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地质!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6-12-15
    矿床学与岩石学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岩浆作用与成矿:以改则县东窝东铜多金属矿床为例
    韦少港, 唐菊兴, 宋扬, 刘治博, 王勤, 林彬, 侯淋, 冯军, 李彦波
    2016, 30(6):  1179-1196. 
    摘要 ( 592 )   PDF (11690KB) ( 10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藏改则县东窝东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多龙矿集区东部,是近年来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对区内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测试显示,成岩年龄为(1210±12) Ma和(1215±10) Ma,与多龙矿集区内成岩成矿年龄相近。研究区含矿斑岩显示了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中等Eu负异常,高铝、低镁、低钛,高Sr、低Y及Yb的岛弧岩浆岩特征,暗示矿区含矿岩浆与多龙矿集区含矿岩浆具备相同的岩浆源区。矿区含矿斑岩的锆饱和温度介于7796~8445 ℃,地球化学数据显示高Sr低Nd及低εNd(t)值特征;含矿斑岩εHf(t)为+34 ~ +111,两阶段模式年龄T2DMC为467 ~ 963 Ma;表明其与多龙矿区含矿斑岩具备相似的SrNdHf同位素特征,暗示了矿区含矿斑岩是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洋壳向北俯冲消减背景下,由玄武质新生下地壳在较高温度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指示班公湖—怒江洋盆于早白垩世晚期尚未关闭。野外地质调查发现,矿区发育典型斑岩铜矿蚀变分带;具备与多龙矿集区的岩石组成、矿化及蚀变、成岩成矿时代、构造环境和物质来源相类似的特征,且空间位置相近,暗示两者受控于统一的构造-岩浆成矿系统。综合分析认为,东窝东地区为多龙矿集区东延部分,具有寻找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隐伏矿体的良好潜力。
    广西云开地区成矿带成矿特征及勘查远景
    安国英,雷英凭,肖荣阁,费红彩
    2016, 30(6):  1197-1208. 
    摘要 ( 603 )   PDF (8421KB) ( 7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云开地区是广西境内铅锌金银多金属矿产的重要成矿区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地质工作重点对象。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成矿地质特征、总结成矿地质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元素富集特征、典型矿床特征和找矿新发现,探讨该区域成矿远景,提出了地质找矿主要目标。结果显示,本区以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基底变质程度深、成矿作用多样为特征,形成了以铅锌为优势矿种,银金为重要矿种,铜、钨锡钼等有良好资源前景的矿产地,考虑成矿地质环境因素和已知矿产分布情况,优选9个集中区,作为找矿地质工作部署的依据。
    河南栾川鱼库Mo矿床黄铁矿热电性特征及成矿规律
    贾文娟,王功文,韩江伟,燕长海,宋要武 ,刘传权,冯源, 王宏卫,杨帆,孔亮,郭娜娜
    2016, 30(6):  1209-1218. 
    摘要 ( 471 )   PDF (9893KB) ( 9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栾川鱼库钼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矽卡岩热液成矿作用有关,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隐伏钼多金属矿床。对鱼库矿区骨干剖面的深部钻孔(>1 000 m)中黄铁矿开展热电性标型特征分析,发现样品中黄铁矿以N型为主,总含量达96%。根据黄铁矿导型及热电性参数变化特征推测出矿体向深部有一定规模的延伸。根据热电性实验数据计算出成矿温度范围在270~332 ℃之间,结合矿床矿石特征判断该矿床属于浅成中温热液成矿。并利用地质统计学知识,运用ArcGIS对计算出来的成矿温度进行克里格插值分析,探讨矿区深部成矿规律。
    新疆东准噶尔早志留世弧岩浆岩:来自姜格尔库都克石英二长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证据
    黄岗,牛广智,王新录,郭俊,宇峰
    2016, 30(6):  1219-1233. 
    摘要 ( 629 )   PDF (13260KB) ( 7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新疆东准噶尔姜格尔库都克石英二长闪长岩体被下泥盆统卓木巴斯套组不整合覆盖,其形成时代一直缺乏精确的年代学约束。采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方法,获得石英二长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 (4328±12) Ma,表明侵位时限为早志留世。岩石地球化学显示,石英二长闪长岩具低硅(SiO2=5564% ~ 5868%)、低钛(TiO2=054%~071%)、高铝(Al2O3=1699%~1805%)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准铝质(A/CNK=085~100)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LREE/HREE=288~326)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K、Rb、Ba和Sr),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 Nb、Ta、Ti)及P,反映出明显的消减带岩浆岩的特征。锆石具正εHf(t)值,介于+108~+136之间,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726~560 Ma,大于其形成年龄,表明源区可能为新元古代晚期至早古生代早期的新生岛弧陆壳物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姜格尔库都克石英二长闪长岩可能由俯冲洋壳和沉积物的含水流体引起上覆地幔楔以新元古代晚期至早古生代早期的新生岛弧陆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代表了古亚洲洋在早志留世时期向南俯冲消减的陆缘弧岩浆产物。
    西藏甲玛矿区侵入岩成岩成矿年龄
    李波,胡道功,林广奇,徐聪聪,张瑞鹏,张翼飞
    2016, 30(6):  1234-1243. 
    摘要 ( 520 )   PDF (11685KB) ( 7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属于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受控于NS向正断层及其受断裂控制的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的中酸性斑岩体。利用锆石LAICPMS UPb测年方法对矿区含矿与不含矿的中酸性斑岩脉进行了年龄测定,3件样品的岩浆锆石UPb年龄为14~16 Ma,表明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及矿区与成矿有关的岩脉均形成于中新世早期;利用ESR测年方法,获得含矿石英脉年龄139~164 Ma,含矿方解石脉年龄5~7 Ma,测年结果表明甲玛矿区主要成岩成矿作用同期,形成于中新世早期,并在中新世晚期受构造运动影响仍然存在较弱的成矿作用。
    黑龙江塔溪地区晚古生代后造山花岗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杨文鹏,赵超,尹国良,张生旭,孙江军
    2016, 30(6):  1244-1253. 
    摘要 ( 406 )   PDF (8067KB) ( 8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位于兴蒙造山带东端的黑龙江塔溪地区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锆石UPb( LAICPMS)同位素测年结果为295~285 Ma,表明形成于晚古生代。岩石地球化学以弱过铝质、中—高钾为特征,总体表现为:高钾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弱—中等δEu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La富集,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Ce、Zr、Hf、Th富集,Nb、Ta亏损。推测花岗质岩浆曾发生壳幔混染作用,有更多壳源物质参与,显示后造山I型花岗岩特征。认为花岗岩形成于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后造山环境,为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碰撞拼合的后造山阶段产物。
    南秦岭增生杂岩带马道地区变泥质岩的变质作用
    王东升,王宗起,张英利,宫江华,王涛,林健飞
    2016, 30(6):  1254-1266. 
    摘要 ( 445 )   PDF (35994KB) ( 7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南秦岭构造带出露于勉略断裂和虞关—留坝断裂之间,是一条复杂的增生杂岩带,也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增生杂岩带内马道地区发育一套由黑云母片麻岩、片岩组成的变泥质岩,内部包含有石英岩、大理岩及超基性岩等岩块,构成了典型的“blockinmatrix”结构。选取了含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样品进行详细的岩石学研究。结果显示,北部变质岩样品中的石榴子石具有弱退变质成分环带,利用岩石矿物组合中的石榴子石-黑云母温度计、石榴子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组合温度-压力计,估算峰期压力为078~079 GPa,温度为705~707 ℃,退变质时期压力为064~076 GPa,温度为602~650 ℃,揭示出岩石峰期高角闪岩相变质后,经历降温减压过程。南部岩石样品中含有特征的十字石+蓝晶石组合,样品中的石榴子石具有进变质成分环带,其峰期压力为049~057 GPa,温度为553~562 ℃,相当于低角闪岩相。通过与其他典型增生杂岩带变质岩的剥露机制对比,认为马道变泥质岩的变质作用演化与南秦岭地区碰撞作用有关,而其剥露过程则主要受到双重逆冲构造控制。
    地球化学
    广东惠东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苑鸿庆1,2,3,李社宏3,缪秉魁3,严松3,粟阳扬3
    2016, 30(6):  1267-1275. 
    摘要 ( 537 )   PDF (7499KB) ( 8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运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对广东惠东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风化壳中元素含量及配分特点总体上取决于母岩,但稀土元素在继承母岩稀土元素的基础上含量进一步富集,且各风化层中元素含量变化与风化作用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WIG指数相较于CIA指数能更有效地描述风化壳风化强度,风化壳中稀土元素迁出富集与WIG指数及元素迁移系数具有一定规律性,轻稀土元素多在全风化层上部富集,而重稀土元素在全风化层下部及半风化层明显迁入富集,Ce、Eu均具明显负异常。
    甘肃北山炭山子—黄草泉一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远景
    王磊,杨建国,王小红,齐琦,张洲远, 张乐,谢燮,杨涛,杨生飞,胡兆国
    2016, 30(6):  1276-1284. 
    摘要 ( 568 )   PDF (6295KB) ( 9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依据甘肃北山炭山子—黄草泉一带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分析了区内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及其元素的相关性,认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主要受断裂、地层及岩浆岩3种因素控制,即主要受大山头断裂带和庙庙井断裂带,蓟县系、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大山头、三个井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及华力西期中酸性侵入岩的控制。根据异常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圈定出4处具较好找矿潜力的远景区,即大山头铜镍找矿远景区、三个井铜镍找矿远景区、庙庙井金铜钨钼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黄草泉东金银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为该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浙中丘陵盆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方法研究
    贺灵,孙彬彬,周国华,曾道明,刘占元
    2016, 30(6):  1285-1293. 
    摘要 ( 503 )   PDF (6530KB) ( 12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以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服务于土地精准管理为目标,在浙中丘陵盆地选择金华市汤溪镇地块细碎的典型区域,开展了两种采样密度的对比研究:(1)按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采样密度上限采样,平均采样密度164件/km2,采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图斑赋值(下文简称插值);(2)以土地精准管理为目标,以地块为单元采样,平均采样密度1795件/km2,用实测值对图斑赋值(下文简称实测)。以图斑为评价单元,对比上述两种方法间元素含量、土壤环境及养分指标分级、土壤质量综合分级的差异。研究表明:(1)与土壤质量评价密切相关的15项指标中,有9项指标插值与实测值元素含量的相对双差合格率达到90%,4项指标接近90%,仅2项指标合格率低于80%;(2)插值与实测值的土壤环境单指标分级与环境指标综合分级结果极为接近,养分指标分级差异略大;(3)实测值与插值土壤质量综合分级一级、二级图斑数所占比例相差118%,图斑面积相差74%,约40%的图斑土壤质量综合等级发生变化。研究区内环境指标变异性较小,插值与实测值的评价分级结果基本一致;养分指标N、P、K的空间变异较强,是导致插值与实测值土壤质量综合分级差异的主要原因。以上结果表明,浙中丘陵盆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对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平衡施肥等具有重要价值,但其成果精度尚难满足土地精准管理的需要。
    辽宁盘锦市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时空变化研究
    李玉超,余涛,杨忠芳,于成广,王诚煜
    2016, 30(6):  1294-1302. 
    摘要 ( 507 )   PDF (9408KB) ( 10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以辽宁盘锦市两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消除了采样和分析误差的影响,研究了该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讨论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累积的原因。结果表明,在2004—2009年这段时间内,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d含量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净平均累积率达到3128%。造成该元素累积的原因主要为农业活动和人类活动,同时人类活动还造成了局部地区As、Zn等元素的累积;Cu、Hg呈明显的贫化趋势;Pb具有富集和贫化的双重性质,Cr、Ni、pH值在此期间变化不明显。
    石油地质学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沉积-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领域
    孙自明
    2016, 30(6):  1303-1310. 
    摘要 ( 597 )   PDF (5274KB) ( 15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位于西非海岸,因其富含油气,资源潜力大,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由于该区盐构造发育,变形复杂,盆地不同地区和不同勘探目的层勘探程度并不均衡,如何全面认识和评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成为指导下步勘探工作的关键。通过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特征研究,指出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是由下刚果盆地与刚果扇盆地垂向上叠置、平面上复合所形成的叠合复合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前裂谷期、陆内裂谷期、陆间裂谷期和被动陆缘期等演化阶段;在构造特征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油气成藏要素和运聚方式等特点,划分出新生界构造-岩性圈闭、盐上白垩系构造圈闭和盐下白垩系等三个油气勘探领域;通过各勘探领域油气成藏特征等的系统分析,指出了盆地东部陆上-浅水地区是勘探盐上白垩系构造圈闭勘探领域和盐下白垩系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区,盆地西部深水-超深水地区是勘探新生界构造-岩性圈闭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区。
    下刚果盆地盐下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刘亚雷
    2016, 30(6):  1311-1317. 
    摘要 ( 449 )   PDF (10543KB) ( 7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通过对下刚果盆地不同构造部位地震剖面的解释,总结了下刚果盆地盐下构造特征,认为下刚果盆地盐下发育一中央隆起带,该隆起带将下刚果盆地划分为内裂谷带和外裂谷带,大西洋枢纽断裂(带)是中央隆起带和外裂谷带的分界线。内、外裂谷带均发育次级凸起和凹陷,呈“两凸三凹”的构造格局。下刚果盆地盐下隆坳格局控制着烃源岩、储层、盖层的类型和分布范围,控制着油气成藏组合和成藏模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下刚果盆地盐下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断裂控制的基底构造高部位,下一步勘探方向应以寻找基底构造高垒块为主。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断裂控藏定量表征与有利勘探区预测
    彭辉界,庞雄奇,李洪博,王卓超,余秋华,王文勇 ,雷胜兰
    2016, 30(6):  1318-1328. 
    摘要 ( 448 )   PDF (13241KB) ( 7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中浅层珠海组、珠江组、韩江组的油气主要来自深部烃源岩层系,断裂既是必备的油源通道又对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起到关键作用。为明确断裂对珠一坳陷珠海组-韩江组油气成藏的控制机制,对断裂分布及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断裂活动时期和断开层位的不同将其分为5类:早期活动-深层切割型断层、中晚期活动-中浅层切割型断层、晚期活化-深浅切割型断层、继承性活动-深浅切割型断层、通天型断层。在对恩平南断裂带解剖的基础上,发现影响断裂控藏的因素主要有断裂类型、断裂活动速率、断裂规模和圈闭离断裂的平面距离。针对全区所发现油藏,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深浅切割类断层控藏作用显著,且其断层活动速率中等时最有利于油气成藏,在15 m/Ma左右达到最大;断裂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油气成藏;圈闭距控藏断裂越近,含油气性越好。根据活动速率、断裂规模、断裂与圈闭的相对距离所拟合的定量控藏表征公式,发现现今探明的978%的油气藏均分布在深浅切割型断裂控藏概率大于05的区域。依此指出惠东低凸起及惠北半地堑东南部、恩平中半地堑东北部为下一步有利勘探区。
    四川盆地中南部地区洗象池群沉积旋回的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贾鹏,李伟,卢远征,樊茹,李鑫, 李明,曾乙洋,刘鑫
    2016, 30(6):  1329-1338. 
    摘要 ( 437 )   PDF (17329KB) ( 7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四川盆地中南部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群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受后期成岩作用影响较小,基本保留了原始海洋的同位素组成,根据该地区采集的88个碳、氧同位素数据,研究、讨论了中上寒武统碳酸盐岩不同尺度沉积旋回中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演化及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寒武系洗象池群由下至上的地层序列中,碳、氧同位素具有明显的旋回性演化特征:其δ13C值变化于-56‰~3247‰之间,均值为-0979‰,绝大多数的样品都在-2‰~2‰的区间震荡,δ18O值分布于-111‰~-52‰之间,均值为-6934‰,主要集中在-9‰~-6‰的范围内波动。通过对不同尺度沉积旋回碳、氧同位素数据分析研究,认为在体系域尺度沉积旋回中控制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的主因是海平面变化,在米级旋回中主要受高频海平面变化、古气候、古构造等多方面叠加的影响;通过对碳、氧同位素数据分析研究,首次明确了该地区芙蓉统的底界,为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了有力证据;洗象池群早期和中期经历了短暂而快速的海侵后进入缓慢的海退,在晚期缓慢海侵后的快速海退,碳同位素组成反映的海平面变化趋势与沉积相演化一致。
    黄河口凹陷BZ34区古近系沙一二段储集层成岩相与有利储层预测
    姚佳,王昕,王清斌,李欢
    2016, 30(6):  1339-1347. 
    摘要 ( 441 )   PDF (11597KB) ( 6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阴极发光等技术手段结合物性资料以及沉积(微)相划分,对研究区沙一二段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及点(薄片)、线(单井)、面(平面展布)成岩相分布及有利储层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一二段受同沉积火成岩喷发和水解的影响,广泛发育栉壳状白云石、钾长石钠长石化、石英溶蚀等碱性条件下发生的成岩作用,同时层状分布的火山岩对于下覆地层起到了保护作用,减弱了下覆地层的压实作用;此外,受后期酸性流体的影响,研究区也发育诸如长石、岩屑溶蚀等酸性条件下发生的成岩作用,沙一二段储层发育溶蚀孔,占比达到567%(均值)。采用“(微相)砂体部位+主体成岩现象+孔隙类型”的复合命名方式,对薄片、单井及平面区域进行了成岩相的命名和划分,共划分为三类:水下分流水道砂体侧翼细粉砂岩-菱铁矿胶结-低孔成岩相、三角洲前缘-中细砂岩-欠压实-白云石包壳-溶孔相、火山熔岩远端凝灰质中细砂岩-凝灰质胶结-致密相。欠压实-白云石包壳-溶孔相在测井响应上具有DT低、RD与RS间隔幅度较大、CNCF与RHOZ较为接近或交叉的特点;菱铁矿胶结-低孔成岩相具有DT高、RD与RS较为接近、CNCF与RHOZ间隔幅度较大的特点,测井解释的油层、油水同层与欠压实-白云石包壳-溶孔相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三角洲前缘-中细砂-欠压实-白云石包壳-溶孔相为有利储层发育区带。
    龙女寺东端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及储层形成机理
    蒋威,谭先锋,王佳,付明庆,陈青,吴康军,冉天
    2016, 30(6):  1348-1360. 
    摘要 ( 475 )   PDF (10049KB) ( 8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致密砂岩作为非常规油气的重要载体,对其致密化成因及储层形成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钻井岩心、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和流体包裹体等手段,对川中地区龙女寺东端须家河组致密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储层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女寺东端须家河组遭受了机械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砂岩致密化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是储层形成的主要因素;须家河组目前处于中成岩A-B期,经历的流体活动主要有同生成岩期地表水沉淀早期方解石胶结和绿泥石薄膜,早成岩B期压溶作用控制石英Ⅰ期次生加大形成与孔隙流体溶解黏土矿物、长石和易溶岩屑等,中成岩A期大量油气充注促进石英Ⅱ、Ⅲ期次生加大与少量方解石溶解,中成岩B期燕山/喜山运动促进储层形成;储层形成机理主要涵盖残余原生孔的保存和次生孔的形成,有利的沉积环境、溶蚀作用、异常高压和构造破裂作用共同控制储层形成,有利的沉积环境、溶蚀作用和异常高压主要是保护残余原生孔和形成次生孔,构造破裂作用产生大量微裂缝,提高储层渗流能力,并为形成溶蚀扩大孔提供条件。
    特低渗油藏多段压裂水平井注水可行性分析
    王铭显,范子菲, 罗万静,丁杰,田青,姚敏,卜祥坤
    2016, 30(6):  1361-1369. 
    摘要 ( 442 )   PDF (13803KB) ( 8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针对特低渗油藏中多段压裂水平井注水开发的可行性问题,论文采用流线模拟方法,研究了多段压裂水平井在一注一采下的生产动态特征,探讨了影响压裂水平井注水开发的主控因素。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发生水窜的情况下,压裂水平井注水能增大单井注入量,提高采油速度和阶段采出程度。同时,交错部署裂缝,裂缝穿透比为02~04时利于注水开发。裂缝水窜增大压裂水平井注水风险,边部水窜、多条裂缝水窜,加速油井水淹,从而丧失压裂水平井注水的优势。在地质条件稳定,裂缝规模可控的条件下,可以尝试开展多段压裂水平井注水实验。研究结果可为特低渗油藏中多段压裂水平井注水提供理论支持。
    利用土壤游离烃技术判别油气藏性质及保存条件
    周亚龙,孙忠军,杨志斌,张富贵,张舜尧,王惠艳
    2016, 30(6):  1370-1375. 
    摘要 ( 437 )   PDF (4223KB) ( 10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土壤游离烃技术通过直接检测受地表景观介质变化影响小的游离态轻烃异常来获取地下油气信息。塔里木盆地试验区已知油气藏上方具有良好的游离烃化探异常显示,干燥系数在840~1989之间,显示游离烃异常与深部油气的热演化相关。土壤游离烃组分平衡系数、湿度系数、特征系数等指标预测与判断地下油气藏性质的结果与实际地质结果相吻合。近地表游离烃的甲烷/丙烷指标均值高达25~116,由北向南依次增大,说明油气藏埋藏深度依次增大。丁烷异构比和戊烷异构比特征显示雅克拉油气区有机质成熟度最高。结果表明:游离烃的轻烃组分和含量变化特征能够预测与判断地下油气藏的位置、性质、有机质成熟度和保存条件。
    非常规资源勘探
    基于地震多属性的郑庄区块煤层气开发甜点区优选
    杨延辉,姚艳斌,王辉,陈龙伟
    2016, 30(6):  1390-1398. 
    摘要 ( 386 )   PDF (4884KB) ( 15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地震属性受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单一地震属性很难准确地反映煤层气储层综合地质特征。寻找能够降低地震属性多解性的方法,准确预测主地质参数,是评价煤层气有利区的关键。根据煤层厚度、含气量和渗透率分别与振幅类、频率类和曲率类地震属性具有较高相关性的特点,通过地震多属性组合变换的方法,建立了基于地震属性分析的煤层气主地质参数预测模型。然后,建立动态权重系数中值法,以中值评价值出现的最高频率,确定主地质参数在煤层气有利区优选中所占的权重,并基于评价值函数实现有利开发区块优选。利用该方法对沁水盆地郑庄地区的预测结果表明:最有利开发甜点区位于北部的59-60-57-55井区,次级有利开发甜点区位于东北部的53-62-49-45井区。
    泥底辟输导流体机制及其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关系
    刘杰 ,孙美静,杨睿, 苏明, 严恒
    2016, 30(6):  1399-1407. 
    摘要 ( 493 )   PDF (9858KB) ( 6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详细阐述不同成因的泥底辟流体输导模式,探讨了泥底辟输导体系的演化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神狐海域泥底辟输导体系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影响。底辟核外部伴生断裂、底辟核内部流体压裂裂缝和边缘裂缝带均可作为输导流体的通道。根据运移通道和动力等差异性,提出泥底辟输导流体的2种端元模式:超压-流体压裂输导型和边缘构造裂缝输导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泥底辟(泥火山)的不同演化阶段对水合物的形成、富集和分解的影响。早期阶段,泥底辟形成的运移通道可能未延伸到水合物稳定带,导致气源供给不够充分;中期阶段,水合物成藏条件匹配良好,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晚期阶段,泥火山喷发引起水合物稳定带的热异常,可能导致水合物分解,直至泥火山活动平静期,水合物再次成藏。神狐海域内泥底辟分为花冠状和穹顶状两类,花冠状泥底辟以超压-流体压裂输导型为主;穹顶状泥底辟以底辟边缘裂缝输导型为主。泥底辟输导体系的差异性可能是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非均质分布的影响因素之一。 关键词:泥底辟;输导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制;神狐海域
    祁连山冻土区木里煤田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程青松,龚建明,张敏, 赵青芳,王伟超, 程文洁,田瑞聪,陈志强
    2016, 30(6):  1408-1416. 
    摘要 ( 553 )   PDF (5640KB) ( 8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为了查明祁连山冻土区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从QH1、QH2、QH3井采集侏罗系样品44块,在常规的岩石热解和有机碳分析的基础上,进行GCMS分析和显微组分镜下鉴定。样品TOC在14%~166%之间,Ro为071%~079%;泥岩TI大于40,煤小于0。正构烷烃呈前峰型分布,主峰碳为C17-C19,Pr/Ph普遍大于11;三环萜烷以C19TT-C20TT为主峰,C24Te对C26TT有绝对优势;甾烷系列C27-C28-C29甾烷呈反“L”形分布;藿烷系列C31升藿烷占优势,C34、C35升藿烷含量低且G/C30H低,大部分小于02。结果表明,该区侏罗系烃源岩基本处于成熟阶段,有机质为Ⅱ2型-Ⅲ型,主要来自陆相高等植物输入,为河湖沼泽相沉积。有机质丰度较高,属中等-好烃源岩。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侏罗系烃源岩处于成熟度阶段但未到主生气期,不是研究区水合物主力气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