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蒋中发, 江梦雅, 陈海龙, 刘龙松, 王学勇, 卞保力, 李娜.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热演化及沉积古环境评价[J]. 现代地质, 2022, 36(04): 1118-1130. |
[2] |
朱必清, 陈世加, 白艳军, 雷俊杰, 尹相东. 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延长组长8段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J]. 现代地质, 2022, 36(02): 742-754. |
[3] |
晏继发, 马安来, 李贤庆, 从刚石, 和钰凯, 张亚超. 金刚烷化合物在深层油气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J]. 现代地质, 2020, 34(04): 812-820. |
[4] |
李素梅, 徐田武, 史权, 张云献, 吴建勋, 柯昌炜. 东濮凹陷盐湖相原油氮/氧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其应用[J]. 现代地质, 2019, 33(06): 1137-1150. |
[5] |
易传俊, 张敏, 滕梨. 热力作用对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中甾烷类化合物组成和分布的影响[J]. 现代地质, 2019, 33(04): 853-862. |
[6] |
齐玉林, 张枝焕, 夏东领, 张慧敏, 黄彩霞, 郑铎, 金霄, 曹永乐, 朱雷.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暗色泥岩与黑色页岩生烃动力学特征对比分析[J]. 现代地质, 2019, 33(04): 863-871. |
[7] |
徐田武, 李素梅, 张洪安, 张云献, 吴建勋, 史权, 陈湘飞, 纪红, 万中华. 东濮凹陷原油含硫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应用[J]. 现代地质, 2019, 33(03): 629-642. |
[8] |
周亚龙,孙忠军,杨志斌,张富贵,张舜尧,王惠艳. 利用土壤游离烃技术判别油气藏性质及保存条件[J]. 现代地质, 2016, 30(6): 1370-1375. |
[9] |
程青松,龚建明,张敏, 赵青芳,王伟超, 程文洁,田瑞聪,陈志强. 祁连山冻土区木里煤田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J]. 现代地质, 2016, 30(6): 1408-1416. |
[10] |
王冰洁,徐长贵,吴奎,张如才,郑彧,宛良伟. 辽东湾坳陷LX油田浅层特稠油藏成藏过程及模式[J]. 现代地质, 2016, 30(3): 663-671. |
[11] |
薛小花, 卢振权, 廖泽文, 刘辉. 祁连山冻土区含天然气水合物层段岩心热模拟实验研究[J]. 现代地质, 2013, 27(2): 413-424. |
[12] |
李素梅,孟祥兵,张宝收,张海祖,潘娜,史权.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的地球化学意义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前景[J]. 现代地质, 2013, 27(1): 124-132. |
[13] |
傅宁, 李友川, 孙建新, 孙玉梅, 徐建永. 珠三坳陷烃源岩及油源研究再认识[J]. 现代地质, 2011, 25(6): 1121-1130. |
[14] |
赵彦德, 刘显阳, 张雪峰, 张忠义, 李程善, 齐亚林.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南段侏罗系原油油源分析[J]. 现代地质, 2011, 25(1): 85-93. |
[15] |
孟江辉,刘洛夫,姜振学,高永进.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下亚段—孔店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类[J]. 现代地质, 2010, 24(6): 1085-10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