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质 ›› 2024, Vol. 38 ›› Issue (02): 520-532.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4.030
王璐琳1(), 田明中2(
), 张建平2, 武法东2, 程捷2, 张绪教2
收稿日期:
2023-11-09
修回日期:
2024-03-21
出版日期:
2024-04-10
发布日期:
2024-05-22
通讯作者:
田明中,男,教授,1951年出生,第四纪地质学专业,主要从事第四纪地质学、旅游地学等研究。Email:tianmz@cugb.edu.cn。
作者简介:
王璐琳,女,副研究员,1985年出生,第四纪地质学专业,主要从事自然文化、旅游地学等研究。Email:wangllin@cugb.edu.cn。
基金资助:
WANG Lulin1(), TIAN Mingzhong2(
), ZHANG Jianping2, WU Fadong2, CHENG Jie2, ZHANG Xujiao2
Received:
2023-11-09
Revised:
2024-03-21
Online:
2024-04-10
Published:
2024-05-22
摘要:
地质遗迹综合利用价值是地质公园开展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工作的重要科学依据,但如何进行客观和定量的评价尚未很好解决。对香港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详细野外调查,根据《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划分地质遗迹资源类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香港世界地质公园综合利用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共分为5个大类、11个类和14个亚类,从自然属性、价值属性、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条件等方面选取4个综合评价因子、15个具体评价指标,构建地质遗迹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价的指标权重;根据制定的评分标准,邀请专家对地质遗迹综合价值进行打分,运用地质遗迹综合利用价值评价计算模型,计算得出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综合利用价值评价的得分为90.27,为一级旅游资源。研究成果为深入开展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其它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提供借鉴案例。
中图分类号:
王璐琳, 田明中, 张建平, 武法东, 程捷, 张绪教. 中国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及综合利用价值评价[J]. 现代地质, 2024, 38(02): 520-532.
WANG Lulin, TIAN Mingzhong, ZHANG Jianping, WU Fadong, CHENG Jie, ZHANG Xujiao. Geoheritage Resources and An Assessment on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Value of Hong Kong UNESCO Global Geopark, China[J]. Geoscience, 2024, 38(02): 520-532.
大类 | 类 | 亚类 | 地质遗迹点名称 |
---|---|---|---|
地质(体、层) 剖面大类 | 地层剖面 | 地方性标准剖面 | 黄竹角咀组、大埔海组 |
沉积岩相剖面 | 典型沉积岩相剖面 | 大澳组、赤洲组、平洲组 | |
地质构造大类 | 构造形迹 | 区域(大型)构造 | 赤洲断层 |
中小型构造 | 宽缓向斜、紧闭褶皱、尖棱褶皱、平卧褶皱、膝折带、沟口断层、摩擦镜面、节理 | ||
古生物大类 | 古动物 | 古无脊椎动物 | 腕足类、双壳类、鱼类、昆虫、香港菊石 |
古生物遗迹 | 古生物活动遗迹 | 生物扰动构造 | |
地貌景观大类 | 海蚀海积景观 | 海蚀地貌景观 | 海蚀拱桥、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崖、 海蚀平台、海蚀峡谷、海蚀阶地 |
海积地貌景观 | 连岛沙坝、贝壳滩、砾石滩 | ||
火山地貌景观 | 火山熔岩地貌景观 | 柱状节理 | |
岩石地貌景观 | 花岗岩地貌景观 | 桥咀洲花岗岩球形风化 | |
碎屑岩地貌景观 | 层面构造:波痕 层理构造:交错层理、水平层理、 平行层理、韵律层理、爬升波痕层理 暴露构造:泥裂、雨痕 同生变形构造:负载构造、滑塌构造、包卷构造鬼手岩、狗头石、龙落水 | ||
流水地貌景观 | 流水侵蚀地貌景观 | 壶穴 | |
构造地貌景观 | 构造地貌景观 | 单面山 | |
水体景观大类 | 瀑布景观 | 瀑布景观 | 照镜潭、新娘潭 |
表1 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类
Table 1 List of geoheritage in Hong Kong Global Geopark
大类 | 类 | 亚类 | 地质遗迹点名称 |
---|---|---|---|
地质(体、层) 剖面大类 | 地层剖面 | 地方性标准剖面 | 黄竹角咀组、大埔海组 |
沉积岩相剖面 | 典型沉积岩相剖面 | 大澳组、赤洲组、平洲组 | |
地质构造大类 | 构造形迹 | 区域(大型)构造 | 赤洲断层 |
中小型构造 | 宽缓向斜、紧闭褶皱、尖棱褶皱、平卧褶皱、膝折带、沟口断层、摩擦镜面、节理 | ||
古生物大类 | 古动物 | 古无脊椎动物 | 腕足类、双壳类、鱼类、昆虫、香港菊石 |
古生物遗迹 | 古生物活动遗迹 | 生物扰动构造 | |
地貌景观大类 | 海蚀海积景观 | 海蚀地貌景观 | 海蚀拱桥、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崖、 海蚀平台、海蚀峡谷、海蚀阶地 |
海积地貌景观 | 连岛沙坝、贝壳滩、砾石滩 | ||
火山地貌景观 | 火山熔岩地貌景观 | 柱状节理 | |
岩石地貌景观 | 花岗岩地貌景观 | 桥咀洲花岗岩球形风化 | |
碎屑岩地貌景观 | 层面构造:波痕 层理构造:交错层理、水平层理、 平行层理、韵律层理、爬升波痕层理 暴露构造:泥裂、雨痕 同生变形构造:负载构造、滑塌构造、包卷构造鬼手岩、狗头石、龙落水 | ||
流水地貌景观 | 流水侵蚀地貌景观 | 壶穴 | |
构造地貌景观 | 构造地貌景观 | 单面山 | |
水体景观大类 | 瀑布景观 | 瀑布景观 | 照镜潭、新娘潭 |
名称 | 地质遗迹特征 |
---|---|
酸性火山岩 柱状节理 | 发育于香港世界地质公园西贡万宜水库到果洲群岛一带( |
基岩海岸 | 基岩海岸主要由沉积岩和火山岩构成,东平洲( |
砾石海岸 | 东平洲、黄竹角咀等地的砾石海岸宽5~8 m,砾石直径3~5 cm,粮船湾、瓮缸群岛及南果洲的砾石海岸较宽,砾石直径较大 |
砂质海岸 | 主要分布在香港世界地质公园西贡东部沿海山地、丘陵沿岸的海湾,如大浪湾( |
泥滩 | 印洲塘西岸的三桠湾是典型的泥滩 |
海蚀洞 | 南果洲的“回流洞”“石拱门”“三丫洞”和粮船湾的孖洞等是典型的海蚀洞,它们的位置记录了古海平面高潮面的位置 |
海蚀崖 | 地质公园内北起东平洲,南到果洲群岛,基岩裸露,海浪以巨大的能量冲击海岸,海面附近的岩石几乎都发育海蚀崖,沿着海岸线分布 |
海蚀平台 | 发育于赤门海峡和大鹏湾一带,岩石性质以沉积岩为主,抗侵蚀能力差,波浪沿着节理的方向进行侵蚀,形成了大量坡度较缓的海蚀平台( |
海蚀拱桥 | 地质公园内有很多知名的海蚀拱桥,如“香港最美的海蚀拱”,吊钟洞;鸭洲的“鸭眼”;还有被誉为“香港四大海蚀拱”的其中两个,横洲角高30 m的长形海蚀拱和火石洲高45 m的海蚀拱等 |
海蚀柱 | 东平洲东南端的“更楼石”是海蚀柱的代表,高7~8 m |
海蚀峡谷 | 位于东平洲最西端的岬角上的斩颈洲是典型的海蚀峡谷,宽约5 m,高约10 m,长约20 m |
海蚀阶地 | 东平洲的“龙落水”处发育有典型的海蚀阶地 |
波筑台 | 在东平洲龙落水西部、斩颈洲东部的基岩海岸之间,形成一个砾石和沙堆积而成的波筑台 |
连岛沙洲 | 地质公园内著名的连岛沙洲是马屎洲的连岛沙洲( |
波痕 | 东平洲斩颈洲附近的粉砂岩层面上发育有典型的浪成波痕,波脊圆滑对称,近于直线型 |
结核 | 在马屎洲东部海岸的褐红色粉砂岩中断续分布有单体和串珠状结核,结核呈椭圆或扁平状,大小不一 |
层理构造 | 主要发育于新界东北沉积岩区东平洲粉砂质泥岩、赤洲北端的红褐色砂砾岩、荔枝庄码头西岸灰到灰褐色中粒砂岩中,常见的层理构造有交错层理、水平层理、平行层理、韵律层理 |
暴露构造 | 常见的暴露构造有泥裂和雨痕,发育于新界东北沉积岩区东平洲的黏土岩、粉砂岩及细砂岩层面 |
生物扰动构造 | 在三桠涌附近的褐红色粉砂岩中,平行层理发育,见有强烈的生物扰动构造。粉砂岩沿滨岸出露长度20~30 m,宽2~4 m,生物扰动强度为3~4级 |
褶皱 | 荔枝庄海岸线西部,强烈的挤压条件使距今1.5亿年形成的凝灰岩、沉凝灰岩、粉砂岩和泥岩等岩石发生褶曲,主要类型有宽缓向斜( |
赤洲东部断层 | 赤洲东部发育了北东向和北西向的断层,断层东部属于大鹏湾盆地,沉积物主要是晚白垩世的红色砾岩、砂岩和粉砂岩,断层西部主要为侏罗系时期的火山凝灰岩 |
古生物化石 | 在新界东北沉积岩区内,即赤门海峡两岸至大鹏湾一带,多处的沉积岩露头均能找到古生物化石,主要有泥盆纪黄竹角咀古生物群 |
壶穴 | 乌蛟腾下苗田附近由于河流下蚀作用形成壶穴,呈不规则椭圆状,最大直径3 m左右,最小直径约1.5 m,深0.5 m( |
瀑布 | 香港地质公园新界东北沉积岩区印洲塘内瀑布景观较为发育,有新娘潭瀑布( |
鬼手岩 | 位于黄竹角咀,是差异风化和海浪侵蚀作用的产物( |
龙落水 | 位于东平洲,“龙落水”景观是由于不同性质的岩层在差异风化作用下形成的( |
单面山 | 赤洲为典型的单面山,是由向东倾斜岩层形成的山体,倾角大于30° |
岩墙 | 在三桠涌出露一弧形岩墙,宽约1 m,长约25 m。岩墙产状近于直立,风化后呈褐黄色 |
表2 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特征
Table 2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eoheritage in Hong Kong Global Geopark
名称 | 地质遗迹特征 |
---|---|
酸性火山岩 柱状节理 | 发育于香港世界地质公园西贡万宜水库到果洲群岛一带( |
基岩海岸 | 基岩海岸主要由沉积岩和火山岩构成,东平洲( |
砾石海岸 | 东平洲、黄竹角咀等地的砾石海岸宽5~8 m,砾石直径3~5 cm,粮船湾、瓮缸群岛及南果洲的砾石海岸较宽,砾石直径较大 |
砂质海岸 | 主要分布在香港世界地质公园西贡东部沿海山地、丘陵沿岸的海湾,如大浪湾( |
泥滩 | 印洲塘西岸的三桠湾是典型的泥滩 |
海蚀洞 | 南果洲的“回流洞”“石拱门”“三丫洞”和粮船湾的孖洞等是典型的海蚀洞,它们的位置记录了古海平面高潮面的位置 |
海蚀崖 | 地质公园内北起东平洲,南到果洲群岛,基岩裸露,海浪以巨大的能量冲击海岸,海面附近的岩石几乎都发育海蚀崖,沿着海岸线分布 |
海蚀平台 | 发育于赤门海峡和大鹏湾一带,岩石性质以沉积岩为主,抗侵蚀能力差,波浪沿着节理的方向进行侵蚀,形成了大量坡度较缓的海蚀平台( |
海蚀拱桥 | 地质公园内有很多知名的海蚀拱桥,如“香港最美的海蚀拱”,吊钟洞;鸭洲的“鸭眼”;还有被誉为“香港四大海蚀拱”的其中两个,横洲角高30 m的长形海蚀拱和火石洲高45 m的海蚀拱等 |
海蚀柱 | 东平洲东南端的“更楼石”是海蚀柱的代表,高7~8 m |
海蚀峡谷 | 位于东平洲最西端的岬角上的斩颈洲是典型的海蚀峡谷,宽约5 m,高约10 m,长约20 m |
海蚀阶地 | 东平洲的“龙落水”处发育有典型的海蚀阶地 |
波筑台 | 在东平洲龙落水西部、斩颈洲东部的基岩海岸之间,形成一个砾石和沙堆积而成的波筑台 |
连岛沙洲 | 地质公园内著名的连岛沙洲是马屎洲的连岛沙洲( |
波痕 | 东平洲斩颈洲附近的粉砂岩层面上发育有典型的浪成波痕,波脊圆滑对称,近于直线型 |
结核 | 在马屎洲东部海岸的褐红色粉砂岩中断续分布有单体和串珠状结核,结核呈椭圆或扁平状,大小不一 |
层理构造 | 主要发育于新界东北沉积岩区东平洲粉砂质泥岩、赤洲北端的红褐色砂砾岩、荔枝庄码头西岸灰到灰褐色中粒砂岩中,常见的层理构造有交错层理、水平层理、平行层理、韵律层理 |
暴露构造 | 常见的暴露构造有泥裂和雨痕,发育于新界东北沉积岩区东平洲的黏土岩、粉砂岩及细砂岩层面 |
生物扰动构造 | 在三桠涌附近的褐红色粉砂岩中,平行层理发育,见有强烈的生物扰动构造。粉砂岩沿滨岸出露长度20~30 m,宽2~4 m,生物扰动强度为3~4级 |
褶皱 | 荔枝庄海岸线西部,强烈的挤压条件使距今1.5亿年形成的凝灰岩、沉凝灰岩、粉砂岩和泥岩等岩石发生褶曲,主要类型有宽缓向斜( |
赤洲东部断层 | 赤洲东部发育了北东向和北西向的断层,断层东部属于大鹏湾盆地,沉积物主要是晚白垩世的红色砾岩、砂岩和粉砂岩,断层西部主要为侏罗系时期的火山凝灰岩 |
古生物化石 | 在新界东北沉积岩区内,即赤门海峡两岸至大鹏湾一带,多处的沉积岩露头均能找到古生物化石,主要有泥盆纪黄竹角咀古生物群 |
壶穴 | 乌蛟腾下苗田附近由于河流下蚀作用形成壶穴,呈不规则椭圆状,最大直径3 m左右,最小直径约1.5 m,深0.5 m( |
瀑布 | 香港地质公园新界东北沉积岩区印洲塘内瀑布景观较为发育,有新娘潭瀑布( |
鬼手岩 | 位于黄竹角咀,是差异风化和海浪侵蚀作用的产物( |
龙落水 | 位于东平洲,“龙落水”景观是由于不同性质的岩层在差异风化作用下形成的( |
单面山 | 赤洲为典型的单面山,是由向东倾斜岩层形成的山体,倾角大于30° |
岩墙 | 在三桠涌出露一弧形岩墙,宽约1 m,长约25 m。岩墙产状近于直立,风化后呈褐黄色 |
图3 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照片由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地质公园科提供) (a) 酸性火山岩柱状节理;(b) 万宜水库“S”形火山岩柱状节理;(c) 东平洲基岩海岸;(d) 大浪湾砂质海岸;(e) 东平洲海蚀平台;(f) 马屎洲连岛沙洲;(g) 荔枝庄宽缓向斜;(h) 乌蛟腾壶穴;(i) 新娘潭瀑布;(j) 差异风化岩石地貌“鬼手岩”;(k) 差异风化岩石地貌“龙落水”
Fig.3 Typical geoheritage in Hong Kong Global Geopark (photos are provided by the Geoparks Division of the 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 Hong Kong)
目标层A | 评价综合层B | 评价因子层C |
---|---|---|
香港世界地质 公园地质遗迹 综合利用价值 评价A | 自然属性B1 | 典型性C1 |
稀有性C2 | ||
自然性C3 | ||
系统和完整性C4 | ||
价值属性B2 | 科普价值C5 | |
科学价值C6 | ||
旅游价值C7 | ||
社会价值C8 | ||
保护管理B3 | 管理方式C9 | |
保护方式C10 | ||
遗迹地域组合C11 | ||
基础服务建设C12 | ||
利用条件B4 | 区位条件C13 | |
客源条件C14 | ||
政府支持C15 |
表3 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3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geoheritage in Hong Kong Global Geopark
目标层A | 评价综合层B | 评价因子层C |
---|---|---|
香港世界地质 公园地质遗迹 综合利用价值 评价A | 自然属性B1 | 典型性C1 |
稀有性C2 | ||
自然性C3 | ||
系统和完整性C4 | ||
价值属性B2 | 科普价值C5 | |
科学价值C6 | ||
旅游价值C7 | ||
社会价值C8 | ||
保护管理B3 | 管理方式C9 | |
保护方式C10 | ||
遗迹地域组合C11 | ||
基础服务建设C12 | ||
利用条件B4 | 区位条件C13 | |
客源条件C14 | ||
政府支持C15 |
重要性标度 | 含义 |
---|---|
1 | 两个元素相比,同样重要 |
3 | 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微重要 |
5 | 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
7 | 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
9 | 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
2, 4, 6, 8 | 表示上述相邻标度的中值 |
1/3 | 两个元素相比,后者比前者稍微重要 |
1/5 | 两个元素相比,后者比前者明显重要 |
1/7 | 两个元素相比,后者比前者强烈重要 |
1/9 | 两个元素相比,后者比前者极端重要 |
1/2,1/4,/1/6,1/8 | 表示上述相邻标度的中值 |
表4 重要性标度含义
Table 4 Standards used to judge membership of importance
重要性标度 | 含义 |
---|---|
1 | 两个元素相比,同样重要 |
3 | 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微重要 |
5 | 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
7 | 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
9 | 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
2, 4, 6, 8 | 表示上述相邻标度的中值 |
1/3 | 两个元素相比,后者比前者稍微重要 |
1/5 | 两个元素相比,后者比前者明显重要 |
1/7 | 两个元素相比,后者比前者强烈重要 |
1/9 | 两个元素相比,后者比前者极端重要 |
1/2,1/4,/1/6,1/8 | 表示上述相邻标度的中值 |
A | B1 | B2 | B3 | B4 | Wi | 排序 | |||||
---|---|---|---|---|---|---|---|---|---|---|---|
B1 | 1 | 1/3 | 2 | 3 | 0.24 | 2 | |||||
B2 | 3 | 1 | 4 | 4 | 0.53 | 1 | |||||
B3 | 1/2 | 1/4 | 1 | 2 | 0.14 | 3 | |||||
B4 | 1/3 | 1/4 | 1/2 | 1 | 0.09 | 4 | |||||
CR=0.0328,λmax=4.0875 | |||||||||||
B1 | C1 | C2 | C3 | C4 | Wi | 排序 | |||||
C1 | 1 | 1/3 | 4 | 3 | 0.27 | 2 | |||||
C2 | 3 | 1 | 5 | 4 | 0.53 | 1 | |||||
C3 | 1/4 | 1/5 | 1 | 1/2 | 0.08 | 4 | |||||
C4 | 1/3 | 1/4 | 2 | 1 | 0.12 | 3 | |||||
CR=0.0429,λmax=4.1145 | |||||||||||
B2 | C5 | C6 | C7 | C8 | Wi | 排序 | |||||
C5 | 1 | 1/5 | 4 | 3 | 0.21 | 2 | |||||
C6 | 5 | 1 | 7 | 6 | 0.64 | 1 | |||||
C7 | 1/4 | 1/7 | 1 | 1/2 | 0.06 | 4 | |||||
C8 | 1/3 | 1/6 | 2 | 1 | 0.09 | 3 | |||||
CR=0.0571,λmax=4.1524 | |||||||||||
B3 | C5 | C6 | C7 | C8 | Wi | 排序 | |||||
C5 | 1 | 1/5 | 4 | 3 | 0.21 | 2 | |||||
C6 | 5 | 1 | 7 | 6 | 0.64 | 1 | |||||
C7 | 1/4 | 1/7 | 1 | 1/2 | 0.06 | 4 | |||||
C8 | 1/3 | 1/6 | 2 | 1 | 0.09 | 3 | |||||
CR=0.0571,λmax=4.1524 | |||||||||||
B4 | C11 | C12 | C13 | C14 | C15 | Wi | 排序 | ||||
C11 | 1 | 4 | 2 | 5 | 3 | 0.42 | 1 | ||||
C12 | 1/4 | 1 | 1/3 | 2 | 1/2 | 0.10 | 4 | ||||
C13 | 1/2 | 3 | 1 | 3 | 2 | 0.25 | 2 | ||||
C14 | 1/5 | 1/2 | 1/3 | 1 | 1/2 | 0.07 | 5 | ||||
C15 | 1/3 | 2 | 1/2 | 2 | 1 | 0.15 | 3 | ||||
CR=0.0165,λmax=5.0737 | |||||||||||
B1 | B2 | B3 | B4 | Wi | 排序 | ||||||
0.53 | 0.24 | 0.14 | 0.09 | ||||||||
C1 | 0.27 | 0.06 | 5 | ||||||||
C2 | 0.53 | 0.13 | 2 | ||||||||
C3 | 0.08 | 0.02 | 12 | ||||||||
C4 | 0.12 | 0.03 | 10 | ||||||||
C5 | 0.21 | 0.11 | 3 | ||||||||
C6 | 0.64 | 0.34 | 1 | ||||||||
C7 | 0.06 | 0.03 | 9 | ||||||||
C8 | 0.09 | 0.05 | 6 | ||||||||
C9 | 0.33 | 0.05 | 7 | ||||||||
C10 | 0.67 | 0.09 | 4 | ||||||||
C11 | 0.42 | 0.04 | 8 | ||||||||
C12 | 0.10 | 0.01 | 14 | ||||||||
C13 | 0.25 | 0.02 | 11 | ||||||||
C14 | 0.07 | 0.01 | 15 | ||||||||
C15 | 0.15 | 0.01 | 13 |
表5 重要性判断矩阵及层次排序结果
Table 5 Judgement matrix of importance and sorting results
A | B1 | B2 | B3 | B4 | Wi | 排序 | |||||
---|---|---|---|---|---|---|---|---|---|---|---|
B1 | 1 | 1/3 | 2 | 3 | 0.24 | 2 | |||||
B2 | 3 | 1 | 4 | 4 | 0.53 | 1 | |||||
B3 | 1/2 | 1/4 | 1 | 2 | 0.14 | 3 | |||||
B4 | 1/3 | 1/4 | 1/2 | 1 | 0.09 | 4 | |||||
CR=0.0328,λmax=4.0875 | |||||||||||
B1 | C1 | C2 | C3 | C4 | Wi | 排序 | |||||
C1 | 1 | 1/3 | 4 | 3 | 0.27 | 2 | |||||
C2 | 3 | 1 | 5 | 4 | 0.53 | 1 | |||||
C3 | 1/4 | 1/5 | 1 | 1/2 | 0.08 | 4 | |||||
C4 | 1/3 | 1/4 | 2 | 1 | 0.12 | 3 | |||||
CR=0.0429,λmax=4.1145 | |||||||||||
B2 | C5 | C6 | C7 | C8 | Wi | 排序 | |||||
C5 | 1 | 1/5 | 4 | 3 | 0.21 | 2 | |||||
C6 | 5 | 1 | 7 | 6 | 0.64 | 1 | |||||
C7 | 1/4 | 1/7 | 1 | 1/2 | 0.06 | 4 | |||||
C8 | 1/3 | 1/6 | 2 | 1 | 0.09 | 3 | |||||
CR=0.0571,λmax=4.1524 | |||||||||||
B3 | C5 | C6 | C7 | C8 | Wi | 排序 | |||||
C5 | 1 | 1/5 | 4 | 3 | 0.21 | 2 | |||||
C6 | 5 | 1 | 7 | 6 | 0.64 | 1 | |||||
C7 | 1/4 | 1/7 | 1 | 1/2 | 0.06 | 4 | |||||
C8 | 1/3 | 1/6 | 2 | 1 | 0.09 | 3 | |||||
CR=0.0571,λmax=4.1524 | |||||||||||
B4 | C11 | C12 | C13 | C14 | C15 | Wi | 排序 | ||||
C11 | 1 | 4 | 2 | 5 | 3 | 0.42 | 1 | ||||
C12 | 1/4 | 1 | 1/3 | 2 | 1/2 | 0.10 | 4 | ||||
C13 | 1/2 | 3 | 1 | 3 | 2 | 0.25 | 2 | ||||
C14 | 1/5 | 1/2 | 1/3 | 1 | 1/2 | 0.07 | 5 | ||||
C15 | 1/3 | 2 | 1/2 | 2 | 1 | 0.15 | 3 | ||||
CR=0.0165,λmax=5.0737 | |||||||||||
B1 | B2 | B3 | B4 | Wi | 排序 | ||||||
0.53 | 0.24 | 0.14 | 0.09 | ||||||||
C1 | 0.27 | 0.06 | 5 | ||||||||
C2 | 0.53 | 0.13 | 2 | ||||||||
C3 | 0.08 | 0.02 | 12 | ||||||||
C4 | 0.12 | 0.03 | 10 | ||||||||
C5 | 0.21 | 0.11 | 3 | ||||||||
C6 | 0.64 | 0.34 | 1 | ||||||||
C7 | 0.06 | 0.03 | 9 | ||||||||
C8 | 0.09 | 0.05 | 6 | ||||||||
C9 | 0.33 | 0.05 | 7 | ||||||||
C10 | 0.67 | 0.09 | 4 | ||||||||
C11 | 0.42 | 0.04 | 8 | ||||||||
C12 | 0.10 | 0.01 | 14 | ||||||||
C13 | 0.25 | 0.02 | 11 | ||||||||
C14 | 0.07 | 0.01 | 15 | ||||||||
C15 | 0.15 | 0.01 | 13 |
目标层A | 评价综合层B | 权重Wi | 排序 | 评价因子层C | 权重Wi | 排序 |
---|---|---|---|---|---|---|
香港世界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综合利用 价值评价 | 自然属性 | 0.24 | 2 | 典型性 | 0.06 | 5 |
稀有性 | 0.13 | 2 | ||||
自然性 | 0.02 | 12 | ||||
系统和完整性 | 0.03 | 10 | ||||
价值属性 | 0.53 | 1 | 科普价值 | 0.11 | 3 | |
科学价值 | 0.34 | 1 | ||||
旅游价值 | 0.03 | 9 | ||||
社会价值 | 0.05 | 6 | ||||
保护管理 | 0.14 | 3 | 管理方式 | 0.05 | 7 | |
保护方式 | 0.09 | 4 | ||||
利用条件 | 0.09 | 4 | 遗迹地域组合 | 0.04 | 8 | |
基础服务建设 | 0.01 | 14 | ||||
区位条件 | 0.02 | 11 | ||||
客源条件 | 0.01 | 15 | ||||
政府支持 | 0.01 | 13 |
表6 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综合利用价值评价指标权重
Table 6 Weights of evaluation factors for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value of the geoheritage in Hong Kong Global Geopark
目标层A | 评价综合层B | 权重Wi | 排序 | 评价因子层C | 权重Wi | 排序 |
---|---|---|---|---|---|---|
香港世界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综合利用 价值评价 | 自然属性 | 0.24 | 2 | 典型性 | 0.06 | 5 |
稀有性 | 0.13 | 2 | ||||
自然性 | 0.02 | 12 | ||||
系统和完整性 | 0.03 | 10 | ||||
价值属性 | 0.53 | 1 | 科普价值 | 0.11 | 3 | |
科学价值 | 0.34 | 1 | ||||
旅游价值 | 0.03 | 9 | ||||
社会价值 | 0.05 | 6 | ||||
保护管理 | 0.14 | 3 | 管理方式 | 0.05 | 7 | |
保护方式 | 0.09 | 4 | ||||
利用条件 | 0.09 | 4 | 遗迹地域组合 | 0.04 | 8 | |
基础服务建设 | 0.01 | 14 | ||||
区位条件 | 0.02 | 11 | ||||
客源条件 | 0.01 | 15 | ||||
政府支持 | 0.01 | 13 |
评价 因子 | 评价指标 | 指标权重Qi (总取值1) | 指标评价Pi (满分100) | 评价 结果E |
---|---|---|---|---|
自然 属性 | 小计 | 0.24 | — | 21.39 |
典型性 | 0.06 | 87 | 5.22 | |
稀有性 | 0.13 | 90 | 11.70 | |
自然性 | 0.02 | 90 | 1.80 | |
系统和完整性 | 0.03 | 89 | 2.67 | |
价值 属性 | 小计 | 0.53 | — | 47.65 |
科普价值 | 0.11 | 92 | 10.12 | |
科学价值 | 0.34 | 90 | 30.60 | |
旅游价值 | 0.03 | 91 | 2.73 | |
社会价值 | 0.05 | 84 | 4.20 | |
保护 管理 | 小计 | 0.14 | — | 13.20 |
管理方式 | 0.05 | 93 | 4.65 | |
保护方式 | 0.09 | 95 | 8.55 | |
利用 条件 | 小计 | 0.09 | — | 8.03 |
遗迹地域组合 | 0.04 | 87 | 3.48 | |
基础服务建设 | 0.01 | 91 | 0.91 | |
区位条件 | 0.02 | 93 | 1.86 | |
客源条件 | 0.01 | 88 | 0.88 | |
政府支持 | 0.01 | 90 | 0.90 | |
合计 | 1.00 | — | 90.27 |
表7 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综合利用价值评价结果
Table 7 Evalu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value of geoheritage in Hong Kong Global Geopark
评价 因子 | 评价指标 | 指标权重Qi (总取值1) | 指标评价Pi (满分100) | 评价 结果E |
---|---|---|---|---|
自然 属性 | 小计 | 0.24 | — | 21.39 |
典型性 | 0.06 | 87 | 5.22 | |
稀有性 | 0.13 | 90 | 11.70 | |
自然性 | 0.02 | 90 | 1.80 | |
系统和完整性 | 0.03 | 89 | 2.67 | |
价值 属性 | 小计 | 0.53 | — | 47.65 |
科普价值 | 0.11 | 92 | 10.12 | |
科学价值 | 0.34 | 90 | 30.60 | |
旅游价值 | 0.03 | 91 | 2.73 | |
社会价值 | 0.05 | 84 | 4.20 | |
保护 管理 | 小计 | 0.14 | — | 13.20 |
管理方式 | 0.05 | 93 | 4.65 | |
保护方式 | 0.09 | 95 | 8.55 | |
利用 条件 | 小计 | 0.09 | — | 8.03 |
遗迹地域组合 | 0.04 | 87 | 3.48 | |
基础服务建设 | 0.01 | 91 | 0.91 | |
区位条件 | 0.02 | 93 | 1.86 | |
客源条件 | 0.01 | 88 | 0.88 | |
政府支持 | 0.01 | 90 | 0.90 | |
合计 | 1.00 | — | 90.27 |
[1] | 张建平, 金小赤. 首批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地名录的诞生和意义[J]. 地质论评, 2023, 69(3): 1075-1084. |
[2] | BRILHA J. Geoheritage and geoparks[M]//REYNARD E, BRILHA J. Geoheritage: Assessment,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Amsterdam: Elsevier, 2018: 323-335. |
[3] | 马俊杰, 张建平, 刘晓鸿, 等.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管理模式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J]. 资源与产业, 2022, 24(1): 1-7. |
[4] | 王璐琳, 朱青峰. 内蒙古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其地学意义[J]. 现代地质, 2023, 37(4): 1075-1088. |
[5] |
屈欣, 郜学敏, 王萌, 等. 柴达木盆地地质遗迹资源评价[J]. 中国沙漠, 2022, 42(1): 167-174.
DOI |
[6] | 黄伟荣. 山东乳山岠嵎山地质公园核心地质遗迹资源评价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 2022, 34(5): 127-130. |
[7] | 许基伟, 方世明, 黄荣华. 广西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评价及地学意义[J]. 山地学报, 2017, 35(2): 221-229. |
[8] | PHILLIPS M R, EDWARDS A M, WILLIAMS A T. An incremental scenic assessment of the Glamorgan Heritage Coast, UK[J].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2010, 176(4): 291-303. |
[9] | FASSOULAS C, MOURIKI D, DIMITRIOU-NIKOLAKIS P, et al.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geotopes as an effective tool for geoheritage management[J]. Geoheritage, 2012, 4(3): 177-193. |
[10] | 储皓, 武法东, 韩晋芳. 沂蒙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定量评价[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7, 34(4):100-106. |
[11] | LI Z, DUAN X D.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geological heritage landscapes in Dali-Cangshan global geopark[J]. Chinese Journa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2022, 10(3):1-22. |
[12] | 宋晓媚, 解永健, 张彩霞, 等. 基于层次分析法——变权函数的青岛市灵山岛地质遗迹定量评价研究[J]. 山东国土资源, 2023, 39(9): 28-36. |
[13] | 包惠明, 余雷, 刘文斌, 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海南东方猕猴洞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综合评价[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7(10): 169-176. |
[14] | 王重歌, 李俊磊, 张绪教, 等. 拟建的青海化隆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评价[J]. 现代地质, 2023, 37(2): 512-528. |
[15] | 陆诗超, 邢浩, 刘珉, 等. 新疆哈密南湖乡、五堡镇地质遗迹及其开发潜力评价[J]. 中国矿业, 2022, 31(10): 73-81. |
[16] | NAU P S. Geological notes on the sedimentary rocks of Ping Chau Island, Mirs Bay, Hong Kong[J]. Annals of the Geography, Geology and Archaeology Socie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79,7:33-41. |
[17] | TATLOR G, WORKMAN D R, PEART M R. The rocks of Ping Chau, Mirs Bay. Hong Kong[J]. Geological Society of Hong Kong Newsletter, 1990, 8: 46-50. |
[18] | LEE C M, ATHERTON M J, WU S Q. Discovery of Angiosperm fossils from Hong Kong with discussion on the age of the Ping Chau Formation[J]. Geological Society of Hong Kong Newsletter, 1991, 9: 50-60. |
[19] | JOMES N S. The sedimentology of the (Devonian) Bluff Head Formation, New Territories, Hong Kong, with sedimentological notes on other strata examined within the area: 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Technical Report WH/95/101R[R]. London: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1995:60-68. |
[20] | KEMP S J, STYLES M T, MERRIMAN R J. Mineralogy of Tertiary sedimentary rocks from Ping Chau, Hong Kong: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Technical Report WG/97/27C[R]. London: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1997:1-16. |
[21] | 周志炎, 李浩敏, 曹正尧, 等. 香港坪洲岛若干白垩纪植物化石[J]. 古生物学报, 1990, 29(4): 415-426. |
[22] | CAMPBELL S D G, SEWELL R J. Structural control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Mesozoic volcanism in Hong Kong[J].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1997, 154(6): 1039-1052. |
[23] | DAVIS D W, SEWELL R J, CAMPBELL S D G. U-Pb dating of Mesozoic igneous rocks from Hong Kong[J].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1997, 154(6): 1067-1076. |
[24] | SEWELL R J, TANG D L K, CAMPBELL S D G. Volcanic-plutonic connections in a tilted nested caldera complex in Hong Kong[J]. Geochemistry, Geophysics, Geosystems, 2012, 13(1): 1-17. |
[25] | 邢光福, 吴振扬, 陶奎元, 等. 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粮船湾组火山岩岩石学研究[J]. 中国地质, 2011, 38(4): 1079-1093. |
[26] |
王璐琳, 刘晓鸿, 张志光. 香港世界地质公园东平洲平洲组新发现火山岩的锆石U-Pb测年、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J]. 地学前缘, 2023, 30(2): 239-258.
DOI |
[27] | 武法东, 田明中, 张建平, 等. 中国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的资源类型与建设特色[J]. 地球学报, 2011, 32(6): 761-768. |
[28] | 伍世良, 方世明, 李江风. 浅论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之策略[J].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23(4): 917-922. |
[29] | LI X H. Cretaceous magmatism and lithospheric extension in SE China[J].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000, 18, 293-305. |
[30] | ZHOU X M, SUN T, SHEN W Z, et al. Petrogenesis of Mesozoic granitoids and volcanic rocks in South China: A response to tectonic evolution[J]. Episodes, 2006, 29(1): 26-33. |
[31] | LI Y H M, ZHOU M F, LAI K W, et al. Geochem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constraints on Late Jurassic volcanic rocks at Tuen Mun, Hong Kong,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Palaeo-Pacific subduction[J].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2014, 56(4): 408-429. |
[32] | 李作明, 陈金华, 何国雄, 等. 香港的地层序列[J]. 地层学杂志, 1997, 21(3): 161-182. |
[33] | 香港土木拓展署土力工程处. 香港地质考察指引[R]. 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2007: 1-32. |
[34] | SEWELL R J, CAMPBELL S D G, FLETCHER C J N, et al. The Pre-Quaternary Geology of Hong Kong[M]. Hong Kong: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Office, Civi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2000:1-200. |
[35]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S]. 2019. |
[36] |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6. |
[37] | OYELAMI C A, KOLAWOLE T O, KOLAWOLE M S, et al. Evaluation of three geosites within ilesha schist belt southwest Nigeria as a potential geoheritage site for sustainable regional deve-lopment[J]. Geoheritage, 2023, 15(2): 48. |
[38] | MIŁOSZ H, GALINA Z, MARIYA M, et al. Geoheritage of the Kandalaksha Region (Kola Peninsula, White Sea, Arctic Russia), Evaluation, and Geotourism Opportunities[J]. Geohe-ritage, 2022, 14(4): 112. |
[39] | 李玲玲. 层次分析法在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以天水市某区为例[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 13(17): 9-13. |
[40] | 李志华, 杨圣坤, 胡海博, 等. 天津市重要地质遗迹特征及综合分级评价[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2, 49(4): 190-197. |
[41] | 洪增林, 徐通, 薛旭平. 基于AHP的地质遗迹旅游资源评价: 以汉中天坑群为例[J]. 中国岩溶, 2019, 38(2): 276-280. |
[1] | 李昱春, 肖思祺. 西藏日喀则地质遗迹特征及地质公园建设可行性分析[J]. 现代地质, 2024, 38(01): 260-268. |
[2] | 王璐琳, 朱青峰. 内蒙古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其地学意义[J]. 现代地质, 2023, 37(04): 1075-1088. |
[3] | 蔡胤璐, 武法东, 韩晋芳, 黄震, 周莹, 刘宝印, 谌杨杨.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岱崮地貌特征、成因及演化[J]. 现代地质, 2023, 37(04): 1065-1074. |
[4] | 张向格, 张绪教, 王一凡, 刘晓鸿, 田楠, 王聆月, 何泽新, 阿如罕, 塔娜.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达里诺尔园区重要地质遗迹特征及其对湖泊演化的指示[J]. 现代地质, 2023, 37(03): 834-844. |
[5] | 刘晓鸿.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晚第四纪黄土沉积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J]. 现代地质, 2023, 37(03): 821-833. |
[6] | 王重歌, 李俊磊, 张绪教, 袁晓宁, 张向格, 王一凡, 王凯雅, 刘心兰, 饶昊舒, 刘江, 侯恩刚. 拟建的青海化隆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评价[J]. 现代地质, 2023, 37(02): 512-528. |
[7] | 黎艳,陈剑,许冲,李凌婧,姚鑫. 基于AHP的半干旱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以金沙江上游奔子栏—昌波河段为例[J]. 现代地质, 2015, 29(4): 975-982. |
[8] | 朱清波,杨祝良,姜杨,周效华,王存智,靳国栋. 香港西贡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区次生节理研究[J]. 现代地质, 2015, 29(3): 501-513. |
[9] | 杨露梅,朱明君,鄂建,陈明珠,魏永耀. 南京市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适宜性分区评价: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系数法[J]. 现代地质, 2015, 29(2): 285-290. |
[10] | 肖巧艳, 王功文, 张寿庭, 燕长海, 宋要武, 李连山, 彭翼. 豫西南杜关—云阳钼多金属成矿预测研究[J]. 现代地质, 2011, 25(1): 94-100. |
[11] | 郭长宝 张永双 蒋良文 石菊松 王科 孙元帝. 基于GIS的滇藏铁路丽江—香格里拉段工程地质条件分区研究[J]. 现代地质, 2009, 23(3): 545-552. |
[12] | 姚纪明 于炳松 车长波 杨虎林. 中国煤层气有利区带综合评价[J]. 现代地质, 2009, 23(2): 353-358. |
[13] | 白利平 王业耀 龚斌 孙佳丽. 基于可拓理论的泥石流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开发:以北京市为例[J]. 现代地质, 2009, 23(1): 157-163. |
[14] | 侯敏,贾韶辉,郭兆成. 基于RS与GIS的层次分析法在滑坡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以四川宣汉天台乡滑坡为例[J]. 现代地质, 2006, 20(4): 668-67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