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长安, 殷鸿福, 俞立中,等. 山-河-湖-海互动及对全球变化的敏感响应:以长江为例 [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0, 9(3): 358.
[4] 任雪梅,杨达源,韩志勇.长江上游水系变迁的河流阶地证据 [J].第四纪研究, 2006, 26(3): 414-421.
[5] 杨达源,吴胜光. 黄河上游的阶地与水系变迁 [J]. 地理科学, 1996, 16(2): 138-143.
[6] 李四光. 中国第四纪冰川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5: 111-124.
[7] 沈继方, 李焰云, 徐瑞春, 等. 清江流域岩溶研究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6:1-223.
[8] 景才瑞. 冰川黄土古人类 [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225-243.
[9] 唐贵智. 长江三峡地区新构造地质灾害和第四纪冰川作用与三峡形成图集 [M].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162-167.
[10] 钟润生, 鄢道平. 湖北清江龙潭河水系变迁 [J].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2 (4): 18-20.
[11] 杨达源,等. 长江地貌过程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6: 166-180.
[12] 何璐瑶, 胡超涌, 曹振华, 等. 湖北清江和尚洞洞穴温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中国岩溶, 2008, 27(3): 274-282.
[13] 王增银, 姚长宏, 周梓良. 鄂西清江的形成与演化探讨 [J]. 地质科技情报, 1999, 18(3): 26-29.
[14] 金维群, 肖尚斌, 常宏, 等. 鄂西清江河流演化研究进展 [J]. 海洋科学, 2010 (3): 88-91.
[4] 任雪梅,杨达源,韩志勇.长江上游水系变迁的河流阶地证据 [J].第四纪研究, 2006, 26(3): 414-421.
[5] 杨达源,吴胜光. 黄河上游的阶地与水系变迁 [J]. 地理科学, 1996, 16(2): 138-143.
[6] 李四光. 中国第四纪冰川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5: 111-124.
[7] 沈继方, 李焰云, 徐瑞春, 等. 清江流域岩溶研究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6:1-223.
[8] 景才瑞. 冰川黄土古人类 [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225-243.
[9] 唐贵智. 长江三峡地区新构造地质灾害和第四纪冰川作用与三峡形成图集 [M].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162-167.
[10] 钟润生, 鄢道平. 湖北清江龙潭河水系变迁 [J].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2 (4): 18-20.
[11] 杨达源,等. 长江地貌过程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6: 166-180.
[12] 何璐瑶, 胡超涌, 曹振华, 等. 湖北清江和尚洞洞穴温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中国岩溶, 2008, 27(3): 274-282.
[13] 王增银, 姚长宏, 周梓良. 鄂西清江的形成与演化探讨 [J]. 地质科技情报, 1999, 18(3): 26-29.
[14] 金维群, 肖尚斌, 常宏, 等. 鄂西清江河流演化研究进展 [J]. 海洋科学, 2010 (3): 88-91.
[4] 任雪梅,杨达源,韩志勇.长江上游水系变迁的河流阶地证据 [J].第四纪研究, 2006, 26(3): 414-421.
[5] 杨达源,吴胜光. 黄河上游的阶地与水系变迁 [J]. 地理科学, 1996, 16(2): 138-143.
[6] 李四光. 中国第四纪冰川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5: 111-124.
[7] 沈继方, 李焰云, 徐瑞春, 等. 清江流域岩溶研究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6:1-223.
[8] 景才瑞. 冰川黄土古人类 [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225-243.
[9] 唐贵智. 长江三峡地区新构造地质灾害和第四纪冰川作用与三峡形成图集 [M].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162-167.
[10] 钟润生, 鄢道平. 湖北清江龙潭河水系变迁 [J].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2 (4): 18-20.
[11] 杨达源,等. 长江地貌过程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6: 166-180.
[12] 何璐瑶, 胡超涌, 曹振华, 等. 湖北清江和尚洞洞穴温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中国岩溶, 2008, 27(3): 274-282.
[13] 王增银, 姚长宏, 周梓良. 鄂西清江的形成与演化探讨 [J]. 地质科技情报, 1999, 18(3): 26-29.
[14] 金维群, 肖尚斌, 常宏, 等. 鄂西清江河流演化研究进展 [J]. 海洋科学, 2010 (3): 88-91.
[17] 袁登维, 梅应堂, 秦兴黎, 等. 长江三峡工程坝区及外围地壳稳定性研究 [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6: 51-80.
[18] 陈全家, 王善才, 张典维. 清江流域古动物遗存研究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8-9.
[19] 黄宗理, 张良弼. 地球科学大辞典: 基础学科卷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6:1-767.
[20] 刘芳晓,李德威,刘德民.青藏高原西缘班公错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 [J].现代地质,2011,25(5): 962-963.
[21] 吴小平,胡建中.岷江源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 [J].现代地质,2009,23(3): 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