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地质!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出版声明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1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8-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沉积层序及海平面旋回的分类级别———旋回周期的成因讨论
王鸿祯 史晓颖
1998, 12(1): 1-16.
摘要
(
153
)
PDF
(511KB) (
4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沉积层序可区分为巨层序、大层序、中层序、正层序、亚层序和小层序6 个级别的
单位, 其时间延续大致分别为500 ~ 600 Ma , 60 ~ 120 Ma, 30 ~ 40 Ma , 2 ~ 5 Ma , 0.1 ~
0.4 Ma 和0.02~ 0.04 Ma 。沉积层序虽不同程度地受区域性构造运动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但
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和周期性。除大层序可能是由克拉通规模的热旋回引起的海平面相对变化
所造成的外, 其他级别的层序可能主要由全球海平面变化旋回所控制, 并与天文周期有关。
地球做为银河系和太阳系的一个行星, 其地质演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星系及其内部星体运
行规律的影响, 沉积层序可能是地球水圈响应于天体运动周期的沉积记录。
豫西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学研究
周洪瑞 王自强 崔新省 雷振宇 董文明
1998, 12(1): 17-24.
摘要
(
83
)
PDF
(399KB) (
2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从沉积特征研究入手确定各种沉积相、微相及沉积体系将区内中、新元古界划
分为6种沉积体系、13种沉积相和38种微相对副层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
合层序界面和最大海泛面的研究确定了沉积体系域和层序。在中元古代汝阳群中划分出6个
层序新元古代洛峪群划分出2个层序震旦系划分出3个层序。在此基础上对华北地台南
部中、新元古代相对海平面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
南秦岭勉略古缝合带非史密斯地层和古海洋新知
杜远生 盛吉虎 冯庆来 王治平 顾松竹
1998, 12(1): 25-31.
摘要
(
88
)
PDF
(345KB) (
2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南秦岭勉略古缝合带是一个构造混杂岩型非史密斯地层区由不同时代的原地地层
系统和异地地层系统的构造岩片构成。泥盆纪—石炭纪硅质岩的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结
果指示了勉略小洋盆的存在。区域背景分析表明晚震旦世到早寒武世南秦岭为扬子板块北
部边缘的一部分中、晚寒武世以后开始分裂形成南秦岭裂陷槽。该海槽于中、晚志留世萎
缩但未关闭泥盆纪又进一步开裂逐渐形成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晚泥盆世后期到早石炭世早
期形成一开放小洋盆。早石炭世后期出现洋壳俯冲从而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盆地。该洋盆
可能持续到二叠纪并于印支期最终关闭、碰撞和造山。
塔里木盆地北部早古生代早—中奥陶世一次典型的碳酸盐岩台地沉没事件
蔡忠贤 贾振远 肖立新
1998, 12(1): 32-39.
摘要
(
119
)
PDF
(337KB) (
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沉没事件是碳酸盐岩台地发育、演化终止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具有特定的地质、地
球化学及地震反射特征。地质上它是一个具阶段性的沉没过程并由两个阶段的沉没层序来
反映。两层序间可以是过渡的或以一真正的沉没不整合分割。早期阶段的沉没层序不总是向
上变深的它可以与Vail 等提出的层序具类似的特征。地球化学上响应为常量和微量元素的
突变性增高。地震剖面上则表现为明显的双相位反射和界面之上的盆底上超。研究表明塔里
木盆地以晚期阶段的沉没为主。
河北早白垩世一个新科大鞘甲科———Magnocoleidae fam.nov.(Insecta: Coleoptera)
洪友崇
1998, 12(1): 40-48.
摘要
(
102
)
PDF
(442KB) (
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依据鞘翅的纵脉及其多而不规则的翅室等特征建立了一个新的大鞘甲科———Magnocoleidae
fam.nov.。化石采自河北省张家口市黄家堡青石砬组系卢尚坟昆虫群区系范围时代归早白垩世。
中国西北地区第四纪盐湖沉积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及其古环境意义
徐钰林 孙镇城
1998, 12(1): 49-55.
摘要
(
288
)
PDF
(361KB) (
1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报导了中国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新疆等地陆相第四纪盐湖沉积中发现的钙质超
微化石它们主要是: Gephyrocapsa oceanicaCoccolithus pelagicusCalcidiscus leptoporusC.
macintyreiReticulofenestra minutula 等。上述钙质超微化石群具有以下特征: (1) 化石丰度
中等属、种分异度低化石保存差;(2) 赋存化石的层位均为富含石膏盐层的微咸水咸水
的沉积物或为盐湖沉积; (3) 产出化石地点远距该地质时期时的古海岸线。它们与古海域
既无通道相连亦非残留海。中国西北地区盐湖沉积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说明了中国东部
地区第三纪沙河街组某些层位中的钙质超微化石不能作为“海相生物” 的标志否定了这些
化石层位与“海侵” 或“海泛” 的关联。
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特征与盆地形成
赵海玲 邓晋福 陈发景 胡 泉 赵世柯
1998, 12(1): 56-62.
摘要
(
225
)
PDF
(369KB) (
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中国东部广泛分布中生代火山岩它是环太平洋火山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地 区是中生代火山岩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之一其形成时代从晚三叠世到晚白垩世其中晚侏罗 世—早白垩世是火山作用最强烈的时期。中生代火山岩主要有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列和钾玄 岩系列并以高钾钙碱性火山岩为主。岩石类型主要有钾玄岩、安粗岩、粗面岩、橄榄粗安 岩、英安岩和流纹岩。从东向西火山岩表现出了一个化学组成上的极性。岩石的 Ti、Ta 含量 低和富 K、Rb 等以及构造判别图解表明该区火山岩属造山带火山岩。上述特征表明东北 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属于与伊佐奈崎 (Izanagi) 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挤压造山。与火山岩共 存的早白垩世的 A 型花岗岩表明早白垩世东北地区处于拉伸构造环境。因此松辽、海拉 尔以及二连等盆地的形成与早白垩世造山带的崩塌有关。
火 山 岩 储 层
赵海玲
1998, 12(1): 62-62.
摘要
(
79
)
PDF
(97KB) (
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沂沭断裂带早期活动讨论
顾德林 胡 玲 杨福深
1998, 12(1): 63-67.
摘要
(
81
)
PDF
(303KB) (
1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沂沭断裂带展布区域内不同地块的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特征表明在新 元古代之前区内发生过强烈的构造运动但各地块的构造形迹不是在同一应力场作用下形 成的现存的沂沭断裂带各断裂均为脆性断裂无继承性活动的迹象。因此认为沂沭断裂 带形成于新元古代之后。
区域变质作用对北京房山侵入体 冷却影响的数值模拟
单业华 李志安
1998, 12(1): 68-74.
摘要
(
67
)
PDF
(378KB) (
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通过传热数值模拟分析了区域变质作用对北京西山房山侵入体冷却的影响。结果表 明房山侵入体必须处在周围长期高温下才能维持其中央从角闪石 K-Ar 封闭温度到榍石有效 径迹保留温度长达15∙1 Ma 的缓慢冷却。侵入体冷却自早到晚分为以侵入体高温为主导的、 以区域变质衰减为主导的和抬升剥蚀3个冷却阶段。区域变质发生在中、晚侏罗世持续到 早白垩世晚期。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构造动力 成矿作用研究———以西秦岭巴西金矿为例
杜子图 吴淦国 王义强
1998, 12(1): 75-82.
摘要
(
72
)
PDF
(444KB) (
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成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构造作用及其动力条件贯通于成矿的整个过程。巴西金 矿是西秦岭构造成矿带内新发现的一个发育于三叠系浊流复理石沉积建造中具有潜在工业价 值的金矿床该金矿床的形成与断裂构造系统的时空演化有紧密的成生联系。根据对巴西矿 田及其外围区域构造演化和金矿化作用的多手段、多方法、多尺度的综合研究作者认为巴 西金矿属典型的构造改造型金矿并探讨了在构造动力条件控制下矿液的运移势和矿液流向 建立了构造动力成矿模式。
滇东南芦柴冲银多金属矿床 生物成矿作用探讨
蒙义峰 崔 彬
1998, 12(1): 83-90.
摘要
(
77
)
PDF
(409KB) (
1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针对矿床富含有机质和沥青质的特点研究发现了许多与菌藻类有关的微生物标志。 结合硫同位素和电子探针分析测试成果讨论并论述了在成矿作用过程中菌藻类不仅可以 对硫酸盐还原形成大量的硫离子和对生物遗体进行分解产生有机质而且能对金属离子产生 明显的吸附富集作用。有机质的存在是细菌对硫酸盐还原的主要控制因素对其起到催化剂 的作用。沥青质对生物具有降解作用使吸附富集金属离子的菌藻团粒 (胶团)、藻丝体得以 保存。同时探讨了芦柴冲银多金属矿床的生物成矿作用。
地质现象分形统计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王仁铎 杨明国
1998, 12(1): 91-96.
摘要
(
92
)
PDF
(305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要发展分形理论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就必须加强对地质现象分形统计学的研究。 文中对地质现象分形统计学的概念、意义、内容、方法和一般步骤作一概略论述。同时对 分形概念的拓广、分维求法及意义、幂律问题、分数布朗运动、方位 分维估值法等问题也作 了初步的探讨。
盐水泥浆的动态滤失性能和与 储层相容性的试验研究
张 琰
1998, 12(1): 97-102.
摘要
(
78
)
PDF
(310KB) (
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为了确定 NaCl 泥浆的动态滤失性能和与储层的相容性进行了一系列动态岩心流动 试验试验岩心为 Bentheimer 砂岩。泥浆固相颗粒和滤液引起的储层伤害程度是借助于岩心 各段伤害率 ( SDR 值) 进行评价的。试验在德国 Clausthal 工业大学深钻所研制的动态井底模 拟循环试验装置上进行。试验研究选用了两种泥浆配方。动态循环试验中还测量了滤液总量 以及污染前后岩心的渗透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 NaCl 泥浆和模拟储层的相容性很 好。试验研究还探讨了高温和油水两相条件下泥浆对储层的伤害程度以及对滤液总量的影响。
湖相生物碎屑灰岩热模拟气特征
高 岗 郝石生 朱 雷 常 亮
1998, 12(1): 103-107.
摘要
(
68
)
PDF
(260KB) (
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通过对山东平邑盆地下第三系湖相生物碎屑灰岩加水热模拟气的研究探讨了热解 气的产率、组成及结构参数的变化特征。湖相生物碎屑灰岩热解气总体上以非烃气为主要组 分非烃中又以 CO2 含量最高其高含量与碳酸盐岩分解有关;其次为 N2 和 H2CO 含量甚 微。烃气中以烷烃为主烯烃含量很低。在正异构烃组成中异构烃含量相对高。干燥系数和 酸烷比随模拟温度升高而规律变化可以用来衡量有机质的成熟度。
成岩动力学分析与深部储层孔隙预测
杨香华 叶加仁 周士科 武文来
1998, 12(1): 108-114.
摘要
(
82
)
PDF
(354KB) (
4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国内外深部优质储层的不断发现大大拓宽了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但孔隙流体自然排放 的压实理论和有机 无机反应的次生孔隙窗机理对深部高孔渗储层并不能作出圆满解释。深部 储层孔隙保存状况除与储层物质组成及其内部结构有关外与各成岩动力学过程间的耦合关系 更为密切。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粘土矿物转化、有机质热演化、溶蚀作用、异常流体压力的积累 与释放等动力学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组合决定了深部储层孔隙的发育程度及其保存状况。
重磁异常正反演可视化实时方法技术改进
姚长利 黎益仕 管志宁
1998, 12(1): 115-122.
摘要
(
97
)
PDF
(391KB) (
1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给出了2∙5D 多边形截面棱柱体重磁异常的简化表达式及其偏导数;提供了实用的可 视化模型建立、修改、实时正反演中的一些具体方法技术。借助这一操作方便、功能强大的 图形化实时反演系统资料解释工作者可以综合利用各种地质资料对计算过程实现引导和控 制使其解释思想及技术方案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提高计算速度和质量。
起伏地形条件下固定点源测深法 定量解释研究
陈本池 李金铭 魏文博
1998, 12(1): 123-129.
摘要
(
68
)
PDF
(344KB) (
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采用有限元法对起伏地形下存在不均匀极化体时的多种地电断面进行了固定点源测 深的正演数值模拟计算;提出并实现了在起伏地形下利用固定点源测深法资料作相对强度断 面图、确定极化体空间位置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条件下数值模拟结果的定量解释计算和分析 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初步总结出了地形对定量解释结果的影响规律。
煤层气储层评价的地球物理测井技术
侯俊胜
1998, 12(1): 130-133.
摘要
(
67
)
PDF
(262KB) (
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基于国内外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综合分析了煤层气储层测井数据 采集技术以及煤层气储层地球物理测井评价技术;讨论了当前煤层气储层评价的地球物理测 井技术所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今后值得注意的几个研究发展方向。
青岛市环境氡浓度分布规律 与预测方法研究
刘庆成 陈昌礼 程业勋 章 晔
1998, 12(1): 134-137.
摘要
(
96
)
PDF
(244KB) (
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通过研究青岛市环境氡的分布规律认为青岛虽然处在崂山花岗岩上但由于土壤 层不厚土壤储气条件不好以及氡浓度很低的海风作用青岛土壤氡浓度和空气氡浓度都不 高。提出了一种新的土壤氡浓度预测方法即利用现有地质资料中铀的含量评价环境氡浓度 水平。
聚能爆破在石材切割应用中的试验研究
季荣生
1998, 12(1): 138-142.
摘要
(
79
)
PDF
(290KB) (
1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简单分析了聚能爆破装药在孔内爆破的力学效应阐明了聚能爆破对岩石定向破裂 的控制机理。在聚能爆破切割石材过程中聚能射流起到前期切割出定向裂缝的作用石材 的最终开裂由后期爆破产生的气体的准静态胀楔作用来完成。通过提高炸药爆速、增大装药 密度等方法可以提高聚能装药爆炸后形成射流的能量和改善聚能爆破切割石材的效果。
缅甸 Mong Hsu 红宝石的颜色成因
吴瑞华 白 峰
1998, 12(1): 143-148.
摘要
(
176
)
PDF
(296KB) (
1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Mong Hsu 红宝石原石具有独特的暗蓝至紫色的核心色带即黑心。这种黑心可以借 助热处理法加以去除从而改善其颜色。通过对 Mong Hsu 红宝石化学成分及可见光谱的研 究阐明了其颜色成因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分析了蓝紫色调的形成机理这些均为红宝石的 热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新疆某地宝石级异极矿的发现及其特征
李金洪 余晓艳
1998, 12(1): 149-150.
摘要
(
131
)
PDF
(207KB) (
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新疆某地新近在铅锌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发现宝石级异极矿。 该异极矿主要呈微晶 质集合体, 质地细腻均匀, 颜色呈鲜艳的天蓝色, 透明—半透明。 可用于磨制首饰用戒面、 玉器雕刻品或作为观赏石收藏。 本文对其物理性质、 化学成分、 晶体结构及佩带或收藏时的 注意事项等进行了介绍。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
作者须知
版权转让协议
论文模板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