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JAUPART C, LABROSSE S, LUCAZEAU F, et al. Temperatures, Heat, and Energy in the Mantle of the Earth[M]//Treatise on Geophysics. Amsterdam: Elsevier, 2015: 223-270.
|
[2] |
宿宇驰, 毛小平, 张飞, 等. 沧县隆起北部地温场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J]. 现代地质, 2021, 35(2): 403-411.
|
[3] |
郑人瑞, 周平, 唐金荣. 欧洲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启示[J]. 中国矿业, 2017, 26(5): 13-19.
|
[4] |
王贵玲, 杨轩, 马凌, 等. 地热能供热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华电技术, 2021, 43(11): 15-24.
|
[5] |
张友国. 碳达峰. 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开局思路[J]. 行政管理改革, 2021(3): 77-85.
|
[6] |
邹才能, 熊波, 薛华庆, 等. 新能源在碳中和中的地位与作用[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1, 48(2): 411-420.
DOI
|
[7] |
王贵玲, 刘彦广, 朱喜, 等. 中国地热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J]. 地学前缘, 2020, 27(1): 1-9.
DOI
|
[8] |
王迪, 国殿斌, 汪新伟, 等. 河南清丰地区岩溶热储地热地质特征[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20, 44(1): 32-43.
|
[9] |
赵婷. 渤海湾盆地清丰地区地热形成机理分析与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
|
[10] |
黄旭, 章惠, 汪新伟, 等. 渤海湾盆地南乐地热田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地质科技通报, 2021, 40(5): 71-82.
|
[11] |
张海娇. 内黄地热田地热资源评价及开采潜力分析[J]. 陕西水利, 2019(4): 36-40.
|
[12] |
詹亚辉, 王现国, 钱建立, 等. 豫北内黄凸起地热田成因机制分析[J]. 人民黄河, 2018, 40(9): 74-77, 88.
|
[13] |
贾艳雨, 李亚辉. 河南清丰地区中深层地热资源特征及开发保护措施探讨[J]. 地下水, 2021, 43(1): 62-64.
|
[14] |
何子江, 袁先春. 东濮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特征研究[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3, 31(3): 16-19.
|
[15] |
刘文忠. 河南内黄凸起北段煤田地质特征[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7(10): 157-158.
|
[16] |
尚墨翰. 东濮凹陷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关系[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4, 21(4): 50-53, 57.
|
[17] |
刘金侠, 毛翔. 东濮凹陷奥陶系岩溶型热储分布特征及成因研究[J]. 地学前缘, 2017, 24(3): 180-189.
DOI
|
[18] |
张克鑫, 漆家福, 赵衍彬, 等. 新生代东濮凹陷构造特征及其演化[J]. 新疆石油地质, 2007, 28(6): 714-717.
|
[19] |
余海波, 程秀申, 徐田武, 等. 东濮凹陷古近纪盆地结构控烃控藏特征[J]. 现代地质, 2020, 34(6): 1119-1131.
|
[20] |
汪新伟, 王婷灏, 李海泉, 等. 太原盆地岩溶地热系统的形成演化及其地热资源潜力[J]. 中国地质, 2022, 49(3): 716-731.
|
[21] |
王婷灏, 汪新伟, 张瑄, 等. 太原盆地岩溶热储地热资源评价[J]. 现代地质, 2020, 34(2): 297-308.
|
[22] |
黄旭, 沈传波, 杜利, 等. 沧县隆起中段献县凸起和阜城凹陷岩溶型地热资源特征[J]. 现代地质, 2021, 35(4): 997-1008.
|
[23] |
余和中. 华北板块东南缘油气成藏条件分析[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
|
[24] |
罗平, 张静, 刘伟, 等.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基本特征[J]. 地学前缘, 2008, 15(1): 36-50.
|
[25] |
华晓莉, 吕修祥, 华侨, 等.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条件: 以塔中北斜坡东部鹰山组为例[J]. 现代地质, 2013, 27(2): 346-355.
|
[26] |
李常锁, 赵玉祥, 王少娟, 等. 山东济南北部地热田富水规律分析[J]. 地球与环境, 2008, 36(2): 155-160.
|
[27] |
韩杰, 江杰, 张敏, 等. 断裂及其裂缝发育带在塔中油气勘探中的意义[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7(2): 11-20.
DOI
|
[28] |
刘宗明, 张进平, 王新娟, 等. 北京天竺地热田东坝凹陷南部地区地下热水富集的地热地质条件分析[J]. 现代地质, 2017, 31(4): 832-842.
|
[29] |
郝柏园, 郭英海, 王飞, 等. 古交矿区奥灰岩溶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 2013, 41(2): 91-95.
|
[30] |
汪新伟, 王婷灏, 张瑄, 等. 太原盆地西温庄地热田的成因机制[J]. 地球科学, 2019, 44(3): 1042-1056.
|
[31] |
张英, 冯建赟, 何治亮, 等. 地热系统类型划分与主控因素分析[J]. 地学前缘, 2017, 24(3): 190-198.
DOI
|
[32] |
孟甲, 秦鹏, 史启朋, 等. 断陷盆地碳酸盐岩热储勘查及研究:以鱼台凹陷为例[J]. 地质科技通报, 2022, 41(4): 38-45.
|
[33] |
CRAIG H. Isotopic variations in meteoric waters[J]. Science, 1961, 133: 1702-1703.
PMID
|
[34] |
何欣, 马悦. 华北板块奥陶系碳酸盐岩热储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9, 26(3): 9-15.
|
[35] |
邓晓颖. 汤阴断陷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3.
|
[36] |
彭文泉, 赵海滨, 戚树林, 等. 聊城市城区地热地质特征与地热资源开发利用[J]. 城市地质, 2014, 9(2): 36-38, 23.
|
[37] |
李常锁, 杨磊, 高卫新, 等. 济南北部地热田地热地质特征浅析[J]. 山东国土资源, 2008, 24(4): 35-39.
|
[38] |
蒋万军, 谢倩, 王广才, 等. 林州—安阳地区地下水三氮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球与环境, 2016, 44(4): 422-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