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地质!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出版声明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97年 第1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7-06-20
上一期
下一期
山西大同煤田晚石炭世晚期和早二叠世早期植物群
陈 芬 王京东 孙克勤
1997, 11(2): 131.
摘要
(
51
)
PDF
(374KB) (
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对山西大同煤田晚石炭世晚期和早二叠世早期植物化石进行了研究共鉴定植物化
石21属48种划分2个植物组合讨论了植物群的特征和时代;此外还论证了本区晚石
炭世晚期和早二叠世早期植物群指示的古气候条件。
滇西保山地区何元寨组上部四射珊瑚动物群的古生态和古地理意义
王训练 徐 力
1997, 11(2): 137.
摘要
(
69
)
PDF
(456KB) (
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详细的古生态研究表明滇西保山地区何元寨组上部(泥盆系)四射珊瑚生活于温带气
候条件下的与深海盆地毗邻的碳酸盐台地边缘高能浅水环境中死后经过短距离搬运迅速
埋藏于大陆斜坡中部的静水环境中。保山地区与扬子地区中、晚泥盆世的动物群包括四射
珊瑚、腕足类和脊椎动物差别很大而与西藏日土、印度西北部 Chitral 及尼泊尔 Dolpo 中、
晚泥盆世的四射珊瑚动物群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因此保山地区与日土、Chitral 和 Dolpo
同属于冈瓦纳构造域与包括扬子地区在内的南亚构造域为宽阔的大洋———古特提斯洋所分
隔两边的底栖生物不能自由交流。
从水动力学角度探讨沟鞭藻孢囊形态对沉积环境的适应
杨宝兰
1997, 11(2): 145.
摘要
(
62
)
PDF
(231KB) (
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从水动力学角度出发以孢囊沉降速率和孢囊强度两个概念为研究基点半定量化
地探讨了孢囊形态对沉积环境的趋同适应得出在低纬区的孢囊或远岸区的孢囊个体大、壁
薄、刺发育、长或多次分叉并结合成网络状;在高纬区或近岸区发育个体小、壁厚、刺不发
育的孢囊。
准噶尔盆地老山沟火山岩晶体粒度分布及其结晶动力学意义
成中梅 路凤香
1997, 11(2): 149.
摘要
(
71
)
PDF
(380KB) (
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阐述了火山岩晶体粒度分布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分析了老山沟火山岩斜长石、
辉石、橄榄石、铁钛氧化物的晶体粒度分布。前3种矿物在中间粒度处发生了有意义的弯折
原因是岩浆上升时过冷度增大。估算了岩浆房中斜长石、橄榄石的成核速率、结晶时间及上
升过程中处于结晶带的时间。研究表明在岩浆的演化过程中晶体的分离和累积作用及岩
浆的混合和对围岩的同化作用可以忽略。
松辽盆地十屋—德惠含气带反转构造分析
龙胜祥 陈发景
1997, 11(2): 157.
摘要
(
58
)
PDF
(338KB)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松辽盆地十屋—德惠含气带自早白垩世以来经历了裂谷期末和坳陷期末两期构造正
反转形成了众多反转构造主要有6种构造样式和两种组合类型。分析认为本带反转构造
的形成演化机制有滑脱褶皱和断弯褶皱两种。文章分析了主要反转构造的反转强度探讨了
反转构造与油气的关系。
煤的显微煤岩学特征与焦炭强度的关系
康西栋 胡善亭 潘治贵 潘银苗 王凌志
1997, 11(2): 164.
摘要
(
58
)
PDF
(274KB) (
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为探讨煤的煤岩学特征与焦炭强度之间的关系对北京焦化厂所用华北地区26个矿
点的原料煤的煤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10kg 小焦炉焦炭的强度进行了测定。通过对
M 40 ≥80%矿点煤的统计分析表明活性成分含量的最佳范围是63∙40%~69∙40%镜质组
平均反射率基本处于1∙12%~1∙36%之间。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谱不仅可以直观地反映活性
成分的大致分布状况而且也可以反映原料煤的混合程度。
梅山铁矿矿浆成因的系统探讨
袁家铮 张 峰 殷纯嘏 邵宏翔
1997, 11(2): 170.
摘要
(
81
)
PDF
(332KB) (
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梅山铁矿在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来源、氧同位素的组成、实验岩石学资料以及
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矿浆成因观点的正确性。特别是磁铁矿及其围岩中
稀土元素的系统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矿浆成因铁矿提供了新途径。
地质异常的有序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杨永华
1997, 11(2): 177.
摘要
(
40
)
PDF
(291KB) (
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对有序变量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并按相关性最大准则构造了一个可用于秩序性分析
的线性模型。讨论了该模型的性质和使用条件、可用于地质异常的定量评价和矿产预测中的
成矿规律、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的研究等问题。给出了一个金矿异常成矿预测的应用实例。
五台地区太白维山大型银矿床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信息的提取
秦明宽 沈镛立 鹿 粗
1997, 11(2): 183.
摘要
(
56
)
PDF
(385KB)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太白维山大型银矿床为典型的中低温火山-潜火山隐爆角砾岩型银矿床。其水系沉积
物异常强度高、面积大、元素套合好Ag、Pb、Zn、Mn 等单元素异常中心与矿床的产出部
位一致。利用1∶20万水系沉积物资料在各单元素异常成图的基础上筛选出主成矿因子得分
图、相似距离评价法、以及 AgCuPbZnCd/(Cu+Zn+Pb)、AgPbZnCd/(AuCuCoNi)等异常综合
指标应用到其他银多金属矿化区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胶东地区绿岩型金矿地球化学成矿规律及其远景预测
鹿 粗 李洪志 秦明宽
1997, 11(2): 191.
摘要
(
55
)
PDF
(317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通过对胶东地区绿岩中韧性剪切带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胶东地区变
质作用、韧性剪切作用、混合岩化作用以及新华夏系构造作用和岩浆作用等在金矿的成矿作
用上具有继承关系;绿岩型金矿的成矿作用和控矿规律具有特殊性从而突破了胶东地区新
华夏构造单一控矿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胶东地区绿岩型金矿进行了远景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沥青 A 和沥青 C 的生物标志物特征
文志刚 张爱云
1997, 11(2): 197.
摘要
(
47
)
PDF
(300KB) (
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研究了鄂尔多斯奥陶系碳酸盐岩中沥青 A 和沥青 C 的生物标志物特征表明沥青 A
和沥青 C 之间在生物标志物组成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氧化还原
环境、成熟度及粘土矿物含量的不同。结合沉积相分析探讨了不同沉积环境中沥青 A 与沥
青 C 的分布规律。
线电流源声频大地电磁测深的二维正演计算及响应特点
胡建德 阎 述 陈明生 陈乐寿 向礼明
1997, 11(2): 203.
摘要
(
62
)
PDF
(368KB) (
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论述了如何在大地电磁测深二维正演计算的基础上结合线电流源声频大地电磁测
深(CSAMT)的边界条件利用三角形6节点有限元法计算 TE 极化方式 CSAMT 二维响应的
方法;给出了4个模型的计算结果。
用长周期体波反演地震矩张量及其实际意义
郑秀芬 张春贺
1997, 11(2): 211.
摘要
(
56
)
PDF
(278KB) (
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介绍了地震矩张量的性质和用长周期体波反演地震矩张量的方法。用地震矩张量表
示震源能够使震源参数线性化从而实现由观测资料快速、简捷地反演出震源参数。
用于油藏描述的三维地质体剖分及体积计算方法
刘劲松 许 云 乌达巴拉
1997, 11(2): 217.
摘要
(
49
)
PDF
(213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针对计算机模拟中的关键问题即三维地质体的剖分和体积计算方法进行了较深入
的讨论。在将地质体剖分为内部单元和边缘单元之后又将内部单元细分为中间的长方柱体
和两端的不规则多面体。通过分析给出了计算内部单元和边缘单元不规则多面体的体积计
算公式并通过对两种理论模型的剖分和计算结果说明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提高精度的有效
性。
北淮阳梅山群的隶属及其地质构造若干问题
谭应佳
1997, 11(2): 221.
摘要
(
59
)
PDF
(240KB) (
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结合 1∶5 万区调工作, 经过对安徽境内的梅山群和河南境内的杨山煤系的系统剖面
观察、 研究与对比, 认为梅山群相当于杨山煤系中上部(胡油坊组、 杨小庄组、 灰冲组)的东
延部分, 其时代归属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同时对梅山群的变质作用、 糜棱岩的形成期次、
“ 前寒武纪岩块” 等地质构造问题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豫皖交界中新生代地层特征及盆地演化
王果胜 段 翔 谭应佳
1997, 11(2): 229.
摘要
(
66
)
PDF
(395KB) (
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豫皖交界地段中新生代盆地位于合肥盆地的南缘。该区中新生界划分方案不一。通
过超覆不整合的厘定及区域对比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中侏罗统三尖铺组、凤凰台组上侏罗
统金刚台组下白垩统段集组、陈棚组第三系戚家桥组和第四系。中新生界沉积物以陆相
红色类磨拉石建造和陆相火山碎屑岩建造为主陆相红色类磨拉石的建造分析表明其形成于
洪积扇和扇前河湖环境碎屑来源是沉积区南侧的大别隆起和向北逆冲的浅变质岩带。其盆
地类型为复合盆地具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迁移的特点而盆地的性质则发生了从前陆盆
地向断陷盆地的转变。
大别山北麓晚侏罗世金刚台组火山岩地质及岩相构造特征
刘文灿 孙善平 李家振
1997, 11(2): 237.
摘要
(
59
)
PDF
(231KB) (
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金刚台组火山岩分布在大别山北缘金寨与商城之间, 为一套以爆发相为主体的中酸
性钙碱性火山岩系, 时代属晚侏罗世。 根据喷发韵律、 岩石组合、 角砾成分和蚀变矿化等特
征, 可分为早、 晚两个亚旋回。 通过火山岩相和火山构造研究表明, 火山活动以中心式喷发
为特征, 属复式火山机构类型, 就其形态特点来看属于锥状火山和破火山口。
北淮阳晚侏罗世金刚台组火山岩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张 鹏 张爱民 刘文灿
1997, 11(2): 244.
摘要
(
57
)
PDF
(416KB) (
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晚侏罗世金刚台组火山岩分布在北淮阳中生代火山岩带的中部主要岩石类型为火
山碎屑岩类。据岩石化学成分金刚台组火山岩可划分为安山质、英安质、粗面英安质和流
纹质几种类型并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其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显示岩浆起源于下地壳并
经历了正常的分离结晶作用有轻微的混染岩浆开始结晶温度为936~1122℃压力约为
0∙24GPa。据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判别其构造环境具有类似于火山弧的特点结合区域构造
动力学背景分析其形成可能与大别山造山带后期的陆内俯冲而引起的陆壳增厚有关。
北淮阳金寨—苏仙石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及岩浆演化特征
李家振 张爱民
1997, 11(2): 253.
摘要
(
78
)
PDF
(426KB) (
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北淮阳金寨—苏仙石地区中生代侵入岩出露面积约150km 2 按岩石谱系单位的划
分原则可分为3个超单元(包括10个单元)和3个独立单元。根据主要造岩矿物及副矿物组
合、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判别结果岩体成因类型以 I 型为主少数为 A 型和 S 型。岩
浆来源约30km 深处相当于下地壳或壳幔过渡部位。岩体形成深度约3~4km压力约0∙1
~0∙2GPa。形成温度约866~1150℃氧逸度 log f O
2 平均为—10∙97。进一步讨论了岩浆的
水逸度、水压及岩浆密度、岩浆演化和侵入岩与火山岩的成因关系。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
作者须知
版权转让协议
论文模板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