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蒋解梅, 王新征, 李继山, 等. 东营凹陷沙四段滩坝砂微相划分与砂体横向预测——以王家岗油田王73井区为例[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7,21(4):12-15.
|
[2] |
郭松, 谭丽娟, 林承焰, 等. 滩坝相砂岩油气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以王家岗油田沙四上亚段为例[J]. 现代地质, 2014,28(2):404-411.
|
[3] |
卞梅. 溱潼凹陷西南斜坡阜三段滩坝沉积特征及模式[J]. 非常规油气, 2018,5(3):25-30.
|
[4] |
袁静, 梁绘媛, 谭明友, 等. 惠民凹陷南坡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及形成条件[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35(3):410-416.
DOI
URL
|
[5] |
高亮, 孙波, 王延章.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南坡沙四上亚段滩坝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J]. 石油实验地质, 2018,40(5):669-675.
|
[6] |
杨剑萍, 张一平, 王爱香, 等. 霸县凹陷高家堡地区沙三上亚段滩坝沉积特征[J]. 特种油气藏, 2017,24(1):1-5.
|
[7] |
刘江涛, 邓大伟, 廖东良, 等. 沾化凹陷沙四段上亚段滩坝沉积特征及其主控因素[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22(1):42-46.
|
[8] |
操应长, 王健, 刘惠民. 利用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分析滩坝砂体水动力学机制的初步探讨——以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滩坝砂体沉积为例[J]. 沉积学报, 2010,28(2):274-284.
|
[9] |
潘树新, 王建功, 刘彩燕, 等. 坳陷湖盆沿岸坝沉积特征、分布规律及成藏机制——以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42(增刊2):70-78.
|
[10] |
杨剑萍, 金权, 李海涛, 等. 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滩坝沉积模式[J]. 河南科学, 2017,35(4):577-583.
|
[11] |
刘寅. 用储层建筑结构分析法分析滩坝储集体[J]. 西部探矿工程, 2009,21(5):92-94.
|
[12] |
向奎, 鲍志东, 庄文山. 准噶尔盆地滩坝砂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意义——以排2井沙湾组为例[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35(2):195-200.
DOI
URL
|
[13] |
田继军, 姜在兴. 惠民凹陷与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滩坝沉积特征对比与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42(3):612-623.
|
[14] |
邬金华, 张哲, 王柏轩. 东营凹陷沙一段滩坝-泻湖沉积体系和层序发育的控制特点[J]. 地球科学, 1998,23(1):23-27.
|
[15] |
陈世悦, 杨剑萍, 操应长. 惠民凹陷西部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两种滩坝沉积特征[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0,28(3):1-4.
|
[16] |
操应长, 王健, 刘惠民, 等. 东营凹陷南坡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及模式[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3(6):5-10.
|
[17] |
朱筱敏, 信荃麟, 张晋仁. 断陷湖盆滩坝储集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J]. 沉积学报, 1994,12(2):20-28.
|
[18] |
邓宏文, 高晓鹏, 赵宁, 等. 济阳坳陷北部断陷湖盆陆源碎屑滩坝成因类型、分布规律与成藏特征[J]. 古地理学报, 2010,12(6):737-747.
DOI
URL
|
[19] |
于炳松, 董海良, 蒋宏忱, 等. 青海湖底沉积物中球状白云石集合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现代地质, 2007,21(1):66-70.
|
[20] |
安芷生, 王平, 沈吉, 等. 青海湖湖底构造及沉积物分布的地球物理勘探研究[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36(4):332-341.
|
[21] |
陈启林, 黎瑞, 金振奎, 等. 青海湖滩坝分布规律及其古气候意义[J]. 现代地质, 2019,33(1):187-197.
|
[22] |
陈骥. 青海湖现代沉积体系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
[23] |
马玉伟, 张静然, 刘向军, 等. 青海湖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湖面变化[J]. 盐湖研究, 2011,19(3):19-25.
|
[24] |
PENG B, JIN Z, ZHU X, et al. Physical criteria for recognition of lacustrine gravel beach-bar deposits using modern examples, the Qinghai Lake, Qinghai- Tibet Plateau, China[J].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India, 2018,91(6):722-728.
DOI
URL
|
[25] |
WALKER R G. Facies Models[M]. Second Edition.Tulsa:SEPM Special Publication, 2006: 70-100.
|
[26] |
宋春晖, 王新民, 师永民, 等. 青海湖现代滨岸沉积微相及其特征[J]. 沉积学报, 1999,17(1):51-57.
|
[27] |
韩元红, 郝乐伟, 王琪, 等. 青海湖近岸现代沉积滩坝主要类型及沉积特征[J]. 古地理学报, 2016,18(5):759-768.
DOI
URL
|
[28] |
WANG J, JIANG Z, XIAN B, et al. A method to define the palaeowind strength from lacustrine parameters[J]. Sedimentology, 2018,65(2):461-491.
DOI
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