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邓康龄. 四川盆地柏垭—石龙场地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油气成藏地质条件[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1, 8(2): 9-13.
|
[2] |
李耀华. 川中金华油田大安寨段介壳灰岩储集空间演化与油气关系[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6, 23(增刊): 42-49.
|
[3] |
梁狄刚, 冉隆辉, 戴弹申, 等. 四川盆地中北部侏罗系大面积非常规石油勘探潜力的再认识[J]. 石油学报, 2011, 32(1): 8-17.
DOI
|
[4] |
李军, 陶士振, 汪泽成, 等.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油气地质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5): 732-741.
|
[5] |
丁一, 李智武, 冯缝, 等. 川中龙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混合沉积及其致密油勘探意义[J]. 地质论评, 2013, 59(2): 389-398.
|
[6] |
张福宏, 邹定永, 陈玲, 等. 川中地区大安寨致密油储层预测技术研究[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3, 36(4): 44-48.
|
[7] |
张玺华, 陈洪德, 林良彪, 等. 湖泊相介壳滩分布的地震预测方法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3, 13(7): 24-28.
|
[8] |
中国石油地质志编写组. 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十):四川油气区[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9: 65-88.
|
[9] |
童崇光. 四川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2: 101-132.
|
[10] |
黄仁春. 川东北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天然气来源与成藏分析[J]. 现代地质, 2014, 28(2): 412-418.
|
[11] |
杜韫华. 中国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储层[J]. 陆相石油地质, 1992, 3(6): 25-37.
|
[12] |
黄棋棽, 林良彪, 赵军寿, 等. 川东北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沉积与储层特征[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 15(5):17-23.
|
[13] |
魏祥峰, 黄静, 李宇平, 等. 元坝地区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J]. 中国地质, 2014, 41(3): 970-981.
|
[14] |
倪凯. 元坝地区大安寨段页岩气藏的形成条件[J].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2, 6(4): 13-16.
|
[15] |
郑荣才, 刘文均, 李安仁, 等. 川北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灰岩非常规储层包裹体研究[J]. 地质论评, 1997, 43(5): 515-523.
|
[16] |
倪超, 郝毅, 厚刚福, 等. 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含有机质泥质介壳灰岩储层的认识及其意义[J]. 海相油气地质, 2012, 17(2): 45-56.
|
[17] |
何冰, 胡明, 罗玉宏, 等. 川中李渡—白庙地区大安寨段湖相碳酸盐岩油藏裂缝发育特征分析[J]. 复杂油气藏, 2010, 3(1): 23-27.
|
[18] |
叶泰然, 张虹. 川西裂缝性致密碎屑岩气藏高渗区成因机理及预测[J]. 现代地质, 2013, 27(2): 339-345.
|
[19] |
高小跃, 刘洛夫, 姜振学, 等. 库车坳陷东部YN5井下侏罗统致密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现代地质, 2013, 27(5): 1100-1108.
|
[20] |
江青春, 王海, 李丹, 等. 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应用条件及其在葡北地区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1): 135-140.
|
[21] |
张帅, 祝有海, 刘豪, 等. 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在浅水湖盆砂体预测中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5): 2618-2625.
|
[22] |
郭太现, 赵春明. 基于地震信息的岐口18-1稀井网区储层预测[J]. 现代地质, 2013, 27(3): 704-709.
|
[23] |
赖维成, 宋章强, 周心怀, 等. 地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在渤海湾海域的应用[J]. 现代地质, 2009, 23(5): 933-9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