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向阳, 刘方槐. 沉积盆地中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1,24(4):47-53.
|
[2] |
楼章华, 朱蓉, 金爱民, 等. 沉积盆地地下水与油气成藏-保存关系[J]. 地质学报, 2009,83(8):1188-1194.
|
[3] |
赵兴齐, 陈践发, 程锐, 等. 开鲁盆地奈曼凹陷奈1区块九佛堂组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条件[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39(3):47-56.
|
[4] |
钱诗友, 曾溅辉.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20(4):603-609.
|
[5] |
陈勇, 王淼, 王鑫涛, 等. 东营凹陷沙四段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39(4):43-52.
|
[6] |
佟昕, 马鹏杰, 张世奇, 等. 东濮凹陷文东地区沙三段地层水特征及成岩响应[J]. 断块油气田, 2015,22(5):594-599.
|
[7] |
曾溅辉, 吴琼, 杨海军, 等.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29(2):223-229.
|
[8] |
林晓英, 曾溅辉, 杨海军, 等.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石炭系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成因[J]. 现代地质, 2012,26(2):377-383.
|
[9] |
刘元晴, 曾溅辉, 周乐, 等. 惠民凹陷沙河街组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J]. 现代地质, 2013,27(5):1110-1119.
|
[10] |
吴小奇, 王萍, 潘文蕾, 等. 川西坳陷新场构造须五段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J]. 天然气工业, 2016,36(3):22-29.
|
[11] |
叶素娟, 李嵘, 张世华. 川西坳陷中段侏罗系次生气藏地层水化学特征及与油气运聚关系[J]. 石油实验地质, 2014,36(4):487-494.
|
[12] |
李梅, 金爱民, 楼章华, 等. 高邮凹陷南部真武地区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运聚的关系[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34(5):50-56.
|
[13] |
满红梅, 叶加仁, 李令喜, 等. 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油田水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地质科技情报, 2009,28(3):67-72.
|
[14] |
沈忠民, 刘四兵, 吕正祥, 等. 川西坳陷中段陆相地层水纵向变化特征及水-岩相互作用初探[J]. 沉积学报, 2011,29(3):495-502.
|
[15] |
刘四兵, 沈忠民, 刘昊年, 等.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水岩相互作用机制[J]. 石油学报, 2013,34(1):47-58.
|
[16] |
占庆, 郑庆伟, 潘保芝.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地层水离子参数特征与油气藏的关系[J]. 世界地质, 2015,32(2):524-530.
|
[17] |
宫亚军.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地层水成因及水岩作用研究[D]. 成都:成都理工大学, 2010.
|
[18] |
陈冬霞, 庞雄奇, 李林涛, 等.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二段气水分布特征及成因机理[J]. 现代地质, 2010,24(6):1117-1125.
|
[19] |
查明, 陈中红. 山东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水化学场、水动力场与油气成藏[J]. 现代地质, 2008,22(4):567-575.
|
[20] |
李继宏, 李荣西, 韩天佑, 等.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马家滩地区地层水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 2009,31(3):253-257.
|
[21] |
梁晓伟, 牛小兵, 李卫成, 等. 鄂尔多斯盆地油田水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39(5):502-508.
|
[22] |
齐亚林, 郭正权, 楚美娟 等.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期Cl-演化机制分析及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13,25(5):18-23.
|
[23] |
马海勇, 周立发, 邓秀芹, 等.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43(2):253-257.
|
[24] |
李士祥, 楚美娟, 王腾飞, 等.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地层水特征与油藏聚集关系[J]. 中国石油勘探, 2017,22(5):43-53.
|
[25] |
梁积伟, 李荣西, 陈玉良.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西部盒8段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34(5):625-630.
|
[26] |
覃伟, 李仲东, 郑振恒, 等.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地层水特征及成因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1,23(5):115-120.
|
[27] |
邓秀芹.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大型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 2011.
|
[28] |
楼章华, 朱蓉.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条件[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27(5):584-593.
|
[29] |
王大纯, 张人权, 史毅虹, 等. 水文地质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5:55-62.
|
[30] |
楼章华, 金爱民, 朱蓉, 等. 松辽盆地油田地下水化学场的垂直分带性与平面分区性[J]. 地质科学, 2006,41(3):392-403.
|
[31] |
万玉玉.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水化学和同位素证据[D]. 长春:吉林大学, 2008.
|
[32] |
DAVISSON M L, CRISS R E. Na-Ca-Cl relations in basinal fluids[J].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1996,60(15):2743-2752.
|
[33] |
廖朋, 王琪, 唐俊, 等.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华池地区长8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45(9):3200-3210.
|
[34] |
胡海燕. 油气充注对成岩作用的影响[J]. 海相油气地质, 2004(增):85-89.
|
[35] |
杨磊磊. 酸性流体参与的成岩过程中水岩化学作用及对砂岩储层孔隙度的影响[D]. 长春:吉林大学,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