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质 ›› 2016, Vol. 30 ›› Issue (5): 937-949.
王疆涛1,董云鹏1,曾忠诚2,杨钊1,孙圣思1, 张菲菲1,周波1,孙娇鹏1
WANG Jiangtao1, DONG Yunpeng1, ZENG Zhongcheng2 ,YANG Zhao1, SUN Shengsi1, ZHANG Feifei1 ,ZHOU Bo1 , SUN Jiaopeng 1
摘要: 北山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中部东西段的交接地区,是研究中亚造山带东西段交界关系的关键地区,其中的花岗质岩石记录了造山过程中深部岩浆的丰富信息。北山南部黄草滩岩体是其代表,主要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锆石UPb定年表明其年龄分别为(402±3 )Ma、(394±7 )Ma。岩石SiO2含量相对较高(5924%~7154%),富Na(Na2O=376%~409%),总体显示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94~111)的典型I型花岗岩特征。此外,∑REE相对较低、LREE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以及具弱负Eu异常,LILE中Rb、Th、U和K等高度富集,HFSE中Nb、P、Hf和Ti等强烈亏损,显示出与俯冲相关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形成可能与幔源岩浆底侵使中下地壳变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有关,并伴有幔源组分的混染。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认为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可能是北山柳园地区古亚洲洋向北俯冲消减作用下岩浆活动的产物,代表早泥盆世在北山南部可能发生过与大洋俯冲有关的岩浆事件。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