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地质!

栏目文章信息

    海洋地质学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关于“海陆对比”研究的若干实践和思考
    方念乔
    现代地质    2022, 36 (01): 1-13.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1.171
    摘要529)   HTML22)    PDF(pc) (10021KB)(214)    收藏

    通过剖析和总结两个重要的研究经历和学术成果:(1)应用东北印度洋的深海钻心研究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隆升,(2)应用南海周边陆域的岩浆-沉积记录研究“古南海”的消亡和南海的早期开裂,作者阐释了对于这一特殊的“海陆对比”研究的理解、策划与心得体会。在前一项凭海观山的研究中,首先明确在东北印度洋区存在两类组分、成因各不相同的深海沉积序列,它们分别坐落于孟加拉海底扇和东经90°海岭,在响应山脉隆升的方式上各具优势。经过对两个序列的替代性指标的严格筛选与对比,确定3.6~3.2 Ma和1.0~0.6 Ma是晚中新世以来山脉与高原隆升影响最为深刻的关键时段。在第二项由陆识海的研究中,须要处理的则是较第一项更为复杂的包括岩浆、构造、沉积甚至陆上钻井在内的地质记录,而且其保存条件远逊深海沉积系列。此类研究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单一钻孔记录的局限性,助力研究者在更广阔的区域内综合各种适用的基础材料,构建反映海陆一体化的区域构造演化框架。在华南大陆边缘,存在中生代晚期活动陆缘向新生代被动陆缘的重大构造转换。为建立一个完整的陆缘弧体系,作者于研究区布设了“十字形”考察路线,在东西向追索最初发现于海南的陆缘弧的展布特征,在南北向查明陆缘弧的结构样式,发现在白垩纪中期(110~80 Ma)发生强烈的因板块汇聚而产生的区域隆升,且由南向北隆升强度减弱。经过与同期浙闽陆缘岩浆-沉积记录的综合对比,认为中生代向北俯冲的“古南海”很可能属于业已消亡的特提斯域。中生代末华南陆缘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三水盆地因展现白垩纪—始新世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好的岩浆-沉积过程被选为被动陆缘破裂研究的中心地区。古新世晚期(~57 Ma)以碱性玄武岩-粗面岩-钠闪碱流岩为代表的碱性系列双峰式火山喷发活动在研究区兴起,并一直持续到盆地停止发育(42~38 Ma)。实验数据显示:(1)岩浆源区位于软流圈地幔,即使喷发规模最大的粗面岩和碱流岩,也是来自幔源玄武质岩浆的分阶段结晶分异,(2)计算得到的地幔热异常并不明显。作者综合所得结果判断,研究区不存在主导区域构造运动的深源地幔柱,三水盆地发达的火山岩系产出的真实背景在于,中生代晚期的俯冲-碰撞使得岩石圈缩短加厚,于中新生代之交发生拆沉作用和软流圈上涌。这一区域构造环境不仅导致新生代早期的华南裂谷作用,很可能对其后的南海扩张也产生重要影响。现代地球科学将海和陆这两个最大的地理单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海洋采集相关的地质信号研究大陆构造,抑或反之,都给我们提供了审视和解决科学问题的新的有效视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柴达木盆地诺木洪贝壳堤水体演变的介形类证据
    李玮, 屈海英, 李莎, 周淑敏, 宋先腾, 王晓楠
    现代地质    2022, 36 (01): 14-26.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1.025
    摘要477)   HTML16)    PDF(pc) (7708KB)(182)    收藏

    柴达木盆地贝壳堤保存有大量大小混杂及两壳绞合的双壳类化石,是全球干旱区罕见的地貌景观,为青藏高原东北部中晚更新世的气候与环境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区域地质记录。该记录在诺木洪西北约20 km出露,将其命名为诺木洪贝壳堤。目前诺木洪贝壳堤的沉积属性存在河湖之争,对该贝壳堤剖面开展系统的介形类分析,建立了8个生物组合带,除1带化石稀少无法鉴定外,2-8带自下而上依次为:IlyocyprisCandonaCandoniella组合、IlyocyprisCandonaLeucocythereCandoniellaEucypris inflata组合、LeucocythereIlyocypris组合、IlyocyprisLeucocythereCandoniellaCandona组合、IlyocyprisCandoniellaLeucocythere组合、Ilyocypris bradyiIlyocypris echinata组合和Ilyocypris bradyiCandoniella组合。根据8个生物组合带的属种特征和古生态指标综合分析贝壳堤水体的演化过程,认为诺木洪贝壳堤为河流相沉积。1-5带沉积期由于频繁的河流改道,贝壳堤剖面处经历牛轭湖-浅水河流多次转变,牛轭湖阶段水体较深不利于介形类生存,而浅水河流阶段介形类相对繁盛;6-8带沉积期水体维持极浅河流状态,介形类繁盛,后因持续干旱河道封闭,水体盐度升高而不利于介形类生存;最终盐壳析出,诺木洪贝壳堤沉积结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