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任龙龙, 张波, 郑德文, 等.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渐新世的构造体制转换与剥露历史:来自哀牢山南段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J]. 岩石学报, 2020, 36(6): 1787-1802.
|
[2] |
LELOUP P H, LACASSIN R, TAPPONNIER P, et al. The Ailao Shan-Red river shear zone (Yunnan, China), tertiary transform boundary of Indochina[J]. Tectonophysics, 1995, 251(1/4): 3-84.
|
[3] |
WANG E, FAN C, SU Z. Deformation and sedimentary responses to top-to-north shear along the range front of the big bend of the Aailao Shan-Rred River shear zone, SE edg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J]. Tectonics, 2021, 40(12): 18.
|
[4] |
崔银亮. 云南省金平县龙脖河铜矿火山成矿作用及综合信息成矿预测[D]. 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07.
|
[5] |
彭华斌. 金平棉花地钛磁铁矿大坡矿段成矿条件[J]. 云南地质, 2009, 28(2): 143-147.
|
[6] |
高俊. 云南龙脖河铜矿东矿带火山岩浆杂岩及其含矿性[J]. 中国工程科学, 2005, 7(增): 228-231.
|
[7] |
石贵勇, 孙晓明, 王生伟, 等. 云南白马寨铜镍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 岩石学报, 2006, 22(10): 2451-2456.
|
[8] |
戚学祥, 朱路华, 李志群. 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白马寨铜镍硫化物矿床Ⅰ号含矿岩体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现代地质, 2010, 24(1): 98-106.
|
[9] |
魏永强, 江成泽, 常树帅, 等. 综合物探方法在陕西富县地区铀矿勘查中的应用[J]. 矿产勘查, 2021, 12(3): 710-717.
|
[10] |
曹德智, 袁桂林, 郑振华, 等. 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地球物理特征及磁法物探找矿方法优选研究[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2(4): 71-79.
|
[11] |
闫永峰. 综合物探方法在深厚覆盖层探测中的应用[J].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4, 44(1): 27-33.
|
[12] |
王斌. 综合物探方法在青海省都兰县三通沟北锰矿区的应用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20.
|
[13] |
LI H, LI Y J, YANG G X, et al. Prospecting for ophiolite-type chromite deposit in Sartohay, West Junggar (NW China): Constraints from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J]. Ore Geology Reviews, 2023, 156: 105379.
|
[14] |
郭晓东, 邹依林, 张勇, 等. 哀牢山成矿带南段金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探讨[J]. 地质与资源, 2008, 17(4): 264-272.
|
[15] |
董方浏. 云南巍山—永平矿化集中区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及成矿潜力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3.
|
[16] |
王亚飞, 赵璞, 刘劭航, 等. 综合物探方法在内蒙古巴彦图嘎萤石矿区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 21(1): 44-53.
|
[17] |
宋立军. 金平白马寨铜镍硫化矿综合信息成矿预测[D]. 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03.
|
[18] |
张宇鹏. 常用物探方法在云南西部成矿地质体识别与定位中的应用[J]. 云南地质, 2022, 41(1): 125-130.
|
[19] |
于躍欣. 云南哀牢山地区金、多金属成矿定位预测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09.
|
[20] |
杨锁, 魏海民, 李星, 等. 综合物探在云南邦东尖山铜铅矿区的应用研究[J]. 矿产与地质, 2020, 34(2): 309-316.
|
[21] |
曹令敏. 隐伏矿床定位预测理论和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0, 25(3): 1037-1045.
|
[22] |
张学书. 金平—黑水河裂谷基性-超基性岩特征、成矿系列及成矿预测[D]. 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06.
|
[23] |
葛良胜, 邓军, 杨立强, 等. 哀牢山矿集区构造环境演化与金多金属成矿系统[J]. 岩石学报, 2010, 26(6): 1699-1722.
|
[24] |
吕古贤, 张宝林, 吕承训, 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 “米字型” 结构特征[J]. 现代地质, 2021, 35(5): 1240-1250.
|
[25] |
杨立强, 杨伟, 张良, 等. 热液成矿系统构造控矿理论[J]. 地学前缘, 2024, 31(1): 239-266.
DOI
|
[26] |
付东阳. 物探磁法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 2021(4): 99-100.
|
[27] |
李祖义, 窦信. 综合物探方法在云南腾冲某铅锌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J]. 矿物学报, 2013, 33(4): 555-560.
|
[28] |
柳建新, 曹创华, 童孝忠, 等. 综合物探方法在青藏高原某钼多金属矿的勘查效果[J]. 地质与勘探, 2012, 48(6): 1188-1198.
|
[29] |
王浩博, 曹淑云, 李俊瑜, 等. 滇西哀牢山深变质杂岩新生代多期变质、剪切变形及地质意义[J]. 岩石学报, 2019, 35(8): 2573-2596.
|
[30] |
王明亮, 张加桂, 汪新文. 滇西哀牢山构造带变质岩系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通报, 2016, 35(5): 738-749.
|
[31] |
刘建华, 曹淑云, 周丁奎, 等. 红河—哀牢山剪切带角闪岩中角闪石变形特征及地震波各向异性[J]. 地球科学, 2019(5): 1716-1733.
|
[32] |
黄学猛, 许志琴, 张进江.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新生代构造转换及其动力学机制[J]. 地球学报, 2017, 38(增): 7-10.
|
[33] |
LELOUP P H, KIENAST J R. High-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in a major strike-slip shear zone: The Ailao Shan-Red River,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1993, 118(1/2/3/4): 213-234.
|
[34] |
张垚垚, 张达, 陈宣华, 等. 哀牢山中段镇沅金矿晚二叠世花岗斑岩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J]. 岩石学报, 2021, 37(6): 1674-1690.
|
[35] |
王振宏, 杜晓飞, 马华东, 等. EH4电磁测深在东天山白鑫滩铜镍矿床勘查中的应用[J]. 新疆地质, 2021, 39(4): 529-533.
|
[36] |
沈晓丽, 张宝林, 武炜, 等. 高山植被覆盖区大型铜矿快速勘查模式: 以哀牢山南段云南金平金竹冲矿区为例[J]. 地质论评, 2010, 56(3): 450-458.
|
[37] |
朱俊宏, 苟军利. EH4电磁测深在郭家沟隐伏铅锌矿床发现中的应运[J]. 中国金属通报, 2021(11): 130-132.
|
[38] |
宫伟, 姜效典.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哀牢山—大象山段渐新世—早中新世热史演化及成因[J]. 地球科学, 2017, 42(2): 223-239.
|
[39] |
张伟庆, 张作伦, 张鲁新, 等. 高精度磁法在某铅锌矿体勘查中的应用[J]. 金属矿山, 2009(4): 81-83, 94.
|
[40] |
娄佰信, 李开朗, 程文照, 等. 激电中梯及激电测深在某铅锌矿预查中的应用研究[J]. 能源与环保, 2021(8): 100-105.
|
[41] |
安海西, 马伟, 姜登峰, 等. 双频激电法在青海大灶火沟—黑刺沟金矿区勘查中的应用[J]. 黄金, 2017, 38(12): 7-10.
|
[42] |
李英奎. 用物化探方法在黄狼沟矿区建立找矿模型[J]. 物探与化探, 2008, 32(4): 380-382, 387.
|
[43] |
王超. 云南省藤条河矿集区成矿规律与矿产预测[D].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5.
|
[44] |
吕古贤, 曹钟清, 郭涛, 等. 长江中下游中生代构造岩相体系分布与成矿规律: 新华夏构造体系的“长江式” 构造研究[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1, 35(4): 495-501.
|
[45] |
吕古贤, 王红才, 韩璐, 等. 新华夏构造体系结构面 “米字型” 分布与演化的数学模拟研究[J]. 现代地质, 2021, 35(5): 1251-1259.
|
[46] |
李荣亮, 田建荣, 刘洋, 等. 综合物探方法在甘肃梧桐井铁铜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J]. 地质与勘探, 2017, 53(4): 755-764.
|
[47] |
丘元禧. 似新华夏式伸展盆海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力学机制[J]. 地质力学学报, 2001, 7(1):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