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金川, 薛会, 张德明, 等. 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J]. 现代地质, 2003,17(4):466.
|
[2] |
姜在兴, 张文昭, 梁超, 等. 页岩油储层基本特征及评价要素[J]. 石油学报, 2014,35(1):184-196.
|
[3] |
柳波, 吕延防, 孟元林, 等. 湖相纹层状细粒岩特征、成因模式及其页岩油意义:以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5,42(5):598-607.
|
[4] |
刘群, 袁选俊, 林森虎, 等.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相黏土岩分类和沉积环境探讨[J]. 沉积学报, 2014,32(6):1016-1025.
|
[5] |
付金华, 邓秀芹, 楚美娟, 等.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水岩相发育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沉积学报, 2013,31(5):928-938.
|
[6] |
张顺, 陈世悦, 谭明友, 等. 东营凹陷西部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泥页岩沉积微相[J]. 石油学报, 2014,35(4):633-645.
|
[7] |
王冠民. 古气候变化对湖相高频旋回页岩和页岩的沉积控制[D]. 广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5: 1-138.
|
[8] |
王冠民, 钟建华. 湖泊纹层的沉积机理研究评述与展望[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4,23(1):43-48.
|
[9] |
陈世悦, 张顺, 刘惠民, 等. 湖相深水细粒物质的混合沉积作用探讨[J]. 古地理学报, 2017,19(2):271-284.
|
[10] |
黄振凯, 陈建平, 王义军, 等.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微观孔隙特征[J]. 石油学报, 2013,34(1):30-36.
|
[11] |
朱如凯, 白斌, 崔景伟, 等. 非常规油气致密储集层微观结构研究进展[J]. 古地理学报, 2013,15(5):615-623.
|
[12] |
张顺, 刘惠民, 宋国奇, 等. 东营凹陷页岩油储集空间成因及控制因素[J]. 石油学报, 2016,37(12):1495-1507.
|
[13] |
陈世悦, 张顺, 王永诗, 等.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及储集层特征[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43(2):198-208.
|
[14] |
邹才能, 杨智, 崔景伟, 等. 页岩油形成机制,地质特征及发展对策[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40(1):14-26.
|
[15] |
张琴, 刘畅, 梅啸寒, 等. 页岩气储层微观储集空间研究现状及展望[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36(4):666-674.
|
[16] |
黄宇琪, 张金川, 张鹏, 等. 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泥页岩微观储集空间特征及其主控因素[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2016,35(3):8-16.
|
[17] |
张鹏, 张金川, 黄宇琪, 等. 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页岩岩相特征[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15(21):1-6.
|
[18] |
朱日房, 张林晔, 李钜源, 等.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页岩有机储集空间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 2012,34(4):352-356.
|
[19] |
周瑶琪, 周振柱, 陈勇, 等.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深部储层成岩环境变化研究[J]. 地学前缘, 2011,18(2):268-276.
|
[20] |
张林晔, 李钜源, 李政, 等. 湖相页岩有机储集空间发育特点与成因机制[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5,40(11):1824-1833.
|
[21] |
栾国强, 董春梅, 马存飞, 等. 基于热模拟实验的富有机质泥页岩成岩作用及演化特征[J]. 沉积学报, 2016,34(6):1208-1216.
|
[22] |
蔡进功, 李颖莉, 曾翔, 等. 泥质沉积物(岩)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及其意义[M]//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学术年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长春: 吉林大学, 2015: 90-120.
|
[23] |
刘庆, 张林晔, 沈忠民, 等. 东营凹陷富有机质烃源岩顺层微裂隙的发育与油气运移[J]. 地质论评, 2004,50(6):593-599.
|
[24] |
王兆明, 罗晓容, 陈瑞银, 等. 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地层压力的作用与影响[J]. 地球科学进展, 2006,21(1):39-46.
|
[25] |
康玉柱. 中国非常规泥页岩油气藏特征及勘探前景展望[J]. 天然气工业, 2012,32(4):1-5.
|
[26] |
卢双舫, 黄文彪, 陈方文, 等. 页岩油气资源分级评价标准探讨[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39(2):249-256.
|
[27] |
张林晔, 李政, 李钜源, 等. 东营凹陷古近系泥页岩存在可供开采的油气资源[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23(1):1-13.
|
[28] |
张金川, 林腊梅, 李玉喜, 等. 页岩油分类与评价[J]. 地学前缘, 2012,19(5):322-331.
|
[29] |
王永诗, 李政, 巩建强, 等. 济阳坳陷页岩油气评价方法:以沾化凹陷罗家地区为例[J]. 石油学报, 2013,34(1):83-91.
|
[30] |
丁敏, 姚志刚, 张狄杰.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页岩油存在的可能性分析[J]. 石油化工应用, 2011,30(12):59-63.
|
[31] |
张林晔, 李政, 朱日房, 等. 济阳坳陷古近系存在页岩气资源的可能性[J]. 天然气工业, 2008,28(12):26-29.
|
[32] |
陈祥, 王敏, 严永新, 等. 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油气成藏条件[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32(4):568-576.
|
[33] |
林腊梅, 张金川, 唐玄, 等. 中国陆相页岩气的形成条件[J]. 天然气工业, 2013,33(1):35-40.
|
[34] |
王广源, 张金川, 李晓光, 等. 辽河东部凹陷古近系页岩气聚集条件分析[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25(2):1-5.
|
[35] |
李宗亮.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南部沙三段页岩气聚集特征分析及资源量计算[J]. 特种油气藏, 2011,18(4):23-25.
|
[36] |
李婉君, 张金川, 荆铁亚, 等. 辽河西部凹陷页岩油聚集条件及有利区优选[J]. 特种油气藏, 2014,21(1):59-63.
|
[37] |
杨超, 张金川, 李婉君, 等. 辽河坳陷沙三、沙四段泥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及其成藏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35(2):286-294.
|
[38] |
尉菲菲, 张金川, 张鹏, 等.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沙三段页岩油气成藏地质条件[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26(7):1405-1413.
|
[39] |
葛明娜, 张金川, 李婉君, 等. 辽河西部凹陷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5,29(5):46-49.
|
[40] |
黄潇, 张金川, 李晓光, 等. 陆相页岩孔隙类型、特征及油气共聚过程探讨——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26(7):1422-1432.
|
[41] |
党伟, 张金川, 黄潇, 等. 陆相页岩含气性主控地质因素——以辽河西部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为例[J]. 石油学报, 2015,36(12):1516-1530.
|
[42] |
葛明娜, 张金川, 包书景, 等. 辽河西部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油聚集条件及资源计算[J]. 地学前缘, 2016,23(1):64-73.
|
[43] |
单衍胜, 张金川, 李晓光, 等. 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陆相页岩油气富集条件与分布模式[J]. 石油实验地质, 2016,38(4):496-501.
|
[44] |
陈康, 张金川, 唐玄, 等. 辽河坳陷古近系页岩油气测井识别[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16(1):63-67.
|
[45] |
李明刚, 漆家福, 童亨茂, 等. 辽河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37(3):281-288.
|
[46] |
廖兴明, 姚继峰, 于天欣, 等. 辽河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6: 116-120.
|
[47] |
薛叔浩, 罗平, 杨永泰, 等. 辽河坳陷沉积体系与油气分布[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24(4):1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