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质 ›› 2016, Vol. 30 ›› Issue (6): 1179-1196.
韦少港, 韦少港1, 唐菊兴2, 宋扬2, 刘治博2, 王勤3, 林彬2, 侯淋1, 冯军4, 李彦波5唐菊兴, 宋扬, 刘治博, 王勤, 林彬, 侯淋, 冯军, 李彦波
WEI Shaogang1, TANG Juxing2, SONG Yang2,LIU Zhibo2, WANG Qin3,LIN Bin2,HOU Lin1
摘要: 西藏改则县东窝东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多龙矿集区东部,是近年来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对区内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测试显示,成岩年龄为(1210±12) Ma和(1215±10) Ma,与多龙矿集区内成岩成矿年龄相近。研究区含矿斑岩显示了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中等Eu负异常,高铝、低镁、低钛,高Sr、低Y及Yb的岛弧岩浆岩特征,暗示矿区含矿岩浆与多龙矿集区含矿岩浆具备相同的岩浆源区。矿区含矿斑岩的锆饱和温度介于7796~8445 ℃,地球化学数据显示高Sr低Nd及低εNd(t)值特征;含矿斑岩εHf(t)为+34 ~ +111,两阶段模式年龄T2DMC为467 ~ 963 Ma;表明其与多龙矿区含矿斑岩具备相似的SrNdHf同位素特征,暗示了矿区含矿斑岩是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洋壳向北俯冲消减背景下,由玄武质新生下地壳在较高温度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指示班公湖—怒江洋盆于早白垩世晚期尚未关闭。野外地质调查发现,矿区发育典型斑岩铜矿蚀变分带;具备与多龙矿集区的岩石组成、矿化及蚀变、成岩成矿时代、构造环境和物质来源相类似的特征,且空间位置相近,暗示两者受控于统一的构造-岩浆成矿系统。综合分析认为,东窝东地区为多龙矿集区东延部分,具有寻找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隐伏矿体的良好潜力。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