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地质!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8-12-26
    水体及大气元素地球化学
    湖南洞庭湖水系As和Cd等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输送通量
    杨忠芳 夏学齐 余涛 侯青叶 曹铁宁 钟坚
    2008, 22(6):  897-908. 
    摘要 ( 2344 )   PDF (1894KB) ( 18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显示,长江沿岸,尤其湖南洞庭湖流域存在以镉为主的重金属高值带。为进一步确定As和Cd等重金属元素在河流中的存在形式、迁移方式和通量等地球化学特征,本研究在洞庭湖水系主要干支流的关键位置布置采样点,分夏季丰水期和冬季枯水期两次,采集了原水、0.45 μm过滤水和0.20 μm过滤水等水样品,以及悬浮物固体样品,分析了水和悬浮物样品中As和Cd、Pb等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发现,As元素在湘江、资水、湘江上游支流西河和耒水中含量最高,耒水、西河及湘江的Pb、Zn含量相对偏高,Cd在湘江、耒水及汨罗江的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河流;研究区河水中As、Ni、Cd和Zn等元素在水中离子态比例较大,其溶解态含量受河水pH和温度的控制,湘江、西河、耒水和汨罗江中悬浮物As、Zn、Cu、Cd、Pb和Cu等元素含量远高于其他水系悬浮物,这与这些流域内存在多金属矿区密切相关;不同元素在河水中迁移途径有很大差别,As以溶解态和胶体态为主要迁移形式,Pb、Zn、Cu、Cd和Ni等重金属元素以悬浮物形式迁移的比例最大;主要入湖河流中,湘江输入洞庭湖的As、Zn、Cu和Cd总量最大,年通量分别为961.43 t、478.90 t、101.67 t、59.58 t。

    内蒙古乌梁素海210Pb和137Cs测年与现代沉积速率
    赵锁志 孔凡吉 王喜宽 赵军 段海龙 李世宝 张宝
    2008, 22(6):  909-914. 
    摘要 ( 2945 )   PDF (749KB) ( 23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乌梁素海沉积物柱心样品进行210Pb、137Cs测年分析表明,柱心剖面上有明显的1963年蓄积峰,这个蓄积峰对乌梁素海的现代沉积有明显的时标意义。根据210Pb的CRS模式,可以计算出每个样品深度所对应的年代,在该沉积柱心中与137Cs时标吻合较好。乌梁素海的沉积速率并不稳定,变化比较大,表明乌梁素海近113 a来沉积环境不稳定。210Pb、137Cs两种计年方法的结合有助于认识沉积速率变化较大的沼泽的沉积状况,也有助于对核素计年方法的理解。

    江汉平原大气污染源分析
    李定远 石德强 申锐莉 胡绍祥 杨军 李中林 潘龙克
    2008, 22(6):  915-921. 
    摘要 ( 2743 )   PDF (567KB) ( 31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选择不同的环境功能区布置大气干湿沉降样点,分析重金属污染元素和有机氯农药的颗粒态与溶解态指标,计算季沉降通量和年沉降总量,了解其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分析比较不同地貌条件、不同城市及不同污染源区对其沉降的源贡献。结果表明:大气对江汉平原重金属的输入途径以降水为主;重金属元素颗粒物在平原区的沉降通量略高于岗丘地区;武汉市高于其他城市;工业污染源区明显高于一般农田区;三类污染源区相比,颗粒态为烟尘>化工尘>交通尘,溶解态为化工尘>交通尘>烟尘(个别元素除外),且大气降水中的营养元素N、K、Fe在化工工业区较为富集,而P的沉降在烟尘和化工工业区则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两种主要有机氯农药不同异构体间的组分关系表明本区环境中近期仍有林丹输入。

    土壤元素及有机污染物地球化学
    山西临汾盆地黄土剖面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侯青叶 杨忠芳
    2008, 22(6):  922-928. 
    摘要 ( 4957 )   PDF (2665KB) ( 25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西临汾盆地2条黄土剖面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Pb、Cu和Zn的垂向变化特征非常相似,而As、Cd和Hg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与前三者不同。各重金属元素在黄土剖面中的变化特征首先均受到黄土源区物质成分的控制,其次不同程度地受到古气候变化的影响。依据Pb、Cu、Zn与各古气候替代性指标(例如磁化率,w(SiO2/w(Al2O3)等)均呈显著相关,As、Cd和Hg与古气候替代性指标的相关性较差,推断剖面中Cu、Pb、Zn的分布特征受古气候变化的影响,其原因可能主要是这3个金属元素易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磁性矿物中;而As、Cd和Hg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与古气候无关。但各重金属元素与源区指示元素的相关性表明其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均受黄土源区物质成分的影响和控制。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南部黑土的元素含量特征
    崔玉军 时永明 刘国栋 杨兴 谭福成 李延生 韩杰
    2008, 22(6):  929-933. 
    摘要 ( 2807 )   PDF (2471KB) ( 21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南部开展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全面查清了测区8.15万 km2内元素分布特征及不同土壤类型中元素含量特征。通过对不同土壤类型中元素含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松嫩平原南部的黑土类土壤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较丰富,而有毒有害元素含量较低,土壤呈中性,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测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等级划分,结果显示:重金属元素均未超标的一级土地质量占调查区总面积的96.08%;农业用地的黑土区域均属于没有重金属污染的净土,有利于农业种植。

     

    黑龙江省松嫩低平原区盐渍化地球化学特征
    李延生 崔玉军
    2008, 22(6):  934-938. 
    摘要 ( 5457 )   PDF (1297KB) ( 26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松嫩低平原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以松嫩平原土壤中盐渍化主要组成元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元素含量变化和元素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盐渍化地区元素分布分配的地球化学规律。盐渍化土壤存在pH值的临界区间,盐渍化的强弱与 Cl、S、Na等元素的含量密切相关。盐渍化与土壤沙化在空间上交互作用,共同造成本地区土壤的退化。松嫩平原无论表层土壤还是深层土壤中,Cl的平均含量比较低,导致Cl在土壤中局部强烈富集,可能与地下水化学类型与高矿化度相关。

    冀东平原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栾文楼 温小亚 马忠社 崔邢涛 宋泽峰 杜俊
    2008, 22(6):  939-947. 
    摘要 ( 11934 )   PDF (3155KB) ( 24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冀东平原土壤中有害重金属元素Pb、Cr、Cd、As、Hg的含量变化特征,显示有害重金属元素Hg、Cd、Pb在冀东平原表层土壤的富集已较为明显,Cr、As也形成局部的异常,原有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生较大变化。初步认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高含量与当地地质背景和人为活动有关,局部异常成因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区地积累指数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以全国土壤背景值计算,重金属未造成污染;以研究区背景值计算,Hg表现为轻度—中度污染状况,As、Cd、Cr、Pb未造成污染。

    内蒙古临河市城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王喜宽 张青 刘晨 夏学齐 包凤琴 赵锁志 李世宝
    2008, 22(6):  948-953. 
    摘要 ( 6038 )   PDF (28145KB) ( 26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内蒙古临河市区土壤、浮尘中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分析,表明在临河市区的表层土壤与浮尘中均存在Cd、Pb、Hg、Cu、Cr等重金属元素异常,而在深层土壤中上述元素呈背景值分布。在浮尘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高出对应表层土壤中元素含量,这些元素在浮尘中含量是土壤中1.39~4.12倍。这些异常元素的来源包括燃煤产生、汽车尾气排放以及其他工业活动的排放。Pb、Cd是临河市区浮尘和土壤中的主要重金属异常元素,是主要的影响因子。Cu含量在临河市区明显高出河套平原,在浮尘中Cu含量明显高出土壤的,可能与Cu制品在城市区使用较多有关。作为一个主要以轻工业为主的城市,临河市区的重金属含量要明显低于其他大城市,但也存在元素的异常区,说明人类活动对城市区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浙江“安吉白茶”产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宋明义 任荣富 周涛发 郑文 董岩翔 张今 黄春雷
    2008, 22(6):  954-959. 
    摘要 ( 1967 )   PDF (770KB) ( 21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安吉白茶产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认为成土母岩、土壤元素组合等对茶叶的品质均具有深刻的影响。母岩(母质)类型不同,土壤类型、质地、pH值,尤其是土壤地球化学成分就会具有很大的差异,钾、硅、铝和酸性土壤有利于茶叶生长发育,钙、镁、钠和碱性土壤不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茶叶硒、锌含量高,其生化成分与土壤中钾、钼、锰、硫、磷的有效态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建议发展白茶基地应在安吉中部、东部低山丘陵区,选择以石英砂岩、岩屑砂岩风化残坡积物为母质的土壤。

    浙江典型富硒区硒与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宋明义 冯雪外 周涛发 郑文 黄春雷 简中华 蔡子华
    2008, 22(6):  960-965. 
    摘要 ( 12302 )   PDF (811KB) ( 25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浙江西部龙游地区富硒土壤中Hg、Cd、Pb、As等重金属含量的研究表明,成土母岩中与硒伴生的重金属含量较高,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母岩风化物质搬运条件以及有利的土壤理化性质等,土壤中重金属大为减少。异常地段重金属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仅有Cd的全量、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弱有机态较高,分别为0.6mg/kg、22.1%、26.5%、11.4%;Se全量平均为0.89 mg/kg,离子交换态、弱有机态含量分别为1.12%、26.4%,碳酸盐结合态仅为0.62%。尽管如此,区内莲子、稻米等农产品仍表现出高硒低重金属等特点,居民健康长寿,发硒含量高,从而为龙游县开发富硒农产品提供了有利条件。

    成都经济区黄壤土壤剖面Pb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杨晓燕 侯青叶 杨忠芳 杨艳 赵志丹
    2008, 22(6):  966-974. 
    摘要 ( 8820 )   PDF (2852KB) ( 22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壤剖面中不同形态铅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了解Pb的土壤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四川省成都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黄壤剖面中不同形态Pb分布特征为例,探讨黄壤剖面中不同形态Pb的迁移转化影响因素及其生态危害性。结果表明:在黄壤剖面中,Pb总量表现为表层富集、深层稳定的特点;弱有机结合态含量表现为表层富集、深层稳定的特点,其他形态Pb含量剖面分布特征不明显;土壤中的Pb主要是以铁锰氧化态和残渣态为主,其他形态Pb含量所占比例较小;成土过程中,随着Pb总量的增加,稳定态Pb含量增加,而活动态相对减少;土壤pH值对各形态Pb含量分布影响较大,尤其是对碳酸盐结合态的影响显著;土壤总有机碳也是影响土壤中各形态Pb含量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对有机结合态Pb含量影响显著;而随着土壤熟化程度的增加,黄壤剖面中的活动态含量增加,稳定态减少;剖面中的Pb迁移系数和生物可利用系数均较小,说明Pb不易向下迁移,容易在表层富集,对植物及人类有一定的危害。

    襄樊市郊土壤有机氯农药的地球化学变化
    游远航 祁士华 罗洪
    2008, 22(6):  975-979. 
    摘要 ( 5187 )   PDF (815KB) ( 25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水平剖面、垂直剖面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分析了襄樊市郊代表性经济作物基地HCH和DDT的土壤地球化学变化。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α-HCH/γ-HCH、DDE/DDD比值在土壤20 cm处有明显的分界线;随土壤深度增加,HCHs总量逐渐降低。在水平方向上,同点表层土壤(0~5 cm)的α-HCH/γ-HCH比值大于下层土壤(5~20 cm)的比值或者相差不大。

    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HCH和HCB的残留特征
    陆继龙 于新民 郝立波 赵玉岩 刘子峰 孙素梅
    2008, 22(6):  980-983. 
    摘要 ( 4821 )   PDF (581KB) ( 23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测试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α-HCH、β-HCH、γ-HCH、δ-HCH 4种异构体和HCB的含量,对该地区HCH和HCB的残留情况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HCH 4种异构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 其中β-HCH和γ-HCH为主要的残留物。ΣHCH残留量介于0.42~44.96 ng/g之间, 平均值为5.09 ng/g; ΣHCH残留量在不同类型土壤和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中差异不明显。农业土壤中α-HCH/γ-HCH比值均接近于1, 指示该地区土壤环境已经发生变化, 也可能有新的污染源存在。土壤中HCB平均值为5.51 ng/g,总体残留水平比较低,且在水田中的残留量高于在旱田中的残留量。

    土地质量评估与健康风险评价
    德阳镉污染农田区生态安全性及居民健康风险评价
    金立新 侯青叶 包雨函 徐洲 李忠惠 杨忠芳 陈德友
    2008, 22(6):  984-989. 
    摘要 ( 2342 )   PDF (2370KB) ( 22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四川德阳地区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区大米、小麦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并建立了水稻籽实镉含量与根系土镉、有机质含量、pH值的回归方程,据此预测德阳地区水稻镉超标面积。根据当地居民主食(大米、小麦)镉等重金属元素的摄入量,对镉污染区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德阳地区大米、小麦重金属污染均以镉为主。预测水稻镉超标面积达1 547.95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73.47%。人发镉等重金属元素存在明显异常。人发镉含量高值区与土壤镉异常和居民主食镉摄入量高值区分布有一致性。什邡市、绵竹市、安县、旌阳区、广汉市居民主食(大米、小麦)镉摄入量均超标2~10倍。重金属污染造成人体健康风险最高的是绵竹、什邡地区,其次是旌阳区。

    基于重金属的区域健康风险评价——以成都经济区为例
    黄勇 杨忠芳 张连志 侯青叶 程新彬 赵秀芳
    2008, 22(6):  990-997. 
    摘要 ( 4418 )   PDF (1757KB) ( 23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展重金属的区域健康风险评价,对于探讨重金属的风险及为区域的生态地球化学预测预警服务有重要的意义。以成都经济区植物和大气为研究对象,应用国外的风险评价理论对As、Cd、Hg和Pb 4种重金属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探讨了区域风险评价的填图思路。对于非致癌效应,计算通过食物摄入和空气吸入2种暴露途径产生的危害指数。对于致癌效应,计算由吸入Cd引起的致癌风险。结果表明,对于非致癌效应,成都经济区生态风险较高的重金属为Cd和Pb,从总的风险来看,地域差别较明显,以德阳和成都存在的风险最高。谷类对总风险的贡献比例最高,其中又以Cd的贡献最大,其次为Pb。对于致癌效应,研究区的平均致癌风险为7.6×10-6,基本上处于可接受的风险水平,高风险区主要为德阳西部的什邡、广汉和乐山市周围地区,这些地区的大气环境问题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

    吉林省德惠—农安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孙淑梅 张连志 闫冬
    2008, 22(6):  998-1002. 
    摘要 ( 4995 )   PDF (653KB) ( 13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牧业生产效益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管护协调管理是未来土地资源管理的方向,土地质量评估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持续利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吉林省正在开展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为土地质量评估提供了丰富的地球化学数据。利用吉林省德惠—农安地区的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质量总体东部优于西部,黑土地质量最好,但已有7.97%的黑土已成为中等或差等土地,黑钙土有43%属于中低产田,黑土地退化严重;轻度沙化土地仍保持较好的土地质量,加强沙化治理与耕地保护,仍可发挥其生产潜力。依据土地质量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将促进区域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

    TOPSIS法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陈伯扬
    2008, 22(6):  1003-1009. 
    摘要 ( 2406 )   PDF (966KB) ( 25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OPSIS法作为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可应用于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介绍了TOPSIS法的原理和算法步骤,并以福州市表层土壤为例,探讨了TOPSIS法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TOPSIS法结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不仅能确定各评价对象环境质量等级,同时也能进行多个对象评价和不同评价对象间质量的优劣比较。TOPSIS法在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黑龙江五常地区土壤肥力及环境健康评价
    刘国栋 崔玉军 谭福成 王恩宝 温丹
    2008, 22(6):  1010-1014. 
    摘要 ( 5069 )   PDF (1999KB) ( 25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农业用地的角度,以地球化学为主要手段,对黑龙江五常地区的土壤肥力指标及环境健康指标进行了筛选,并对其中各元素指标的地球化学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参考1990年出版的《中国土壤元素背景》以及依据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得出结论:五常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及植物所必需大量元素中N、K、C、Mg、S的含量相对于全国土壤(A层)背景值较为丰富, P、Ca较缺乏;对Hg、Pb、Zn、Cu、As、Cr、Ni重金属元素进行综合评价, 99%以上的土壤达到了一级标准;必需微量元素中Fe、Mn相对于全国土壤(A层)背景值较为丰富,B、 Mo、Zn、Cl较为缺乏。

    四川省盐亭县食管癌高发与环境地球化学关系
    杨艳 杨忠芳 侯青叶 李忠惠 金立新 夏学齐 黄勇
    2008, 22(6):  1015-1021. 
    摘要 ( 5625 )   PDF (927KB) ( 27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省盐亭县是中国著名的食管癌高发区。临床医学对癌变组织、血液等人体组织的研究发现Mn、Mo、Se和Zn 4种元素的缺乏与食管癌关系最为密切。为了探讨食管癌与饮食等环境因素的关系,选择发病率有明显差异的盐亭县高发村和低发村,分别采集分析蔬菜、粮食、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微量元素含量,并估算了盐亭县居民Mn、Mo、Se和Zn的日摄入量。结果表明:盐亭县居民Mn和Mo的日摄入量适宜,Se和Zn的日摄入量偏低。但由于食管癌高发村、低发村居民日摄入量没有显著差别,因此,造成研究区食管癌高发的确切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黄河内蒙古段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
    赵锁志 王沛东 孔凡吉 王喜宽 赵军 李世宝 张青
    2008, 22(6):  1022-1027. 
    摘要 ( 9592 )   PDF (932KB) ( 11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概念、新问题, 生态系统健康是人类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协调及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水文学和生态学原理,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建立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将评价结果分为优、中和差3个等级。以黄河内蒙古段为例,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2006 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最终得分为0.558,处于中等健康状态。提出了改善黄河内蒙古段健康状况的对策和建议,评价成果为黄河内蒙古段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方法研究与成果应用
    勘查地球化学异常多尺度分析方法——以赣东北德兴矿集区为例
    曹殿华 王安建 王高尚 李瑞萍 李以科
    2008, 22(6):  1028-1033. 
    摘要 ( 4721 )   PDF (2835KB) ( 24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赣东北德兴矿集区铜元素地球化学数据为例,提出了一种勘查地球化学异常多尺度分析的方法,内容包括:(1)采用具有平移不变性的平稳小波变换进行勘查地球化学异常的多尺度分解;(2)随着小波分解阶数的增大,在多尺度逼近累积频率—含量曲线图上,如果数据分布较均匀,没有出现明显的拐点,则该尺度逼近可以作为最大尺度的背景,该分解阶数为最大分解阶数;(3)各尺度的逼近不能直接代表该尺度的背景,各尺度的背景都是起伏的带而不是曲面,在多尺度细节累积频率—含量曲线图上,以拐点作为各尺度的异常下限;(4)大尺度的细节主要反映区域性的控岩控矿信息,而异常的形态和规模对研究控矿地质因素很重要,直接将各细节的正值作为异常;(5)小尺度的细节的正值分布过于复杂,分布规律不明显,因此一定要进行异常的提取,异常主要反映由矿和蚀变引起的局部变化,具有重要的找矿价值;(6)在各个尺度均表现为异常的区域具有找矿远景,特别是小尺度的局部异常,其不同尺度重叠区域是重要的找矿远景区。勘查地球化学异常的多尺度分析可获得多尺度的曲面背景和对应的异常,并可得到异常的精细结构,突出异常的局部变化特征,从而更有效地识别与矿有关的异常。

    磁化率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指示性研究——以沈阳新城子区为例
    余涛 杨忠芳 岑静 杨志斌 黄勇 杨晓波
    2008, 22(6):  1034-1040. 
    摘要 ( 4840 )   PDF (1983KB) ( 24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399件表层土壤磁化率参数与化学组成的分析测试,较系统地总结了沈阳新城子区土壤磁化率特征,并初步进行了磁化率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指示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类型中磁化率差异较大,棕壤中由于人为作用较大,其均值最高。不同堆积类型中磁化率差别较大,洪积物和残坡积物中平均值最高,冲积物中最低。不同农作物对元素的需求不一样导致磁化率的含量变化范围存在着区别。(2)土壤的磁化率与土壤中Cd、Pb、Hg、Cu、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能反映出土壤酸化的状况,对土壤污染程度有较好的指示性。(3)利用磁化率可以快捷地划分污染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及其应用探讨
    陈国光 奚小环 梁晓红 刘红樱 张明 田福金
    2008, 22(6):  1041-1048. 
    摘要 ( 10216 )   PDF (2180KB) ( 23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基准值、背景值概念的进一步分析,确定了以沉积环境作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求取的基本单元,以各基本单元的面积加权法求取区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的方法。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求取了该区的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并对基准值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应用探讨。结果表明:各沉积环境有其特征的指示元素或组合,F、Cl、Br、I、Ca和Mg元素组合可反映海相沉积物的新老和比例;N、S、OrgC组合,I、Hg组合和Y、Ce、La等稀土和稀有元素组合分别指示湖相、泻湖相和陆相沉积环境。Hg、Cd等为全区富集的污染元素;土壤中亲石元素、稀有和稀土元素稳定;I和CaO易流失。部分元素的土壤清洁级界限值采用X0+2S0能较好地反映土壤污染的分布。研究区土壤中养分Co、Na2O几乎全部为适宜区,K、N、Fe、B、Cu、Cl、Mg、S含量丰富,Zn、Mn和P、Mo、Si相对缺乏。

    冀东表层土壤中镉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
    崔邢涛 宋泽峰 栾文楼
    2008, 22(6):  1049-1054. 
    摘要 ( 2756 )   PDF (1682KB) ( 26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为主线,以冀东地区13 472 km2为研究区域,将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镉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环境地球化学机理研究相结合,建立区域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基线,选用合适的判别指标判识自然作用过程与人类活动过程对土壤环境的影响。通过对3 287个样品的镉含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冀东地区表层土壤中镉的基线值为0.073 mg/kg,镉元素含量大于0.230 mg/kg的样品可能遭受人为污染的影响。地质累积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冀东地区49.0%的表层土壤未受镉污染,47.6%的表层土壤在无污染与中度污染之间,2.1%受中度污染,1.2%的表层土壤介于中度污染到强污染之间,只有1%受强污染。污染程度指数分析则显示,冀东地区94.5%的表层土壤未受到镉污染, 98.8%的表层土壤污染程度小于2,总污染程度小于0,即总体未受到污染。

    松嫩平原沼泽湿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试验
    崔玉军 时永明 李延生 王恩宝 刘国栋 杨兴 韩杰
    2008, 22(6):  1055-1058. 
    摘要 ( 4122 )   PDF (748KB) ( 21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沼泽湿地属于一种特殊的生态景观条件。为了选择适合沼泽湿地区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采样介质,在松嫩平原西部扎龙保护区开展了方法试验,采样介质主要采取沼泽湿地区的表层腐殖泥和基底冲积土2种介质。通过对比试验,反映出沼泽湿地区表层的腐殖泥是代表该景观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的最佳采样介质。腐殖泥样品中的OrgC、N、S、Se 、Hg、TC、U、Br、Au、TFe2O3、Bi、Cr、Ag、Li、Y、Mo、Cu、Sb等元素含量均高于其基底沉积物样品。这与沼泽湿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相吻合,而腐殖泥下部的冲积成因的基底物质属于外来物质,不能反映目前沼泽湿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由此确定沼泽湿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最佳采样介质为表层的腐殖泥。

    模拟酸雨及施磷对水稻土中铅的淋溶特性影响
    陶春军 周涛发 李湘凌 陈永宁 陈兴仁 贾十军 陈富荣 袁峰
    2008, 22(6):  1059-1063. 
    摘要 ( 3644 )   PDF (707KB) ( 21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pH=3.0、pH=4.5与对照pH=5.6的3种模拟酸雨淋溶土柱的方法,研究酸雨及含磷酸雨淋溶下合肥市郊水稻土中铅的释放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经过相当于1 980 mm降水量的淋溶后,铅释放量总体上表现为随着酸雨强度增加累积淋溶量也增加的现象。酸雨作用下,施磷量越多土壤中铅的淋失总量越大。在酸雨及施磷条件下,大兴地区黄褐土中Pb较义城地区水稻土中易于淋失。

    内蒙古河套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及其意义
    王喜宽 朱锁刘东 夏学齐 包凤琴 赵锁志
    2008, 22(6):  1064-1070. 
    摘要 ( 10399 )   PDF (1763KB) ( 24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了内蒙古河套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结果及其对当地资源勘察、古湖泊环境、城市污染和地方病研究等方面的意义。调查结果显示,河套地区土壤主要富集Mg、Ca等碱性物质,西部狼山一带的多金属矿区应重视Ga、Ge、Tl等分散元素矿床的研究,乌拉山到大青山一带是寻找绿岩型金矿的有利地区。-20目粒级的土壤元素含量反映了河套地区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同时不同成土母质决定了不同的元素富集与贫化特征,狼山山前冲积扇中是一套以多金属及分散元素为主的异常组合。河套地区的城市区内存在Pb、Hg、C、Ag、Au、P、Cd等元素异常的共同特征。古湖泊区与现代乌梁素海均表现F、Mo、U、CaO、MgO、Sr、C、I为正异常、SiO2为负异常的特征。同时现代乌梁素海沉积物中富集有机碳、N、P、Se,pH值较低;古湖泊则相反。河套地区氟中毒区与古湖泊、古河道以及白垩系地层分布范围一致,发病程度与高氟地下水含量呈正比关系。砷中毒与砷的全量和As3+共同作用有关,砷的价态对砷中毒产生影响,As 3+含量越高,病况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