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希斌,鲍佩声,陈克樵. 西藏的蛇绿岩 [J]. 中国区域地质, 1987, 3(2): 248-256.
[2] 伊海生, 林金辉, 赵兵, 等.藏北羌塘地区地层新资料 [J]. 地质论评, 2003, 49(1): 59-65.
[3] 谭富文, 王剑, 李永铁, 等. 羌塘盆地侏罗纪末-早白垩世沉积特征与地层问题 [J].中国地质, 2004, 31(4): 400-405.
[4] 王剑, 付修根, 李忠雄, 等. 藏北羌塘盆地胜利河—长蛇山油页岩带的发现及其意义 [J].地质通报, 2009, 28(6) : 691-695.
[7] 付修根, 王剑, 汪正江, 等. 藏北羌塘盆地海相油页岩沉积环境 [J]. 新疆石油地质, 2007, 28(5): 529-533.
[8] 付修根, 王剑, 汪正江, 等. 藏北羌塘盆地晚侏罗世海相油页岩生物标志物特征、沉积环境分析及意义 [J].地球化学, 2007, 36(5): 486-496.
[9] 王剑, 付修根, 李忠雄, 等. 北羌塘盆地油页岩形成环境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0, 30(3): 11-17.
[10] 吴滔, 熊兴国, 易成兴, 等. 北羌塘坳陷胜利河组膏岩沉积环境 [J]. 新疆石油地质, 2010, 31(4): 376-378.
[11] 李亚林, 王成善, 伍新和, 等. 藏北托纳木地区发现上侏罗统海相油页岩 [J]. 地质通报, 2005, 24(8): 783-784.
[13] 王剑, 付修根, 杜安道, 等. 羌塘盆地胜利河海相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ReOs定年 [J].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12(3): 21-26.
[14] 王剑, 谭富文, 李亚林, 等. 青藏高原重点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M].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4:44-47.
[15] 王剑, 丁俊, 王成善, 等. 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 [M].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0: 263.
[16] 王成善, 伊海生, 刘池洋, 等. 西藏羌塘盆地古油藏发现及其意义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25(2): 139-143.
[18] 赵政璋, 李永铁, 叶和飞, 等. 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特征及盆地演化 [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208-220, 321-359.
[19]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西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3:100-188.
[20] 尹福光, 潘桂棠, 李兴振, 等. 昆仑造山带中段蛇绿混杂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4,28(2): 194-200.
[21] 尹福光. 羌塘盆地中央隆起性质与成因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3, 27(2): 143- 146.
[22] 方德庆, 梁定益. 北羌塘盆地中部上侏罗统研究新进展 [J]. 地层学杂志, 2000, 24(2): 163-167.
[23] 汪正江, 王剑, 陈文西, 等. 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胜利河上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的发现 [J]. 地质通报,2007, 26(6):764-768.
[24] 张玉修, 张开均, 李勇, 等. 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中-上侏罗统沉积特征及沉积相划分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7, 31(1): 52-62.
[25] 白海生. 青海西南部海相侏罗纪地层新认识 [J]. 地质论评, 1989, 35(6): 529-536.
[26] 阴家润. 青海南部奇异蚌动物群生态环境与时代探讨 [J]. 古生物学报, 1990, 29(3): 284-299.
[28] 杨兢红, 蒋少涌, 凌洪飞, 等. 黑色页岩与大洋缺氧事件的ReOs同位素示踪与定年研究 [J]. 地学前缘, 2005, 12(2): 143-150.
[29] 黎文本. 吉林安图县早白垩世屯田营组孢粉组合 [J]. 古生物学报, 2001, 40(4): 450-456.
[30] 黄清华, 赵来时, 卢占武, 等.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孢粉化石及其时代浅析 [J]. 地质科技情报, 2006, 25(1): 19-26.
[31] 吴炳伟, 雷安贵. 辽宁铁岭盆地早白垩世孢粉组合 [J].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7, 24(1): 89-97.
[32] 黎文本. 辽宁义县金家沟义县组砖城子层孢粉组合 [J]. 古生物学报, 2010, 49(1): 44-53.
[33] 瓦赫拉梅耶夫 B A. 侏罗—白垩纪全球植物群及气候\ [M\]. 孙革,张志城,郑少林,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1:35-54.
[34] 辛存林, 孙柏年, 韦利杰, 等. 甘肃窑街中侏罗世孢粉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 [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42(3): 8-13.
[38] 黎文本. 塔里木盆地北部早白垩世孢粉组合 [J]. 古生物学报, 2000, 39(1): 28-45.
[39] 朱丽霞.羌塘盆地胜利河—托拉木地区早白垩世沉积环境及石油地质意义 [D]. 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1:46-53.
[40] 黄清华, 杨建国, 孔惠. 东北依兰—伊通地堑方正断陷方正组的建立及其意义 [J]. 地层学杂志, 2003, 27(2): 138-145.
[41] 张清波, 常英. 北京地区大灰厂组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J]. 北京地质, 1994(2):1-7.
[42] 谭富文, 王剑, 王小龙, 等. 藏北羌塘盆地上侏罗统中硅化木的发现及意义 [J]. 地质通报, 2003, 22(11/12): 956-958.
[43] 尹凤娟, 侯宏伟. 陕西彬县地区中侏罗世延安组孢粉植物群及其意义 [J]. 植物学报, 1999, 41(3): 325-329.
[44] 黄嫔, 管永明, 杨晓清. 江苏句容深层早侏罗世孢粉植物群的发现 [J].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0, 17(1): 85-98.
[45] 黄嫔, 张光富. 吉林延边智新盆地大拉子组孢粉组合 [J].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2, 19(3): 263-275.
[47] 赵海滨, 尹志刚, 万晓樵, 等. 据孢粉分析黑龙江嘉荫地区晚白垩世气候变化对恐龙绝灭的影响 [J]. 现代地质, 2006, 20(2): 216-224.
[48] 崔莹, 席党鹏, 万晓樵. 大庆油田徐22井青山口组/姚家组微体生物及其古气候响应 [J]. 现代地质, 2007, 21(3): 484-490.
[50] 张望平. Dicheiropollis 在云南富民盆地安宁组孢粉组合中的出现及其意义 [J].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5, 12(1): 3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