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地质!

当期目录

    1996年 第1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6-06-20

    燕辽地区燕山期火成岩与造山模型

    邓晋福 刘厚祥 赵海玲 罗照华 郭正府 李玉文
    1996, 10(2):  137. 
    摘要 ( 100 )   PDF (762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通过与安第斯、青藏北缘、大陆裂谷带火成岩的比较,阐述了燕辽地区燕山期火成岩具活动大陆边缘靠内陆一侧的构造属性。提出了三种可能的母岩浆(玄武质、粗面质与花岗质)以及它们的混合作用是制约以壳幔混合型为主、组成谱系宽的火成岩的主要机制。基于实验岩石学成果,论述了无负Eu异常的中酸性火成岩类(正长岩、二长岩、石英闪长岩类)形成于加厚陆壳底部(或山根带)。主要基于岩石学成果,讨论了燕山期本区陆壳厚约60~70km,岩石圈厚约100~150km。通过与印支期岩石圈(厚约150~200km)的对比,提出了造山岩石圈的拆沉-去根作用,使岩石圈减薄了约50km。由此,提出了一个大洋俯冲与岩石圈拆沉相结合的造山模型,称为华北式(或燕辽式)造山带模型。这一模型不但可以满意地解释为什么弧火成岩属性的岩浆活动可深入远离海沟达一千多公里的内陆地区以及挤压与拉伸交替的反转构造的发育,而且还可以比较满意地解释为什么火成岩组成极性极不明显,伴随岩浆活动的陆壳不断抬升等,并指出燕山期地幔岩石圈减薄,山根仍存在,所以造山后A型花岗岩(指碱性正长岩类)仍保持无负Eu异常,而本区新生代处于大陆裂谷发育环境,地幔岩石圈与陆壳均减薄。

    北京房山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宋鸿林
    1996, 10(2):  149. 
    摘要 ( 83 )   PDF (628KB) ( 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北京房山变质核杂岩是典型的板内变质核杂岩。由核部的结晶基底及顶部的变余糜棱岩带、固态流变的中间层和脆性剪裂的上部盖层组成三层结构。核部有强力侵位的早白垩世的房山花岗闪长岩株。地壳的韧性伸展表现于下古生界及其前的盖层岩系中,形成于印支期前,反映了强烈的区域古地热异常。印支期的南北向挤压造就了区域构造格局。燕山期的岩浆侵入使变质核杂岩定型。新生代的差异性隆升使核杂岩最终出露地表。幔源热异常、基底热隆及岩浆的强力侵位是核杂岩形成的主要因素.

    郯庐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综述

    万天丰 朱鸿 赵磊 林建平 程捷 陈进
    1996, 10(2):  159. 
    摘要 ( 321 )   PDF (615KB) ( 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从历史的与整体的观点出发,综合了地质、地貌、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的资料,系统地研究了郯庐断裂带各阶段的形态学、运动学以及动力学机制。认为此断裂带开始形成于中、晚三叠世,其长度小于1500km,切割深度小于15~20km,此时最大左行走滑断距为430km左右。侏罗纪(208~135Ma)与中始新世-渐新世(52~23.3Ma),此断裂带表现为逆断层活动,断层面受挤压较紧闭。白垩纪-早始新世(135~52Ma),郯庐断裂呈现为略带右行走滑的正断层(走滑断距不超过100km),郯庐断裂带与其北部切割深度约为30~40km。中新世-更新世(23.3~0.73Ma)断裂带表现为带有左行走滑的正断层,走滑断距约50km,断裂带切割深度在50~80km之间。中更新世(0.73Ma以来)断裂带又变成略带右行走滑的逆断层,走滑断距不足100m。由于断裂带形成以来的剥蚀深度不大,地表的断层岩都是碎裂岩与断层泥。沿此断裂带在早白垩世构成了中国东部重要的内生金属成矿带。 

    酸性-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中岩石包体研究的新进展

    杜杨松
    1996, 10(2):  169. 
    摘要 ( 96 )   PDF (528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概括了近几年来酸性-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中岩石包体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岩石包体的成因分类,综述了利用岩石包体研究岩浆作用机制及其动力学、研究有关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以及研究中下地壳物质组成和力学状态等方面的内容。 

    胶东昆嵛山二长花岗岩副矿物成因矿物学研究

    陈光远 孙岱生 邵岳
    1996, 10(2):  175. 
    摘要 ( 117 )   PDF (826KB) ( 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根据胶东昆嵛山二长花岗岩主要的副矿物组合(磁铁矿、榍石、绿帘石、褐帘石、磷灰石、锆石及自然金等)及相应的含量,结合有关矿物的形态、成分,特别是326粒锆石群形态学的研究,对岩石成因与金矿化的关系等,提出了矿物学标志。确定昆嵛山岩体为岩浆成因,岩浆物质来源为胶东群部分重熔,物质组成以壳源为主,为Ⅰ型磁铁矿系列花岗岩类;确定岩体结晶温度跨度大,因而富含水分,岩体富含S及其他挥发分,富含碱质,早期矿物结晶处于较氧化碱性环境,以上条件对形成金矿有利。对胶东三大主要含金岩体,即昆嵛山、郭家岭及玲珑岩体副矿物特点进行了对比。

    滇西地区新第三纪孢粉组合特征及环境变迁

    张绪教 何科昭 周志广
    1996, 10(2):  187. 
    摘要 ( 81 )   PDF (1067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根据滇西地区7条实测剖面近170个孢粉样品的分析结果,对该地区新第三纪的孢粉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反演了该时期的古植被、古气候及地形地貌特征,分析了滇西地区新第三纪自然环境的变化历史。认为:滇西地区新第三纪的古植被主要经历了由含针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山地针叶林→亚高山阴暗针叶林的变化;古气候由热带、亚热带向亚热带夹暖温带方向变化;地形地貌经历了由开阔的山间盆地与低山丘陵相间→准平原→高原的演化过程。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王志坚
    1996, 10(2):  201. 
    摘要 ( 90 )   PDF (102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在我国政府各有关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在地质矿产部、地质学会及地学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关心和积极努力下,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组织工作进展顺利。截至到4月29日,大会报名总人数已达8562人,分布在115个国家或地区,其... 

    周口店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演化与环境变迁探讨

    程捷 田明中 曹伯勋 李龙吟
    1996, 10(2):  202. 
    摘要 ( 90 )   PDF (838KB) ( 1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讨论了Alilepusannectens、HypolagusbrachypusLepussp.、Sciurotamiaspraecox、AllocricetusteilhardiCricetinusvarians、Hyperacriusyenshanensis、Allophaiomyscf.pliocaenicus、Proedromyscf.bedfordi、Chardinomysnihewanicus、Muscf.musculus和Apodemusdominans的地史分布。根据哺乳动物群的分析与对比,得出第18地点为早更新世早期,第12地点、东洞地点为早更新世中期,第9地点、西洞地点为早更新世晚期,第13地点为早更新世末期至中更新世初期,第1、2、5、6、11、10、21、23及上店洞地点为中更新世,新洞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东岭子洞为晚更新世,山顶洞为晚更新世晚期。还讨论了周口店地区一些主要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生态类型特点,第四纪的气候波动及生态环境变迁。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我校展台内容简介

    袁家铮
    1996, 10(2):  212. 
    摘要 ( 82 )   PDF (112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我校展台内容简介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展览会中,我校将展出最新的科技产品、科技成果、出版书刊和精美的矿物、化石标本、宝玉石及观赏石等。这次展出力求在学术上突出前沿、热点和特色;技术上突出高、新和实用,形式上不仅做到图文并茂,而且将用... 

    胶东金矿成矿构造──地球化学动力学研究

    赵伦山 吴悦斌 叶荣 鲁红
    1996, 10(2):  213. 
    摘要 ( 123 )   PDF (685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通过对胶东区域断裂构造时空演化的分析,提出郯庐大断裂的次级断裂为胶东金矿的控矿构造,并为导矿构造。晚燕山期区域右行走滑断裂活动产生的浅部张剪裂隙为容矿构造,其张裂变形产生的扩容作用是“泵吸”深部矿液上侵充填的驱动力。张剪断裂以脉动方式释放构造应力,实测差应力值为120~40MPa;从早到晚有衰减趋势。容矿断裂脉动活动可划分为脆性破裂和脆韧性扩张两种动力学状态或阶段,并制约着热液反应体系中成矿和控制反应进行的方向和强度,从而控制成矿元素的富集和分散。热液成矿反应体系的热力学演化与构造动力学条件的耦合是金富矿石形成的机制。 

    基岩地球化学金矿勘查的异常圈定与评价

    吴悦斌 沈镛立 赵善仁
    1996, 10(2):  222. 
    摘要 ( 115 )   PDF (608KB) ( 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针对金矿化的具体地质特征,研究了确定背景值、异常下限和异常分级的一套方法。在大比例尺基岩地球化学勘查中,应用目标追踪法,分别采集了背景场和异常场两类介质[1]。在确定背景值、异常下限时,将每类介质中的全部样品测试结果,按x+3s公式剔除到不能再剔除为止,使剩余样品在基本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下,取其平均值作为背景值;最后一次被剔除样品的平均值作为异常下限;在每次被剔除样品的平均值中,选择与上下相邻变化梯度显著的平均值作为异常分级的界线值;并将它们与地质特征相联系,使地球化学异常圈定中最重要的3个参数被赋予地质涵义,分级界线与金的成矿阶段相对应,对异常的评价能够得到正确的结论。 

    简论中国层控铜铅锌矿床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崔彬
    1996, 10(2):  231. 
    摘要 ( 85 )   PDF (226KB) ( 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层控矿床是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沉积作用的综合产物,按其大地构造环境和沉积建造可划分为4大类、13个亚类。层控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组成按这一分类呈明显的规律性。不同建造中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与其来源有关,并随后期叠加改造作用的增强而趋于均一。铅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时代由老变新,由正常铅-混合铅-异常铅的演化规律,μ值也有增大的趋势,由幔源铅逐渐向壳幔混合型过渡。其含矿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为建造水,显示了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在不同建造类型中存在着较大差异,并随后期叠加改造作用的增强向混合含矿流体方向演化。总之,层控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其背景值反映了原始沉积环境,并明显地受沉积建造类型控制,后期叠加改造作用也可造成同位素组成的不同程度的变化。

    磁铁矿中残余磷灰石的分离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袁家铮 张峰 殷纯嘏 邵宏翔
    1996, 10(2):  235. 
    摘要 ( 148 )   PDF (261KB) ( 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磁铁矿中含有的残余磷灰石对磁铁矿的REE分布特征有较大影响,用5%的HCl可以将磷灰石从磁铁矿中完全分离。从而恢复磁铁矿REE的原有特征。

    航磁梯度资料在金矿地质填图和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管志宁 侯俊胜 姚长利
    1996, 10(2):  239. 
    摘要 ( 86 )   PDF (794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通过对冀东和冀北地区大比例尺(1:25000)航磁梯度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航磁梯度与常规的航磁总场相比,在金矿地质填图中可以更准确地划分不同地层分界、确定火成岩的分布范围以及断裂构造带的平面位置等。总结了金矿床上航磁梯度异常的变化规律。最后,利用包括航磁梯度在内的综合航空物探信息,对冀东渠子地地区进行了金矿预测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高精度重力资料在胜利油区油气藏探测中的应用

    李小孟 曾华霖
    1996, 10(2):  250. 
    摘要 ( 94 )   PDF (700KB) ( 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应用改进的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法(GH法)对胜利油田DB区的高精度重力测量资料进行了处理。计算了GH值在地下的三维分布。某一深度GH平面等值线图中的闭合极小值(GH低)反映了低密度体的存在及其水平位置,而不同深度等值线图中GH低的数目的变化可以近似表示低密度体集中的深度范围。GH平面等值线图还可以为选择GH铅垂断面图的方向提供依据。GH铅垂断面等值线图中的闭合极小值更清楚地显示出低密度体的形态及其近似深度。计算出的GH值的三维分布与钻井资料的比较表明,GH的闭合极小值与已知油气藏在位置上有较明显的相关关系。

    核测井曲线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蔡柏林 安丰全 尉中良
    1996, 10(2):  260. 
    摘要 ( 109 )   PDF (500KB) ( 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着重探讨了放射性测井曲线中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补偿中子测井曲线和补偿密度测井曲线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对于自然伽马及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曲线,采用反褶积技术和有效的噪音压制技术;对于补偿中子测井曲线和补偿密度测井曲线采用了改进的α因子法。可以发现: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可明显地改善有关曲线的纵向分层能力;处理后的曲线与岩心柱状图及与微球、微电极等高分辨率曲线进行对比,其相关性有很大的改善;应用高分辨率处理后的曲线求薄层的泥质含量等参数,其相对误差明显下降。 

    地表放射性异常与地下油气藏关系研究

    王平 李舟波 戴丽君
    1996, 10(2):  267. 
    摘要 ( 100 )   PDF (911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为探索地表放射性异常与地下油气藏的关系,在4种类型的9个油气藏上收集了310口井的放射性测井数据,同时在5个油气藏上补充进行了地面放射性测量工作。测量结果表明,放射性异常从油层到地表具有延续性;在同一油层上方异常随测点与油层距离加大而减弱;复合式油气藏各油层异常独立存在;不同类型油藏异常总体形态相似,异常幅值与油藏圈闭条件有关;地表放射性异常形态和幅度受油藏埋深影响不大,但与油藏规模有一定关系。这些为油气物质垂直运移及放射性异常深部形成机制提供了直接证据。在此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油田放射性物质来源主要是生油岩的观点和油气盆地内流体微运移循环的设想,建立了放射性异常综合成因模式,即:放射性物质伴随油气运移,在重力分异作用下,聚集在油藏周围水中;由于盖层对油水的排替压力不同,形成有利于水穿过盖层的条件;放射性物质与水一起在流体微运移循环作用下,沿微裂隙和孔隙运移到地表,形成油田边界高值放射性异常;油藏顶部地表放射性值的高低受氧化还原条件、潜水面深度和其他地表因素控制。

    X辐射取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侯胜利 葛良 全章晔 程业勋
    1996, 10(2):  279. 
    摘要 ( 89 )   PDF (454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论述了X辐射取样技术的物理基础,对X辐射取样中存在的3个关键性技术问题:不平度效应、不均匀效应和基体效应,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技术,展示了X辐射取样技术在金、锡、铜矿种的普查、勘探和矿山开采各阶段的应用效果。

    我校7项地矿部“八·五”基础性研究项目近期通过鉴定

    王薇薇
    1996, 10(2):  284. 
    摘要 ( 90 )   PDF (220KB)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我校7项地矿部“八·五”基础性研究项目近期通过鉴定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地质矿产部科技司组织专家对部“八·五”基础性研究项目进行了鉴定,这些项目涉及构造、矿床、盆地分析、地球化学以及环境等学科领域。其中,7项由我校负责完成的项目通过了鉴定。由邓晋福教授... 

    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解释复杂构造的方法

    简晓明 尉中良 王冠贵
    1996, 10(2):  286. 
    摘要 ( 104 )   PDF (493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倾角测井矢量图可以标示出井眼范围内各深度点的地层产状,一定的地层构造形态在矢量图上有一定的倾角矢量组合模式。通过正演计算,总结出了19种褶曲和断层等构造组合模式的样板及在一口井内各构造模式间的“串”、“缺”、“嵌”连接规律。对照组合模式样板进行矢量组合模式识别,采用“倾角矢量逐点叠加法”,可把井眼范围纵向排列的倾角矢量转换成任意方位的地层视产状,绘制构造剖面图。用多个剖面的地层空间坐标数据可绘制倾角构造平面图,确定钻遇构造的形态。据此原理,编制了一套倾角测井构造解释软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