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质 ›› 2007, Vol. 21 ›› Issue (4): 591-599.
• 水资源与环境 • 下一篇
赵继昌1,李文鹏1,彭建华2,刘丛强2,B.Dupre3,J.Gaillardet3 ,胡景山4,尹周莹2,耿冬青1
ZHAO Ji-chang1, LI Wen-peng1,PENG Jian-hua2, LIU Cong-qiang2, B.Dupre3, J.Gaillardet3, HU Jing-shan4 , YIN Zhou-ying2,GENG Dong-qing1
摘要:
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的河流在青藏高原地区具有流域面积大、径流距离长以及流量大等特点,与喜马拉雅山地区河流共同组成全球河源区最高的水流系统。它们的物理与化学侵蚀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条件下,大陆的侵蚀作用所发生的变化,即大陆与海洋的物质运移和平衡。发源于唐古拉山北坡的长江源头主要支流楚玛尔河与沱沱河的物理化学特点是溶解的化学成分含量较高,一般为10.66~410.81mmol/L,主要阳离子为Na+、Ca2+和Mg2+,占阳离子总量的97%以上。Ca2+/Na+、Mg2+/Na+、K+/Na+的比值较低,87Sr/86Sr值为(0.708 954±0.000 020)~(0.711 860±0.000 011),表明唐古拉山北坡的河水成分以蒸发岩类溶解为主。发源于唐古拉山南坡的怒江源头以及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等的主要阳离子为Ca2+、Mg2+、Na+,占阳离子总量的97%以上。Ca2+/Na+、Mg2+/Na+、K+/Na+的比值较高, 87Sr/86Sr 值为(0.705 534±0.000 016)~(0.722 856±0.000 014),表现为以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溶解为主。长江河源区河水中主要化学成分来自蒸发岩,其中Na+和Cl-在河流水化学成分中占比例最大,经计算,唐古拉山北坡长江源头地区的物理侵蚀率为77 kg/(km2·a),蒸发岩的化学侵蚀率为49~72.7 t/(km2·a),碳酸盐岩的化学侵蚀率为15~20 t/(km2·a),硅酸盐岩的化学侵蚀率为2~5 t/(km2·a);南坡物理侵蚀率为34 kg/(km2·a),碳酸盐岩的化学侵蚀率为25~30 t/(km2·a),硅酸盐岩的化学侵蚀率为7~10 t/(km2·a)。这些特征反映出北坡高寒干旱环境下河流蒸发岩的化学侵蚀作用较强,南坡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化学侵蚀作用大于北坡。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