湿地和开阔水体进行了定量化提取。鉴于白洋淀淀区湿地主要包括开阔水体和芦苇区两部分,将淀区内湿地和开阔水体进行几何拓扑后,得到淀区内芦苇区的范围。总结出一套适用于白洋淀湿地及其组成部分提取的综合方法,为利用遥感技术在白洋淀淀区内提取湿地及相关信息提供了方法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