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地质!

当期目录

    1987年 第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7-07-02
    发扬成绩 继续前进——热烈祝贺校庆35周年
    本刊编辑部
    1987, 1(2):  155. 
    摘要 ( 79 )   PDF (277KB) ( 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我国的改革将进一步加快和深化的大好形势下,迎来了我校建校35周年,本刊表示热烈的祝贺!1952年为了适应新中国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成立了北京地质学院.此后通过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在短短的几年里,就建成了一所师资力量较强、专业较全、基础较好的全国重点院校.“文革”前,我校为国家培养了17000多名大学生、近300名研究生和近万名进修人员及函授生,这些毕业生已

    宁夏中卫晚石炭世早期菊石群
    杨逢清
    1987, 1(2):  157. 
    摘要 ( 86 )   PDF (2602KB) ( 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记述的晚石炭世早期菊石群采自宁夏中卫校育川、下河沿的靖远组.所采菊石经鉴定计有14属,24个种,其中包括2个新属,14个新种.本文对这些化石进行了描述,其中就属而言,以Reticu-loceras,Bilinguites,Gastrioceras,Cancelloceras最为丰富,它们分属本区的Reticuloceras带和Gastrioceras带的Cancelloceras bisati-Gastrioceras wongi 亚带.此二带分别与广西七圩的Retites catinatus带和Branneroceras branneri带相当,与西欧的R带和G1亚带亦可比较.

    豫西禹县二叠纪大羽羊齿类的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杨关秀
    1987, 1(2):  173. 
    摘要 ( 97 )   PDF (3719KB) ( 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豫西禹县二叠纪大羽羊齿类共鉴定有6属24种(包括 2个新属和15个新种)其垂向分布和演化趋向明显,可分为4个演化阶段、2个演化趋向和2个演化系列.作者修正了浅间一男建立的Emplectopteris series,认为Gigantopteris系由Giganlonclea通过Progigantopteris演化而来.根据形态功能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大羽羊齿类叶形态的演化趋向主要是长期适应滨海热带暖湿气候环境的结果,而不是干旱所致.本区以大羽羊齿为首要分子的3个植物组合带皆可与华北地台北缘、华南及日本等地与海相动物群共生的植物群比较,是对华北地台二叠系进行多重划分的生物地层基础.

    西藏阿里札达县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双壳类化石
    崔新省 刘本培
    1987, 1(2):  196. 
    摘要 ( 119 )   PDF (1833KB) ( 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导了西藏西南部札达县晚三叠世忙香鱼组(T1/3m)、共足拉组(T2/3g)一早侏罗世普色拉组(J1p)的双壳类化石,共14属22种,含1新亚种.对部分重要化石作了描述,并对地层对比和生物区系性质作了讨论.

    云南中、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与蒸发岩建造
    帅开业
    1987, 1(2):  207. 
    摘要 ( 85 )   PDF (1771KB) ( 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观点,分析讨论了云南中、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的特点和过程,阐明蒸发岩建造是本区板块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矿作用产物.根据盐系剖面结构、矿物组合、矿石类型、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稳定同位素组成等对比,认为滇中、滇西两大含盐盆地具有不同的构造演化背景,其蒸发岩矿床受各自盆地成盐期基底构造活动性及后期板块碰撞挤压的不同影响控制.对著名的滇西勐野井钾盐矿床成因,作者认为物质来源与海水的补给有关,但提出并非直接来自海洋,而是经深循环变质为氯化物型卤水后,在新增大陆边缘裂谷盆形成的“高山深盆”陆相环境下蒸发而成.

    海相黑色页岩中一种动物型的有机显微组分
    张爱云
    1987, 1(2):  230. 
    摘要 ( 51 )   PDF (2453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煤岩学主要研究腐殖型的有机显微组分,关于海相腐泥型的有机显微组分及其与成煤、成油(气)、成矿的关系在以往的文献中较少报道.作者在对早古生代海相腐泥型有机显微组分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有机显微组分.经过对这种组分生源的追查和化石的鉴定表明,这种组分来源于被囊动物化石尾海鞘的“房”稍—被囊,因此把这种组分归之为动物型的有机显微组分,命名为“被囊体”.这种组分是追索被囊动物化石的线索,具有重要的地质找矿意义.

    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岩浆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
    马鸿文
    1987, 1(2):  238. 
    摘要 ( 71 )   PDF (1048KB) ( 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对玉龙矿带花岗斑岩类矿物学、岩类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多种地质温压计方法,计算了该区岩浆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讨论了其岩石和矿床成因意义.岩浆结晶的P—T途径为P:(?)5kbar→0.15~0.4kbar;T:990~950℃→650~620℃;logfo2:-11.0→-15.0.岩浆源深度(?)32.3~38.5km,初始岩浆温度1050~1200℃.斑晶矿物稳定的P1120=1.4~3.6kb,熔体相水的溶解度XH20=0.083~0.325(2.4~11.7wt%).XOH=0.114~0.156.含矿岩浆logfs2=1.33~1.59士0.54.熔体相硫的溶解度Xs=0.014~0.033(mol.%)(67~158ppm);无矿岩浆logfs?-0.6±0.6(?),硫的溶解度Xs=0.002~0.008(mol%)(12~40ppm).文中提出早期岩浆阶段熔体相硫的溶解度和岩浆系统硫逸度差异是控制斑岩铜矿化的重要因素,晚期岩浆阶段岩浆结晶作用发生在强烈的水过饱和(PH20>P总)条件下是导致成矿热液活动的基本驱动力.并归纳了斑岩含矿性的物理化学条件标志.

    云南曼养铁矿成矿实验研究
    段年高 苏良赫
    1987, 1(2):  253. 
    摘要 ( 84 )   PDF (1050KB) ( 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矿工作的基础上,对云南曼养铁矿进行了成矿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实验体系钙铁辉石一钠长石一方铁矿十三氯化二硼(Hd-Ab-W(?)+B2O3)在1125℃存在一个较大的液相不混溶厂.对铁矿的原始岩浆、铁矿及富硅相的熔体自由能计算也证明了曼养铁矿原始熔状分相的可能性.本文的实验研究支持了曼养铁矿的矿浆成矿假说.

    西藏阿里西部地区的放射虫硅质岩
    乐昌硕 张宜智 梁定益
    1987, 1(2):  260. 
    摘要 ( 90 )   PDF (1180KB) ( 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产出概况阿里西部地区的放射虫硅质岩相当发育,在北喜马拉雅区、冈底斯区和喀喇崑仑区均有出露.岩石多为棕红色、紫红色和灰绿色,少数为灰色.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于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地层中,其产出情况各地有所不同,分述如下;

    广东普宁麒麟幔源包体及其寄主玄武岩稀土元素的研究
    赵海玲
    1987, 1(2):  267. 
    摘要 ( 71 )   PDF (584KB) ( 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分布型式表明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具有平坦的分布型式,二辉橄榄岩分布在世界二辉橄榄分布区域内,方辉橄榄岩HREE含量较低;辉石岩的分布型式与印度洋中脊玄武岩公布型式相近,玄武岩的分布型式明显亏损重稀土元素,它与夏威夷碱性橄榄玄武岩分布型式相近以.稀土元素分配系数的计算表明,二辉椰榄岩和玄武岩岩浆之间、方辉橄榄岩阳辉石岩岩浆之间处于平衡.辉石岩岩浆和玄武岩岩浆是起源于上地慢的原始岩浆.这与辉石岩和玄武岩主要元素的化学成分一致.稀土元素的研究暗示了该区土地馒曾发生过稀土元素的分异.在辉石岩浆形成之前,在上地幔的较高部位即玄武岩岩浆的源区轻稀土元素微具富集,而在上地幔的梢下部位即辉石岩岩浆形成的源区轻度亏损了轻稀土元素

    地震地面效应数值分析与模型实验简介
    彭一民
    1987, 1(2):  274. 
    摘要 ( 90 )   PDF (455KB) ( 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震地面效应是地震工程和工程地震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前者着重研究地震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后者则主要从事研究地震动对场地地基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1979年对北京市区所作的一维地震反应分析,得出了土层厚度是影响地震地面运动的主要因素.输入地震动的卓越周期及其加速度峰值对反应谱形状的影响较时程曲线的影响明显.但一维方法只反映有界水平层及地震垂向上传.二维动力有限元地震反应分析改进了上述局限性,它可以研究任意形状的地基地质结构,能够反映埋藏基岩地形对地震波的折射、反射所产生的能量聚、散效应,埋藏基岩地形对地震地面效应的影响比上复松软土层土质不均匀的影响要大.超声地震模型实验首次引入工程地震学的研究课题中,得到了与上述数值分析方法相似的结果,并提出若干新问题.它提供了一种能够全面模拟震源—传播途径—场地地质结构的综合研究方法.

    冲击钻凿岩石可钻性试验研究
    刘宗平 孙金龙 吴小林
    1987, 1(2):  279. 
    摘要 ( 103 )   PDF (1876KB) ( 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冲击钻凿岩石可钻性的试验研究在坑探以及其它采掘工程中都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选择了点载荷、回弹仪和捣碎法等三种试验方法,进行了两次现场与实验室试验.在辽宁、江西、河南、陕西、安徽等省,共10个矿区的23种岩石中取得大量与凿岩机钻速V、回弹值RN、点荷强度Is(50)以及捣碎法普氏系数fT、岩石强度系数CRS等指标有关的原始试验数据.运用了概率统计、灰色系统理论以及模糊数学等分析方法,并借助微机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回归分析.对于RN、Is(50)、fT、CRS等指标与钻速V的相关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显著性水平α=0.01下,点荷强度Is(50)与钻速V的线性相关显著.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仅有改装后的回弹仪HT100R4.5和NT225R6的回弹值R1和RN2与钻速V的线性相关通过检验,而RN1优于RN2.捣碎法普氏系数fT、岩石强度系数并不是在所有岩石中都与钻速V有相关关系.因此,提出予估风动凿岩机、直径40mm一字形钎头钻速V-的方程:V-=[61.68-3.97Is(50)]Kp·KN(cm/min)式中:Is(50)-岩石点荷强度(MPa);Kp—风压校正系数;KN—凿岩机输出功率校正系数以点荷强度Is(50)和凿岩机输出功率N为变量绘成予估钻速的诺模图.以点荷强度Is(50)为分级指标将岩石可钻性分为七级.虽然,用回弹仪予估钻速的精度低于点荷仪,?

    苏联新构造学研究的新进展与若干新理论问题
    朱照宇 何科昭 何浩生
    1987, 1(2):  290. 
    摘要 ( 55 )   PDF (843KB) ( 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主要介绍苏联以H.N.尼古拉耶夫为代表的新构造学派的研究现状;概述他们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即:划分新构造期的标准应当是“地质-构造组合标准”,传统的“地貌标准”应当废弃;新构造期的下限应划在始新世与渐新世之间,而不是中新世;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具有同等的意义等新观点.还论述了他们对新构造期全球动力学系统所进行的分析,及其由此所得出的分层构造运动,分层构造应力场和分层构造形变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