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地质!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出版声明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1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8-12-20
上一期
下一期
冯景兰教授生平业绩述略
刘浩龙
1998, 12(4): 458.
摘要
(
73
)
PDF
(295KB) (
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床的环境质量———一个新的地学研究领域
翟裕生
1998, 12(4): 462.
摘要
(
74
)
PDF
(328KB) (
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矿业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矿床的环
境质量就是适应这一需要而正在形成的边缘研究领域它的目的是为改善环境而进行的矿床
学研究。主要任务是:① 研究矿床的环境质量包括矿床类型、物质成分 (主要是有害组
分)、矿体产状、矿床构造及矿床的表生变化过程;② 按环境影响程度对矿床作分类建立
矿床的地质 环境模型;③ 进行矿床的地质 环境评价;④ 研究和找寻经济 环境综合效益好
的矿床新类型。面向21世纪矿床地质工作者应更新观念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将矿床学研
究单纯为找矿、采选冶服务转变为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服务。
太行山南段有矿岩体与无矿岩体的对比
冯钟燕
1998, 12(4): 467.
摘要
(
149
)
PDF
(373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太行山南段是我国著名的矽卡岩铁矿成矿区域。区内有很多岩体有的有矿有的
无矿。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岩体进行系统的岩石学研究工作总结了有矿、无矿两类岩
体的判别标志并对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讨论。
内蒙古东伙房金矿床矿物包裹体研究和矿床成因
石准立 谢广东
1998, 12(4): 477.
摘要
(
73
)
PDF
(261KB) (
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着重研究了东伙房金矿床矿物包裹体的空间分布, 并将其用于解释矿床成因。 研究
了成矿压力场、 温度场和热液沸腾与矿质沉淀的关系, 利用矿物包裹体气相和液相成分测定
结果讨论了金的搬运形式。 论述了碱性潜火山岩正长斑岩体与成矿的关系, 指出矿床形成于
印支期地幔热柱引发的张性成矿动力学背景之下, 矿床属于和碱性岩有关的中浅成高中温热
液矿床。
岩浆 热液过渡型矿床的若干特征
林新多
1998, 12(4): 485.
摘要
(
81
)
PDF
(219KB) (
2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在内生成矿作用中成矿流体有 3 种:岩浆、 热液和岩浆 热液过渡性流体。 从地质研
究、 矿物包裹体、 成矿实验 3 个方面简介了岩浆 热液过渡型矿床研究的进展。 指出岩浆 热
液过渡性流体有 2种形成方式:一是在岩浆结晶过程中挥发分不断集中而形成, 另一是由熔
离作用所形成。 并从矿体与岩浆岩的关系、 矿体与围岩的关系、 矿石的结构构造、 围岩蚀变、
分带现象、 矿物包裹体 6 个方面总结了岩浆 热液过渡型矿床的特征。
论剪切带构造成矿系统
邓 军 翟裕生 杨立强 方 云 阎卫东
1998, 12(4): 493.
摘要
(
78
)
PDF
(417KB) (
1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首次提出了剪切带构造成矿系统概念明确指出它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
开放性、网络性、同源共生性、分带过渡性及最优化结构等特性而网络性是其最重要特性;
重点确定剪切带构造成矿系统特征参数分析系统结构提出将系统集约化程度、有序度和
自组织性等系统特征参数作为判断其聚矿功能的定量指标解析成矿系统结构和聚矿功能;
阐明了剪切带构造成矿系统研究的具体方法和重要意义。
物质场 能量场 空间场综合成矿预测
崔 彬 李 忠
1998, 12(4): 501.
摘要
(
68
)
PDF
(283KB) (
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物质、能量、空间是成矿的3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成矿作用的物质场、能量场和
空间场十分必要。重点介绍了物质场、空间场、能量场的原理、数学模型和方法。
金川铜、镍(含 PGE)岩浆硫化物矿床母岩浆成分的估计
徐章华 汤中立 蔡克勤
1998, 12(4): 506.
摘要
(
62
)
PDF
(435KB) (
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利用金川侵入体的岩石化学和铂族元素资料根据 Roeder 和 Emslie 的橄榄石 液相平
衡原理估计金川超镁铁质岩的母岩浆为大约含10∙8%MgO 的高镁玄武岩浆;将其与不同构造
背景下形成的玄武岩岩石化学成分进行对比认为金川侵入体的母岩浆的化学成分与巴西北部
Maranhao 低 Ti 玄武岩浆的化学成分相似代表了一种大陆裂谷背景下火山活动的产物。
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与气体能源的地下储存
张杰坤 刘金韬
1998, 12(4): 515.
摘要
(
77
)
PDF
(390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菌除臭活性碳纤维的研制及其性能
王 宁 周 王 旬若
1998, 12(4): 521.
摘要
(
67
)
PDF
(39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湘赣边区 NNE 向走滑断裂 流体 铀成矿动力学分析
李紫金 傅昭仁 李建威
1998, 12(4): 522.
摘要
(
67
)
PDF
(520KB) (
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以湘赣边区 NNE 向走滑断裂系统构造解析及其演化和动力学分析为主线结合含矿
流体的运动学过程研究进行热液铀成矿动力学分析以探讨成矿作用的动力来源、作用机
制和演化过程。
论武都复合型斜叠弧形构造及其控矿作用
杜子图 吴淦国
1998, 12(4): 532.
摘要
(
77
)
PDF
(308KB) (
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武都弧形构造构成西秦岭地区主要构造格局它是由礼县弧、武都弧、文县弧和白
马弧构成的一个复合型斜叠弧形构造系统其弧顶呈 NE 向斜叠东翼向 NE 向收敛归并西
翼向 NW 向散开。其主要活动时期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是在 SN 向挤压构造应力场作
用下并受到东部 NE 向龙门山构造带和西部康藏地块的边界约束作用地壳表层发生由北
向南的不均匀推挤而形成的。它对区内金矿床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构造成矿
专属性且具有显著的弧顶控矿的特点。
碎屑质韧性动力变质岩结构构造分类
徐兴旺 蔡新平 秦大军 张宝林 王 杰
1998, 12(4): 537.
摘要
(
78
)
PDF
(241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根据新疆觉罗塔格碎屑质韧性动力变质岩的形变相变方式、构造、结构组成和粒度
结构将碎屑质韧性动力变质岩划分为6大类:片岩类、板状变粒岩类、糜棱岩类、压扁 拉
长岩类和布丁岩类讨论了碎屑质韧性动力变质岩的组合与命名。
安徽省境内宿松群与大别群接触关系性质的厘定
侯明金 汤加富 高天山 荆延仁
1998, 12(4): 541.
摘要
(
69
)
PDF
(363KB) (
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运用构造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详细解剖了安徽省境内宿松群与大别群在几个重要地
段(猪婆寨、梓树坞、杨岩、大新屋和柳坪)接触关系的性质提出宿松群南西部的大别群主
要是变形变质侵入体与宿松群为先侵入、后构造的接触关系。在宿松群大新屋组厚层白云
质大理岩之上发现多层透镜状层间砂砾岩层沉积和构造标志均显示其层位在大新屋组之上
(新建为梓树坞组)对原来认为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和底砾岩提出质疑。
皖南井潭组变质火山岩 Sm-Nd 同位素年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陈冠宝 徐树桐 陶 正 石永红
1998, 12(4): 548.
摘要
(
60
)
PDF
(397KB) (
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皖南地区井潭组变质火山岩原划归新元古界历口群层位在中元古界上溪群之上。
通过重新认识本区的地质条件后发现它是一套生成于岛弧环境的钙碱性火山岩组合而原
上溪群中部分地层则是与之有关的火山沉积其层位应在井潭组变质火山岩之上。本次对井
潭组变质火山岩 Sm-Nd 同位素年龄的研究获得以下信息:一是井潭组的等时线年龄为
990Ma指示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二是其模式年龄平均为1807Ma结合上溪群中已有
的 Sm-Nd 模式年龄和其他地质资料进一步证明它是原上溪群的物源供给区;三是以井潭组
变质火山岩为主体的构造 岩石单位可以与浙江的双溪坞群和江西的双桥山群部分层位对比。
这些信息为认识本区乃至整个 “江南古陆” 的构造格局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塔里木地台南缘发现钾镁煌斑岩
赵 磊 何明跃 李友枝 李建哲 杨万志 袁英霞 方锡廉 帕拉提·阿布都卡迪尔
1998, 12(4): 555.
摘要
(
124
)
PDF
(246KB) (
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首次在塔里木地台南缘皮山县境内找到钾镁煌斑岩它们呈脉状产出围岩为白云
母石英片岩。该钾镁煌斑岩的岩石化学成分与亚洲钾镁煌斑岩的平均岩石化学成分接近与
澳大利亚西金伯利地区钾镁煌斑岩一致稀土元素及其配分模式位于世界钾镁煌斑岩的范围
之内其中大多数标本具有已知世界钾镁煌斑岩的共同微量元素特征:具Ba、K、La 和 Ce 的
正异常及 Ta、Nb、Sr 和 Ti 的负异常。该钾镁煌斑岩的发现对研究区金刚石找矿和深部地质
过程研究均具深远意义。
东营凹陷第三纪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类型
武法东 陈建渝 刘从印 张树林 王寿海 毕义泉
1998, 12(4): 559.
摘要
(
93
)
PDF
(418KB) (
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根据钻井岩心、录井资料、测井曲线及三维地震反射特征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体
系分析为指导建立了东营凹陷第三纪充填序列和层序地层格架。凹陷充填可分为下第三系
的张扭断陷充填和上第三系的压扭拗陷充填。前者可进一步分为初始沉降、加速沉降和湖盆
萎缩3个阶段。东营凹陷层序地层格架由2个构造层序、5个超层序组成其中下第三系可进
一步划分为6个层序。第三系主要发育6种沉积体系;识别出3种不同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的体系域包括冲积体系域、扩展体系域和萎缩体系域。沉积体系、体系域的时空展布与凹
陷的构造演化阶段和凹陷的边界条件密切相关。
泌阳断陷陆相层序外部构型研究
胡受权
1998, 12(4): 567.
摘要
(
87
)
PDF
(398KB) (
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泌阳断陷陆相层序外部构型研究包括层序级别的厘定与划分以及界面的类型及其识
别标志。陆相层序构成单元可分为8个级别前4级属低频层序后4级为高频层序。泌阳
断陷湖盆的3类盆地原型分别形成了3套盆地充填序列及其所对应的3个构造层序 (Ⅰ
ⅡⅢ);构造层序Ⅱ为该断陷湖盆的沉积充填主体可进一步划分为7个层序组其中在层
序组Ⅱ D (即核三段上) 中可识别出3个层序。陆相层序的体系域具四分性:低水位体系域、
水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及水退体系域;小层序组有4种基本类型:进积小层序组、低位
加积小层序组、退积小层序组和高位加积小层序组。
云南楚雄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沉积建造及盆地演化
刘贻军 孟祥化 葛 铭
1998, 12(4): 576.
摘要
(
102
)
PDF
(340KB) (
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根据沉积建造的类型、系列和体态认为楚雄盆地在晚三叠世经历了3个明显的发育
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聚敛碰撞阶段发育了黑色页岩建造和碳酸盐复理石建造;第二阶段
为构造相对静止期发育了火山复理石建造和陆源复理石建造;第三阶段为盆地充填阶段
发育了海相磨拉石建造和陆相磨拉石建造。3个阶段中的沉积建造属于次稳定型和非稳定型
两大类。
黄土高原现代表层黄土植物残体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
魏明建 董军社 张 静 张俊牌
1998, 12(4): 582.
摘要
(
66
)
PDF
(264KB) (
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在黄土高原选择了12个现代黄土堆积的典型地点采集表层及5cm 深度处的黄土
样品提取植物残体作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1) 不同深度样品的植物残体 δ
13 C 值差异明
显可形成高分辨率的时间序列;(2) 植物残体的δ
13 C 值与气温的对应关系具有分区的特征
子午岭以西的黄土地区为负相关其余地区比较复杂;(3) 植物残体的 δ
13 C 值与降水的关系
不密切。
内蒙古乌达地区早二叠世早期植物群
孙克勤 张周良 陈丛林 丁 旋
1998, 12(4): 586.
摘要
(
63
)
PDF
(281KB) (
3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通过对内蒙古乌达地区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植物化石进行研究共鉴定出植物化石
7属11种即 Tingia carbonica(Schenk) HalleT∙partita HallePlagiozamites cf∙oblongifolius
HalleSphenopteris norinii HalleS∙ nystroemii SzeS∙tenuis SchenkPecopteris anderssonii
HalleP∙lativenosa HalleTaeniopteris sp∙Caulopteris sp∙Pterophyllum daihoense Kawasaki。
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植物化石均为华夏型分子可以和华夏植物区的一些同期植物群进行对
比。根据植物群的总体组成该区山西组植物群的地质时代属于早二叠世早期大致相当于
阿谢尔期(Asselian)至萨克马尔期(Sakmarian)。
湘中南龙潭煤系不同演化程度煤的煤岩学特征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陈纯芳 翁成敏
1998, 12(4): 591.
摘要
(
87
)
PDF
(360KB) (
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通过对湘中南龙潭煤系不同煤级煤样的煤岩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概括了湘中南
龙潭煤系煤的有机显微组成和主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指出其中的气煤、肥煤和焦煤是具有
较高生烃潜力的烃源岩壳质组和基质镜质体是这一阶段煤中的主要生烃组分。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与鲁西金伯利岩物化探异常筛选
刘天佑 师学明 潘玉玲 王兴昌 李荣锡 曹秀华
1998, 12(4): 598.
摘要
(
57
)
PDF
(310KB) (
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分析对比了传统模式识别方法 (贝叶斯费舍尔方法) 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应用
效果根据已有的地球物理资料结合金刚石原生矿的成因模式从金伯利岩产出的地质环
境、指示矿物、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等方面提取了20种用于识别金伯利岩物化探异常的
特征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鲁西地区1∙2×10
4
km 2 的物化探异常进行识别和筛选从中
选出了10个一二类远景异常点供查证。
大地电磁标定曲线的畸变及校正
谭捍东 魏文博 陈乐寿 金 胜
1998, 12(4): 603.
摘要
(
81
)
PDF
(194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以野外实际工作为例对大地电磁测深系统中磁探头的响应函数进行分析总结了
转角频率的偏高或偏低与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畸变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合理的校正方案。
MEG钻井液的试验研究
张 琰 陈 铸
1998, 12(4): 607.
摘要
(
64
)
PDF
(324KB) (
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MEG 泥浆是国外最近才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无环境污染的油基泥浆替代体系。扼要
介绍了 MEG 母液和泥浆的性能及作用机理给出了在国内首次开展的关于 MEG 新型泥浆的
部分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研制出的 MEG 泥浆确实具有优良的抑制性、润滑性、储层保
护特性和抗污染能力。
深直井中卡钻趋势的实时监测
赵春波
1998, 12(4): 613.
摘要
(
56
)
PDF
(284KB) (
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对扭矩—拉力 “软索” 模型进行了改进在假设深直井眼是螺旋弯曲的基础上首
次在国内建立了深直井的实时计算井眼综合摩阻系数的模型编制了计算机软件并利用塔
西南地区曲3井综合录井仪采集的钻进过程中的实时监测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了验证取
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
作者须知
版权转让协议
论文模板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