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神宝, 王永芳, 郭恩亮, 等. 基于GEE的奈曼旗植被覆盖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J]. 草业科学, 2023, 40(8): 1965-1976.
|
[2] |
黄兰鹰, 杨育林, 高鹏, 等. 应用Landsat影像数据分析岷江上游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地形分异特征[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3, 51(1): 54-60.
|
[3] |
何锦峰, 樊宏, 叶延琼. 岷江上游生态重建的模式[J]. 生态经济, 2002, 18(3): 35-37.
|
[4] |
王中琪, 杨斌, 陈磊, 等.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震后植被恢复时空变化与地形形变的关系[J]. 科技通报, 2021, 37(11): 17-23, 48.
|
[5] |
韩美清, 闫晓俊, 周宇, 等. 植物配置对岷江干旱河谷铁路边坡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7(2): 134-140.
|
[6] |
熊亚兰, 张科利, 刘佳凤, 等. 岷江上游小流域多尺度NDVI与地形的关系研究[J]. 地球与环境, 2019, 47(4): 412-418.
|
[7] |
王晓蕾, 石守海. 基于GEE的黄河流域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地形效应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2, 24(6): 1087-1098.
DOI
|
[8] |
范建容, 杨超, 包维楷, 等. 西南地区干旱河谷分布范围及分区统计分析[J]. 山地学报, 2020, 38(2): 303-313.
|
[9] |
YANG J L, DONG J W, XIAO X M, et al. Divergent shifts in peak photosynthesis timing of temperate and alpine grasslands in China[J].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19, 233:111395.
|
[10] |
祝聪, 彭文甫, 张丽芳, 等. 2006—2016年岷江上游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驱动力[J]. 生态学报, 2019, 39(5): 1583-1594.
|
[11] |
姚楠, 董国涛, 薛华柱.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24, 31(1): 260-268.
|
[12] |
王倩, 金晓媚, 张绪财, 等. 河北省张承地区2001—2020年植被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 现代地质, 2023, 37(4): 881-891.
|
[13] |
晏鄂川, 刘汉超, 张倬元. 茂汶—汶川段岷江两岸滑坡分布规律[J]. 山地研究, 1998, 16(2): 109-113.
|
[14] |
张绪财, 金晓媚, 朱晓倩, 等. 格尔木河流域植被指数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地质, 2019, 33(2): 461-468.
|
[15] |
丁文荣. 横断山区干旱河谷气候变化趋势研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 29(6): 681-687.
|
[16] |
金凯, 王飞, 韩剑桥, 等. 1982—2015年中国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DVI变化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20, 75(5): 961-974.
DOI
|
[17] |
张诗羽, 张毅, 王昌全, 等. 岷江上游流域植被覆盖度及其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J]. 水土保持通报, 2018, 38(1): 69-75, 2.
|
[18] |
李崇巍, 刘丽娟, 孙鹏森, 等. 岷江上游植被格局与环境关系的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41(4): 404-409.
|
[19] |
吴勇, 苏智先, 方精云. 岷江上游干温河谷成因及生态恢复初探[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4(3): 276-281.
|
[20] |
刘兴良, 慕长龙, 向成华, 等. 四川西部干旱河谷自然特征及植被恢复与重建途径[J]. 四川林业科技, 2001, 22(2): 10-17.
|
[21] |
孙宗宝. “焚风效应”探究[J]. 中学政史地, 2014 (增2): 42-43.
|
[22] |
张文江, 宁吉才, 宋克超, 等. 岷江上游植被覆被对水热条件的响应[J]. 山地学报, 2013, 31(3): 280-286.
|
[23] |
孙鹏森, 刘世荣, 李崇巍. 基于地形和主风向效应模拟山区降水空间分布[J]. 生态学报, 2004, 24(9): 1910-1915, 2093.
|
[24] |
程东亚, 李旭东. 喀斯特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地形与人口效应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 21(8): 1227-1239.
D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