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地质!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1-12-14
    目录
    目录
    2011, 25(6):  0. 
    摘要 ( 664 )   PDF (523KB) ( 6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造地质学
    雪峰山西部中生代厚皮逆冲推覆构造样式与变形特征研究
    汪昌亮, 颜丹平, 张冰, 许延波, 汤双立
    2011, 25(6):  1021-1031. 
    摘要 ( 4928 )   PDF (15310KB) ( 18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雪峰山厚皮逆冲推覆构造带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由南向北,主构造线走向由北北东向渐变为北东东向,形成向北西突出的弧形。构造带内基底新元古界板溪群大面积出露,这些基底出露的原因和构造方式是华南中生代大地构造分析的核心问题之一。以野外构造解析为基础,结合相关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对雪峰山西部逆冲推覆构造的构造样式与变形序列进行了系统的解析。结果表明,雪峰山构造带从印支期开始发育由南东向北西的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逆冲断层在近地表向南东陡倾,向下逐渐收敛于基底内的滑脱断层之上。基底新元古界板溪群及早古生界均卷入了推覆构造,同时逆冲覆盖于中生代地层之上,形成厚皮构造,并造成了基底板溪群的大面积出露。

    岩石学与地球化学
    华北陆块南缘燕山期花岗岩带岩浆演化:以小秦岭—外方山地区为例
    王振强, 徐建昌, 冯建之, 祁冬梅, 杨钢, 孙卫志
    2011, 25(6):  1032-1046. 
    摘要 ( 5647 )   PDF (10231KB) ( 86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外方山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将其形成过程划分为160~155 Ma(Ⅰ)、150~125 Ma(Ⅱ)、120~110 Ma(Ⅲ)3个期次,与中国北方大规模岩浆活动期次并不完全一致。这3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元素演化较为特殊,Ⅰ期花岗岩(南泥湖、上房沟等岩体)与Ⅲ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较为相似,均以异常高的K含量、明显的负Eu异常及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或不分馏为主要特征,为A型花岗岩。Ⅱ期花岗岩为偏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富集Rb、Th、U和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和Ta等高场强元素,P2O5含量随SiO2含量增加呈递减趋势,为I型花岗岩,大部分样品Sr>300.00×10-6,Y<19.00×10-6,Yb<1.90×10-6,具有埃达克岩的属性。时代由老至新,Ⅰ、Ⅱ、Ⅲ花岗岩呈现出A型—I型—A型的演化规律。Ⅰ期花岗岩形成于挤压构造背景下的局部伸展环境;Ⅱ期花岗岩则形成于华北陆块南缘构造体制转换阶段,是地壳加厚导致的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Ⅲ期花岗岩则是扬子与华北陆块拼合后,板块逐渐稳定,岩石圈发生伸展,下地壳岩石减压熔融形成的。

    东准噶尔卡姆斯特北海相火山-沉积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王一剑, 刘洪军, 周娟萍 , 渠洪杰
    2011, 25(6):  1047-1058. 
    摘要 ( 9992 )   PDF (9274KB) ( 13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LA-ICP-MS U-Pb法,对位于东准噶尔卡姆斯特北部10 km处有争议的海相碎屑岩样品进行了U-Pb年龄测定,共测试碎屑锆石100颗,其中有效年龄数据点共90个。测试结果表明:(1)该套岩层的形成年龄可能为早石炭世。因为最年轻的谐和年龄为333.2 Ma,限定了该岩层的沉积下限。(2)该套岩层有多个物源区。碎屑锆石定年结果与区域岩浆热事件对比结果表明:早寒武世碎屑锆石(523.1 Ma、535.1 Ma)可能来自前人所述的准噶尔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但有待进一步研究;中—晚奥陶世碎屑锆石(440.0 Ma、460.9 Ma)来自荒草坡群火山碎屑岩;早志留世碎屑锆石(429.3 Ma)可能来源于周边地区沉积的下志留统;中泥盆世碎屑锆石((371.5±2.5 )Ma)来自卓木巴斯套组和乌鲁苏巴斯套组地层;早石炭世碎屑锆石((336.4±0.8)~(353.5±0.7)Ma)来自南明水组。(3)在测试的碎屑锆石中,有一颗锆石年龄为2 676.2 Ma,谐和度为99%,为可能存在前寒武纪古老结晶基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有待更进一步的证据。

    黔南坳陷上震旦统灯影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
    王鹏万, 陈子炓, 李娴静, 程刚, 贺训云, 徐政语, 马立桥, 董庸, 黄羚
    2011, 25(6):  1059-1065. 
    摘要 ( 8806 )   PDF (5461KB) ( 24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黔南坳陷上震旦统灯影组发育局限-开阔台地相白云岩。在麻江羊跳寨剖面灯影组碳酸盐岩样品测试分析基础上,利用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相关性、组分含量及特征元素比值特征,探讨了研究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古沉积环境意义。结果表明:(1)CaO和MgO成明显正相关,SiO2与CaO、MgO呈负相关;Sr与MgO呈明显负相关,与Al2O3、K2O、Na2O、TiO2,P2O5,TFe存在正相关性;V,Al2O3,K2O ,TiO2,TFe ,P2O5之间呈正相关;Mn与TFe存在弱正相关性。(2)Sr含量和1 000×(Sr/Ca)值随沉积水体的加深而增大,可作为判断古水深和层序界面的标志。(3)根据Sr/Ba、镁铝比值(m=100×(MgO/Al2O3))、MgO/CaO及V/ (V+Ni)比值特征分析了灯影组沉积期的古盐度、古气候和古氧化还原环境。灯影组总体上形成于炎热干燥气候下的陆表海还原沉积环境,有陆源碎屑物质供应。其中灯影组二段沉积末古水深达到最大,灯影组五段古盐度最高。灯影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的沉积环境与岩性特征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表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关系密切,可作为沉积相分析的重要标志。

    长江口外海域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蓝先洪, 张志珣, 李日辉, 王中波, 陈晓辉, 侯方辉
    2011, 25(6):  1066-1076. 
    摘要 ( 2231 )   PDF (7873KB) ( 8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采自长江口外海域187个表层沉积物的 25个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标准差系数、相关分析及R型因子分析,探讨了微量元素的来源和分布特征。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微量元素Li、V、Cr、Co、Ni、Ga、Cu、Zn、Th和Rb分布基本相似;Sr分布与Li、Cu、Pb、Zn、Th和Rb相反;研究区东南部Sr分布与生物作用有明显关系;Cd和Mo分布与粒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差,主要受氧化还原环境的控制;Zr分布反映了长江物源的影响。相关分析和 R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沉积作用、粒度控制效应、海洋生物作用、氧化还原环境和源区地质背景等对长江口外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分布起着主要控制作用。

    矿床学
    内蒙古长山壕金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
    赵百胜, 刘家军, 王建平, 翟裕生, 彭润民2 王守光, 沈存利
    2011, 25(6):  1077-1087. 
    摘要 ( 2384 )   PDF (9241KB) ( 18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山壕金矿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中部发现的一个大型浅变质碎屑岩型金矿,产于中—新元古代白云鄂博群比鲁特组碳质板岩和千枚岩中,矿体与围岩呈渐变关系。矿石呈硫化物细脉和石英硫化物细脉状,产于地层层理、节理和破碎带中,与地层同步褶皱变形。矿石的微量元素特征与围岩一致,矿石铅同位素为208Pb/204Pb为37.430 8~38.979 2,207Pb/204Pb为15.452 2~15.674 1,206Pb/204Pb为17.109~18.921 7,与地层铅同位素接近。流体包裹体以液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230~370 ℃,平均286.8 ℃;盐度w(NaCl)为6.01%~20.52%,平均10.84%;包裹体水的δD为-108‰~-112‰,δ18O为6.4‰~9.4‰。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自地层,成矿热液主要来自地层水。研究认为长山壕金矿为沉积-变质型金矿,后期的岩浆活动对成矿作用影响较小。

    陕西省双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刘必政, 王建平, 王可新, 刘家军, 谢海鹰, 曹瑞荣, 惠德峰, 程建军
    2011, 25(6):  1088-1098. 
    摘要 ( 5320 )   PDF (7713KB) ( 15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王金矿位于陕西省太白县西南部,矿床赋存于秦岭泥盆系地层中。双王金矿床8号、9号、7号、5号、6号、2号矿体内热液矿物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成矿早期、主成矿期和成矿后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范围分别为300~463 ℃、220~340 ℃和100~279 ℃。主成矿期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2.1%~22.7% NaCleqv)、富CO2和含有N2、CH4等气体的特征。从矿区东部向西部成矿压力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流体体系趋于开放。成矿流体来源较为复杂,以岩浆水和变质水为主,后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包裹体的多样性及演化特征和角砾岩型矿化特征显示双王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不混溶性特征,成矿压力约为100~170 MPa。流体的减压沸腾是导致金沉淀成矿的重要原因。

    山东乳山金青顶金矿成矿构造和应力场研究
    高建伟, 赵国春, 毛小红, 滕超, 董汉文, 李胜荣, 宋玉波, 刘振豪
    2011, 25(6):  1099-1107. 
    摘要 ( 4993 )   PDF (9804KB) ( 15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青顶金矿位于胶东东部牟平—乳山金成矿带的中部,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基于构造填图、古构造应力场反演和古应力差值估算结果的分析,初步探讨了该矿床控矿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及构造演化历史。研究表明:该断裂经历了3期活动,即在成矿前为左行压扭,在成矿期—煌斑岩脉侵入为右行张扭,在成矿后为左行压扭;成矿作用发生在构造应力场转换时期。通过对该矿床成矿演化机理的探讨,说明成矿受到构造应力场方向、断裂的运动方向和断裂面的性质等多个因素制约,是多个构造要素耦合的结果。

    石油地质学
    塔中原油超高二苯并噻吩硫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李素梅, 张宝收, 张海祖, 盛世忠, 赵明
    2011, 25(6):  1108-1120. 
    摘要 ( 1689 )   PDF (10124KB) ( 7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中相当部分原油具有高丰度芳香硫——二苯并噻吩(DBTs)特征,其在原油中的绝对丰度高达26 859 μg/g,在芳烃中的相对丰度高达58.2%,主要分布在塔中I号构造带下奥陶统、塔中4(TZ4)和塔中1-6(TZ1-6)井区。采用综合地球化学研究途径,对该区原油的高DBTs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初步探讨。分析表明,研究区母源岩较强地控制DBTs的丰度,纯泥岩、页岩中DBTs丰度不高,灰岩、云岩等烃源岩DBTs丰度偏高或超高;观察到在正常油窗范围内,烃源岩和相关原油随成熟度增加DBTs丰度增加,而塔中型高-过熟原油中DBTs丰度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表明热成熟作用对该化合物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发现生物降解、水洗可使原油中DBTs丰度降低,但对塔中原油中DBTs影响较小;观测到塔中相当部分原油的DBTs含量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的作用产物H2S、硫醇、长链烷基四氢噻烷有一定正相关性。对比研究认为,有多种因素控制塔中原油中DBTs丰度与分布,热成熟作用、TSR是导致塔中下奥陶统部分原油高DBTs特征的重要原因,前者可能是主要因素,特殊母源岩因素相对较少,尽管尚不能排除。TZ4井区等石炭系高DBTs原油主要来自深部地层,与下奥陶统抑或更深层高DBTS原油的混入有关。本研究对于该区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珠三坳陷烃源岩及油源研究再认识
    傅宁, 李友川, 孙建新, 孙玉梅, 徐建永
    2011, 25(6):  1121-1130. 
    摘要 ( 4296 )   PDF (8611KB) ( 14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进一步加强珠三坳陷的勘探研究,应用色质、同位素、轻烃等地球化学分析方法,重新取样分析了珠三坳陷37个原油样品和40个岩石样品,根据新分析的资料对珠三坳陷烃源岩和油源再次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珠三坳陷文昌B凹陷主力烃源岩是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而不是文昌组滨浅湖相烃源岩,文昌A凹陷主力烃源岩则是湖沼相的恩平组烃源岩;文昌B凹陷的WC19-1和WC19-2构造原油的主要贡献者是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文昌A凹陷的WC9-1、WC9-2、WC9-3、WC14-3、WC11-2构造原油主要贡献者是恩平组烃源岩;琼海凸起西区(WC13-1、WC13-2、QH18-1、QH23-1构造)原油主要源自文昌B凹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琼海凸起东区(WC19-6N、WC7-2、WC7-3、WC8-3构造)原油则主要源于文昌A凹陷恩平组烃源岩;珠三坳陷主要经历了两期油气充填。

    东营凹陷胜北断裂带沙二段油气运移特征和运移模式
    曾溅辉, 孙占强, 郭凯 , 张永旺
    2011, 25(6):  1131-1136. 
    摘要 ( 2077 )   PDF (4379KB) ( 10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胜北断裂带的断层活动对沙二段油气运移和聚集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断裂活动,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分别沿坨94断层和南北向断层垂直向上运移进入沙二段,然后以东部的南北向断裂和西部的坨94号断裂为中心,在沙二段辐射状侧向运移,并在东部的胜利村背斜和西部的坨庄背斜鞍部汇合,形成沙四段和沙三段原油的混源油气藏。

    冀中廊固凹陷油气输导体系类型与成藏模式
    王宗礼, 罗强, 李胜利, 李向阳, 谢京, 赵磊, 崔庆庆
    2011, 25(6):  1137-1144. 
    摘要 ( 2317 )   PDF (6979KB) ( 12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廊固凹陷油气成藏机制不够清晰,油气运移和输导体系仍不明确等问题,首先从反映油气运移和输导体系通道的参数筛选入手,重点分析含蜡量和油田水矿化度随埋深的变化规律,进而根据其垂向的分布组合样式,总结出A型(常规层析型)、B型(快速通道型)和C型(孔隙—裂缝型)3种油气藏输导体系类型,并按构造区带分析了不同输导体系约束的油气藏的空间展布特征。然后研究输导体系对油气藏的深度、规模、类型和相态的控制作用。最后根据输导体系类型划分方案建立了4种成藏模式,为油气勘探方向和勘探目标的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大庆长垣姚家组高频层序地层与米兰科维奇旋回对应性
    孙阳, 樊太亮, 傅良同, 王海荣, 胡晓兰
    2011, 25(6):  1145-1151. 
    摘要 ( 1959 )   PDF (5874KB) ( 1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典型取心井对大庆长垣姚家组进行高频层序划分,共识别出98个超短期旋回,33个短期旋回,9个中期旋回和3个长期旋回。同时大庆长垣姚家组自然伽马曲线频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层中很好地保存了米兰科维奇旋回。其中,偏心率短周期引起的沉积旋回厚度为2.679~3.972 m,地轴倾角周期引起的沉积旋回厚度为1.379~2.131 m,岁差周期引起的沉积旋回厚度为0.601~0.901 m。高频层序与米兰科维奇旋回之间存在着较好的一致性,高频层序中期旋回、短期旋回和超短期旋回大致分别与米兰科维奇旋回的偏心率长周期、偏心率短周期以及岁差周期对应。地球轨道变化所引起的湖平面变化是高频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

    砂岩机械压实与物性演化成岩模拟实验初探
    操应长, 葸克来, 王健, 远光辉, 杨田
    2011, 25(6):  1152-1158. 
    摘要 ( 2395 )   PDF (5839KB) ( 10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模拟沉积地层埋藏成岩过程中,压实作用下储层物性参数的连续变化特征,采用自行设计的成岩作用模拟实验系统,利用不同的现代沉积物样品,开展了砂岩机械压实作用模拟实验。实验表明:砂岩机械压实作用过程中孔隙度和渗透率随深度的变化具有分段性,即早期速变阶段和晚期缓变阶段。利用缓变阶段的数据分析发现,深度与孔隙度之间存在着良好的指数关系,深度与渗透率之间存在着良好的乘幂关系,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存在着良好的指数关系。只经历机械压实作用的情况下,相同物源、相同分选的砂岩,颗粒粒度越粗,压实作用过程中,压实减孔率越小,最终保存的孔隙越多,砂岩渗透性越好;不同分选、相近粒度的砂岩,分选越差,压实作用过程中,压实减孔率越大,最终保存的孔隙越少,砂岩渗透性越差。不同岩相类型的砂岩,在压实缓变阶段,分选好中砂岩相平均百米减孔量最小,其次为分选好细砂岩相和分选好粉砂岩相,再次为分选中等粗砂岩相,分选差含砂砾岩相平均百米减孔量最大。

    井筒与油藏耦合的压裂水平井非稳态产能计算模型
    曾凡辉, 郭建春, 尹建
    2011, 25(6):  1159-1166. 
    摘要 ( 4423 )   PDF (4647KB) ( 17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准确预测压裂水平井的产量,综合考虑流体在储层、井壁、压裂裂缝、射孔孔眼以及水平井筒中的流动过程,根据势叠加原理,建立了考虑射孔孔眼、压裂裂缝生产干扰作用下的井筒、油藏耦合压裂水平井非稳态产能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只考虑裂缝生产与裂缝、孔眼同时生产时的水平井产量在生产初期差别较大,生产后期差别变小;由于裂缝、孔眼的干扰,水平井筒两端裂缝的产量高于中间裂缝的产量;由于井筒摩阻作用,关于水平井筒中心对称的裂缝流量不相等;随着裂缝长度增加,裂缝、射孔孔眼、水平井产量增大;随着裂缝导流能力增加,裂缝产量增大,射孔孔眼产量降低,水平井产量增大;射孔段越长,孔眼与裂缝的干扰愈强,单个孔眼的产量降低,但由于射孔数增加,水平井产量增大;射孔深度增加,压裂水平井产量增加。

    地球物理
    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法探测内蒙古巴丹吉林高大沙山结构及成因
    任伟, 金胜
    2011, 25(6):  1167-1173. 
    摘要 ( 5070 )   PDF (6071KB) ( 14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巴丹吉林沙漠拥有世界罕见的高大沙山群。为了解巴丹吉林高大沙山结构与成因,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测量,利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二维反演得到了沙山的横截电性剖面。沙山电性剖面深部呈现明显的低阻,而沙山中部存在一定规模高阻区域。判断巴丹吉林沙漠众多高大沙山群的形成是由其稳定的西北风作用、源源不断的地下水补给机制和特殊的地层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地下水由于蒸腾作用上升遇到古老沙丘的钙质层阻挡,由背风坡底部蒸发出来。水蒸气凝结在顶部滚落的沙子表面,使其抗风蚀能力增强,起到固沙作用;随着时间推移,沙山越来越大,形成高大沙山。

    基于典型饱水砂岩样品的多维空间多元统计密度反演方法
    张艳, 牛滨华, 孙春岩, 郭继亮, 孙逊
    2011, 25(6):  1174-1179. 
    摘要 ( 1304 )   PDF (3650KB) ( 9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测数据资料、岩石物理学和多维空间多元统计思想的结合,有助于定量解析数据,减少岩石骨架、流体信息预测的风险性。运用典型饱水砂岩样品(韩德华G组砂岩样品)的密度、黏土含量和孔隙度实测数据,反演石英、黏土和流体的密度,所得反演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得到的拟合密度与实测密度相关系数可达0.985 5。所提出的密度反演方法的核心是多维空间多元统计思想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结合;与传统二维空间二元回归的密度反演方法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避免回归运算中奇异点的影响,而且得到的拟合密度与实测密度呈更为显著的相关关系。反演结果的均值与实际值相对误差在2%左右,准确度高,证明了方法的合理有效性。

    水合物密度的数值计算及储层识别
    贾冀辉, 牛滨华, 孙春岩, 郭继亮, 孙逊, 刘思思
    2011, 25(6):  1180-1186. 
    摘要 ( 1592 )   PDF (3426KB) ( 1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然气水合物特殊的赋存环境决定着其储层为双相或多相孔隙介质。利用双相孔隙流体介质理论可以充分地考虑介质的结构、流体与固体的特殊性质、局部特性与整体效应的关系,能更准确地描述实际地层结构、地层性质以及地层对地震波的动态响应。根据天然气水合物的固态属性及其赋存地质条件,针对水合物储层构建了双相固体介质的岩石物理模型;提出正向、逆向、双向线性回归密度计算公式。以ODP 164航次991 A、995 A站位为例,基于此模型应用岩石的整体密度信息反演求取水合物和骨架介质的密度参数,水合物密度计算值分布在0.858 2~1.055 6 g/cm3之间;并对所得密度值进行修正计算,得到不同深度域孔隙内介质的密度值,根据计算结果进行了水合物有利储层的识别。为利用岩石物理方法研究水合物提供新的思路。

    水文地质
    影响北京地区粉质粘土和细砂的热导率因素统计分析
    栾英波, 卫万顺, 郑桂森, 季鑫楠
    2011, 25(6):  1187-1194. 
    摘要 ( 1887 )   PDF (6720KB) ( 16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能源短缺和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浅层地下空间的有限资源得到了快速开发利用,为高效合理使用地下有限热能,有必要研究岩土体的热物理参数变化规律。在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项目岩土体热物理性质测试和土工试验的基础上,对粉质粘土和细砂的热导率影响因素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从统计结果来看,在天然含水率条件下,粉砂质粘土的平均热导率为174 W/(m·K),细砂的平均热导率为155 W/(m·K),两者的热导率均随天然含水率、天然密度、孔隙比的变化趋势明显: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热导率逐渐减小,随密度的增加而热导率增大,随着孔隙度的增加则热导率逐渐降低,粉质粘土含水量在20%左右热导率最佳,细砂含水量在15%左右热导率最佳;由于样品物质成分和微观结构差异影响传热方式组合,因而导致不同地区乃至相同地区热导率与含水量等因素拟合方程形式不尽相同,但变化规律趋势相似。

    中国西北干旱区多级洼地地下水环境同位素分布特征及指示意义
    孙琦, 余翔, 周训, 陈剑杰, 高为超
    2011, 25(6):  1195-1200. 
    摘要 ( 1782 )   PDF (4617KB) ( 1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区位于西北干旱区,有两级储水洼地,地下水由山区侧向补给一级洼地,一级洼地通过泉水排泄地下水继而补给二级洼地,同时大气降水直接入渗、洪流间接入渗补给各储水洼地。通过氢氧同位素比例公式计算得到一级洼地大气降水占总补给量60%,其中直接补给量约占21%,山区洪流补给量约占79%,另外,山前侧向补给占40%;二级洼地降水补给量占38%,上游泉水补给量占62%。通过氚值指示,二级洼地不受现代降水影响;活塞流与全混合模型计算得到一级洼地浅层孔隙水平均年龄为32~60 a。

    某傍河污染场地排污河与地下水水力联系模拟研究
    刘丽雅, 何江涛, 王俊杰, 张昕
    2011, 25(6):  1201-1206. 
    摘要 ( 1426 )   PDF (3927KB) ( 12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常见地表排污河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选择安徽省淮北市濉河某傍河区域进行研究。在对研究场地开展野外调查、抽水试验、微水试验等工作的基础上,从水动力学角度对研究场地地下水进行系统研究。应用Processing Modflow建立了该研究场地的水文地质模型,根据各均衡区间水量交换情况揭示了排污河、深浅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状况。模拟结果表明,排污河与浅层含水层之间没有明显的水力联系;深、浅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微弱。

    承德地区两温泉中古细菌基因型多样性分析
    郝春博, 张丽娜, 李思远, 周训, 冯传平, 方斌
    2011, 25(6):  1207-1213. 
    摘要 ( 2021 )   PDF (4206KB) ( 13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对承德地区两个不同温度的温泉中古细菌的基因型多样性进行了分子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山湾子温泉(A12)74.5 ℃热水中的古细菌主要分属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两个门;七家温泉(A14)61.4 ℃热水中的古细菌则只属于泉古菌门,没有广古菌门微生物的分布。样品A12中的古细菌序列只可分为3种基因型,而A14中的古细菌序列可分为10种基因型。古细菌多样性的差异表明,温度是影响温泉中古细菌多样性水平的重要因素。样品A12中古细菌群落具有厌氧发酵乙酸产甲烷的生理功能,而A14中大多数古细菌均与氨氧化古菌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其主要生理功能为好氧氨氧化。

    工程地质
    龙门石窟潜溪寺凝结水定量测试研究
    方云, 黄璇, 王晓东, 张傲, 陈建平, 杨刚亮, 范子龙
    2011, 25(6):  1214-1218. 
    摘要 ( 1278 )   PDF (2585KB) ( 9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龙门石窟雕琢于碳酸盐岩体之中,受水的侵蚀破坏十分严重,而凝结水病害是水侵蚀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潜溪寺是龙门石窟凝结水病害比较典型的一个石窟。凝结水的定量测试是评价凝结水病害和分析其形成机理的重要手段。采用专门的测试设备在龙门石窟潜溪寺现场测定凝结水的凝结速率和凝结水量,主要包括试验仪器的率定试验和凝结水的定量采集试验,通过率定试验得到了试验时间和试验仪器误差的曲线关系,定量采集试验得到不同时间段的凝结速率。结合现场监测的凝结面积和生成凝结水的时间计算凝结水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仪器误差水量与时间可以拟合为线性关系;2010年潜溪寺的凝结水生成总量为200.68 kg,其量相当可观;潜溪寺内凝结水的生成速率上午最大,晚上最小;结合笔者前期研究成果分析,潜溪寺2006—2010年期间的年生成凝结水量呈波动状态,凝结水量的波动与年度的气候变化有关;2008年以来,潜溪寺的凝结水量有增多的趋势。位于南方的大足石刻凝结水的生成速率最高,位于北方的云冈石窟的凝结水生成速率最低,龙门石窟的凝结水生成速率介于二者之间,这与3个石窟的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相关。

    膨润土的有机改性及其钻井液性能
    胡继良, 陶士先, 付帆, 王成彪
    2011, 25(6):  1219-1222. 
    摘要 ( 1113 )   PDF (2562KB) ( 13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得了丙烯酸和丙烯酰胺的聚合物A。用聚合物A作为有机改性剂,采用混炼挤压法制备得到样品。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其结构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晶面间距由原来的1.269 nm增大到1.322 nm,有机基团进入层间,并且仍保持层状结构,成功制备出了有机改性膨润土。用有机改性膨润土配制钻井液,当其质量分数为4%时,浆液的粘度为5.5 mPa·s,滤失量为13 mL,润滑系数为0.13。与普通钠基膨润土钻井液相比,有机改性膨润土钻井液的滤失量和润滑系数均有较大幅度降低,并且改善了钻井液的流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