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习近平.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 中国水利, 2019(20):1-3.
|
[2] |
河南省人民政府. 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EB/OL]. [河南省人民政府](2021-12-31) [2022-01-13]. https://www.henan.gov.cn/2022/01-13/2382423.html.
|
[3] |
鲍君惠, 姜维, 王凤玲. 打造郑汴洛黄河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研究[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22(4): 18-22.
|
[4] |
方建华, 张忠慧, 章秉辰. 河南省地质遗迹资源[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4.
|
[5] |
方建华, 张古彬, 毛晓长. 河南省重要地质遗迹[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19.
|
[6] |
李艳娜. 郑汴洛沿黄旅游资源带的成因分析[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5):93-97.
|
[7] |
余韵, 杨建锋.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地质工作的做法与启示[J]. 国土资源情报, 2021(6):39-44.
|
[8] |
张晶. 地质多样性(Geodiversity)理念对我国地质公园建设的启示[J]. 现代商贸工业, 2012, 24(7):94-95.
|
[9] |
张地珂. 我国地质遗迹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欧洲地质公园体系建设的启示和借鉴[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6, 29(2): 35-40.
|
[10] |
刘思佳, 常森, 吴红梅, 等. 仁怀市地质多样性特征及价值分析[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3, 42(6):1-8,31.
|
[11] |
田宝祥. 黄河文化的多元特质与一体意识[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40(4):153-160.
|
[12] |
田双双, 蔡威熙, 苏百义. 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及保护、传承和弘扬路径探寻[J]. 社科纵横, 2023, 38(4):122-126.
|
[13] |
刘涛, 刘朋刚. 郑州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对策研究[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3(4):90-94.
|
[14] |
张心阳. 讲好“黄河故事”,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J]. 焦作大学学报, 2023, 37(1): 45-48.
|
[15] |
高煜唱, 杨盛翔. 立足河洛地区探析黄河文化的创新传播[J]. 新闻爱好者, 2022(6): 68-70.
|
[16] |
王璐. 郑汴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研究[J]. 西部旅游, 2021(4):42-44.
|
[17] |
GRAY J M. Geodiversity: Valuing and Conserving Abiotic Nature[M]. Chichester, West Sussex: Wiley, 2004.
|
[18] |
GORDON J E, BARRON H F, HANSOM J D, et al. Engaging with geodiversity—why it matters[J]. Proceedings of the Geologists’ Association, 2012, 123(1): 1-6.
|
[19] |
第一个“国际地质多样性日”来啦![EB/OL].(2022-10-06) [2023-12-13].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20191770.
|
[20] |
徐海亮, 王朝栋. 史前郑州地区黄河河流地貌与新构造活动关系初探[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0, 31(6):101-106.
|
[21] |
董晓光, 田洪礼. 从环境地质角度议郑州市城建发展布局[J]. 河南地质, 2000, 18(2):152-157.
|
[22] |
杜凤军, 张毅星, 彭松民, 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1∶25万郑州市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 郑州: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2013.
|
[23] |
梁会娟, 程胜利. 世界地质公园之瑰宝——嵩山[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7:25-27.
|
[24] |
赵太平, 张忠慧, 周艳艳, 等. 中国嵩山前寒武纪地质[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2.
|
[25] |
冯天驷. 中国地质旅游资源[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8.
|
[26] |
郭威, 丁华. 论地质旅游资源[J].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1, 23(3):60-63.
|
[27] |
陈安泽. 旅游地学大辞典[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
[28]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 18972—2017[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
[29] |
侯卫东, 顾万发, 刘亦方, 等. 河南省郑州市索、须、枯河流域考古调查报告[R]. 郑州: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2016.
|
[30] |
于革. 郑州地区湖泊水系沉积与环境演化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
[31] |
张军龙, 申晋利, 田勤俭, 等. 邙山东侧地貌陡坎与老鸦陈断层活动性关系讨论[J]. 地震, 2008, 28(4):121-127.
|
[32] |
郝凯, 田勤俭, 刘保金, 等. 郑州老鸦陈断裂的探测与活动性调查研究[J]. 地震学报, 2008, 30(4): 416-423,440.
|
[33] |
劳子强, 王世炎. 河南省嵩山地区登封群研究的新进展[J]. 中国区域地质, 1999, 18(1):9-16.
|
[34] |
章秉辰, 李庆康, 张忠慧, 等. 邙山黄土特征及区域对比研究[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8.
|
[35] |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河南巩义市双槐树新石器时代遗址[J]. 考古, 2021(7):27-48.
|
[36] |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郑州市“十四五”文化广电和旅游发展规划[EB/OL].(2023-01-18) [2023-01-18]. https://public.zhengzhou.gov.cn/D5105X/6888640.jhtml.
|
[37] |
易平, 方世明, 马春艳.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与保护[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4, 31(4): 47-54.
|
[38] |
中牟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2019-2030)[R]. 郑州:上海同异城市设计有限公司, 2018.
|
[39] |
张柏林. 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经济发展中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研究[J]. 商业2.0, 2023(2): 76-78.
|
[40] |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学会关于印发《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EB/OL].(2020-05-07) [2020-05-09]. https://www.cgs.gov.cn/tzgg/tzgg/202005/t20200509_636506.html.
|
[41] |
李玲玲, 李玉林, 李立, 等. 地质文化村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2, 42(10): 119-122.
|
[42] |
丁华, 丁辉, 陈鑫源, 等. 乡村振兴视角下地质文化村建设的理论框架构建与实践模式.[J]. 地质论评, 2022, 68(2):685-692.
|
[43] |
吴玲, 吴美桦, 张冬梅. 乡村振兴背景下黄河文化对外传播的河南使命[J]. 农村农业农民, 2023(12): 52-55.
|
[44] |
张大鹏, 蔡金呈, 李楠, 等. 汉霸二王城南城墙保护修缮设计方案(核准版)[R]. 郑州: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研究中心, 2020.
|
[45] |
孙思佳. 郑州智慧旅游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J]. 西部旅游, 2022(12):61-63.
|
[46] |
唐金培.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体系构建路径探析[J].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3, 25(4):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