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地质!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6-20
    构造地质学
    黄海新生代构造及油气勘探前景
    万天丰 郝天珧
    2009, 23(3):  385-393. 
    摘要 ( 2181 )   PDF (8017KB) ( 11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海构造是地质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尤其是南黄海油气勘探工作虽然经过了30多年的研究与勘探,但至今仍进展不大;因此,如何突破该区油气勘探的难题引起普遍关注。黄海地区在新生代经历过2次近南北向的缩短与挤压(135~52 Ma,23~0.78 Ma)和2次近东西向的缩短与挤压(52~23 Ma, 0.78 Ma—)。新生代的4个构造期对于油气资源的形成、运移和保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白垩纪—古新世是形成盆-山体系的雏型时期,始新世—渐新世(52~23 Ma)是生油层形成的主要时期,中新世—早更新世(23~0.78 Ma)的构造作用使NNE向的先存断裂成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中更新世以来(0.78 Ma—)近东西向的挤压使NNE向的断层闭合,为油气的保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建议大力加强南黄海地区NNE向的先存断裂与古近系相交部位及其上部的油气勘探工作。

     

    挤压区局部构造转换带类型及石油地质意义
    宁飞 汤良杰 朱传玲 何春波 张钰 王鹏昊 陈群
    2009, 23(3):  394-400. 
    摘要 ( 2589 )   PDF (7421KB) ( 11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造转换带在逆冲断裂带中具有调节主干逆冲断层之间位移的作用。根据相邻主干逆冲断层在剖面上的组合关系并结合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的研究成果,将挤压区构造转换带分为相向倾斜、背向倾斜和同向倾斜型3类。相向倾斜型在转换带部位发育背冲断块样式,背向倾斜型通过逆冲三角带实现逆冲断层的倾向转换,同向倾斜型通过叠瓦构造实现断层位移的转换。分析了影响构造转换带形成的因素,认为基底构造、滑脱层、沉积相与岩性差异以及应力作用方式等对转换带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构造转换带是构造变形相对复杂的区带,不仅控制着富有机质沉积物的分布,形成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而且密集的断裂系也为烃类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并且有利于发育与断层、背斜有关的各种构造圈闭。

    桂中坳陷北部河池—宜山褶皱—冲断带分析
    侯宇光 汪新文 吴立群 樊浩
    2009, 23(3):  401-408. 
    摘要 ( 2532 )   PDF (5149KB) ( 11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典型实测地质剖面的综合构造解释和变形缩短量的估算,发现河池—宜山褶皱—冲断带在逆冲方向、构造样式和变形缩短强度上具有明显的分段性:河池段和宜山段变形强度中等,变形样式分别为由北向南逆冲的逆冲—推覆构造和叠瓦状构造;柳城段变形强度最大,为由南向北逆冲的叠瓦状构造;英山段变形最弱,为由北向南逆冲兼有走滑性质的正花状构造。河池—宜山褶皱—冲断带内部发育的横向调节带和纵向传递带对不同区段构造样式和变形强度具有调节作用。最后,结合区域变形特征,探讨了河池—宜山褶皱—冲断带差异变形的成因机制。

    黔南地区古生代正断层对构造特征的制约
    崔敏 汤良杰 郭彤楼 田海芹
    2009, 23(3):  409-413. 
    摘要 ( 2500 )   PDF (5207KB) ( 11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黔南地区发育东西向的古生代正断层以及南北向的中、新生代逆冲断层和褶皱。通过对地层、褶皱和断层的平面展布、野外地质调查以及地震剖面的解释,结合雪峰隆起的逆冲推覆特征,研究黔南地区古生代正断层对构造特征的制约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东西向的古生代正断层在中、新生代的构造变形过程中起构造转换带的作用。通过建立区内构造转换带的几何学模型,对地震线上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解释。在构造转换带(正断层)附近,断层上盘逆冲推覆不明显;在远离断层处,逆冲断层和与断层相关的褶皱发育。随着距离断层面越来越远,构造转换带(正断层)下盘地层的逆冲推覆特征逐渐消失。

    河南东濮凹陷构造样式分析
    程秀申
    2009, 23(3):  414-422. 
    摘要 ( 2411 )   PDF (15856KB) ( 11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濮凹陷古近系整体构造特征表现为复杂半地堑结构,具有“东西分带和南北分段”的特征。NNE向基底断裂发育,呈带状分布。大致沿白庙—南何家一带、毛岗—柳屯一带发育两条EW向的区域性构造变换带,将古近系伸展断陷分为南、中、北3个区段,不同区段横剖面上的构造样式、沉积格局、乃至油气聚集特征均有很大的差异。在复杂的构造发展过程中,东濮凹陷参与构造变形的岩石类型既有碎屑岩又有盐岩,构造应力场性质以张性为主,后期叠加了扭性应力。因此,在东濮凹陷不同构造部位形成了以伸展断裂构造、变换构造、伸展褶皱和盐构造为主的伸展构造样式,伴有走滑构造样式,盆地性质为裂谷盆地。

    酒泉盆地南缘老君庙构造带应力场数值模拟
    胡烨 曾佐勋 潘良云 孙庭斌 尹崇军
    2009, 23(3):  423-429. 
    摘要 ( 6704 )   PDF (38826KB) ( 24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君庙构造带处于酒泉盆地南缘新生代前陆冲断带上,纵向上,叠置于早白垩世断陷盆地的南部隆起和石大凹陷之上。利用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计算,分别对酒泉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的老君庙构造带新生代平面断裂系统及老君庙构造带西段北东向地质剖面进行应力场分析。通过与油气分布区域的对比,得出了以下结论:应力场数值模拟X方向位移场显示构造带西侧的断层具有左行走滑性质,构造带中部以逆冲为主,东部断层位移具有右行走滑的性质;Y方向位移场显示断层位移具有左行走滑性质。老君庙构造带上高应力区中所圈闭的低应力区是油气聚集最有利的区域,应该把这些应力圈闭区域作为油气勘探的重点,如庙西背斜、老君庙推覆体中盘、下盘以及老君庙背斜翼部等低应力圈闭区。

    岷江源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
    吴小平 胡建中
    2009, 23(3):  430-439. 
    摘要 ( 7619 )   PDF (10896KB) ( 13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深入了解岷江断裂带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以岷江源地区河谷地貌、新生代盆地、夷平面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区内新构造运动的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河谷地貌以宽谷和窄谷的交替出现为特点,源区发育三级夷平面,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貌差异显著。该区新近纪以来主要经历了早期(5.3 Ma)伸展断陷和中期(1.8 Ma)逆冲推覆兼左行走滑及晚期(0.13 Ma)掀斜抬升演化过程。岷江源区河谷地貌的演化严格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运动控制了河谷以及第四纪断陷盆地的形态,影响了河岸两侧阶地的分布、形态与结构。本区新构造运动具有南北分带型和东西向掀斜运动的不对称性等特征。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东缘的活动构造提供了重要的地貌证据。

    山西断陷北部北东东向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探讨
    卢海峰 李玉森 马保起 王成虎
    2009, 23(3):  440-446. 
    摘要 ( 2747 )   PDF (6479KB) ( 24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五台山北麓断裂、灵丘盆地南缘断裂和牌坊断裂为北东东走向,呈行斜列式展布于山西断陷内。以该3个断裂为例,运用地貌学原理、地质构造学方法及卫星照片判读手段,描述和分析了该断裂带的新构造运动表现、运动方式及活动分段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 3条断裂均为右旋滑动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2)由山西断陷中部向外,五台山北麓断裂、灵丘盆地南缘断裂和牌坊断裂3条断裂的活动性在同期是逐渐减弱的;(3)晚更新世以来,3条断裂的活动性均具有分段性,且都表现出中段活动性最强、西段活动性弱于东段的特征。研究结果揭示了同一大地构造背景下不同构造活动性的复杂性和关联性。

    湖北大冶铁山地区缝合线三维形态模拟及其成因分析
    樊航宇 肖智勇 曾佐勋
    2009, 23(3):  447-455. 
    摘要 ( 5016 )   PDF (6817KB) ( 13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泛发育于碳酸盐岩中的缝合线构造可以用来分析构造应力方位、计算岩层的有限应变和恢复原始地层厚度;同时,缝合线可以是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的储积场所和运移通道。湖北大冶铁山地区发育有大量的缝合线构造。通过影像云纹法和GIS技术恢复了采自该地区的数枚缝合线标本的三维数字形态。利用该模型对缝合线的尺度、坡角、粗糙度、谷底点分布、二维剖面形态和压溶量等进行了定量分析,完善了缝合线的几何形态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了解释,认为铁山地区的缝合线主要由成岩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形成,缝合线在从初始到各种复杂形态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受两个因素控制:一是岩石的力学性质;二是由主压应力引起的局部应力集中而产生的溶解释放。

    矿床与矿物学
    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大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吕军 莫宣学 赵志丹 韩振哲
    2009, 23(3):  456-464. 
    摘要 ( 6346 )   PDF (6602KB) ( 48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大沟金矿床是近年来在大兴安岭燕山期成矿带发现的小型金矿床。对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显微测温和气液相成分分析表明:(1)主成矿阶段石英脉中发育纯液相、气液两相、富气相和纯气相4类包裹体。(2)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60~380 ℃之间,主要集中在260~300 ℃;成矿流体为NaCl-H2O体系;流体包裹体盐度估计在0.2%~2.0%(NaCleq)之间;成矿流体密度估计在0.550~0.912 g/cm3之间;成矿压力估计在6×105~210×105 Pa之间;估算成矿深度为0.06~2.10 km。(3)从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获得的pH值为6.6~6.7之间,还原参数n(CH4+CO+H2)/n(CO2)(摩尔数比值)在0.027~0.271之间,表明具有浅成中偏酸性和弱还原环境成矿的特点。该矿床是与火山热液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云南普朗斑岩铜矿蚀变带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郭欣 杜杨松 庞振山 李顺庭 李青
    2009, 23(3):  465-471. 
    摘要 ( 8132 )   PDF (5508KB) ( 36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普朗铜矿位于义敦—中甸岛弧带南缘,是近年来我国发现的一个大中型斑岩铜矿床。该矿床具有典型的斑岩铜矿蚀变分带,由中心向外依次为钾硅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盘岩化带。对矿区不同蚀变带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均一温度测量和激光拉曼探针成分分析。均一温度测量结果表明,从普朗斑岩铜矿床钾硅化带到绢英岩化带再到青盘岩化带,成矿流体的平均均一温度从274.4 ℃到236.4 ℃再到203.0 ℃,呈明显下降趋势,可能与天水参与成矿有关。同时,激光拉曼探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普朗斑岩铜矿床矿化期间的成矿流体属于富硫富氯流体,这种温度较高且富硫富氯的成矿流体在钾硅化带和绢英岩化带发生矿化作用将导致成矿物质强烈富集成矿。

    甘肃李坝金矿围岩蚀变与金成矿关系
    张汉成 肖荣阁 王京彬 刘金辉 秦新龙 白云来
    2009, 23(3):  472-480. 
    摘要 ( 6498 )   PDF (7600KB) ( 17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秦岭地区是目前国内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找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已发现的甘肃李坝造山型金矿为超大型规模。以李坝金矿6号矿带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其蚀变矿物组合、近矿围岩蚀变分带及相应的金矿化特征,总结了矿床(带)的蚀变分带模式。该模式具典型的中心式环带结构,可分为3个蚀变带,由中心向外依次为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母化带和绿泥石化带。蚀变矿物组合分别为黄铁矿+绢云母+石英±毒砂±白云母±电气石±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黄铁矿±黑云母及绿泥石+黑云母±绢云母±黄铁矿;与这3个蚀变带相对应的是金的富集带、矿化带和无矿带。蚀变岩石物质组分迁移分析表明,围岩蚀变及其分带是热水流体/岩石反应时岩石化学组分发生迁移的结果,矿化伴随着蚀变发生,且金矿化与黄铁矿化和浸染状硅化关系最为密切。

    豫西郁山铝土矿床沉积环境分析
    李中明 赵建敏 王庆飞 马瑞申 焦赞超 刘学飞 史春睿
    2009, 23(3):  481-489. 
    摘要 ( 8823 )   PDF (7790KB) ( 35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豫西郁山铝土矿床是河南省新发现的一大型隐伏铝土矿,属华北地台G层铝土矿。以系统的中—深部钻探工作为基础,根据含铝岩系的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和地球化学特征,将郁山矿区内上石炭统一段分为2个相和4个微相。提出郁山铝土矿床含铝岩系形成于滨海泻湖潮坪环境,铝土矿主要赋存于豆鲕状(含砂砾屑)铝土矿微相中,为局限潮下带上部环境;认为郁山矿床含铝岩系经历了3期规模不断增大的突发海侵到缓慢海退的沉积环境演化旋回,并形成矿床的3个铝土矿层,最后一次大规模海侵—海退事件形成了区内最连续的铝土矿层(体)。通过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华北地台本溪组铝土矿成矿理论。

    湘黔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型镍钼矿床中重晶石标型特征研究
    江永宏
    2009, 23(3):  490-496. 
    摘要 ( 2286 )   PDF (6348KB) ( 20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电子探针和硫同位素分析法,对湘黔地区黑色岩系型镍钼矿床中2个样品的重晶石标型特征进行了研究。贵州遵义中南村和湖南张家界柑子坪的重晶石化学成分特征为:Cr2O3、NiO、SiO2含量高,分别为0.39%、0.96%、0.65%;而Al2O3含量低,仅为0.15%以下。w(Sr)/w(Ba)比值变化在0.011~0.034之间。湖南张家界柑子坪的重晶石中硫同位素值为54.3‰~57.4‰。重晶石的成分、同位素等标型特征的研究均反映了重晶石的热水成因。

    岩石学
    小兴安岭东南晚奥陶世鹤林侵入杂岩体成因探讨
    韩振哲 赵寒冬 吕军 李娟娟 李文龙 王盘喜
    2009, 23(3):  497-507. 
    摘要 ( 2627 )   PDF (10574KB) ( 13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兴安岭东南晚奥陶世鹤林侵入杂岩体岩性变化较大,由角闪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不同岩石类型在野外宏观上呈相互侵入、包裹和渐变的接触关系;在(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中均发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包体多具明显塑性流变特点的浑圆外形和典型岩浆结构、针状磷灰石及捕获的寄主岩钾长石、石英斑晶,为MME型岩浆混合成因包体;杂岩体相对富集LILE(Ba、Sr、Rb)、HFS(U、Th、Zr、Ce)元素等,显示出壳源特点,而较高的εNd(t)值(-2.38~-3.77)显示以幔源为主的特点。研究表明杂岩体具明显的壳幔岩浆混合成因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基性岩浆底侵作用下的陆缘弧型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高精度磁法在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常家围子断陷火山岩预测方面的应用
    唐金生 李成立 杨海波 崔瑞华
    2009, 23(3):  508-514. 
    摘要 ( 3925 )   PDF (6049KB) ( 17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高精度磁力资料预测了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常家围子断陷深层火山岩的分布,对采用的处理解释方法技术和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在对岩石物性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磁异常是基底岩性及断陷火山岩所产生磁异常的综合反映,应用高精度磁异常能够进行盆地深层火山岩的预测,但存在较大的难度。滑动趋势分析及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能够较好地分离火山岩磁异常,磁异常的解析信号及垂向导数对火山岩及其岩性有较好的识别作用。应用高精度磁异常预测火山岩所采用的方法技术对类似其他地区盆地深层火山岩的预测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能源地质
    新疆三塘湖盆地牛东地区卡拉岗组火山旋回和期次的划分与对比
    罗权生 聂朝强 文川江 刘全洲 荆文波 张玉宁
    2009, 23(3):  515-522. 
    摘要 ( 2638 )   PDF (7903KB) ( 12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系统取心资料及其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和地震资料,根据火山岩的岩性、电性、岩石化学等特征和不同岩性岩相的地震反射特征,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牛东地区卡拉岗组火山岩地层划分为层、韵律、期次、亚旋回等不同单元。以期次(层组)作为该区火山岩地层划分对比的基本单元,这也是在地震剖面上能识别和连续追踪的基本或最小地层单位,并对该区火山岩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研究表明:该区卡拉岗组火山活动以裂隙式喷发为主,分布规律表现为层组的厚度、数目由西南向东北呈明显的减薄(少)趋势;牛东地区卡拉岗组已经揭示的火山岩厚度在1 000 m以上,可以划分为8个火山期次,4个亚旋回。 

    河北霸县凹陷兴隆宫地区沙三段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与圈闭模式
    李胜利 梁宏斌 于兴河 曹兰柱 李瑞军 李顺利 郑学超
    2009, 23(3):  523-530. 
    摘要 ( 2714 )   PDF (18465KB) ( 10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裂谷型凹陷深层的油气勘探前景一直为众多学者所关注。兴隆宫地区紧临霸县生油洼槽,其沙三段埋深较大,勘探程度较低,少量探井证实这一些地区的沙三段具良好的油气成藏前景。应用石油地质学中的油气成藏理论,系统论述该区有利的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与圈闭模式:沙三段圈闭接近沙四段、沙三段及沙一段的油源,具有优越的油气源条件;沙三段大型三角洲前缘与浊积扇等储层条件较好;沙三段同沉积构造与坡折带利于岩性油气藏形成;膏泥岩、盐岩及泥岩提供盖层与保存条件。而该区沙三段岩性油气藏成藏的圈闭模式可分为3个区带:陡坡带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圈闭、小型三角洲前缘砂岩岩性圈闭;缓坡带以大型三角洲前缘砂岩岩性圈闭、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圈闭为主;而洼槽带以坡折附近的尖灭砂体圈闭为主。陡坡坡折之下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与浊积扇圈闭;缓坡坡折之下发育与低位三角洲、浊积扇及滩坝砂体有关的岩性圈闭。通过研究可以确定东部文安缓坡坡折带以下地区是目前岩性油气藏的最有利勘探区带。

    不同变质类型煤的电子顺磁共振特征对比分析
    李小明 曹代勇
    2009, 23(3):  531-534. 
    摘要 ( 2178 )   PDF (3246KB) ( 14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大别造山带前陆盆地石炭纪含煤岩系高煤级煤的电子顺磁共振分析,探讨了不同变质类型煤的芳香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煤级煤的自由基浓度、线宽和兰德因子的演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随镜质体最大反射率的增大而呈规律性演化的趋势,构造应力作用促进和增强了环缩合作用和拼叠作用,有使煤超前演化的趋势。

    工程地质学
    三江造山带玉峰寺深埋隧道岩爆危险性综合评价
    张永双 刘景儒 王科 吴树仁 郭长宝 熊探宇
    2009, 23(3):  535-544. 
    摘要 ( 2481 )   PDF (10192KB) ( 10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埋隧道的岩爆机理和岩爆预报预测一直是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已成为困扰地下工程发展的瓶颈之一。以滇藏铁路穿越三江造山带玉龙雪山南段的玉峰寺深埋隧道方案为例,在野外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隧道岩爆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岩石力学试验、地应力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采用多种判据对玉峰寺隧道岩爆危险性进行了分析预测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对于地质构造复杂区深埋隧道规划设计和岩爆灾害防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基于GIS的滇藏铁路丽江—香格里拉段工程地质条件分区研究
    郭长宝 张永双 蒋良文 石菊松 王科 孙元帝
    2009, 23(3):  545-552. 
    摘要 ( 2304 )   PDF (11409KB) ( 11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滇藏铁路丽江—香格里拉段的线路比选问题,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地壳稳定性、人类工程活动、降水量、距沟谷的距离等指标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建立了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和数学模型以及计算工程地质条件指数的公式,并计算了各影响因子的权值,同时基于ArcGIS 92 平台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分区。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以中等和较差为主,基于工程地质分区结果和实际资料分析,对丽江至香格里拉段线路的丽江南部段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对指导研究区进行重大工程建设和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双圆型洞室群开挖过程围岩应力场变化分析
    王帅 王成虎 慎乃齐
    2009, 23(3):  553-558. 
    摘要 ( 4541 )   PDF (5274KB) ( 16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洞室群稳定性是水利水电、铁路公路、国防工事、能源开发与储备工程等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结合新疆某水电站洞室群工程,利用3D-Sigma软件建立了5个洞室群模型(每个模型均含有两个圆形洞室),模拟了洞室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场变化状况,通过在拱顶、拱底、左右拱脚等区域设立应力监测点,详细分析了前期洞室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场的变化、后期洞室开挖对前期洞室围岩应力场影响以及随两洞室间距增大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得出了洞室群开挖过程中的应力集中分布特征。研究成果对深部洞室群稳定性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非饱和粉质粘土固结压缩特性及体变试验研究
    吴丽君 蒋关鲁 李安洪 梁栋
    2009, 23(3):  559-563. 
    摘要 ( 2178 )   PDF (4050KB) ( 18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进一步研究与基质吸力相关联的非饱和土固结压缩特性,扩展非饱和土固结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适用性,通过分析非饱和粉质粘土水土特征曲线变化规律,对非饱和土固结变形机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非饱和土的最终沉降量仅与土骨架的压缩模量有关。对于不同饱和度的非饱和土而言,固结速度随初始饱和度的增加而减小,饱和土固结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比非饱和土固结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短。由于孔隙流体的压缩性导致高饱和土体的瞬时沉降比低饱和土体的瞬时沉降小,但高饱和土体的后期固结沉降受饱和度和吸力的影响,比低饱和土体要大得多。

    技术方法
    新疆阿热勒托别地区遥感化探综合找矿研究
    刘磊 冯成贵 杨丰柱 庄大方 邱冬生
    2009, 23(3):  564-568. 
    摘要 ( 3721 )   PDF (6450KB) ( 13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新疆阿热勒托别地区为例进行遥感化探综合分析研究。由于新疆阿热勒托别工作区图像上的植被和云严重影响了矿化蚀变信息的特征谱带的识别,使得应用Crosta法提取矿化蚀变信息效果不理想,因此采用掩膜技术剔除植被和云的影响。选择Crosta法对掩膜后图像进行羟基和铁氧化物蚀变信息提取,以μ+1.64 σ-μ+2σ、μ+2σ-μ+3σ及>μ+3σ3级阈值分割遥感异常信息,并用不同色彩叠加到遥感与化探融合图像上,结合地质构造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圈定成矿有利地段,经野外检查,验证了多处地表岩石蚀变的存在并新发现铜矿点一处,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勘探剖面二维坐标系向三维坐标系转换的新方法
    李光强 陈爱民 邓敏 李姣姣
    2009, 23(3):  569-574. 
    摘要 ( 1671 )   PDF (3997KB) ( 14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勘探剖面是矿山设计、生产过程中的基础性成果图件,在矿山三维建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勘探剖面从二维坐标系向三维坐标系的转换及其误差分析、校正是矿山三维建模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当前人工或交互式勘探剖面坐标系转换过程存在费时费力、易出错等问题,在基于基准点的勘探剖面坐标系转换原理的基础上,首先探讨了基于地质体断面面积标准差的转换误差评价方法;然后,提出了基于转换域的勘探剖面坐标系转换的新方法,详细叙述了算法的计算步骤,并分析了算法的复杂度;最后,以湖南省某金属矿山为例,对比分析了勘探剖面坐标系转换的质量,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