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和甫, 李景明, 李晓清, 等. 中国克拉通盆地演化与碳酸盐岩—蒸发岩层序油气系统[J]. 现代地质, 2006,20(1):1-18.
|
[2] |
林畅松. 沉积盆地的构造地层分析——以中国构造活动盆地研究为例[J]. 现代地质, 2006,20(2):185-194.
|
[3] |
任大忠, 孙卫, 魏虎, 等. 华庆油田长81储层成岩相类型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现代地质, 2014,28(2):379-387.
|
[4] |
樊太亮, 于炳松, 高志前.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特征及其控油作用[J]. 现代地质, 2007,21(1):57-65.
|
[5] |
陈光平. 太原盆地西温庄地热田地热地质条件分析[J]. 华北国土资源, 2011(3):5-7.
|
[6] |
丰成君, 张鹏, 戚帮申, 等. 郯庐断裂带附近地壳浅层现今构造应力场[J]. 现代地质, 2017,31(1):46-70.
|
[7] |
王聪明. 太原盆地地热构造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11(6):16-18.
|
[8] |
山西省地质工程勘探院. 太原市小店区西温庄地热田地下热水资源评价及其开发利用和保护[R]. 太原: 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2008: 1-3.
|
[9] |
赵明, 樊太亮, 于炳松, 等.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J]. 现代地质, 2009,23(4):709-718.
|
[10] |
汪新伟, 王婷灏, 张瑄, 等. 太原盆地西温庄地热田的成因机制[J]. 地球科学, 2019,44(3):1042-1056.
|
[11] |
马瑞. 碳酸盐岩热储隐伏型中低温热水的成因与水—岩相互作用研究[R].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 2007.
|
[12] |
马腾, 王焰新, 马瑞, 等. 太原盆地区碳酸盐岩中-低温地热系统演化[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2,37(2):229-237.
|
[13] |
张海永. 山西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分布及其特征[J]. 华北国土资源, 2016(6):115-116.
|
[14] |
姜光政, 高堋, 饶松, 等.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四版)[J]. 地球物理学报, 2016,59(8):2893-2910.
|
[15] |
熊盛青, 杨海, 丁燕云, 等. 中国陆域居里等温面深度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06,59(10):3604-3617.
|
[16] |
梅冥相, 张丛, 张海, 等. 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形成的古地理背景[J]. 现代地质, 2006,20(2):195-208.
|
[17] |
吴奇, 许立青, 李三忠, 等. 华北地块中部活动构造特征及汾渭地堑成因探讨[J]. 地学前缘, 2013,20(4):104-114.
|
[18] |
关英斌, 李海梅. 太原地区构造格局及其演化[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20(1):32-35.
|
[19] |
史晓颖, 张传恒, 蒋干清, 等. 华北地台中元古代碳酸盐岩中的微生物成因构造及其生烃潜力[J]. 现代地质, 2008,22(5):669-682.
|
[20] |
贺鹰. 太原盆地西温庄隆起地热田地质特征[J]. 山西焦煤科技, 2010,34(6):47-56.
|
[21] |
徐世光, 郭远生. 地热学基础[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1-200.
|
[22] |
DZ40-85地热资源评价方法[S].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1996: 1-19.
|
[23] |
张保健, 高宗军, 张凤禹, 等. 华北盆地地下热水的水动力条件及水化学响应[J]. 地学前缘, 2015,22(6):217-226.
|
[24] |
郭世炎, 李小军. 河北保定容城凸起地热田储层属性与资源潜力[J]. 地质科学, 2013,48(3):922-931.
DOI
URL
|
[25] |
王治祥, 温金梅, 李德龙. 热储法在地热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以重庆巴南区地热田为例[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5,11(增刊):342-346.
|
[26] |
张寿山. 山西省太原地区的岩溶水文地质结构系统[J]. 地质科学, 1990(2):173-182.
|
[27] |
赵铭海, 李晓燕, 宋明水, 等. 济阳坳陷东营组—馆陶组地热资源评价[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22(4):1-5+13.
|
[28] |
王贵玲, 张薇, 蔺文静, 等. 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成藏模式与潜力研究[J]. 中国地质, 2017,44(6):1074-1085.
|
[29] |
赵振, 于漂罗, 陈惠娟, 等. 青海省西宁地热田成因分析及资源评价[J]. 中国地质, 2015,42(3):803-810.
|
[30] |
韩征, 崔一娇, 王树芳, 等. 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地热资源评价——以河北省雄县地热田为例[J]. 城市地质, 2015,10(4):58-62.
|
[31] |
韩颖, 白雪峰, 张欣. 山西省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模式探讨[J]. 中国地质调查, 2018,5(5):13-20.
|
[32] |
朱喜, 张庆莲, 刘彦广. 基于热储法的鲁西平原地热资源评价[J]. 地质科技情报, 2016,35(4):172-177.
|
[33] |
郭清海, 王焰新. 典型新生代断陷盆地内孔隙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及其模拟:以山西太原盆地为例[J]. 地学前缘, 2014,21(4):83-90.
|
[34] |
李向全, 侯新伟, 周志超, 等. 太原盆地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演化机制[J]. 现代地质, 2009,23(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