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质 ›› 2024, Vol. 38 ›› Issue (06): 1498-1510.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4.052
李辉1(), 张涛1, 侯雨庭1, 喻健1, 何鑫2, 陈世加2,3,4(
), 李勇2
出版日期:
2024-12-10
发布日期:
2024-12-09
通信作者:
陈世加,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出生,主要从事油气成藏地球化学、非常规油气地质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Email:csj199131010015@163.com。作者简介:
李辉,男,工程师,1990年出生,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地质研究。Email:329649924@qq.com。
基金资助:
LI Hui1(), ZHANG Tao1, HOU Yuting1, YU Jian1, HE Xin2, CHEN Shijia2,3,4(
), LI Yong2
Published:
2024-12-10
Online:
2024-12-09
摘要: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层系致密储层油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其储层充注物性下限的大小是评价该地区致密油勘探开发潜力的关键。本次研究通过孔隙度、渗透率(简称为孔渗)含油饱和度分析以及高压压汞等实验方法,采用物性试油法、经验统计法和孔喉半径法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层位致密储层充注物性下限,并探讨其控制因素和对油气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陇东—姬塬地区致密砂岩以石英为主,储层孔渗平均为8.17%和0.15×10-3 μm2;陕北地区致密砂岩以长石为主,储层孔渗平均为8.20%和0.21×10-3 μm2。陇东—姬塬地区的长71段致密储层孔渗下限为4.93%和0.034×10-3 μm2,长72段致密储层孔渗下限为4.36%和0.027×10-3 μm2;陕北地区长71段致密储层孔渗下限为5.90%和0.048×10-3 μm2,长72段致密储层孔渗下限为5.60%和0.043×10-3 μm2。储层充注物性下限受储层物性、源岩生烃能力和源储间距三个因素影响。储层物性好、烃源岩生烃能力强、源储间距小的地区储层充注下限低,如烃源岩厚度更大的陇东—姬塬地区储层充注下限低于陕北地区,源储间距小的长72段储层充注下限低于长71段。储层充注物性下限越低,储层含油饱和度越高。储层充注下限低的陇东地区,平均含油饱和度为31.28%,陕北地区平均含油饱和度则为28.40%,明显低于陇东地区。同理,长72段储层含油饱和度高于长71段储层。
中图分类号:
李辉, 张涛, 侯雨庭, 喻健, 何鑫, 陈世加, 李勇.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陆相页岩层系致密储层充注物性下限及其控制因素[J]. 现代地质, 2024, 38(06): 1498-1510.
LI Hui, ZHANG Tao, HOU Yuting, YU Jian, HE Xin, CHEN Shijia, LI Yong. Lower Limit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Filling Materials in Tight Reservoirs of the Chang 7 Memb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Ordos Basin, and Their Controlling Factors[J]. Geoscience, 2024, 38(06): 1498-1510.
图1 鄂尔多斯盆地地理位置和地层综合柱状图(据文献[39]和[40]修改)
Fig.1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stratigraphic column of the Ordos Basin (modified from refs.[39-40])
图4 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分布直方图 (a)陇东—姬塬地区长7段砂岩孔隙度分布;(b)陕北地区长7段砂岩孔隙度分布;(c)陇东—姬塬地区长7段砂岩渗透率分布;(d)陕北地区长7段砂岩渗透率分布
Fig.4 Histogram show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图5 长7段不同试油层含油饱和度箱型图和正态分布曲线 (a)陇东—姬塬地区长71亚段;(b)陇东—姬塬地区长72亚段;(c)陕北地区长71亚段;(d)陕北地区长72亚段
Fig.5 Box diagram and normal distribution curve of oil saturation for different test oil layers in the Chang 7 Member
图6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典型井不同含油性岩样实测储层物性
Fig.6 Actual measurements of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for different oil-bearing rock samples from typical wells in the Chang 7 Member of the Ordos Basin
图7 物性试油法分析储层充注物性下限 (a)陇东—姬塬地区长71亚段;(b)陇东—姬塬地区长72亚段;(c)陕北地区长71亚段;(d)陕北地区长72亚段
Fig.7 Analysis of the lower limit of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using the physical property test method
图8 经验统计法分析储层充注物性下限 (a)(b)陇东—姬塬地区长71亚段孔渗分布频率直方图;(c)(d)陕北地区长71亚段孔渗分布频率直方图;(e)(f)陇东—姬塬地区长72亚段孔渗分布频率直方图;(g)(h)陕北地区长72亚段孔渗分布频率直方图
Fig.8 Empirical statistical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lower limit of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图10 长7段致密储层中值半径与渗透率交会图 (a)陇东—姬塬地区长71亚段;(b)陇东—姬塬地区长72亚段;(c)陕北地区长71亚段;(d)陕北地区长72亚段
Fig.10 Intersection diagram of median pore radius and permeability for the Chang 7 Member
地区 | 方法 | 层位 | 孔隙度下 限(%) | 渗透率 下限 (10-3μm2) | 实测孔隙 度下限区 间(%) | 实测渗透率 下限区间 (10-3μm2) |
---|---|---|---|---|---|---|
陇东— 姬塬 | 物性试 油法 | 长71 | 4.96 | 0.0360 | 3.71~ 7.25 | 0.0194~ 0.1180 |
长72 | 4.37 | 0.0280 | ||||
经验统 计法 | 长71 | 4.94 | 0.0347 | |||
长72 | 4.38 | 0.0274 | ||||
孔喉半 径法 | 长71 | 4.88 | 0.0317 | |||
长72 | 4.32 | 0.0268 | ||||
陕北 | 物性试 油法 | 长71 | 5.88 | 0.0500 | 5.12~ 8.168 | 0.0425~ 0.0890 |
长72 | 5.75 | 0.0450 | ||||
经验统 计法 | 长71 | 5.92 | 0.0468 | |||
长72 | 5.69 | 0.0430 | ||||
孔喉半 径法 | 长71 | 5.89 | 0.0458 | |||
长72 | 5.37 | 0.0407 |
表1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储层充注物性下限
Table 1 Lower limit of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layers of the Chang 7 Member, Ordos Basin
地区 | 方法 | 层位 | 孔隙度下 限(%) | 渗透率 下限 (10-3μm2) | 实测孔隙 度下限区 间(%) | 实测渗透率 下限区间 (10-3μm2) |
---|---|---|---|---|---|---|
陇东— 姬塬 | 物性试 油法 | 长71 | 4.96 | 0.0360 | 3.71~ 7.25 | 0.0194~ 0.1180 |
长72 | 4.37 | 0.0280 | ||||
经验统 计法 | 长71 | 4.94 | 0.0347 | |||
长72 | 4.38 | 0.0274 | ||||
孔喉半 径法 | 长71 | 4.88 | 0.0317 | |||
长72 | 4.32 | 0.0268 | ||||
陕北 | 物性试 油法 | 长71 | 5.88 | 0.0500 | 5.12~ 8.168 | 0.0425~ 0.0890 |
长72 | 5.75 | 0.0450 | ||||
经验统 计法 | 长71 | 5.92 | 0.0468 | |||
长72 | 5.69 | 0.0430 | ||||
孔喉半 径法 | 长71 | 5.89 | 0.0458 | |||
长72 | 5.37 | 0.0407 |
图11 长7段致密储层中值半径与孔隙度交会图 (a)陇东—姬塬地区长71亚段;(b)陇东—姬塬地区长72亚段;(c)陕北地区长71亚段;(d)陕北地区长72亚段
Fig.11 Intersection diagram of median pore radius and porosity in the Chang 7 Member
图12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储层孔隙度与储层含油饱和度交会图 (a)陇东—姬塬地区长71亚段;(b)陇东—姬塬地区长72亚段;(c)陕北地区长71亚段;(d)陕北地区长72亚段
Fig.12 Intersection diagram of reservoir porosity and oil saturation in the Chang 7 Member, Ordos Basin
图14 致密储层与长73主力烃源岩之间垂直距离和储层含油饱和度交会图 (a)陇东—姬塬地区;(b)陕北地区
Fig.14 Cross plot of vertical distance between the tight reservoir and main source rock in the Chang 73 submember versus reservoir oil saturation
[1] |
周能武, 卢双舫, 王民, 等. 中国典型陆相盆地致密油成储界限与分级评价标准[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1, 48(5): 939-949.
DOI |
[2] |
胡素云, 陶士振, 王民, 等. 陆相湖盆致密油充注运聚机理与富集主控因素[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3, 50(3): 481-490, 529.
DOI |
[3] |
胡素云, 陶士振, 闫伟鹏, 等. 中国陆相致密油富集规律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9, 30(8): 1083-1093.
DOI |
[4] |
贾承造. 论非常规油气对经典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理论的突破及意义[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 44(1):1-11.
DOI |
[5] | 杨跃明, 杨家静, 杨光, 等.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致密油研究新进展[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 43(6): 873-882. |
[6] |
胡素云, 朱如凯, 吴松涛, 等. 中国陆相致密油效益勘探开发[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8, 45(4): 737-748.
DOI |
[7] | 匡立春, 唐勇, 雷德文, 等.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咸化湖相云质岩致密油形成条件与勘探潜力[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6): 657-667. |
[8] | 王媛, 汪少勇, 李建忠, 等. 辽西雷家地区沙四段中-低熟烃源岩排烃效率与致密油-页岩油勘探前景[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 40(4): 810-821. |
[9] | 杨华, 李士祥, 刘显阳.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页岩油特征及资源潜力[J]. 石油学报, 2013, 34(1):1-11. |
[10] | 汶锋刚, 朱玉双, 任战利, 等.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小层致密砂岩含油性控制因素[J]. 现代地质, 2018, 32(1): 183-190. |
[11] | 肖正录, 李勇, 喻健, 等. 致密油 “近源成藏” 关键地球化学证据: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近源组合为例[J]. 石油实验地质, 2023, 45(3): 517-527. |
[12] | 李庆, 李江山, 卢浩, 等.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3页岩层系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现代地质, 2022, 36(5): 1254-1270. |
[13] | 王浩男, 肖晖, 苗晨阳, 等. 致密砂岩储层油充注下限综合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油藏为例[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20, 39(2): 147-156. |
[14] | 梁全胜, 张志升, 张金良, 等. 陕北下寺湾油区长7致密油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J]. 非常规油气, 2016, 3(2): 17-21. |
[15] |
张凤奇, 钟红利, 魏登峰, 等.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长7段致密砂岩油藏成藏物性下限[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28(2): 232-240.
DOI |
[16] | 景辅泰, 罗霞, 杨智, 等. 页岩层系致密储层物性下限——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 31(6):835-845. |
[17] | 吴康军, 刘洛夫, 徐正建, 等.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致密油成藏物性下限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 2016, 38(1): 63-69. |
[18] | 付金华, 罗安湘, 张妮妮, 等. 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J]. 中国石油勘探, 2014, 19(6): 82-88. |
[19] |
付锁堂, 金之钧, 付金华, 等.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从致密油到页岩油认识的转变及勘探开发意义[J]. 石油学报, 2021, 42(5): 561-569.
DOI |
[20] |
付金华, 牛小兵, 淡卫东, 等.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进展[J]. 中国石油勘探, 2019, 24(5): 601-614.
DOI |
[21] | 刘群, 袁选俊, 林森虎, 等. 湖相泥岩、页岩的沉积环境和特征对比——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 39(3):531-540. |
[22] | 高岗, 梁晓伟, 朱康乐, 等.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源储组合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J]. 西北地质, 2021, 54(3): 198-205. |
[23] | 韩载华, 赵靖舟, 孟选刚, 等.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湖盆东部 “边缘” 长7段烃源岩的发现及其地球化学特征[J]. 石油实验地质, 2020, 42(6): 991-1000. |
[24] | 肖玲, 胡榕, 韩永林, 等. 鄂尔多斯盆地新安边地区长7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9(3): 284-293. |
[25] |
肖正录, 路俊刚, 廖建波, 等.白豹—南梁地区$长_{4+5_1}$油藏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4(6): 29-42.
DOI |
[26] | 朱必清, 陈世加, 白艳军, 等. 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延长组长8段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J]. 现代地质, 2022, 36(2): 742-754. |
[27] | 刘翰林, 邹才能, 邱振, 等. 陆相黑色页岩沉积环境及有机质富集机制——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为例[J]. 沉积学报, 2023, 41(6): 1810-1829. |
[28] | 李文厚, 刘溪, 张倩, 等. 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演化[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9(4): 605-621. |
[29] | 武富礼, 李文厚, 李玉宏.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J]. 古地理学报, 2004, 6(3): 307-315. |
[30] | 萧高健, 骆杨, 刘洪平.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区块延长组长6-长7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分析[J]. 地质科技通报, 2023, 42(2):69-82. |
[31] |
赵文智, 卞从胜, 李永新, 等.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3亚段页岩有机质转化率、排烃效率与页岩油主富集类型[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3, 50(1):12-23.
DOI |
[32] | 刘润川, 任战利, 马侃, 等.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油气成藏期次研究[J]. 现代地质, 2019, 33(6): 1263-1274. |
[33] | 唐玮玮, 吴晓明, 王为林, 等.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北地区延长组长72亚段重力流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9(5): 561-569, 585. |
[34] |
宋岩, 罗群, 姜振学, 等. 中国中西部沉积盆地致密油富集机理及其主控因素[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1, 48(2): 421-433.
DOI |
[35] | 任战利, 祁凯, 李进步, 等. 鄂尔多斯盆地热动力演化史及其对油气成藏与富集的控制作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1, 42(5): 1030-1042. |
[36] | 刘江斌, 李文厚, 任战利, 等. 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烃源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J]. 地质科学, 2020, 55(4): 989-1000. |
[37] | 梁正中, 许红涛, 李昌. 低渗致密储层物性对含油性的控制作用浅析: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为例[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2, 37(6): 2417-2427. |
[38] | 屈童, 高岗, 梁晓伟, 等.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致密油成藏机理分析[J]. 地质学报, 2022, 96(2): 616-629. |
[39] |
刘显阳, 李士祥, 周新平, 等.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新领域、新类型及资源潜力[J]. 石油学报, 2023, 44(12):2070-2090.
DOI |
[40] | 付金华, 董国栋, 周新平, 等.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进展与勘探技术[J].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3):19-40. |
[41] | 朱亚林, 董浩, 刘进龙, 等. 上畛子地区长6储层有效厚度下限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6, 30(6): 69-72. |
[42] |
陈佳, 封从军, 俞天军, 等.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Y113—Y133天然气井区盒8段致密储层物性下限[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2, 33(6): 955-966.
DOI |
[43] | 代金友, 林立新, 王洋, 等. 四种储层物性下限的理论探讨与实例分析[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2, 29(3): 29-35. |
[44] | 方欣欣, 郭迎春, 王朋, 等. 致密油成藏研究进展与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J]. 中国地质, 2020, 47(1): 43-56. |
[45] | 马洪, 李建忠, 杨涛, 等. 中国陆相湖盆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综述[J]. 石油实验地质, 2014, 36(6): 668-677. |
[1] | 刘孝锐, 路俊刚, 谭开俊, 廖建波, 龙礼文, 陈世加, 李勇, 肖正录.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HQ地区长7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长8段原油来源分析[J]. 现代地质, 2024, 38(05): 1306-1324. |
[2] | 何鑫, 陈世加, 胡琮, 张海峰, 牟蜚声, 陆奕帆, 代林锋, 付晓燕, 韩玫梅. 陆相页岩层系岩性组合模式及其对原油差异性富集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例[J]. 现代地质, 2024, 38(05): 1325-1337. |
[3] | 邓毅, 高崇龙, 王剑, 刘明, 孟元林, 任影, 刘可, 王柯.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齐古组深层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J]. 现代地质, 2024, 38(02): 335-349. |
[4] | 薛洋, 廖福, 王广才. 环鄱阳湖地区地下水pH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J]. 现代地质, 2024, 38(02): 419-426. |
[5] | 张保涛, 梅贞华, 李秀章, 姜晓平, 胡兆国, 王小玉, 赵晓博, 胡加斌, 柳森. 华北克拉通矽卡岩型富铁矿成矿关键控制因素:来自地层学的制约[J]. 现代地质, 2024, 38(01): 98-116. |
[6] | 束青林, 赵辉, 姜在兴, 赵国光. 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商河地区古近系沙四上亚段滩坝沉积特征[J]. 现代地质, 2023, 37(05): 1232-1242. |
[7] | 师良, 范柏江, 王霞, 李亚婷, 黄飞飞, 戴欣洋. 鄂尔多斯盆地长9页岩烃源岩的元素组成及其古沉积环境[J]. 现代地质, 2023, 37(05): 1254-1263. |
[8] | 陈曦, 肖玲, 王明瑜, 郝晨曦, 王峰, 唐红南.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长8油层组物源与古沉积环境恢复:来自岩石地球化学的证据[J]. 现代地质, 2023, 37(05): 1264-1281. |
[9] | 王续学, 张祥玉, 李守军, 张家豪, 张振宇. 莱阳凹陷莱阳群黑色页岩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特征与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J]. 现代地质, 2023, 37(03): 733-744. |
[10] | 崔树辉, 吴鹏, 赵霏, 牛艳伟, 蔡文浙, 王波.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页岩气成藏因素分析及富集区预测[J]. 现代地质, 2022, 36(05): 1271-1280. |
[11] | 孙遥, 郭峰, 彭晓霞, 向佳, 张磊, 杨旭东. 曲流河相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油田延9为例[J]. 现代地质, 2022, 36(05): 1403-1413. |
[12] | 郑庆华, 刘行军, 张小龙, 王洪君, 廖永乐, 安二亮, 刘涛, 张建娜, 左琴. 再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3砂层组与烃源岩相关的高伽马砂岩[J]. 现代地质, 2022, 36(04): 1087-1094. |
[13] | 朱必清, 陈世加, 白艳军, 雷俊杰, 尹相东. 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延长组长8段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J]. 现代地质, 2022, 36(02): 742-754. |
[14] | 师良, 赵彤彤, 查辉, 王妍妍, 霍萍萍, 范柏江. 延安周边地区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页岩油潜力评价[J]. 现代地质, 2021, 35(04): 1043-1053. |
[15] | 崔改霞, 魏钦廉, 肖玲, 王松, 胡榕, 王翀峘.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二叠系盒8下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J]. 现代地质, 2021, 35(04): 1088-1097.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