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永生, 邢恩袁, 郑绵平, 等. 川东北宣汉地区海相“新型杂卤石钾盐矿”的发现、突破与前景[J]. 地质学报, 2024, 98(10):2823-2846.
|
[2] |
林良彪, 陈洪德, 淡永, 等. 四川盆地中寒武统膏盐岩特征与成因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增):95-103.
|
[3] |
陈安清, 王立成, 姬广建, 等. 川东北早—中三叠世聚盐环境及海水浓缩成钾模式[J]. 岩石学报, 2015, 31(9):2757-2769.
|
[4] |
ZENG M P, ZANG Y S, YUAN H, et al.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Prospects of Potash in China[J].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2011, 85(1):17-50.
|
[5] |
刘铸, 王富明, 仲佳爱, 等. 川东北宣汉地区双石庙背斜构造特征与卤水成矿潜力分析[J]. 盐湖研究, 2023, 31(3):47-51.
|
[6] |
高峰, 郑绵平, 乜贞, 等. 盐湖卤水锂资源及其开发进展[J]. 地球学报, 2011, 32(4):483-492.
|
[7] |
林耀庭, 陈绍兰. 论四川盆地下、中三叠统蒸发岩的生成模式、成盐机理及找钾展望[J]. 盐湖研究, 2008, 16(3):1-10.
|
[8] |
李龙龙, 陶国亮, 杜崇娇, 等. 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勘探方面[J]. 石油实验地质, 2024, 46(5):1050-1062.
|
[9] |
周家云, 龚大兴, 李萌. 四川盆地三叠纪蒸发岩特征、盐盆迁移及其构造控制[J]. 地质学报, 2015, 89(11):1945-1952.
|
[10] |
舒姚, 胡明. 川东北地区构造特征及变形期次探讨[J]. 复杂油气藏, 2010, 3(2):17-20.
|
[11] |
王爱, 肖开华, 刘忠群, 等. 川东北元坝西部须二段—须三段沉积相及其对储层控制作用[J]. 现代地质, 2024, 38(2):350-361.
|
[12] |
唐大卿, 汪立君, 曾韬, 等.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改造作用[J]. 现代地质, 2008, 22(2):230-238.
|
[13] |
林传律. 四川盆地三叠系含钾岩系变质演化特点及找矿意义[J]. 四川地质学报, 1994, 14(2):122-129.
|
[14] |
梅廉夫. 川东北区块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R].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03.
|
[15] |
李爱国, 易海永, 刘超, 等. 川东北地区嘉陵江组嘉二段储层特征研究[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8, 31(3):1-5.
|
[16] |
吴萍, 陈光碧, 李成, 等. 川东北地区嘉一段—上二叠统录井分层探讨[J]. 天然气工业, 2007(11):12-15.
|
[17] |
张岳桥, 董树文, 李建华, 等. 中生代多向挤压构造作用与四川盆地的形成和改造[J]. 中国地质, 2011, 38(2):233-250.
|
[18] |
徐子炎. 通南巴地区嘉陵江组储层特征研究[D]. 西安: 西北大学, 2010.
|
[19] |
宋林珂, 刘四兵, 曾青高, 等. 四川盆地川中—川西过渡带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相对优质储层成因机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4, 54(2):371-388.
|
[20] |
王绪本, 张兵. 四川三叠纪富钾卤水资源勘探调查与综合评价[R].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9.
|
[21] |
罗文. 重庆白庙子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第三、四段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D].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5.
|
[22] |
丁熊, 吴涵, 王兴志, 等. 四川盆地三叠系颗粒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因类型[J]. 现代地质, 2017, 31(6):1241-1250.
|
[23] |
肖渊甫, 郑荣才, 邓江红. 岩石学简明教程[M]. 北京: 地质出版社,2017:163-181.
|
[24] |
周桦. 重庆沥鼻峡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碳酸盐岩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D].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2.
|
[25] |
蒋代琴, 李平平, 邹华耀. 川东北元坝地区侏罗系陆相页岩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对页岩油气富集和保存的影响[J]. 现代地质, 2024, 38(2):362-372.
|
[26] |
白璇, 钟怡江, 黄可可, 等. 白云石重结晶作用及其地质意义[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22, 41(4):804-817.
|
[27] |
古娜. 蜀南丹凤场—塘河地区嘉二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D].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2.
|
[28] |
牛新生, 张永生, 苏奎, 等. 四川盆地东北部黄金口背斜三叠系富K、Li和B卤水成因和演化[J]. 地质学报, 2024, 98(10):2847-2859.
|
[29] |
潘磊, 全力, 杨浩, 等. 川东南茅口组滩相灰岩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以南川双河场剖面为例[J]. 现代地质, 2025, 39(4):1179-1192.
|
[30] |
王鑫. 泸州古隆起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层序地层与储层研究[D].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