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地质!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1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8-06-30
    扬子区奥陶纪和志留纪四射珊瑚的起源、扩散及生物古地理关系
    何心一 陈建强
    1998, 12(2):  151-159. 
    摘要 ( 150 )   PDF (424KB) ( 1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提出扬子区是奥陶纪、志留纪四射珊瑚的起源中心。早古生代扬子区最早出现的四射
    珊瑚约有30属‚包括穿孔珊瑚类 Calostylis‚Yohophyllum‚扭心珊瑚类 Briantelasma‚Tunguse
    提出扬子区是奥陶纪、志留纪四射珊瑚的起源中心。早古生代扬子区最早出现的四射
    珊瑚约有30属‚包括穿孔珊瑚类 Calostylis‚Yohophyllum‚扭心珊瑚类 Briantelasma‚Tunguse-
    lasma‚包珊瑚类 Amplexoides‚Synamplexoides‚十字珊瑚类 Eostauria‚Ceriaster‚Stauria 以及
    珊瑚约有30属‚包括穿孔珊瑚类 Calostylis‚Yohophyllum‚扭心珊瑚类 Briantelasma‚Tunguse
    lasma‚包珊瑚类 Amplexoides‚Synamplexoides‚十字珊瑚类 Eostauria‚Ceriaster‚Stauria 以及
    泡沫珊瑚类 Rhizophyllum 等。它们在扬子区中奥陶世和早志留世地层迅速繁衍‚尔后扩散至
    欧洲、北美和其他地区。扬子区晚奥陶世四射珊瑚群与北欧同期珊瑚有较高的相似性;而该
    泡沫珊瑚类 Rhizophyllum 等。它们在扬子区中奥陶世和早志留世地层迅速繁衍‚尔后扩散至
    欧洲、北美和其他地区。扬子区晚奥陶世四射珊瑚群与北欧同期珊瑚有较高的相似性;而该
    区早志留世(包括 Wenlockian 阶)珊瑚群的生物古地理关系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有紧密联
    欧洲、北美和其他地区。扬子区晚奥陶世四射珊瑚群与北欧同期珊瑚有较高的相似性;而该
    区早志留世(包括 Wenlockian 阶)珊瑚群的生物古地理关系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有紧密联
    系。扬子区早志留世珊瑚群与澳大利亚东部、北美东部同期珊瑚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区早志留世(包括 Wenlockian 阶)珊瑚群的生物古地理关系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
    系。扬子区早志留世珊瑚群与澳大利亚东部、北美东部同期珊瑚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从综合地层学的观点论华南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年代地层划分
    王训练 徐  力
    1998, 12(2):  160-167. 
    摘要 ( 102 )   PDF (399KB) ( 1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运用综合地层学方法讨论了华南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年代地层划分。为了便于和国
    际年代地层标准进行对比‚建议把华南岩关阶的底界提高到与国际上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相
    一致的位置‚把上泥盆统锡矿山阶与修订后的岩关阶之间的地层归入邵东阶。邵东阶和岩关
    阶分别相当于欧洲的斯特隆阶和杜内阶。这个方案使阶与地球演化的自然节律相对应。阶的
    界线和重大地质事件吻合‚它不仅是一条生物地层界线‚而且有明显的事件地层标志。在邵
    东阶和岩关阶之间的界线上古群落的分布模式和地层的磁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都发生了显
    著变化‚可能代表一条自然界线。从层序地层学的观点来看‚邵东阶大体由1个三级层序组
    成‚岩关阶由3个三级层序组成。上述各种地质事件中‚海平面升降似乎起着关键性主导作
    用‚其变化导
    内蒙古平庄 —元宝山盆地早白垩世植物化石及地层时代
    邓胜徽
    1998, 12(2):  168-172. 
    摘要 ( 107 )   PDF (156KB) ( 4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内蒙古赤峰市东南部的平庄—元宝山盆地杏园组和元宝山组为含煤地层, 时代归属
    有争议。杏园组所产 6 属 7种植物, 主要为早白垩世的常见分子, 反映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
    相当于凡兰吟期到欧特里夫早期, 与辽西的沙海组、 内蒙古霍林河盆地霍林河组下含煤段和
    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可以对比。 元宝山组含 19 属 21 种, 主要为阜新植物群的常见代表,
    说明其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期, 相当于欧特里夫晚期到巴雷姆期, 可同辽西的阜新组、 内蒙古
    的霍林河组上段和伊敏组相对比。
    贵州地区新元古代—三叠纪沉积岩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地壳演化
    于炳松 裘愉卓
    1998, 12(2):  173-179. 
    摘要 ( 115 )   PDF (350KB) ( 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通过对贵州地区自新元古界板溪群—三叠系深水相泥质岩系统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研究‚发现寒武系、泥盆系和上二叠统这3个稀土元素组成明显不同于其他层位和后太古代
    页岩稀土元素特征的异常层‚并由此构成了地质历史中3个明显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旋回。
    这3个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旋回与本区的大地构造旋回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且上述的3个稀土
    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层正好与盆地发育的明显的拉张裂陷时期相对应‚说明在盆地拉张裂陷时
    期来自盆下深部物源的加入是造成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的根本原因。这为我们正确认识本
    区的地壳演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地球化学证据。
    粤西龙修地区大理岩的 Pb-Pb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周汉文 李献华 刘 颖 韦刚健 王江海  孙大中
    1998, 12(2):  180-184. 
    摘要 ( 97 )   PDF (298KB) ( 1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粤西龙修地区大理岩的 Pb 同位素分析结果给出了一个新元古代末期的等时线年龄
    555±68) Ma。结合野外和岩相学研究结果‚大理岩的 Pb 同位素记录了大理岩碳酸盐矿物
    粤西龙修地区大理岩的 Pb 同位素分析结果给出了一个新元古代末期的等时线年龄
    (555±68) Ma。结合野外和岩相学研究结果‚大理岩的 Pb 同位素记录了大理岩碳酸盐矿物
    后变形静态重结晶之后等压冷却事件‚(555±68) Ma 大致反映了云开地区新元古代末期热水
    555±68) Ma。结合野外和岩相学研究结果‚大理岩的 Pb 同位素记录了大理岩碳酸盐矿物
    后变形静态重结晶之后等压冷却事件‚(555±68) Ma 大致反映了云开地区新元古代末期热水
    沉积事件之后的一次变质变形事件的年龄‚从而确立了新元古代末期热构造事件的存在‚这
    后变形静态重结晶之后等压冷却事件‚(555±68) Ma 大致反映了云开地区新元古代末期热水
    沉积事件之后的一次变质变形事件的年龄‚从而确立了新元古代末期热构造事件的存在‚这
    对揭示云开地区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沉积事件之后的一次变质变形事件的年龄‚从而确立了新元
    对揭示云开地区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沙江造山带的大地构造环境及演化模式
    #br#
    何龙清
    1998, 12(2):  185-191. 
    摘要 ( 85 )   PDF (346KB) ( 1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金沙江造山带一直被当作古板块缝合带‚但其物质组成和结构并不反映当时典型的
    洋盆环境‚主要证据有: (1) 沉积地层表明‚金沙江海盆在规模和水体深度两方面都是有限
    的;(2) 所产的火山岩与标准洋中脊不同‚其岩石化学特点与弧后盆地相吻合;(3) 澜沧江洋
    盆与金沙江海盆隔着昌都长条形地块相向俯冲‚而且金沙江海盆的俯冲始于澜沧江洋的闭合。
    据此提出金沙江造山带的弧后盆地演化模式‚认为自西而东的澜沧江带、昌都地块、金沙江
    带、扬子板块分别代表洋盆和海沟、岛弧、弧后盆地、大陆板块等构造单元‚构成一个完整
    的大陆边缘。
    桐柏地区新城—应山韧性剪切带研究
    舒  斌 邓  军
    1998, 12(2):  192-196. 
    摘要 ( 84 )   PDF (302KB) ( 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研究了桐柏地区新城—应山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动力学成因机制‚并根据横切
    韧性剪切带的3条剖面的变形特征‚认为中生代华北、扬子两大板块陆 陆碰撞的动力来自扬
    子板块。
    辽宁宽甸地幔矿物三价铁的穆斯堡尔谱测定及意义
    方同辉   马鸿文
    1998, 12(2):  197-203. 
    摘要 ( 80 )   PDF (312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利用穆斯堡尔谱仪对辽宁宽甸地幔岩包体中的矿物进行了三价铁的测定‚测试结果
    与国内外已发表的数据接近。Fe
    3+ /∑Fe 比值分别为:斜方辉石0∙066~0∙196‚单斜辉石
    0∙216~0∙344‚尖晶石0∙283~0∙299‚石榴石0∙057~0∙223。依据电价平衡原理计算的 Fe
    3+
    含量受 Si 4+ 、Al 3+ 和 Cr 3+ 的电子探针分析误差影响很大。根据地幔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计算平衡温度、压力和氧逸度时‚二辉石 En、Ca 转移反应温度计和石榴石 斜方辉石 Al 压力
    计的计算结果不超过温压计的一般误差范围‚而石榴石 单斜辉石 Fe
    2+
    Mg 交换反应温度计
    在忽略 Fe
    3+ 时计算的温度值可偏高100℃以上;采用橄榄石/斜方辉石/尖晶石组合氧压力计
    计算的氧逸度值‚误差一般约在±0∙7个对数单位。
    海泡石相变的粉晶 X 射线衍射研究
    宋功宝 张建洪
    1998, 12(2):  204-209. 
    摘要 ( 96 )   PDF (291KB) ( 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利用粉晶 X 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了海泡石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特征。研究发
    现‚海泡石在受热后将向滑石转变‚并可分为4个阶段:室温~200℃‚为海泡石相;300~
    700℃‚为向滑石转化的过渡相;800~900℃‚为混合相;900~1000℃‚为顽火辉石相。
    胶东芦家金矿钠长石成因矿物学研究
    王志敬 陈光远 邵  伟
    1998, 12(2):  210-213. 
    摘要 ( 92 )   PDF (212KB) ( 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芦家金矿钠长石化为胶东东北部成矿带中首次发现。对芦家金矿钠长石进行矿物成
    因分类‚确定钠长石为1个演化系列、2种成因、3种产状。通过钠长石化学成分、晶体结
    构、形成温度、热发光、阴极发光的研究‚发现了芦家金矿钠长石的标型特征和找矿标志。
    浙江金鸡岩金矿床中银金矿与黄铁矿的成因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杜杨松   江云华 叶桂顺
    1998, 12(2):  214-221. 
    摘要 ( 103 )   PDF (368KB) ( 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金鸡岩金矿床中银金矿的形态不规则‚粒度细‚成色低。黄铁矿的金含量和砷含量
    分别为17∙93×10
    —6 和5143×10 —6 (均为平均值)‚其 Au/Ag、Co/Ni、S/Se 和As/(Co+Ni)比
    值分别为0∙195、1∙53、1∙45×10
    4 和199∙34。同时‚矿区出现的黄铁矿都为单一 P 型黄铁
    矿‚其热电动势 (V p ) 主要集中于30~50mV。所有这些资料都表明‚金鸡岩金矿床具有与
    中—大型浅成低温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相似的特征‚现已发现的矿段可能属矿体的上部‚因此
    在该金矿的深部有可能找到下部金矿体。
    四川盆地三叠系蒸发岩的变质作用与富钾卤水的成因
    李亚文 蔡克勤   韩蔚田
    1998, 12(2):  222-227. 
    摘要 ( 83 )   PDF (368KB) ( 1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在四川盆地三叠系蒸发岩建造中已发现钾盐镁矾、无水钾镁矾、软钾镁矾、杂卤石、
    钾石膏、多钙钾石膏、钙芒硝等矿物‚并在多处发现富钾卤水。已有的资料表明‚这些矿物
    组合是已沉积的固体钾盐层在成岩期水溶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变质矿物组合。在此过程中
    大量的钾质转入水溶液‚形成了富钾卤水。这种富钾卤水是可综合利用的 KCl、NaCl 和 Li、
    Sr、Cs、Rb、B、Br、I 的优质盐化工业原料卤水。
    氯化物型钾盐矿床氯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 
    孙大鹏 帅开业   高建华 刘卫国 周引民  马育华
    1998, 12(2):  229-234. 
    摘要 ( 91 )   PDF (298KB) ( 2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根据国内外许多钾盐矿床大量样品测定的结果‚通常石盐 (岩) 的 37 Cl/
    35 Cl 比值和
    δ
    37 Cl 值高于钾石盐 (岩)‚而钾石盐 (岩) 又高于光卤石 (岩)‚说明这些蒸发岩是在不同水
    体、不同浓缩阶段形成的‚是氯同位素分馏作用长期进行的结果。这些蒸发岩的氯同位素组
    成与其 Br、K、Mg 含量变化有密切关系。今后在我国找钾过程中‚应把氯同位素组成及其
    Br、K、Mg 含量结合起来‚作为找钾标志考虑。
    地下水多目标管理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邵景力 崔亚莉  李慈君
    1998, 12(2):  235-242. 
    摘要 ( 85 )   PDF (403KB) ( 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对地下水多目标管理模型的特点、建模和求解方法进行了探讨;以包头市为例‚建
    立了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地下水多目标管理模型‚并运用层次线性目标规划
    求解。研究表明‚所提出的管理方案不仅可用于包头市水资源的科学管理‚还可作为该区国
    民经济宏观决策的依据。
    山西山阴、应县一带砷中毒区砷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王敬华 赵伦山   吴悦斌
    1998, 12(2):  243-248. 
    摘要 ( 107 )   PDF (349KB) ( 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通过对山西省大同盆地砷中毒区的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对病区环境中砷的来源、价
    态及砷的迁移、富集、转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周边岩石、煤系地层为富砷岩
    系‚构成砷的原生物源。自然和人为作用将环境中的砷释放出来‚在第四系含水层湖冲积物
    中富集成次生富砷储集层‚为水砷的直接来源。由于含砷水在黄水河构造凹地的深层滞留‚
    加之干旱蒸发使水中砷进一步浓集成高砷水‚富炭质含水层的还原环境促使 As 5+ 向 As 3+ 转
    化‚提高了水的毒性‚加剧了砷中毒的发生。
    平顶山煤矿八矿矿泉水中可溶性硅和锶的来源分析
    董悦安 孙   杉 周骏业
    1998, 12(2):  249-252. 
    摘要 ( 79 )   PDF (130KB) ( 1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应用热力学原理对平顶山煤矿八矿地层中的长石、 石英、 高岭土及碳酸锶在该区热
    力学条件下溶解的可能性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 该区矿泉水中的可溶性硅主要来自随温度
    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石英, 锶来源于灰岩中碳酸锶的溶解。
    RQD 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杜时贵   何芳象 王思敬
    1998, 12(2):  253-261. 
    摘要 ( 98 )   PDF (425KB) ( 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岩石质量指标 RQD 是岩体工程分类和稳定性评价中最常用的定量描述参数。30多
    年来‚RQD 的概念和理论研究有了重大进展。本文对源于工程应用的几个 RQD 理论问题进
    行了评述‚同时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
    柏各庄凸起原油对比与成因类型
    李素梅 王铁冠 郑红菊 鄂俊杰
    1998, 12(2):  262-268. 
    摘要 ( 80 )   PDF (348KB) ( 1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通过对柏各庄凸起东部寒武系和侏罗系原油及紧邻的南堡凹陷第三系沙河街组、东
    营组原油有机地球化学性质的分析‚利用多种生物标志物系列、生物标志物组合及生源构成‚
    从微观的指纹到宏观的烃类组成两方面对该区原油进行了精细的油 油对比‚从而确定了原油
    的成因类型。
    粘土矿物研究在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孙玉善 杨 帆 罗俊成
    1998, 12(2):  269-276. 
    摘要 ( 87 )   PDF (368KB) ( 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以塔里木盆地粘土矿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组合形式、演化与形成机理为依据‚探讨了
    粘土矿物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应用及其与有机质热演化、成岩阶段的关系和对储层物性的影
    响。研究表明‚在侏罗系和白垩系两个不同古环境中形成的粘土矿物及其组合特征‚为地层
    对比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泥岩中伊利石/蒙皂石间层中蒙皂石含量的纵向变化与有机质热演化
    及成岩阶段的关系不大。对储层物性影响不大但有利于储集性能的是以高岭石为主的粘土矿
    物组合类型及粘土矿物的早期自生 (伊利石/蒙皂石间层矿物) 衬垫式以及非自生 (伊利石)
    衬垫式产状。
    天然石材的放射性评价
    王南萍 王玉和 张  明
    1998, 12(2):  277-282. 
    摘要 ( 102 )   PDF (254KB) ( 1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天然石材用作饰面材料时,应按 《天然石材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准》(犑犆518—93) 进
    行放射性评价。在石材矿山和石材产品放射性评价中,可采用核地球物理中地面 γ能谱和γ
    总量 (照射量率) 检测方法,γ照射量率检出上限为5 2狀犆/犽犵·犺。石材产品按内外照射限制
    值 犆 犚犪 和 犆犲犚犪 的高低分为犃、犅、犆3大类。犆犲犚犪 超过1000犅狇/犽犵的石材不可用作饰面材料。
    犕犜阻抗张量的正则分解和参数重建
    刘  志 王光锷
    1998, 12(2):  283-288. 
    摘要 ( 70 )   PDF (237KB) ( 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对大地电磁 (犕犜) 阻抗张量正则分解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重建了物理意义明确
    的参数体系。通过理论推导和等价性讨论,说明新参数与传统的坐标轴旋转法参数之间的对
    应关系,使这一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成为用于大地电磁测深的实用技术。
    提高 WC-Co 合金基底沉积金刚石膜质量的研究
    李  洵 陈代璋 张 岩 方勤方
    1998, 12(2):  289. 
    摘要 ( 86 )   PDF (319KB) ( 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选用 HNO 3 对 WC-Co (YG6) 硬质合金表面进行刻蚀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用
    HNO 3 对硬质合金基底表面进行选择性刻蚀‚可以减少或消除 Co 的负作用‚增加基底表面粗
    糙度和比表面积‚促成活性中心的形成‚提供较多的有利于金刚石成核的位置‚这是一种提
    高金刚石薄膜质量的有效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