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地质!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出版声明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95年 第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5-06-20
上一期
下一期
前言
李述靖
1995, 9(2): 127.
摘要
(
66
)
PDF
(128KB) (
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前言本期刊我的论文是D肥年以来我校承担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8幅I:5万遥感区调工作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1:5万区调填图是一项研究性极强的基础地质工作,涉及地层、岩石、构造、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地质、环境与资源地质等广泛的领域。另一方面,系统的大...
序一
王鸿祯
1995, 9(2): 128.
摘要
(
102
)
PDF
(224KB) (
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序一这本论文集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承担内蒙古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填图的研究成果,作为《现代地质》的专刊出版,这是一件十分可贺的事。我翻看了文集的内容,产生了一些感想。首先,文集的内容包括了生物地层、沉积地质、构造地质、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
序二
谭应佳
1995, 9(2): 129.
摘要
(
83
)
PDF
(131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序二玉:5万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工作,要求查明和研究地质构造基本特征,为国家经济建设、国土规划、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提供依据和基础地质资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一带地处华北地块与内蒙格皱带的交接部位,是我国北方的一个重要构造一成矿带,...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若干地质构造新发现及其构造属性的初步探
讨
李述靖 高德臻
1995, 9(2): 130.
摘要
(
99
)
PDF
(1002KB) (
1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本文概述了在苏尼特左旗地区进行8幅1:5万地质旗图过程中所取得的新发现和重要进展。在变质地层方面:发现了早前寒武纪中深变质岩系,划分出中元古代浅变质地层,重新厘定了温都尔庙群的内涵;沉积地层方面:测制了下二叠统大石寨组和哲斯组的连续剖面,发现其底界与下元古界呈不整合接触;对新生代地层进行了较系统的专门研究,取得了不少新进展;侵入岩方面:进行了岩石谱系研究,划分出6个岩石超单元(序列);构造方面:发现了3条韧性剪切带和一个大型推覆构造;在区内还发现了广泛分布的古人类活动遗址,采获了大量新石器。在此基础上,描述了主要形成于晚古生代末至早中生代的全区构造格架,初步总结了全区主要地质事件和区域构造演化概况,探讨了本区构造局性,认为本区仍位于古华北大陆块的范围内。
内蒙古北部早元古代变质岩系的发现及其岩石学研究
肖荣阁 隋德才 罗照华 张维杰 李述靖
1995, 9(2): 142.
摘要
(
84
)
PDF
(490KB) (
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笔者参加内蒙区调工作,首次于本区发现了早元古代变质岩系。该岩系由3个岩组组成,一是花敖包特正变质岩组(Pt1bh),二是昌特敖包副变质岩组(Pt1bc),三是阿木乌苏条带状混合岩组(Pt1ba)。对各岩组的岩石学、矿物学及岩石化学的研究,表明这是一套深变质岩系,近似于下地壳岩石组合。其Rb-Sr等时线测年资料与印支期花岗岩源区年龄为17~19亿a,是目前本区发现的最古老的变质岩系,它经历了大面积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二叠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蒋干清 张维杰 肖荣阁 罗照华 李述靖 高德臻
1995, 9(2): 149.
摘要
(
107
)
PDF
(936KB) (
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本文讨论了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二叠纪地层单元的划分及其接触关系,认为本区二叠纪地层应包含大石寨组与哲斯组,缺失晚二叠世沉积;描述了代表本区地层序列演化的典型剖面,并对各单位在区域上的延伸及其对比关系进行了简述,认为本区二在纪地层的区域对比应以火山事件沉积为主线,以地层序列演化及生物化石为标志,而不应以岩性相及厚度为主要依据;根据区域地层序列演化分析,认为大石寨组与哲斯组之间的不整合是本区构造事件的代表性界面。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下二叠统哲斯组沉积组合类型及沉积序列演化
蒋干清 高德臻 张维杰 李述靖 徐元恺 罗飞
1995, 9(2): 162.
摘要
(
68
)
PDF
(666KB) (
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通过岩相类型、沉积组合、垂向序列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对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下二叠统哲斯组的沉积环境及沉积演化序列进行了讨论。认为哲斯组下段主要为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以及泻湖-水下扇重力流沉积;哲斯组上段主要为滨岸(潮坪)沉积、泻湖-水下重力流沉积以及浅海沉积。哲斯组由下段的陆相砂砾岩、砂泥岩转变为上段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夹少量碳酸盐岩反映了一个小的海侵过程。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下二叠统大石寨组作用相与环境相序列演化
蒋干清 徐元恺 赵国春 罗飞 肖荣阁 罗照华
1995, 9(2): 170.
摘要
(
82
)
PDF
(728KB) (
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下二叠统大石寨组火山沉积岩系的作用相类型主要包括爆发相、溢流相、爆发进流相、爆发沉积相、火山碎屑、陆屑风暴岩相、震积岩相;环境相类型主要包括滨海海滩、潮坪、浅海及近岸陆相。本文对它们的特征及识别标志进行了简述,并以达尔罕敖包东剖面为例,讨论了作用相与环境相序列演化的规律及其构造意义。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第三纪地层研究新进展
李龙吟 李述靖 李凤麟 耿明山
1995, 9(2): 179.
摘要
(
89
)
PDF
(416KB) (
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本文探讨了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第三纪地层划分问题,阐明了区调工作中所取得的新进展。利用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证明了始新统伊尔丁曼哈组的存在,并将中新统通古尔组细分为三段。运用不整合面、古地磁、孢粉和化学分析资料对必鲁图东南的新第三系进行了分解,从原定的通古尔组中划分出了宝格达乌拉组。对原定的宝格达乌拉组进行了重新认识,将其更名为塔木钦塔拉组,其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
内蒙古必鲁图湖盆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与环境演变
李龙吟 田明中 迟振卿 陈玉涛
1995, 9(2): 184.
摘要
(
102
)
PDF
(464KB) (
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化是一个热门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必鲁图湖盆区的地貌结构和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划分出四级湖泊阶地,确定了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地层层序。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年代学、孢粉等资料恢复了必鲁图湖盆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过程。
内蒙古中部深成侵入岩谱系单位及构造岩浆活动初探──以苏尼特左旗等8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为例
罗照华 邓晋 福罗飞 李玉文 曹永清
1995, 9(2): 189.
摘要
(
105
)
PDF
(1058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大面积出露各地质时代的深成侵入体,它们的详细划分和归并对探讨整个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地质发展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简单描述各种侵入岩的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将它们归并为6个超单元和3个独立侵入体,并进一步探讨了它们的演化特征和形成环境。首次从岩石学的角度探讨了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史。同时,简要报道了在该区首次发现的碱性花岗岩、S型花岗岩和堆晶角闪辉长岩。
内蒙古中部白垩纪碱性花岗岩的发现及意义
罗飞 罗照华 李达靖 邓晋福 曹永清 李玉文
1995, 9(2): 203.
摘要
(
132
)
PDF
(688KB) (
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作者通过对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深成侵入岩类同源岩浆演化系列的研究,首次发现了一个典型的碱性花岗岩杂岩体.在详细的地质填图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岩石谱系单位的划分原则,对其作了进一步的解体,并对该碱性花岗岩超单元的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综合研究.同时,对杂岩体的成因性质及岩浆起源的物化条件作了初步探讨。认为沙尔塔拉碱性花岗岩超单元是形成于早白垩世的A型花岗岩,是该地区造山期后陆壳整体抬升过程中拉张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它的发现将对本区构造岩浆活动发展史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堆晶角闪辉长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李玉文 邓晋福 罗照华 曾早平 曹永清 罗飞
1995, 9(2): 212.
摘要
(
148
)
PDF
(586KB) (
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通过详细的野外工作和室内研究,发现苏尼特左旗附近较广泛地分布有一种主要由角闪石和外长石组成的堆晶岩,其化学成分属基性岩范畴,可定名为堆晶角闪辉长岩。这类岩体具清楚的层状构造、堆晶结构.岩石化学成分、稀土元素、结构和构造等特征均表明,该类岩石是由富水的拉斑玄武岩浆经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是造山带火成岩组合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形成于造山构造岩浆旋回的早期阶段。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交其尔推覆构造带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张维杰 李述靖 肖荣阁
1995, 9(2): 220.
摘要
(
70
)
PDF
(561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中部交其尔一带发现一条近EW向延伸的推覆构造带。上元古界-下古生界浅变质岩以低角度向北推覆于晚古生代花岗岩基之上.推覆构造上盘的浅变质岩中发育有一套轴面向南倾的同斜倒转褶皱系,并伴有一系列向南倾的叠瓦状逆冲断面。下盘花岗岩中发育有较宽的糜棱岩带.沿推覆构造带分布有一系列的飞来峰及构造窗。这一构造带的发现,为纬向构造带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并显示了晚古生代末期以来地壳沿经线方向的强烈缩短。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巴润萨拉北东向强变形带的构造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赵国春 刘刚
1995, 9(2): 226.
摘要
(
70
)
PDF
(641KB) (
1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发育一条北东向的较大型强变形带,经历了自海西晚期至燕山早期的3个韧性变形序列,其中,印支晚期为主变形期,发育强烈的韧性剪切带,呈现强应变带与弱应变域交织的格局,有先左行后右行的韧性压剪变形特点。该剪切带形成于温度约220℃、围压约270MPa,距地面约11km的地壳深部。燕山晚期本区以脆性构造为主,断裂构造发育。海西和印支构造奠定了本区的主要构造格局。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古人类遗存点的发现及意义
李龙吟 田明中 迟振卿 储国强 蔡红飚 罗竹琴
1995, 9(2): 234.
摘要
(
201
)
PDF
(368KB) (
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内蒙古中北部是一个重要的古人类活动区,从1992年至1994年笔者在该区发现了13处古人类遗存点,获得了大量的石器,包括3773件打制石器和158件磨制石器。这些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石器进行了分类,并对石器的时代及当时的环境特点进行了探讨。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必鲁图发现天然磨料铁铝榴石矿层
肖荣阁 隋德才 张维杰 李述靖
1995, 9(2): 239.
摘要
(
96
)
PDF
(345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本次区调工作在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必鲁图绢云母绿泥石片岩中发现了铁铝榴石矿层,并进行了岩石学和矿物学的研究。初步研究表明,矿化围岩属中元古代,相当于区域上的白乃庙群。铁铝榴石呈红褐色,菱形十二面体晶形,化学成分以铁、铝、硅为主,含钙、镁等微量元素。铁铝榴石属区域变质叠加热变质作用形成。
重磁电方法探测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填图区隐伏地质结构
安玉林
1995, 9(2): 244.
摘要
(
74
)
PDF
(762KB) (
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地球物理方法不仅在发现和勘探隐伏矿体和能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区域地质填图中探测隐伏地质结构方面也大有作为,是地质和遥感填图的重要补充。本文阐述了采用重磁电资料研究内蒙古苏尼特左旗6幅1:5万填图区探测隐伏地质结构的工作:(1)推断了隐伏断裂构造;(2)推断了隐伏区岩性;(3)反演了一些局部地质体的几何参数与物性参数,以及前中生代地层顶界面和侏罗纪、白垩纪大型花岗岩体下界面的深度;(4)论述了苏尼特左旗复背斜构造;(5)指出了新的成煤有利地段。
遥感技术在内蒙古苏尼特左旗1:5万区调中的应用
于学政 刘刚 李述靖
1995, 9(2): 254.
摘要
(
89
)
PDF
(583KB) (
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本文阐述了遥感技术应用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的任务、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与内容,介绍了遥感解译程度划分方案、解译分区依据及野外路线配置布署意见,以及微机图像和图形处理、人机对话解译、机助制图在1:5万区调中的作用,总结了遥感技术在减轻野外工作强度、提高图幅质量方面的效果,提出了遥感技术应用于常规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建议。
微机图形图像处理系统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研究
邝生爱 陈显尧
1995, 9(2): 261.
摘要
(
62
)
PDF
(864KB) (
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以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两幅1:5万区调填图为例,利用ICPS-Ⅲ型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开展微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高新技术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研究。解决了地理、地质、遥感和物化探等多元信息进入微机、图形图像处理、人机对话遥感地质解译和地理信息成图等一系列重要技术问题;推出了一个适用于区调工作的图形、图像处理和成图的工作流程;完成了2个试验图幅的遥感地质应用。研究表明,这一处理系统和工作流程对提高区调工作的成图质量、加快填图速度,为区调工作的定量化和半自动化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
作者须知
版权转让协议
论文模板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