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RAYMAN M P. The importance of selenium to human health[J]. The Lancet, 2000, 356: 233-241.
DOI
URL
|
[2] |
李军, 张忠诚. 微量元素硒与人体健康[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1, 28(5):59-63.
|
[3] |
WILBER C G. Toxicology of selenium: A review[J]. Clinical Toxicology, 1980, 17(2): 171-230.
PMID
|
[4] |
杨光圻, 王淑真, 周瑞华, 等. 湖北恩施地区原因不明脱发脱甲症病因的研究[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81, 3(S2):1-6.
|
[5] |
张丽珊, 朱岩, 可夫, 等. 东北大骨节病病区主要土壤腐殖酸硒与大骨节病关系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1990, 1(4):333-337.
|
[6] |
迟凤琴, 徐强, 匡恩俊, 等. 黑龙江省土壤硒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土壤学报, 2016, 53(5):1262-1274.
|
[7] |
黄春雷, 宋明义, 魏迎春. 浙中典型富硒土壤区土壤硒含量的影响因素探讨[J]. 环境科学, 2013, 34(11):4405-4410.
|
[8] |
陈显著, 李就好. 广州市土壤硒含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 2016, 31(4):401-407.
|
[9] |
杨忠芳, 余涛, 侯青叶, 等. 海南岛农田土壤Se的地球化学特征[J]. 现代地质, 2012, 26(5):837-849.
|
[10] |
张光弟, 葛晓立, 张绮玲, 等. 湖北恩施硒中毒区土壤硒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J]. 中国地质, 2001, 28(9):37-40.
|
[11] |
杨良策, 李明龙, 杨廷安, 等. 湖北省恩施市表层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5, 29(6):825-829,848.
DOI
|
[12] |
侯现慧, 王占岐, 杨俊. 富硒区耕地质量评价及利用分区研究——以福建省三元区为例[J]. 资源科学, 2015, 37(7):1367-1375.
|
[13] |
王世纪, 吴小勇, 刘军保. 浙北地区土壤硒元素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评价[J]. 中国地质, 2004, 31(S1): 118-125.
|
[14] |
郦逸根, 董岩翔, 郑洁, 等. 浙江富硒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J]. 第四纪研究, 2005, 25(3):323-330.
|
[15] |
杨忠芳, 余涛, 李敏, 等. DZ/T 0295—2016.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S].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6:1-52.
|
[16] |
谭见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病与环境图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9:39.
|
[17] |
仝双梅, 连国奇, 秦趣, 等. 贵州省开阳县土壤硒含量及其制约因素研究[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3, 48(2):105-109.
|
[18] |
赵西强, 张贵丽. 章丘地区土壤硒的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J]. 山东国土资源, 2015, 31(3):46-49.
|
[19] |
商靖敏, 罗维, 吴光红, 等. 洋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硒(Se)分布及影响因素[J]. 环境科学, 2015, 36(1):301-308.
|
[20] |
曹容浩. 福建省龙海市表层土壤硒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 岩矿测试, 2017, 36(3):282-288.
|
[21] |
侯少范, 李德珠, 王丽珍, 等. 暖温带地理景观中土壤硒的分异特征[J]. 地理学报, 1992, 47(1):31-39.
DOI
|
[22] |
BARBER S A. Soil Nutrient Bioavailability: A Mechanistic Approach[M]. Hoboken: John Wiley & Sons, 1995: 110-132.
|
[23] |
吴启堂. 一个定量植物吸收土壤重金属的原理模型[J]. 土壤学报, 1994, 31(1):68-76.
|
[24] |
李法云, 付宝荣, 王效举. 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镉、锌生物有效性的数学模型评价[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1(3):193-198.
|
[25] |
MCBRIDE M, SAUVE S, HENDERSHOT W. Solubility control of Cu, Zn, Cd and Pb in contaminated soils[J].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1997, 48(2): 337-346.
DOI
URL
|
[26] |
KUBOI T, NOGUCHICHI A, YAZAKI J. Family-dependent cadmium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higher plants[J]. Plant and Soil, 1986, 92(3): 405-415.
DOI
URL
|
[27] |
叶新新, 孙波. 品种和土壤对水稻镉吸收的影响及镉生物有效性预测模型研究进展[J]. 土壤, 2012, 44(3):360-365.
|
[28] |
刘克, 和文祥, 张红, 等. 镉在小麦各部位的富集和转运及籽粒镉含量的预测模型[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 34(8):1441-1448.
|
[29] |
汤丽玲. 作物吸收Cd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籽实Cd含量的预测[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26(2):699-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