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安泽, 许涛. 地学文化特色小镇建设的意义、理念与行动建议[M]//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2届年会暨铜仁市地质公园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国地质学会, 2017:29-31.
|
[2] |
中国地质学会. 关于公布第一/二/三/四批地质文化村(镇)评定结果的通知[EB]. 北京: 中国地质学会, 2021/2022/2023/2024.
|
[3] |
赵鹏大, 方熠. 社会地质:发展地学文化的基础[J]. 中国地质教育, 2006, 15(1):9-10.
|
[4] |
刘延明. 地质文化建设研究[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7.
|
[5] |
邢乐澄. 试论地学因素对人文景观的制约[J]. 安徽地质, 1998, 8(4):62-64.
|
[6] |
孟庆伟, 刘凯, 曹晓娟, 等. 浅谈地质文化村建设中的地质要素及文化融合[J]. 地质论评, 2021, 67(增):241-242.
|
[7] |
严鹏程, 杨联涛, 高文彬. 陕西省高岭土矿矿床类型、成矿模式及找矿远景区划分[J].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3, 38(5):22-25.
|
[8] |
白凯, 吴成基, 苏慧敏. 陕北黄土高原窑洞文化与旅游开发探讨[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 25(6):76-79.
|
[9] |
王一凡, 张绪教, 张向格, 等. 地质文化的价值及内涵挖掘:以青海省化隆县阿河摊地质文化村为例[J]. 现代地质, 2023, 37(5):1423-1434.
|
[10] |
德村志成. 论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实施的几个问题:以日本的发展为例[J]. 东方设计学报, 2022, 2(2):10-17.
DOI
|
[11]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EB/OL].(2021-3-22) 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3/22/content_5594969.htm?Ivk%20sa=1023197a.
|
[12] |
丁华, 丁辉, 陈鑫源, 等. 乡村振兴视角下地质文化村建设的理论框架构建与实践模式[J]. 地质论评, 2022, 68(2):685-692.
|
[13] |
李永兰, 韩世伟. 阿河滩村变身记[N]. 海东日报: 2024-07-07 (1).
|
[14] |
陈娟, 许伟伟, 崔晓丹. 乡村振兴的“硒”望之路——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实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纪略[N].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1-02-22(5).
|
[15] |
江苏省人民政府. 我省首个地质文化村(镇)成功获批,土地“体检”为乡村添“绿”增“金”[EB/OL].[2022-11-28]. http://www.jiangsu.gov.cn/art/2022/11/28/art_60085_10685294.html.
|
[16] |
刘艾瑛, 刘技锋, 王建锋. 江西高滩村:“地质+生态农业”高度融合的地质文化村[N]. 中国矿业报: 2021-9-28(1).
|
[17] |
牛金辉. 关于建设地质文化村的思考[J]. 当代县域经济, 2022 (6):74-76.
|
[18] |
王重歌, 李俊磊, 张绪教, 等. 拟建的青海化隆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评价[J]. 现代地质, 2023, 37(2):512-528.
|
[19] |
龚日祥, 陈美君. 地质文化村建设二三谈[J]. 浙江国土资源 2019 (3):55-56.
|
[20] |
陈美君, 王孔忠. 地质文化村:“地质+”领域的新增长点[J]. 浙江国土资源, 2017(11):29-30.
|
[21] |
郑元. 从UGGp评估看地质和文化的融合[R]. 成都: 四川地质学会, 2023.
|
[22] |
UNESCO. UNESCO Global Geoparks:Division of ecological and earth sciences[R]. Paris: UNESCO. http://unesco.org/new/en/natural-sciences/environment/earth-scienc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