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地质!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砂岩型铀矿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薛伟, 薛春纪, 池国祥, 彭云彪, 王凯
    现代地质    2010, 24 (4): 776-784.  
    摘要24087)      PDF(pc) (8075KB)(8786)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砂岩型铀矿的微量和稀土元素能为铀矿勘查提供地球化学标志。以东胜铀矿层位侏罗系及其中铀矿化为对象,针对砂岩型铀矿石、铀矿化砂岩和围岩几类地质体进行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东胜砂岩型铀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Pb、Mo与U关系极为密切,它们在铀矿石中最富集,铀矿化砂岩中次富集,砂质和泥质围岩中不富集;Pb和Mo可以作为东胜铀矿床矿化的指示元素,Pb、U和Mo蛛网图上构成的“W”式样可作为东胜地区砂岩铀矿化的指示模型。铀矿石、铀矿化砂岩、砂岩以及泥岩表现出相似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和配分模式,推断其具有统一的物源、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部分铀矿石明显富集HREE,显然在沉积成岩后期经历了(热液)改造作用。东胜铀矿化经历了沉积成岩和热液改造作用两个成矿阶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3)
    2. 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白马寨铜镍硫化物矿床I号含矿岩体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戚学祥,朱路华,李志群
    现代地质    2010, 24 (1): 98-106.  
    摘要23544)      PDF(pc) (9256KB)(9137)    收藏

    白马寨I号岩体是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白马寨Cu-Ni矿区内最大的一个含矿基性—超基性岩体,从中心向边缘依次由含矿橄榄岩、矿化辉石岩和辉长岩3个相带组成环状体。从中心相到边缘相,岩石中SiO2、TiO2、Al2O3、CaO、Na2O和K2O含量逐渐增加,TFe、MgO含量降低;稀土元素中w(∑REE)、w(LREE)/w(HREE)逐渐增加,δEu由负异常到正异常演变;微量元素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逐渐增加、强亲岩浆元素逐渐降低的演变特征。铂族元素配分模式为Pt-Pd型,w(Pt)/w(Pd)比值为0.32~0.68,介于富硫化物拉斑玄武岩(0.38)和原始上地幔(1.36)之间,以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微量元素蛛网图和铂族元素配分模式中不同岩石配分曲线的相似性揭示3个相带不同岩石之间的高度一致性,展示基性—超基性岩形成于玄武质岩浆演化、熔离及岩浆一次性侵入、分异成岩成矿的特征。矿区内地层层序稳定,岩体与沉积岩之间的侵入接触关系及w(Zr)-w(Y)-w(Nb)图解说明白马寨岩体形成于陆内环境。岩体的低Ti含量、Th强烈正异常和含矿橄榄岩负Eu异常,以及w(Th)/w(Ta)比值、w(Th)/w(Nb)比值和w(Pd)/w(Pt)比值及Ir族元素配分曲线明显不同于峨眉山玄武岩和典型的地幔柱玄武岩,而与大陆裂谷玄武岩非常相近,说明白马寨I号岩体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宁夏海原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陈立,张发旺,程彦培,蔺文静,陈江,张琳
    现代地质    2009, 23 (1): 9-14.  
    摘要23534)      PDF(pc) (4379KB)(15988)    收藏

    结合宁夏海原盆地已有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基于水化学、同位素数据分析了研究区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总体上当地的地下水化学场从补给区到径流区到排泄区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符合干旱区盆地的水质演化规律;地球化学模拟表明当地水岩相互作用从补给区的以溶滤-混合作用为主逐渐演变成排泄区的以溶滤-蒸发为主。水中的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升高主要由岩盐和石膏的溶解引起,第三系岩性及径流条件对地下水水质有很大的影响。同位素特征表明西华山—南华山断裂控制着当地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开采对深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尚不明显;在有些地区,由于地下水开采加速了地下水径流,水质有变好的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1)
    4. 四川若尔盖地区西康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区和古风化程度分析
    白宪洲,何明友,王玉婷,杨学俊
    现代地质    2010, 24 (1): 151-157.  
    摘要23418)      PDF(pc) (5467KB)(5961)    收藏

    通过对四川省若尔盖地区西康群砂泥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综合研究,发现本区砂泥岩的SiO2 、P2O5 、MnO与PAAS有相同的含量,富集Na2O、CaO,贫Al2O3 、Fe2O3、MgO、K2O和TiO2。微量元素W含量大大高于上地壳丰度,Nb和Ta含量大大低于上地壳丰度,而与下地壳丰度相当,Sc的含量略低于上地壳丰度,造岩元素Sr 略高于地壳丰度值。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高,平均值为133.97×10-6,与地壳中的稀土元素总量112×10-6较为接近。轻稀土元素相对于重稀土元素较为富集,具中等的负铕异常,稀土配分曲线均显示比较一致的右倾的轻稀土富集的配分模式。由此认为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大陆岛弧和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物相似。综合其他地质资料认为若尔盖地区西康群砂泥岩的物源区可能为康滇古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1)
    5. 青藏高原北部风火山花岗斑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吴珍汉, 叶培盛, 胡道功, 张维, 周春景
    现代地质    2007, 21 (3): 435-442.  
    摘要23284)      PDF(pc) (579KB)(2972)    收藏

    青藏高原北部风火山花岗斑岩与逆冲推覆构造存在密切关系,岩浆侵位发生在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对风火山北麓花岗斑岩及暗色包体,在显微观测和矿物鉴定的基础上,通过单颗粒锆石离子探针U-Pb同位素测年,获得高精度的测年资料。测得早期岩浆锆石结晶平均年龄为(34.5±1.4) Ma,对应于岩浆源区地壳局部熔融时代;晚期岩浆锆石结晶平均年龄为(27.6±0.5)Ma,对应于岩浆向上侵入雅西错群的岩浆侵位时代。风火山北麓花岗斑岩属青藏高原北部出露的最年轻花岗岩,岩体内部不同类型锆石的U-Pb同位素测年为区域地层、区域构造和高原隆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约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2)
    6. 云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喷流沉积成因证据:容矿岩石的地球化学约束
    祝朝辉,刘淑霞,张乾,谷德敏
    现代地质    2010, 24 (1): 120-130.  
    摘要23228)      PDF(pc) (9690KB)(19240)    收藏

    滇东南是否存在广泛的热水沉积活动已成为制约滇东南三大多金属矿床(个旧、都龙、白牛厂)成因研究的主要因素之一。系统研究了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容矿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矿床容矿岩石主量元素数据均投影于火山及海底热卤水成因区域内;稀土元素明显分为两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的样品可能与较多的正常沉积物的加入有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的样品具有与加拿大沙利文矿山的条带状富电气石热液沉积岩和加拿大Agnico-Eugle矿山的铁建造中的条带状燧石岩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标准化参数;同时,微量元素对的演化趋势与现代大洋热水沉积物相似,而且As、Sb和Ag含量与大厂和个旧热水沉积硅质岩相当。推测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属热水沉积成矿,只是在距花岗岩体较近的部位遭受了部分叠加改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吉林南部三棵榆树组火山岩的成因: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证据
    隋振民, 陈跃军
    现代地质    2012, 26 (4): 627-634.  
    摘要23061)      PDF(pc) (5506KB)(3348)    收藏

    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吉林南部地区三棵榆树组粗面岩形成于118 Ma的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三棵榆树组粗面岩的SiO2含量为65.11%~65.61%,富碱(K2O=6.29%~ 7.28%,Na2O=3.71%~4.21%),属于钾玄岩系列,弱过铝质(A/CNK=1.05~1.12),含镁指数Mg#=9~16;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317.72×10-6~37130×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N/YbN=19.50~22.80),Eu负异常较弱(δEu=0.75~0.81);微量元素富集Rb、Th、Zr、K,明显亏损Nb、Ta和Sr等,显示典型的大陆地壳特征。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介于0.282 206~0.282 309之间, εHf(t)值介于-13.32~-16.97之间,Hf模式年龄(TDM2)介于2.0~2.6 Ga之间,平均为2.2 Ga。上述特征表明,吉林南部地区早白垩世粗面岩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火山岩区深部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郑洪伟,李廷栋,高锐,贺日政
    现代地质    2010, 24 (1): 131-139.  
    摘要22843)      PDF(pc) (11994KB)(16716)    收藏

    青藏高原北部发育的大量新生代钾质、高钾质火山岩体的成因一直是个谜。利用布置在青藏高原内部及其周缘的305个临时宽频地震台站和固定地震台站记录到的9 649个远震事件,共139 021条P波初至到时资料对青藏高原深部结构特征进行了层析成像反演研究。结果显示,印度岩石圈地幔俯冲前缘已经到达了羌塘地体中部之下,在俯冲前缘存在一个从地幔深处延伸至地表的大规模低速体。该低速体可能是由于印度岩石圈地幔前缘俯冲进入软流圈深处而引起地幔热扰动,造成深部软流圈地幔的热物质向上扩散而形成的深部地幔物质上涌通道;该通道为青藏高原北部的新生代钾质、高钾质火山岩体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因此,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火山岩可能是印度岩石圈地幔持续北向俯冲的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2)
    9. 胶东玲珑金矿田煌斑岩蚀变过程元素迁移行为及其意义
    龚庆杰, 周连壮, 胡杨, 闫磊, 张翰奇, 贾玉杰
    现代地质    2012, 26 (5): 1065-1077.  
    摘要22452)      PDF(pc) (5419KB)(2955)    收藏

    胶东矿集区内普遍发育煌斑岩脉,对煌斑岩的热液蚀变现象进行研究可以揭示蚀变流体的地球化学特性。对玲珑金矿田两处新鲜与蚀变煌斑岩进行了56项氧化物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发现玲珑金矿田的煌斑岩为富钾煌斑岩,稀土元素在煌斑岩蚀变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分异现象。确定煌斑岩蚀变过程中的不活动元素可以采用坪台法,其优点在于克服了等浓度图解法中拟合过原点直线的技术缺陷。质量平衡计算法与元素含量比值法的本质区别在于二者相差一比例系数,即蚀变岩与原岩的质量比率,元素含量比值法可视为质量平衡计算法在岩石轻微蚀变时的一个特例。玲珑金矿田的煌斑岩与金矿成矿流体具有相同的构造通道,引起煌斑岩蚀变的这期金矿成矿流体富K2O、Rb、Be、Ba、W、Pb、Zn、Sb、B、Mn、Ta,贫Na2O、CaO、MgO、Sr等元素,可选取W、Pb、Zn、Sb、B、Be、Rb、Ba为该区金矿的成矿指示元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5)
    10. 胶东半岛大磨曲家金矿床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演化
    郭春影 高帮飞 张静 王庆飞 龚庆杰 于海军
    现代地质    2008, 22 (5): 743-750.  
    摘要22396)      PDF(pc) (1441KB)(8682)    收藏

    胶东大磨曲家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包括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和高盐卤水包裹体3种类型,前两者发育较多,高盐卤水包裹体发育极少。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及盐度、密度、压力估算显示,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8~376 ℃,据冰点温度估算,盐度为0.53%~8.28 %,水溶液包裹体均一压力低于50×105 Pa;富CO2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255~348 ℃,盐度为2.42%~11.43 %,均一压力为1 000×105~2 500×105 Pa;富CO2包裹体中CO2均一温度为230~32.4 ℃,指示该类包裹体可能含有数量不等的CH4或H2S。静水压力体制下,根据纯CO2包裹体均一压力估算成矿深度约为1 km。在270 ℃左右,均一压力从富CO2包裹体到水溶液包裹体急剧降低,指示成矿流体在270 ℃左右可能发生过一次减压沸腾过程,成矿流体盐度和密度在270 ℃左右也有显著的变化。因此,沸腾作用及其引起的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急剧变化可能是导致大磨曲家金矿床成矿物质沉淀的重要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7)
    11. 安徽铜陵新桥铜-金矿床的He、Ar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王彦斌,曾普胜,李延河,蒙义峰,杨竹森
    现代地质    2004, 18 (4): 524-528.  
    摘要22180)      PDF(pc) (285KB)(4406)    收藏

    对安徽铜陵新桥铜-金矿床层状矿体和块状矿体的黄铁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He、Ar
    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的N(40Ar)/ N(36Ar)≈238~293,N(3He)/ N(4He)≈1.03~1.23Ra,与大气饱和水(包括大气降水和海水)的特征值N(3He)/ N(4He)=1Ra,N(40Ar)/ N(36Ar)=295.5非常接近,表明成矿流体含大气降水和海水,这与野外地质特征也相符合,反映了成矿流体来自海底喷流(热水)沉积作用过程,这一认识为该区铜-金矿床可能的海底热液喷流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4)
    12. 内蒙古二连盆地岩性油藏形成的相对早期性特征
    刘震,刘俊榜,高先志,辛海燕,肖伟,徐兆辉
    现代地质    2007, 21 (3): 524-531.  
    摘要22097)      PDF(pc) (492KB)(3555)    收藏

    在对内蒙古二连盆地3大凹陷成藏条件和埋藏史、热史分析研究基础上,结合储层成岩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定量分析方法确定了二连盆地油藏的成藏期,并将二连盆地岩性油藏与构造油藏的成藏期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二连盆地3大主力凹陷岩性油藏的成藏期多在白垩纪的早、中期,相对于二连盆地构造油藏的形成期具有明显的早期成藏的特征。岩性圈闭形成的早期性和岩性油藏的相对早期充注可能是产生岩性油藏相对早期形成的主要因素。岩性油藏的相对早期成藏有利于后期多期捕集油气,形成大油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
    13. 西藏拉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机制研究
    吕鹏瑞,程文斌,吴程赟,彭义伟,彭涛涛
    现代地质    2013, 27 (1): 24-36.  
    摘要21950)      PDF(pc) (7577KB)(5070)    收藏

    西藏拉屋铜多金属矿床产于冈底斯构造岩浆成矿带的申扎—旁多铜-银-铅-锌-金成矿亚带内。分别对干矽卡岩阶段(Ⅰ)的石榴石、早期硫化物阶段(Ⅲ)的石英和晚期硫化物阶段(Ⅳ)的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研究,研究表明成矿各阶段热液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水两相包裹体,其次为纯液相水包裹体,偶见气液两相甲烷包裹体,石英中也有大量的含NaCl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其均一温度变化于95~476 ℃之间,盐度介于1.57%~37.33%,密度变化于0.68~1.23 g/cm3,总体属中-高温、中-高盐度、中等密度的体系;据此计算的成矿压力范围为24.63~133.61 MPa,成矿深度介于2.46~9.64 km,表明该矿床形成于中深成矿环境。不同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数据表明,该矿床的成矿作用是一个温度、盐度和压力总体显著降低(减小)、密度略渐增大的过程。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在主成矿阶段主要为初始混合岩浆水,随着成矿作用进行,大气降水大量加入,到晚期阶段成矿流体逐渐演化成大气降水。成矿流体在Ⅲ阶段(主成矿阶段)发生了沸腾作用,导致成矿元素沉淀形成矿体。因此认为沸腾作用可能是该矿床金属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1)
    14. 四川平武县金洞沟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黄昌华,张成江,刘治恒
    现代地质    2010, 24 (1): 18-25.  
    摘要21949)      PDF(pc) (6753KB)(7182)    收藏

    金洞沟金矿床是位于四川省北部平武县境内的小型岩金矿床。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测试了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化学成分及H、O同位素组成,分析了金属硫化物(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的S同位素组成,对金的成矿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金洞沟金矿床为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其成矿物源主要是志留系茂县群浅变质碎屑岩系,矿石中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硫化物含量约1%,为少硫化物型矿石。流体包裹体及S、H、O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流体是主要由大气降水组成的热液,成矿温度为125~185 ℃,平均温度为148.7 ℃,属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在此基础上,提出金洞沟金矿床的成矿作用经历了原始含矿岩系(矿源层)的形成、区域变质作用衍生矿源层的形成、热液成矿作用及表生氧化富集等4个阶段,韧性剪切构造活动是引起金活化、迁移和富集的主要因素。该成果为该矿床成因的认识和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河南嵩县钾长石石英脉型钼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白凤军,赵太平,肖荣阁,刘国营
    现代地质    2010, 24 (1): 26-33.  
    摘要21925)      PDF(pc) (9710KB)(9916)    收藏

    河南嵩县纸房钼矿是在中元古界火山岩中顺层产出的钾长石英脉型钼矿,矿化石英脉呈似层状、透镜状密集平行排列,厚0.35~5.0 m,与围岩整合产出。矿化石英脉可以划分为3期,早期无矿石英脉呈致密块状,中期石英脉是钼矿化石英脉,晚期属于无矿化石英-碳酸盐细脉。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火山热液,成矿年龄与熊耳期火山喷发期后的时间一致。成矿流体成分、液相成分特征值及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属于在高温地质作用条件下形成中高温混合流体,流体包裹体显示为中高温热液沸腾和不混溶成矿,成矿压力为28×105 ~68×105 Pa,属于低压浅成火山机构热液充填成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7)
    16. 内蒙古甲生盘铅锌硫矿床硫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付超,王建平,彭润民,刘家军,柳振江,刘哲铭
    现代地质    2010, 24 (1): 34-41.  
    摘要21786)      PDF(pc) (6810KB)(3432)    收藏

    甲生盘铅锌硫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北缘西段狼山—渣尔泰山成矿带,赋存于中元古代渣尔泰山群地层中,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并受同生断裂影响,区内矿石层纹状、角砾状和浸染状构造发育。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测试分析表明:早期沉积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在17.0‰~31.5‰之间,均值为23.9‰;后期穿插脉状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在13.1‰~31.1‰之间,均值为24.1‰;二者δ34S值相近,均属海水硫酸盐来源,后期热液改造作用微弱,火山活动对该矿区成矿作用直接贡献不明显;围岩δ34S值变化范围在7.7‰~15.1‰之间,均值为10.2‰,明显小于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亦属海相沉积范畴;矿体北翼发育海西期花岗岩,但其对矿体的改造作用有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60)
    17. 川西地区有机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许浩. 魏国齐. 汤达祯. 吴世祥. 邵先杰.
    现代地质    2004, 18 (3): 360-365.  
    摘要21693)      PDF(pc) (406KB)(2451)    收藏

    在对川西地区成岩作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激光拉曼探针、显微冷热台和荧光显微分析等技术,对有机流体包裹体的物理相态、化学组成、均一温度和盐度进行了观察和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并结合区域埋藏史研究,将该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中流体包裹体划分为4个形成期次,并以其为依据,对须家河组的油气运移和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了沙溪庙组的高温、高盐度有机包裹体的形成是由于下部流体的跨层涌入所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0)
    18. 青海贵德县扎仓温泉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方斌 周训 梁四海
    现代地质    2009, 23 (1): 57-63.  
    摘要21387)      PDF(pc) (5795KB)(3606)    收藏

            扎仓温泉位于青海省贵德县扎仓寺村,其开发利用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温泉出露于断裂带交汇部位,地下热水矿化度为1 310~1 390 mg/L, 水化学类型属于SO4·Cl-Na型。研究结果表明,温泉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温泉水年龄约165 a。利用SiO2温标法计算出热储温度为136 ℃,估算热水循环深度为1 385 m。温泉的天然放热量大于1.23×1014J/a,扎仓沟地区的地热资源量达2.07×1014J以上。热水宜直接用于供暖、洗浴、温室种植和养殖等。该地热田深部尚有地热能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4)
    19. 鲁西平邑地区磨坊沟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胡华斌. 毛景文. 牛树银 等
    现代地质    2004, 18 (4): 529-536.  
    摘要21324)      PDF(pc) (468KB)(4612)    收藏

    选择鲁西平邑磨坊沟和梨方沟两个矿区的矿化蚀变样品,对保存于石英、方解石和萤石中的原生包裹体及氢、氧稳定同位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二个矿区的包裹体大小、形态相似,类型一致,均为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较宽,在120~450℃之间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于120~260℃的范围内,可进一步分为110~150℃和170~250℃两个区间。结合显微镜下观测的载金矿物的特点,推测金矿的形成温度区间在170~250℃之间。冰点变化范围较大,在-2.8~-11.5℃之间,对应的盐度在4.65%~15.47%之间。矿体及围岩黄铁矿的δ34S值介于-0.71‰~+2.99‰之间,方解石和石英的δDSMOW
    值为-63‰~-70‰,δ18DSMOW值为+18.4‰~+22.2‰。以上数据表明流体来源于地幔,成矿过程中与建造水发生了混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川西前陆盆地上侏罗统—白垩系泥质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杨国臣,于炳松,陈建强,姚纪明,李善营,吴云辉
    现代地质    2010, 24 (1): 140-150.  
    摘要21154)      PDF(pc) (8415KB)(8309)    收藏

    为了探讨川西前陆盆地上侏罗统—白垩系的物源属性及源区构造背景,对该区上侏罗统—白垩系泥质岩的稀土元素(REE)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构造区及沉积环境对泥质岩的REE特征及其沉积分异作用有一定的控制性。在沉积成岩过程中,泥质岩的REE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沉积作用的改造;泥质岩具有明显的LREE富集、HREE丰度低、负Eu异常以及大多数样品具有较明显负Ce异常的特点;从J3到K2,泥质岩均具有较高的REE分异程度,不同阶段的REE平均分异程度相对稳定;泥质岩形成于一种总体偏氧化、局部具还原性质的沉积环境;源区母岩以沉积岩和花岗质岩石为主,也可能有玄武岩成分的混入;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也有来自被动大陆边缘的物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河南省老湾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陈良 戴立军 王铁军 罗平 夏国体
    现代地质    2009, 23 (2): 277-284.  
    摘要21033)      PDF(pc) (8227KB)(3747)    收藏

            在详细分析河南省老湾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该矿床流体包裹体和氢、氧、硫、铅同位素,结果表明该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的富CO2的K+-Na+ -Cl--SO 2-4体系。氧、氢同位素分析显示,成矿流体δ18O值变化于-5.25‰~+5.37‰,δD变化于-67‰~-76‰,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0.1‰~+5.3‰,平均值为+3.98‰,显示深源硫的特征;Pb同位素组成显示铅主要来源于地幔,有少量地壳铅的加入。综合研究表明,老湾金矿床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3)
    22. 豫西南杜关—云阳钼多金属成矿预测研究
    肖巧艳, 王功文, 张寿庭, 燕长海, 宋要武, 李连山, 彭翼
    现代地质    2011, 25 (1): 94-100.  
    摘要20995)      PDF(pc) (3642KB)(2203)    收藏

    选取豫西南杜关—云阳钼多金属成矿带为研究区,利用多学科资料,使用非线性方法提取了多元、多维、多尺度、多类型找矿信息。在应用层次分析法集成多元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用“Kriging+Natural Breaks”和C-A分形法分别圈定了找矿靶区。结果表明,两者所圈定的找矿靶区基本一致,但后者在局部地段能够更细致地刻画靶区的细节,将找矿靶区进一步划分为Ⅰ、Ⅱ、Ⅲ级。其中Ⅰ、Ⅱ级预测区内包含有已知矿床,Ⅲ级预测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该成果为本地区的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广西北海市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特征的分析
    张华,周训,沈晔,赵亮,严霞,吴福,黎木兰,李祖行
    现代地质    2007, 21 (4): 613-618.  
    摘要19859)      PDF(pc) (289KB)(1166)    收藏

    对广西北海市近20年的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和2002—2003年野外实地取样的测试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Piper图和Q型群分析进行水化学分类,结果表明该地区北部地下水以Ca·Na-HCO3型为主,水化学特征显示地下水化学成分受降雨入渗和溶滤的影响,而南部地下水以Na-Cl或Na·Ca-Cl型为主。北海市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矿化度低,pH值低,呈偏酸性。低矿化度的雨水、可溶盐含量极低的含水介质、迅速的水循环以及长期的淋滤作用,导致了北海地区地下水低矿化度的特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1)
    24. 东准噶尔卡姆斯特北海相火山-沉积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王一剑, 刘洪军, 周娟萍 , 渠洪杰
    现代地质    2011, 25 (6): 1047-1058.  
    摘要19797)      PDF(pc) (9274KB)(2888)    收藏

    运用LA-ICP-MS U-Pb法,对位于东准噶尔卡姆斯特北部10 km处有争议的海相碎屑岩样品进行了U-Pb年龄测定,共测试碎屑锆石100颗,其中有效年龄数据点共90个。测试结果表明:(1)该套岩层的形成年龄可能为早石炭世。因为最年轻的谐和年龄为333.2 Ma,限定了该岩层的沉积下限。(2)该套岩层有多个物源区。碎屑锆石定年结果与区域岩浆热事件对比结果表明:早寒武世碎屑锆石(523.1 Ma、535.1 Ma)可能来自前人所述的准噶尔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但有待进一步研究;中—晚奥陶世碎屑锆石(440.0 Ma、460.9 Ma)来自荒草坡群火山碎屑岩;早志留世碎屑锆石(429.3 Ma)可能来源于周边地区沉积的下志留统;中泥盆世碎屑锆石((371.5±2.5 )Ma)来自卓木巴斯套组和乌鲁苏巴斯套组地层;早石炭世碎屑锆石((336.4±0.8)~(353.5±0.7)Ma)来自南明水组。(3)在测试的碎屑锆石中,有一颗锆石年龄为2 676.2 Ma,谐和度为99%,为可能存在前寒武纪古老结晶基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有待更进一步的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4)
    25. 青海西宁城南新区杜家庄地热田地下水的地球化学特征
    张森琦,李惠娣,许国成,石维栋,周金元,尚小刚
    现代地质    2007, 21 (1): 163-169.  
    摘要19735)      PDF(pc) (545KB)(3005)    收藏

    依据青海省西宁市城南新区杜家庄地热田DR2005地热井地下热水的水化学资料,采用兰格利厄—路德维金图解法、同位素水文学方法、地球化学温标法等,对杜家庄地热田地下热水的补给机制、地下热水年龄、地热资源潜力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杜家庄地热田地下热水源于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但仍有现代冷水补给,地热田下部还存在着远高于DR2005地热井开采段温度的热储。依据研究区地热地质条件具可比性的地热生产井水化学动态观测资料推断,随着DR2005地热井开采时间的延续,地下热水水质将向淡化的方向发展。研究结果为杜家庄地热田的开发利用提供水文地球化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9)
    26. 五台山南缘中元古界的层序地层特征及其古地理意义:以山西五台陈家庄剖面为例
    梅冥相
    现代地质    2010, 24 (5): 888-899.  
    摘要19338)      PDF(pc) (14980KB)(49638)    收藏

    中元古代时期的五台山南缘是华北克拉通北部的燕辽裂隙槽与南部的晋豫陕裂隙槽之间的交接地带。在该地区中元古界由常州沟组潮坪沉积体系碎屑岩地层和高于庄组潮坪沉积体系碳酸盐岩地层组成,常州沟组与下伏的早元古界滹沱群为角度不整合接触,高于庄组与上覆的寒武系之间为地层间断时间超过1 000 Ma的平行不连续面;残留不全的元古界不但成为前寒武纪层序地层学划分的典型代表,而且成为窥视早期来自南部裂陷槽向北海侵以及晚期来自燕辽裂陷槽向南海侵的宝贵的物质记录,并且成为重新审视晋豫陕裂陷槽与燕辽裂陷槽的争议较大的地层对比的关键地层记录。对山西五台沉积状剖面中元古界沉积序列及其所表征的层序地层学特征的观察和描述,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用的线索,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乌日尼图钨钼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杨增海,王建平,刘家军,王守光,王清义等
    现代地质    2013, 27 (1): 13-23.  
    摘要19114)      PDF(pc) (4166KB)(3420)    收藏

    乌日尼图钨钼矿位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境内,是近几年在该区新发现较大规模的钨钼矿床。钨钼矿体主要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附近,以细脉状矿化类型为主。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δ34SV-CDT值范围为0.6‰~4.1‰,组成较为稳定;显示钨钼矿体的形成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硫可能主要来自岩浆源。矿石样品208Pb/204Pb值范围为38.115~38.353,207Pb/204Pb值范围为15.528~15.591,206Pb/204Pb值范围为18.375~18.528;铅构造模式图解和其参数综合分析表明成矿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壳与地幔的混合,具有壳幔混合特点。热液方解石δ13CPDB=-8.63‰~-6.41‰,δ18OSMOW=-1.49‰~8.72‰,表明热液矿物方解石是2个阶段成矿作用的产物,早期成矿流体碳主要来源于岩浆;成矿作用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中国东北地区太平洋板块精细俯冲特征
    江国明, 张贵宾, 徐峣
    现代地质    2012, 26 (6): 1125-1135.  
    摘要19092)      PDF(pc) (12400KB)(21975)    收藏

    中国东北地区的火山较为活跃。一些学者认为这些火山的起源与西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软流圈物质的上涌存在密切联系。尽管天然地震层析成像结果明显地显示出火山区下方存在着太平洋板块,但板块的厚度、存在范围等俯冲特征仍然不是特别清晰。为此,采用远震层析成像和走时拟合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壳幔速度结构,特别是太平洋俯冲板块的精细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板块的平均厚度和速度异常分别为85 km和1%,而且与日本海地区结果进行对比可推测板块并未增厚;(2)板块以低角度俯冲进入地幔过渡带,到达过渡带底部后弯曲成水平状,向西延伸至东经127°而停止;(3)水平延伸的板块恰好位于火山区的下方。这些俯冲特征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陆内火山的起源及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3)
    29. 流体包裹体爆裂法测温技术可靠性讨论——以江西大吉山钨矿为例
    徐文刚 张德会 席斌斌 张文淮 施娘华
    现代地质    2008, 22 (5): 757-765.  
    摘要19080)      PDF(pc) (2594KB)(7939)    收藏

    爆裂法是一种经济快速的流体包裹体测温技术,由于该技术的影响因素较多且测试精度往往不是很高,历来受到很多学者的质疑。为了讨论爆裂法测温技术的可靠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冷热台对大吉山钨矿含矿石英脉中的包裹体爆裂温度进行了显微测温,分析了包裹体个体大小对爆裂温度的影响,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反相关性;同时,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爆裂法测温曲线反映的爆裂峰是2期3类包裹体爆裂叠加的结果,但是实验测得的爆裂温度区间与爆裂法测温结果基本上是吻合的,这说明爆裂法测温技术虽然有较多的影响因素,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靠的,尤其是在找矿勘探方面其潜力很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瞿泓滢, 裴荣富, 王永磊, 李进文
    现代地质    2010, 24 (2): 228-236.  
    摘要18979)      PDF(pc) (3541KB)(5926)    收藏

    以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床为例,通过对成矿流体特征的研究以及碳、氢、氧同位素分析,探讨矿床的成矿机制,分析成矿流体性质以及成矿流体来源。凤凰山铜矿床石榴子石、石英和方解石普遍发育流体包裹体,其类型为V-L型、V-L+S型、V-L富气相型和V型。石榴子石、石英和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分别集中于3个区,其流体包裹体的温度和盐度区间代表成矿流体演化的3个不同阶段。成矿流体经历了从高温度、高盐度向低温度、低盐度的持续演化过程,与成矿作用阶段基本对应,降温、流体沸腾是导致流体中巨量铜元素卸载的主要因素。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可能在成矿晚期混有少量大气降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1)
    31. 因子分析法对内蒙古查巴奇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分区的应用研究
    戴慧敏, 鲍庆中, 宫传东, 尤洪亮, 孙中任, 闫国磊, 金鑫
    现代地质    2010, 24 (2): 245-251.  
    摘要18969)      PDF(pc) (4571KB)(5164)    收藏

    利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对内蒙古查巴奇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提取了具有代表性的8个因子,绘制了因子得分图及地球化学分区图,结果显示:地球化学分区结果与地质特征对应较好。As、Sb、Cu、Zn组合主要反映了林西组地层,其子区展布方向与林西组地层的NE走向一致,而Pb、Zn子区在光华组英安岩及安山岩、老龙头组变质岩和早侏罗世英云闪长岩中均有分布,总体呈NE向展布;Ag、W子区除在研究区北侧有相对较小面积的分布外,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晚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中,表明Ag、W类与该位置的花岗岩体密切相关。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发现,一个Au矿点及一个Pb、Zn矿点分别位于As、Sb、Cu、Zn子区和Pb、Zn子区内。通过对研究区进行地球化学分区,明确了各类子区特定的地质地球化学意义及其相互关系,为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找矿提供有利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4)
    32. 板块运动对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沉降及充填的控制作用
    李运振, 邓运华, 徐强, 于兴河
    现代地质    2010, 24 (4): 719-726.  
    摘要18816)      PDF(pc) (11556KB)(31693)    收藏

    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演化对中国近海沉积盆地的沉降及充填具有控制作用。根据地幔对流及地壳拉伸特征可将中国近海沉积盆地沉降类型划分为被动、主动和组合热沉降型3种。不同沉降类型分别具有不同的盆地结构,其中被动热沉降型以断陷为主,主动热沉降型以坳陷为主,组合热沉降型则是两种盆地结构的叠加或侧加。中国近海北部板内沉积盆地沉降类型以被动热沉降为主,远离海洋,受海侵影响较小,以陆相沉积体系为主;中部板缘沉积盆地沉降类型为被动侧加主动热沉降,水体整体较浅,坡折及三角洲发育规模小;南部板缘沉积盆地沉降类型也为被动侧加主动热沉降,水体整体较深,坡折及三角洲发育规模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1)
    33. 山东东营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浊积砂体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饶孟余. 钟建华. 王海侨. 郭泽清.
    现代地质    2004, 18 (2): 256-262.  
    摘要18619)      PDF(pc) (319KB)(6210)    收藏

    山东东营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浊积砂体储层以长石细砂岩、岩屑细砂岩及粉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及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储层微观特征研究表明,砂体中发育了剩余原生粒间孔、粘土矿物杂基内的微孔隙、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微裂缝等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以低渗细喉型为主,为物性较姜的中低孔、低渗型储层。通过对储层物件影响因素的研究得出,岩石组构、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和异常超压的形成与分布是影响本区浊积砂体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其中,碳酸盐胶结物、硅质胶结物及自生粘土矿物是致使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大量生烃以及粘土矿物在转化过程中所释放出的酸性水的溶解作用是产生次生孔隙的重要因素,而异常超压的存在、高的地温场及烃类的早期进入是部分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得以保存的重要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浅层地下水人工回灌应用于上海市工程性地面沉降防治的试验研究
    吴建中, 王寒梅, 杨天亮
    现代地质    2009, 23 (6): 1194-1200.  
    摘要18576)      PDF(pc) (5791KB)(21574)    收藏

           上海地面沉降主要由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和大规模工程建设等因素共同影响,工程性地面沉降引起的地面沉降漏斗严重影响了周边地区生命线工程的建设及运营安全。通过开展试验研究,将深部承压含水层中应用成熟的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引入浅部含水层中,但由于浅部含水层砂层结构及水动力条件与深部含水层差异较大,回灌工艺及方法也存在差异。本次试验工作中,改进了地下水人工回灌工艺流程,并通过同步地面形变监测分析了浅层地下水人工回灌对控制地面沉降的作用效果。结合上海地区实际地层特征以及各种回灌工艺的实际效果,评价了浅层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在防治工程型地面沉降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及适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8)
    35. 焦作矿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模拟
    黄平华, 陈建生, 宁超, 韩素敏
    现代地质    2010, 24 (2): 369-376.  
    摘要18406)      PDF(pc) (2905KB)(4899)    收藏

    为了研究焦作矿区地下水水化学演化机制,查明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矿井突水防范提供科学依据,对研究区域地下水系统取样分析。综合应用Piper三角图示法、岩性影响分析、相关性分析、总溶解固体分析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定量模拟技术,系统地研究地下水水化学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趋势;建立了地下水质量平衡模型,以提供岩溶地下水化学成分演化机理的定量信息;揭示了Ca2+-Na +、Mg 2+-Na +阳离子交换作用、风化溶滤作用、蒸发浓缩作用、白云石的非全等溶解是地下水质演化的主要水文化学过程,为推断矿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2)
    36. 湖南瑶岗仙钨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和硫同位素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李顺庭,王京彬,祝新友,李超
    现代地质    2011, 25 (2): 228-235.  
    摘要18316)      PDF(pc) (6042KB)(4063)    收藏

    瑶岗仙钨多金属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中部,由瑶岗仙黑钨矿床、青山里铅锌矿床以及和尚滩白钨矿床组成。野外地质调查显示,这3个矿床空间相邻,矿体产状和控矿因素相近。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瑶岗仙黑钨矿床与和尚滩白钨矿床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58±1.2)Ma(n=7,MSWD=1.3)和(160±3.3)Ma(n=6,MSWD=2.7),表明两种钨矿化是同期形成的,与瑶岗仙复式岩体的成岩事件在时空上吻合,是南岭地区第2次大规模成矿事件的典型代表。3个矿床的矿石矿物(黄铁矿、闪锌矿、辉钼矿)δ34S值介于-1.8‰~+1.4‰之间,分布集中且接近零值,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综合上述特征,这3个矿床系同一岩浆成矿作用,在成矿岩体不同距离、不同部位发生不同类型金属矿化的产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6)
    37.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相构成现代地质
    王居峰, 郭彦如, 张延玲, 刘昊伟, 马德波
    现代地质    2009, 23 (5): 803-808.  
    摘要18219)      PDF(pc) (5595KB)(5159)    收藏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地质露头、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确定了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在上三叠统延长组识别出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两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延长组发育7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根据短—中期基准面旋回的叠加样式,SQ1层序至SQ3层序基准面上升旋回地层样式总体上以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主,构成“上升不对称”型旋回结构;SQ3层序基准面下降旋回至SQ6层序地层样式则以长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为主,构成“下降不对称”型旋回结构。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受基准面升降变化控制明显,沉积微相类型以(辫状)河流—(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为主。有利储层发育于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的早中期以及下降半旋回的中晚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成矿预测数据统计方法
    万丽 ,王庆飞,高帮飞 ,王颖 ,周应华,徐浩
    现代地质    2005, 19 (4): 615-620.  
    摘要18216)      PDF(pc) (280KB)(1290)    收藏

    利用统计方法对已有数据进行处理,进而推断其内部规律,并据此进行隐伏矿体定位仍是成矿预测的主流。从数学理论分析角度,讨论多元统计、地质统计分析、分形和随机过程等多种方法的数学表述及其物理内涵,并分析了这些方法及其分支的内在联系。针对数学方法的特点与地质数据的属性,提出了Weibull分布模型、自仿射分形和随机点过程分析是成矿预测领域较有应用前景的方法;多种传统方法相互配合使用,不但有利于数据集的深度挖掘,还会促进更有效的数学工具的开发。给出了Weibull分布与分形模型的配合使用有效描述胶东矿集区大尹格庄金矿成矿元素分布的应用实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基于GIS的秘鲁南部多源信息成矿预测研究
    席振,高光明,肖娟,张杨
    现代地质    2013, 27 (1): 108-115.  
    摘要18123)      PDF(pc) (6917KB)(2166)    收藏

    位于南美安第斯成矿带中部的秘鲁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选取秘鲁南部进行成矿远景区优选,为企业快速确定勘查靶区。以GIS技术为手段,对其地质、矿产、航磁、化探、遥感等多源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化极延拓、主成分分析、比值处理等不同数据处理方法,提取多源成矿信息。在此基础上,划分单元格,建立信息量概率成矿预测模型,选择23个有利找矿变量,统计综合信息量和地质复杂度,最终圈定8处成矿远景区。提出的多源数据处理方法和建立的信息量概率成矿预测模型为多源数据合理应用于小比例尺成矿预测提供了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3)
    40. 黔南坳陷上震旦统灯影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
    王鹏万, 陈子炓, 李娴静, 程刚, 贺训云, 徐政语, 马立桥, 董庸, 黄羚
    现代地质    2011, 25 (6): 1059-1065.  
    摘要17460)      PDF(pc) (5461KB)(4969)    收藏

    黔南坳陷上震旦统灯影组发育局限-开阔台地相白云岩。在麻江羊跳寨剖面灯影组碳酸盐岩样品测试分析基础上,利用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相关性、组分含量及特征元素比值特征,探讨了研究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古沉积环境意义。结果表明:(1)CaO和MgO成明显正相关,SiO2与CaO、MgO呈负相关;Sr与MgO呈明显负相关,与Al2O3、K2O、Na2O、TiO2,P2O5,TFe存在正相关性;V,Al2O3,K2O ,TiO2,TFe ,P2O5之间呈正相关;Mn与TFe存在弱正相关性。(2)Sr含量和1 000×(Sr/Ca)值随沉积水体的加深而增大,可作为判断古水深和层序界面的标志。(3)根据Sr/Ba、镁铝比值(m=100×(MgO/Al2O3))、MgO/CaO及V/ (V+Ni)比值特征分析了灯影组沉积期的古盐度、古气候和古氧化还原环境。灯影组总体上形成于炎热干燥气候下的陆表海还原沉积环境,有陆源碎屑物质供应。其中灯影组二段沉积末古水深达到最大,灯影组五段古盐度最高。灯影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的沉积环境与岩性特征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表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关系密切,可作为沉积相分析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