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地质!

现代地质 ›› 2004, Vol. 18 ›› Issue (1): 110-115.

• 盆地构造 • 上一篇    下一篇

从海相地层磷灰石的裂变径迹探讨楚雄盆地的热史及剥蚀史

郭彤楼1,2,金之钧3,汤良杰3,周雁3,李儒峰3   

  1.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云南昆明 650021;2 同济大学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200092; 3 石油大学 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
  • 收稿日期:2003-07-14 修回日期:2003-12-05 出版日期:2004-01-20 发布日期:2004-01-20
  • 作者简介:韩彤楼,男,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1965年出生,石油地质专业,主要从事石油地质评价和勘探的研究工作。
  • 基金资助:

    国家“九七三“项目(G19990433)。

  • Received:2003-07-14 Revised:2003-12-05 Online:2004-01-20 Published:2004-01-20

摘要:

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法是恢复沉积盆地热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以大量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楚雄盆地海相地层热历史及地层剥蚀量。本区测试的各个样品的单颗粒年龄分布特征总体上集中程度不太好,分散性较强,反映这些样品可能均未经历125℃以上的完全退火;封闭径迹长度的分布特征反映本区具有较复杂的热史,这可能与楚雄盆地构造变动强烈并伴有多期次火山活动有关。裂变径迹反映本地区3个主要不整合(D1/O2、T3/D2、K2/J2)具不同的剥蚀量,表明楚雄盐地曾有较为复杂的剥蚀史:其中云参1井3个不整合的剥蚀量分别为220m(D1/O2)、180m(T3/D2)和105m(K2/J2);云龙凹陷露头剖面3个不整合的剥蚀量为263m(D1/O2)、149m(T3/D2)和280m(K2/J2)。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 地热史, 剥蚀史, 楚雄盆地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