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汤良杰,李京昌,余一欣,等.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构造差异变形和分段性特征探讨 [J]. 地质学报, 2006, 80(3): 313-320.
[2]陈发景,汪新文. 中国西北地区陆内前陆盆地的鉴别标志 [J]. 现代地质, 2004, 18(2): 151-156.
[3]何登发,周新源,杨海军,等. 库车坳陷的地质结构及其对大油气田的控制作用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9,33(1): 19-32.
[4]漆家福,雷刚林,李明刚,等.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结构模型及其形成机制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9, 33(1): 49-56.
[5]汤良杰,余一欣,杨文静,等. 库车坳陷古隆起与盐构造特征及控油气作用 [J]. 地质学报,2007,81(2): 143-150.
[6]黄少英,王月然,魏红兴.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盐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9,33(1): 117-123.
[7]邬光辉,王招明,刘玉魁,等.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盐构造运动学特征 [J]. 地质论评, 2004,50(5): 476-483.
[8]汪新,唐鹏程,谢会文,等. 库车坳陷西段新生代盐构造特征及演化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9,33(1): 57-65.
[9]何春波,汤良杰,黄太柱,等.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滑脱构造与分层构造变形 [J]. 现代地质, 2009, 23(6): 1085-1092.
[10]孙家振,李兰斌,周新源,等. 塔里木盆地库车凹陷克拉苏构造带典型构造样式与变形机理分析 [J]. 石油实验地质, 2003,25(3): 247-251.
[11]汤良杰,金之钧. 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负反转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J]. 现代地质, 1999, 13(1): 93-98.
[12]余一欣,汤良杰,杨文静,等.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盐构造分段差异变形特征 [J]. 地质学报, 2007, 81(2): 166-173.
[13]殷进垠.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盐构造与油气成藏特征 [J]. 断块油气田,2008,15(5): 34-36.
[14]肖建新,林畅松,刘景彦. 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白垩系沉积古地理 [J]. 现代地质,2005,19(2): 253-260.
[15]管树巍,李本亮,何登发,等. 晚新生代以来天山南、北麓冲断作用的定量分析 [J]. 地质学报, 2007, 81(6): 725-7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