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竹安. 大民屯凹陷油气藏分布规律与勘探方法[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7,8(2):130-135.
[2]侯方辉,李三忠,张志,等.济阳坳陷陡坡带构造特征——以东营凹陷北坡为例[J]. 海洋地质动态,2006, 22(2): 6-8.
[3]陈绍生,单家增,许坤. 大民屯凹陷安福屯潜山带裂缝形成和演化的地球动力学特性分析[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 30(4):13-15.
[4姚继峰,廖兴明,于天欣. 辽河盆地构造分析[J]. 断块油气田,1995,2(5): 21-26.
[5]漆家福,陈发景.辽东湾—下辽河裂陷盆地的构造样式[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2,13(3): 272-283.
[6]陈昭年,陈发景. 反转构造与油气圈闭[J]. 地学前缘,1995,2(3-4): 96-101.
[7]王涛. 中国东部裂谷盆地油气藏地质[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8]刘和甫,李晓清,刘立群,等. 走滑构造体系盆山耦合与区带分析[J]. 现代地质,2004,18(2):139-150.
[9]杨占宝. 郯庐断裂带中新生代演化与含油气盆地形成分布综述[J]. 地质力学学报, 2006,12(1): 43-47.
[10]徐嘉炜. 论走滑断层作用的几个主要问题[J]. 地学前缘, 1995,2(1-2): 122.
[11]漆家福, 张一伟, 陆克政, 等.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裂陷盆地的伸展模式及其动力学过程[J]. 石油实验地质, 1995, 17(4): 316-322.
[13]李晓光,陈振岩,陈永诚.大民屯凹陷低潜山勘探实践及下步勘探方向[J].中国石油勘探, 2005,(4):23-28.
[14]孟卫工.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古近系盖层特征及对油气系统的影响[J]. 古地理学报,2005, 7(1): 25-32.
[15]谢文彦, 姜建群, 张占文, 等. 大民屯凹陷油气系统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 31(2):3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