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曦, 肖玲, 王明瑜, 郝晨曦, 王峰, 唐红南.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长8油层组物源与古沉积环境恢复:来自岩石地球化学的证据[J]. 现代地质, 2023, 37(05): 1264-1281. |
[2] |
斯尚华, 胡张明, 刘吉, 刘云飞, 耳闯, 杨哲恒, 何俊昊. 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的关系:以三肇凹陷白垩系扶余油层为例[J]. 现代地质, 2021, 35(06): 1854-1863. |
[3] |
郑登艳, 王震亮, 王联国, 黄昊. 低幅度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以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延安组为例[J]. 现代地质, 2021, 35(04): 1114-1123. |
[4] |
胡向阳, 梁玉楠, 吴丰, 廖明光, 张恒荣, 杨冬, 杨毅, 代槿, 钟华明, 吴一雄. 珠江口盆地文昌X-2油田新近系珠江组低阻油层成因机理[J]. 现代地质, 2020, 34(02): 390-398. |
[5] |
齐玉林, 张枝焕, 夏东领, 张慧敏, 黄彩霞, 郑铎, 金霄, 曹永乐, 朱雷.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暗色泥岩与黑色页岩生烃动力学特征对比分析[J]. 现代地质, 2019, 33(04): 863-871. |
[6] |
邓庆杰,胡明毅,胡忠贵,吴玉坤. 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地区扶余油层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展布[J]. 现代地质, 2015, 29(3): 609-622. |
[7] |
丁修建,柳广弟,孙明亮,王盘根,唐惠.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多边形断层系的油气成藏意义[J]. 现代地质, 2014, 28(3): 551-558. |
[8] |
毛伟, 杜朋举. 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油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现代地质, 2012, 26(3): 575-580. |
[9] |
陈伟, 刘大锰, 彭承文. 大庆宋芳屯油田肇35区块葡萄花油层非均质性研究[J]. 现代地质, 2012, 26(1): 175-183. |
[10] |
单敬福,张东,陈岑,成群,李清山. 大庆油田杏树岗杏一、二区东部葡I332a—葡I11细层沉积体系再认识[J]. 现代地质, 2011, 25(2): 297-307. |
[11] |
陈伟, 刘大锰, 彭承文, 李鹏, 张百忍. 大庆油田肇35区块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分布演化规律及有利相带预测[J]. 现代地质, 2010, 24(6): 1072-1078. |
[12] |
陈昭年,王小敏,陈珊,沈旭友.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扶余油层的构造演化[J]. 现代地质, 2008, 22(4): 512-519. |
[13] |
姜洪福,雷友忠,熊霄,闫丽萍,皮蔚峰,李秀娟,于长焕. 大庆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扶杨油层CO2非混相驱油试验研究[J]. 现代地质, 2008, 22(4): 659-663. |
[14] |
徐海霞,车廷信. 松辽盆地葡西地区葡萄花油层断层垂向封闭性研究[J]. 现代地质, 2008, 22(1): 70-75. |
[15] |
张英志 林畅松 马利民 刘景彦 张宇 梁秀丽. 大庆油田葡一油层组高精度层序格架内储集砂体的沉积构成及其对油田开发的意义[J]. 现代地质, 2006, 20(2): 225-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