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地质!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3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9-12-26
    石油地质学
    东濮凹陷盐湖相原油氮/氧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其应用
    李素梅, 徐田武, 史权, 张云献, 吴建勋, 柯昌炜
    2019, 33(06):  1137-1150.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19.06.01
    摘要 ( 383 )   HTML ( 4)   PDF (13587KB) ( 25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濮凹陷盐湖相原油中杂原子化合物研究薄弱。采用高分辨率质谱技术、结合色谱-质谱,对东濮凹陷盐湖相、淡水湖相原油、烃源岩中的含氮、氧化合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原油中含有丰富的氮、氧化合物, N1、O1和O2占绝对优势;随成熟度增加,N1和O1类化合物相对丰度增加、O2类化合物相对丰度降低、氮/氧化合物的缩合度增加、烷基侧链碳数范围降低,提出了多项氮、氧化合物的成熟度辅助识别指标,建立了DBE15/DBE9-N1和DBE15+/DBE14--N1与折算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式。通过对氮、氧化合物的油-油、油-岩对比,认为东濮凹陷盐湖相原油主要来自成熟烃源岩。基于高分辨率质谱的氮、氧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成熟度评价、油源对比、油气运移示踪的应用前景。

    陆相裂谷盆地构造沉积学特征:以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为例
    王宏语, 李瑞磊, 朱建峰, 徐文
    2019, 33(06):  1151-1162.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19.06.02
    摘要 ( 557 )   HTML ( 4)   PDF (16600KB) ( 34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造沉积学不仅强调大地构造背景条件对盆地演化的控制作用,同时还注重盆地内部的构造特征与沉积充填特征之间的控制及响应关系研究。陆相裂谷盆地发育过程中,构造作用强烈,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复杂,进行构造沉积学研究对揭示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大量地震、钻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大地构造背景资料,研究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发育过程中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分析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之间的响应及控制关系,并由此讨论半地堑陆相湖盆的沉积充填演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在伏龙泉断陷盆地演化过程中,早期的火山岩隆起对盆地初始裂陷期形态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边界断层的分布及其生长速率特征则对盆地结构演化过程起着首要的控制作用。盆地裂陷期,研究区古气候环境比较稳定,构造因素是控制该陆相裂谷盆地地层序列与沉积特征的首要因素;断裂发育特征决定了盆地的古地貌特征,而盆地的古地貌特征直接影响着盆地内部的沉积充填类型与沉积体系展布格局;区域构造抬升与断块掀斜是该半地堑盆地内部发育不整合面的主要因素。在陆相裂陷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研究中,构造沉积学显示出了其必要性与适用性,有利于在揭示构造沉积现象的同时,合理解释其地质成因。

    川西新场气田沙溪庙组浅水三角洲砂体类型与展布特征
    高阳, 胡向阳, 曾大乾, 赵向原, 贾英, 于清艳, 王勇飞
    2019, 33(06):  1163-1173.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19.06.03
    摘要 ( 526 )   HTML ( 5)   PDF (22462KB) ( 29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砂体类型与分布特征的差异性造就了油气储层发育的非均质性,通过岩心垂向序列特征明确了沙溪庙组砂体成因类型,并综合测井、地震资料刻画了不同类型砂体的空间分布。沙溪庙组浅水三角洲平原发育垂积型主河道、侧积/填积型次河道砂体以及溢岸砂体,前缘发育侧积型近端水下分流河道、填积型远端水下分流河道、进积型河口坝砂体以及席状砂体;平原主河道砂体厚度多大于10 m,宽600~1 800 m,通过同位垂向切叠与侧向等高程切叠而形成毯状连片砂体,次河道砂体多位于主河道侧缘,厚度平均7.5 m,物性较差,并常被主河道切割而零星分布;内前缘近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4~8 m,宽500~1 200 m,多错位切叠或拼接接触,呈带状;远端水下分流河道发育于三角洲外前缘,单砂体厚2.5~6 m,宽200~700 m,平面呈鞋带状,砂体孤立;前缘河口坝砂体分布较少,垂向上常被河道切叠;平原相带两类河道砂体的物性差异造成了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而三角洲前缘储层的非均质性更多在于不同类型砂体的迷宫状展布上。

    鲕粒白云岩内部溶蚀及孔隙非均质性演化研究
    谢淑云, 雷蕾, 焦存礼, 何治亮, 鲍征宇, 马佳怡, 张殿伟, 彭守涛
    2019, 33(06):  1174-1187.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19.06.04
    摘要 ( 580 )   HTML ( 5)   PDF (6938KB) ( 19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地表和埋藏条件下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碳酸盐岩油气储层重要的储集空间。为探究孔隙的溶蚀改造机理及其控制因素,通过柱塞样,开展了0.2%的乙酸环境中鲕粒白云岩的溶蚀实验,实验温度和压力范围分别为40~160 ℃和10~50 MPa。实验采取连续取样获得溶液中Ca2+与Mg2+离子含量,通过CT 成像技术获取溶蚀反应前后孔隙图像并运用分形与多重分形方法定量分析孔隙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上的非均质性。研究表明,溶蚀过程中,鲕粒白云岩溶蚀液中[Ca2++Mg2+]浓度在实验开始时最低,之后稳步上升并在120 ℃、40 MPa时达到最大值,而后缓慢下降,溶蚀窗范围出现在70 ℃(20 MPa)~120 ℃(40 MPa)之间。二维和三维微观孔隙结构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多重分形特征,溶蚀作用使得孔隙的不规则性减少、孔隙的奇异范围缩减。这些结果对于认识近地表和深埋藏条件下溶蚀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的改造强度及孔隙的动态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砂砾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以红山嘴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上段为例
    姚宗全, 于兴河, 岳红星, 德勒恰提·加娜塔依, 周隶华, 王进, 高阳
    2019, 33(06):  1188-1198.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19.06.05
    摘要 ( 573 )   HTML ( 6)   PDF (21612KB) ( 16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有效地在准噶尔盆地红山嘴地区克拉玛依组上段(克上段)寻找有效储集体,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研究区的储层特征和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克上段储层岩屑含量高,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偏低;分析了控制储层发育的因素,沉积因素(基质含量、岩性及砂砾岩成因类型)是内因,砂砾岩储层中,基质含量与物性成反比;牵引流物性好于洪流型,碎屑流型最差;成岩作用(压实、胶结及溶蚀作用)为外因,压实作用造成砂砾岩孔隙结构变差,胶结作用在富基质和含基质型具有破坏作用,而对于贫基质型起保护作用;通过对砂砾岩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综合分析,将研究区的储层分为4类,并绘制了有利储层分布图,扇三角洲前缘内带物性最好,外带次之,平原物性较差。

    柴西南昆北油田切6区路乐河组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
    王红敏, 旦梦倩, 王春平, 臧欣欣, 陈景华, 郭得龙
    2019, 33(06):  1199-1207.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19.06.06
    摘要 ( 402 )   HTML ( 2)   PDF (8176KB) ( 24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路乐河组(E1+2)是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6区主要含油气层系,储层特征(特别是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认识不清严重阻碍了油田的开发。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实验测试等,对该区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研究,明确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路乐河组储层岩性以砾岩和砂岩为主,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储层孔隙类型包括原生孔隙、次生孔隙以及裂缝,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占总孔隙的70.3%;孔隙喉道形状主要为缩小型状和管束状,孔隙直径主要分布于20~40 μm,根据压汞曲线形态将孔隙结构分为4类,以Ⅱ类和Ⅲ类孔隙结构为主;路乐河组储层为特低孔低渗储层,孔渗相关性较好,储层物性受岩性、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等综合控制。储层物性较好的岩性为不等粒砂岩和细砾岩,沉积微相为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而溶蚀和破裂作用较好地改善了储层物性。

    广西东兰-凤山地区石炭纪-二叠纪碳酸盐岩洞穴发育特点及其控制因素
    肖莎, 高志前
    2019, 33(06):  1208-1219.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19.06.07
    摘要 ( 405 )   HTML ( 4)   PDF (16372KB) ( 33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酸盐岩次生溶蚀孔洞是优质的储集空间,为油气的运聚提供条件。为研究溶洞发育的控制因素,选取广西东兰-凤山地区石炭纪-二叠纪碳酸盐岩溶蚀特征进行分析。镜下显示,研究区岩石类型为亮晶生屑灰岩、颗粒灰泥灰岩、含颗粒灰泥灰岩、晶粒灰岩和灰泥颗粒灰岩等,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蚀孔、粒内溶蚀孔、晶间孔和微裂缝。研究发现,影响洞穴发育的主要因素有构造、岩组类型、流体性质、气候及岩溶古地貌。构造控制洞穴发育规模,在构造破碎带及其附近容易发育大规模洞穴;目的层大套灰岩是溶蚀的物质基础,力学强度较大的亮晶生屑灰岩易于形成大型洞穴,当岩石含较多灰泥或发生重结晶时,溶蚀难度增加;酸性流体、温暖潮湿气候和岩溶斜坡地貌,为洞穴发育的有利条件。其中,构造对洞穴发育的控制作用最大。

    库车坳陷克深大气田白垩系致密砂岩储层古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孙可欣, 李贤庆, 魏强, 梁万乐, 张亚超, 李剑, 肖中尧
    2019, 33(06):  1220-1228.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19.06.08
    摘要 ( 357 )   HTML ( 2)   PDF (6144KB) ( 23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盐度、含油包裹体丰度、储层颗粒荧光定量实验分析方法,对库车坳陷克深大气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致密砂岩样品进行测试,剖析克深大气田深层致密砂岩储层古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充注。结果表明,克深大气田发育两期油气包裹体,分别为发亮蓝色荧光的轻质油包裹体与灰黑色的气态烃包裹体。克深大气田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存在130~140 ℃与150~160 ℃两个主峰值,相应的古盐度值为16%~10%与12%~4%,表明有两期烃类流体充注,其中天然气高强度充注发生在2.5 Ma以来。含油包裹体丰度分布在2.1%~13.4%之间,QGF指数为2.2~9.6,QGF-E强度为20~38 pc,揭示克深大气田形成过程中曾经存在强度较弱的轻质油充注。

    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珠江组砂体上倾尖灭的地质-地球物理“逐级预测”方法
    芮志锋, 林畅松, 郭佳, 杜家元, 丁琳, 李潇
    2019, 33(06):  1229-1240.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19.06.09
    摘要 ( 425 )   HTML ( 2)   PDF (20805KB) ( 23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是岩性油气藏中重要类型之一,砂体上倾尖灭的刻画与描述是上倾尖灭圈闭有效性评价的关键。在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构成的三级层序内,三角洲沉积相关砂体上倾尖灭的地质-地球物理“逐级预测”描述方法对于认识上倾尖灭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其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由5个部分组成:在三级层序识别的基础上,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技术建立了四级层序构成的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在高频层序约束下,利用地震沉积学技术描述沉积相的平面分布;在地质模型指导下,利用频谱成像技术定性确定尖灭带的分布;利用相控储层反演半定量、定量预测砂体尖灭线;根据不同成因砂体的沉积特点,利用正演模拟技术开展尖灭线的外推预测。

    塔里木盆地瓦石峡凹陷下侏罗统康苏组生烃条件及与邻区的对比
    张贺, 姜正龙, 李雅君, 梁爽, 付文凯
    2019, 33(06):  1241-1251.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19.06.10
    摘要 ( 402 )   HTML ( 3)   PDF (20538KB) ( 15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东南坳陷烃源条件制约了油气的勘探,至今尚未突破。目前证实侏罗系杨叶组和康苏组具备一定的生烃潜力。通过野外地质考察,进行了剖面测量、样品采集和地球化学测试,结合若参1井、若参2井和且地1井等3口钻井资料、样品分析数据,开展了塔东南瓦石峡凹陷下侏罗统康苏组烃源岩岩性、空间展布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瓦石峡凹陷康苏组烃源岩主要为暗色泥岩和碳质泥岩,厚度为60~140 m,占地层厚度的25%,若参1井和红柳沟老煤矿一带有机质丰度较高,暗色泥岩的有机碳含量为1.2%~4.4%、碳质泥岩的为5.0%~39.6%,干酪根为Ⅱ2-Ⅲ型,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与盆地周缘同时期沉积烃源岩相比,塔北库车坳陷烃源岩生烃潜量相对高于塔东南瓦石峡凹陷,塔西南喀什凹陷库兹贡苏等剖面则较差。因此,研究认为瓦石峡凹陷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其中若参1井东南部深凹区和红柳沟老煤矿-其格勒克山前洼陷区较为有利。

    辽河坳陷清水洼陷沙三段页岩气富集条件
    毛俊莉, 张金川, 丁江辉, 尚灿, 陈世敬, 苏泽昕
    2019, 33(06):  1252-1262.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19.06.11
    摘要 ( 461 )   HTML ( 3)   PDF (7790KB) ( 14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构造作用控制,辽河西部凹陷清水洼陷沙三段页岩沉降-沉积中心发生由北西向南东方向的明显迁移,表现为欠补偿沉积的半深湖-深湖相同步迁移。从湖盆中心向陆方向,清水洼陷沙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了深湖-半深湖-浅湖-扇三角洲等沉积类型,对应形成了从Ⅰ、Ⅱ到Ⅲ型的干酪根分布。与此对应,页岩中的石英、长石等脆性矿物含量递次增多,而黏土矿物含量逐渐减少,反映为沉积相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条件和矿物成分的控制作用。在深大断裂控制下,页岩沉积剖面表现为向西减薄的楔形,TOC从中心处的最大值向外逐渐降低,成熟度Ro介于0.5%~2.0%,为页岩油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富集条件。在现今埋深状态下,洼陷区页岩一般处于热成熟生油阶段,埋深较大的局部地区可达高成熟阶段,进入页岩气为主状态,形成“下气上油”的生烃格局。沙三段页岩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出现了大量定向排列的片状伊利石。在4 000 m以深的页岩中,伊蒙混层比小于15%,发育了多种孔隙类型,伴生黄铁矿和伊利石等黏土矿物,孔隙度一般为0.7%~3.5%,8~35 nm的页岩孔隙直径所占体积最大。高精度含气量解析结果表明,双兴1井沙三段页岩含气量为1.6~5.44 m3/t,随着页岩储层成岩裂缝增加,页岩含气量不断增加。总含气量、吸附含气量与TOC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总含气量增加速度较吸附气增量速度更大,这与有机质生油气产物关系密切,与溶解态天然气的存在也不无关系。有机质类型多样、油气共生、含气量较大且下气上油,形成了辽河清水洼陷特色的页岩气富集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刘润川, 任战利, 马侃, 张园园, 祁凯, 于春勇, 任文波, 杨燕
    2019, 33(06):  1263-1274.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19.06.12
    摘要 ( 422 )   HTML ( 3)   PDF (9552KB) ( 29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模式,采取镜下观察、激光拉曼、显微测温等方法对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储层成岩作用和包裹体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烃源岩生烃史、盆地热演化史,综合分析研究区延长组成藏期次。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存在两期油气包裹体:第一期油气包裹体在荧光显微镜下呈蓝绿色或深绿色的液烃包裹体,丰度较低,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为100~110 ℃;第二期油气包裹体以气液烃包裹体为主,包裹体在单偏光下为无色或淡黄色,荧光显微镜下为亮蓝色,丰度较高,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为130~140 ℃。通过对油气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密度研究明确了研究区为“一期两幕”成藏,结合盆地热演化史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存在两次油气充注:第一次油气充注在早白垩世中期(距今115~125 Ma),第二次油气充注主要在早白垩世晚期(距今97~105 Ma)。两次油气充注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油气成藏时期为早白垩世(距今97~125 Ma)。

    岩石学与矿床学
    云南中甸地苏嘎印支期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标识
    潘彦宁, 董国臣, 李雪峰, 王鹏, 孙转荣, 董朋生, 李华伟
    2019, 33(06):  1275-1285.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19.06.13
    摘要 ( 484 )   HTML ( 5)   PDF (5388KB) ( 36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苏嘎印支期斑岩体位于中甸岛弧东斑岩带的北端,岩性为石英闪长玢岩,与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的成矿岩体同属于甘孜—理塘洋壳俯冲作用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地苏嘎石英闪长玢岩具有中等的SiO2含量,较高的Al2O3及全碱(K2O+Na2O)含量。全岩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典型的右倾状,显示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特点。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成矿指示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普朗38个与成矿有关的石英闪长玢岩的全岩数据相比,地苏嘎石英闪长玢岩具有相对较低的SiO2和Y含量、较高的∑REE和(La/Yb)N比值,但二者的Al2O3/(CaO+Na2O+K2O)比值及MnO含量差别不大。在成矿与非成矿斑岩的SiO2- Al2O3/(CaO+Na2O+K2O)和Y-MnO图解中,地苏嘎石英闪长玢岩与普朗石英闪长玢岩数据投图结果类似。此外,地苏嘎斑岩体在物探异常、化探异常及遥感影像特征上具有明显的矿化标志,同时岩体的剥蚀深度小于侵位深度,有利于矿床的保存。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地苏嘎斑岩体具有成为斑岩型铜矿床的潜力。

    四川省中坝晶质石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夏锦胜, 孙莉, 肖克炎, 汪君珠, 陈贤, 崔宁
    2019, 33(06):  1286-1294.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19.06.14
    摘要 ( 473 )   HTML ( 7)   PDF (6022KB) ( 26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省中坝晶质石墨矿床位于康滇地轴中段西缘,是我国重要的晶质石墨矿床之一。通过野外地质特征调查和矿物特征梳理,结合含石墨变质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可知,中坝石墨矿床主要赋存在前震旦纪会理群大田组变质岩层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产出,主要含矿岩石为白云母石英片岩。矿石平均固定碳含量12.19%;石墨矿物多呈鳞片状,其中大鳞片石墨(>0.15 mm,或>100目)占67%,中小鳞片石墨(<0.15 mm,或<100目)占33%;含石墨变质岩系中的SiO2含量很高,CaO和烧失量含量一般,微量元素分析表明中高场强元素变化范围较小,Ni/Co值为15.92 ~41.04 ,显示出极度贫氧-厌氧环境。∑REE含量偏高,REE的分异程度高,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Eu和Ce负异常明显。石墨的δ13C值分布范围为-27.64%~-28.44%之间,平均为-28.14%,表明石墨为有机碳成因。 综合推测中坝晶质石墨矿床为有机成因的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

    应用地球化学
    福建省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王文俊
    2019, 33(06):  1295-1305.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19.06.15
    摘要 ( 863 )   HTML ( 14)   PDF (1087KB) ( 36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福建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的土壤有机碳数据,采用单位土壤碳量计算方法,按照7种不同分类方式,统计了福建省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等特征参数,并与福建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国内其他地区及中国典型地区平均水平对比。结果表明:福建省表层土壤(0~0.2 m)有机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分别为427.5 Mt和3 446.8 t/km2,中层土壤(0~1.0 m)分别为1 495.0 Mt和12 052.9 t/km2,深层土壤(0~1.5 m)分别为1 986.8 Mt和16 017.5 t/km2,高于中国典型地区平均水平,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储量和碳密度。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呈现出随海拔高度增高而变大,内陆地区高于沿海地区的区域空间变化规律。近30年来,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影响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为地貌景观、气候环境、植被发育状况、土壤质地及理化、生态系统稳定性、人类活动等。

    羌塘北缘开心岭—乌丽冻土区水溶烃组分及甲烷碳、氢同位素特征研究
    王进寿, 卢振权, 王富春, 陈静, 薛万文, 张志清
    2019, 33(06):  1306-1313.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19.06.16
    摘要 ( 549 )   HTML ( 4)   PDF (2094KB) ( 18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羌塘北缘开心岭—乌丽冻土区沿隐伏断层发育多处冷泉含水溶解烷烃,采用水溶烃组分和甲烷的稳定碳、氢同位素特征对其成因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开心岭—乌丽冻土区水溶烃组分中甲烷含量比例高达99.83%~99.96%,同时伴随有少量乙烷、丙烷,另含微量的乙烯和丙烯。开心岭一带水溶烃甲烷δ13CPDB值介于-46.5‰~-55.1‰,δDVSMOW值为-281.0‰~-342.0‰;乌丽一带水溶烃甲烷δ13CPDB值介于-47.8‰~-58.9‰,δDVSMOW值为-339.0‰~-346.0‰,指示水溶烃甲烷为有机成因,但气源较复杂,利用δ13CCH4-δDCH4δ13C1-C1/(C2+C3)等成因图解判别,得出甲烷主要属微生物气,次之为热解成因气,混有少量原油伴生气。推断甲烷主要为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的烃类气体或次生生物气,与晚二叠世那益雄组含煤烃源岩有关,气源条件暗示该地区冻土带200~500 m深度内有利于微生物成因气为主的甲烷天然气水合物形成。

    祁连山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稳定性和异常重现性分析
    周亚龙, 杨志斌, 张富贵, 张舜尧, 孙忠军, 王惠艳
    2019, 33(06):  1314-1324.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19.06.17
    摘要 ( 313 )   HTML ( 2)   PDF (7442KB) ( 16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祁连山木里地区已知天然气水合物上方不同期次近地表土壤地球化学勘查重复性试验,对土壤酸解烃、顶空气、荧光光谱、碳酸盐等指标方法的稳定性及异常重现性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各项化探指标不同期次含量最大值等特征值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是其数据波动特征和数据结构是相对一致的。顶空气甲烷、酸解烃、荧光光谱和碳酸盐方法指标前后两次测量结果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配对T-检验显示顶空气轻烃、酸解烃和碳酸盐指标数据变化差异不显著,从统计学上看其指标数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顶空气甲烷、酸解烃、荧光光谱等指标地球化学异常在研究区已知天然气水合物矿区上方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说明其化探指标异常空间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但是顶空气重烃异常模式、碳酸盐异常强度的变化,反映其具有重现性,但异常稳定性相对较差。这为地球化学勘查在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中发挥作用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目录
    2019全年总目录
    2019, 33(06):  1325. 
    摘要 ( 160 )   PDF (587KB) ( 1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