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吕延防, 付广, 于丹. 中国大中型气田盖层封盖能力综合评价及其对成藏的贡献[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26(6):742-745.
|
[2] |
赵玉珍. 我国高储量丰度大中型气田形成的盖层封闭能力有效性[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10, 34(3):7-9.
|
[3] |
高宁, 王国庆, 何淑娟, 等. 一种利用盖层预测不同储量丰度气藏分布区的方法——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为例[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11, 35(3):1-6.
|
[4] |
薛永超, 程林松, 付广.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登二段泥质岩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35(5):626-631.
|
[5] |
吕延防, 付广, 高大岭, 等. 油气藏封盖研究[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6:4-30.
|
[6] |
牟敦山, 付广, 胡明. 徐深气田盖层封气有效性研究[J]. 沉积学报, 2011, 29(1):158-162.
|
[7] |
吕延防, 陈章明, 付广.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青山口组天然气盖层封闭特征及封闭有效性[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3, 20(1):55-61.
|
[8] |
付广, 王岐, 史集建. 大港油田沙一段中部泥岩盖层封闭油气能力和时间有效性[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3(8):3142-3148.
|
[9] |
刘性全, 侯吉瑞, 付博. 断-盖时空匹配及其对油气聚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南堡凹陷中浅层东营组为例[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3, 37(1),8-15.
|
[10] |
史集建, 李丽丽, 吕延防, 等. 致密砂岩气田盖层封闭能力综合评价——以四川盆地广安气田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 34(3):307-314.
|
[11] |
关之燕, 付建林, 周建生, 等. 歧口凹陷含油气系统及其评价[J]. 石油学报, 2000, 21(6):18-22.
|
[12] |
于丹, 付晓飞, 吕延防.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盖层特征及封盖性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9, 39(5):776-779.
|
[13] |
付广, 薛永超. 盖层与源岩的时空匹配关系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J]. 矿物岩石, 2001, 21(2):56-61.
|
[14] |
史集建, 付广, 吕延防, 等.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中部区域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54):671-681.
|
[15] |
王振升, 于学敏, 国建英, 等. 歧口凹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4):683-691.
|
[16] |
吴国平, 苏江玉, 成实, 等. 基于自然伽马测井信号的维纳滤波法求取泥质含量[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 33(4),572-576.
|
[17] |
黄传炎, 王华, 吴永平, 等. 歧口凹陷第三系层序格架下的油气藏富集规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0, 40(5):986-994.
|
[18] |
李宏义, 姜振学, 董月霞, 等.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断层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J]. 现代地质, 2010, 24(4):695-704.
|
[19] |
黄曼宁, 董月霞, 庞雄奇, 等. 南堡凹陷构造型油气藏分布主控因素及预测方法[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5):755-761.
|
[20] |
刚文哲, 蒋雅丽, 高岗, 等. 南堡凹陷5号构造天然气赋存特征及主力气源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 26(5):805-812.
|
[21] |
姜福杰, 董月霞, 庞雄奇, 等. 南堡凹陷油气分布特征与主控因素分析[J]. 现代地质, 2013, 27(5):1258-1264.
|
[22] |
汪泽成, 郑红菊, 徐安娜, 等. 南堡凹陷源上成藏组合油气勘探潜力[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35(1):11-16+39.
|
[23] |
付广, 孙同文, 吕延防. 南堡凹陷断—砂配置侧向输导油气能力评价方法[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4, 43(1):79-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