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地质!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出版声明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90年 第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0-04-02
上一期
下一期
阴极发光在湘西北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事件及地层对比中应用的尝试
宋志敏
1990, 4(1): 1.
摘要
(
80
)
PDF
(655KB) (
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湘西北桑植仁村坪、小埠头和慈利江垭、黄连峪4条剖面的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和上二叠统的碳酸盐岩做了系统的阴极发光测试,得出如下共同规律:(1)二叠—三叠系界线上下碳酸盐矿物发光截然不同;(2)不同时代地层阴极发光的颜色和强度有所差异。又通过电子探针、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说明阴极发光特征与微量元素的成分及含量有密切关系,因而认为用阴极发光方法可以做为划分、对比地层的辅助手段之一。
恒河深海扇东北区域晚第四纪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对沉积作用的控制
方念乔
1990, 4(1): 10.
摘要
(
72
)
PDF
(1131KB) (
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恒河深海扇沟道间均质细粒沉积物的氧同位素地层划分,本文讨论了晚更新世以来冰川—气候旋回和海平面变化对印度洋北部大陆坡地带各种活跃的沉积因素(陆源和碳酸盐物质的沉积通量、浊流活动的强度和频度、粘土矿物分布、碳酸盐浓度和钙质生物壳的溶解度)的控制作用和因素间的相互关联。
贵州纳雍地区含煤地层龙潭组中上段三角洲沉积体系
马维俊
1990, 4(1): 23.
摘要
(
135
)
PDF
(1978KB) (
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纳雍地区含煤地层龙潭组中上段形成于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中段形成于潮汐影响的河控三角州沉积体系;上段形成于坝后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每一种沉积体系的持续发展形成了一个沉积幕,分别包括4个成因单元。每个成因单元代表了该沉积体系在某一阶段内受海平面升降影响而沉积的一套完整的进积至后期废弃沉积。这些沉积由5种沉积相,即上三角洲平原;下三角洲平原;水下三角洲平原;三角洲间湾(或边缘)以及三角洲废弃相组合构成。两种不同类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聚煤作用有着根本的差别:受潮汐影响的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代表了龙潭组最活动的碎屑沉积部分,聚煤差,煤层普遍不可采;坝后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相对较稳定,聚煤好,煤层普遍可采。不同环境和相组合中聚煤作用也不同,本区以上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间湾(或边缘)环境聚煤最好。总之该三角洲沉积体系是我国海陆交替相含煤地层中沉积厚度大、聚煤最丰富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之一。
湘中地区船山组四射珊瑚新属种
张雄华 何心一
1990, 4(1): 35.
摘要
(
110
)
PDF
(3075KB) (
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湘中地区船山组含丰富的四射珊瑚化石,主要为地方性分子,其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下部主要为单体双带型珊瑚及互嵌状复体珊瑚;中部以单体三带型珊瑚和Kepingophyllidae科的原始分子繁衍为特征;而在上部,Kepingophyllidae科的进化分子非常繁盛,并出现了一些早二叠世的分子,如Vesotabularia,Lonsdaleiastraea。这些阶段性的变化对揭示石炭纪和二叠纪四射珊瑚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在船山组中上部建立了两个四射珊瑚组合,自下而上为:(1)Eokepingophyllum-Qinglongshanophyllum组合; (2)Kepingophyllum-Parawentzellophyllum组合。此外,描述1新属Paraivanovia及10新种。
黄铁矿热电性研究方法及其在胶东金矿的应用
邵伟 陈光远 孙岱生
1990, 4(1): 46.
摘要
(
113
)
PDF
(2233KB) (
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概述了黄铁矿热电性标型研究所涉及的黄铁矿热电性理论。阐明了矿物热电性测量最新的仪器和测试方法。论述了对胶东地区7个典型金矿床在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研究中关于黄铁矿热电性方面的应用成果,包括:(1)胶东地区各金矿床黄铁矿热电性的一般特征;(2)金矿床成矿阶段黄铁矿热电性的演变特征;(3)判断金矿规模;(4)判断矿体延伸规模;(5)矿床的黄铁矿热电性分带;(6)判断剥蚀程度;(7)根据矿物热电性标型特点及其应用经验,提出了黄铁矿热电性标型研究方法。
使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石墨及碳纤维的表面结构特征
马喆生 Tibor Zoltai
1990, 4(1): 58.
摘要
(
164
)
PDF
(1895KB) (
1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所介绍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表面研究的新技术,它可以实时地观察到物质表面原子在真实空间的排列及其电子性质。作者采用这种技术观察了天然石墨的(001)表面结构并首次拍摄了垂直于(001)方向的石墨的STM图象。在对碳纤维的观察中发现了一种类似于金刚石型的表面结构。
吉林省白头山火山岩的岩石学研究
汤德平
1990, 4(1): 64.
摘要
(
148
)
PDF
(1702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头山火山位于吉林省东部,主要由一套粗面岩—钠闪碱流岩组成。岩石中长石斑晶的成分表现出逐步富Or的趋势。单斜辉石早期向富Fe,而晚期表现为向富NaFe
3+
Si
2
O
6
的方向演化。矿物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揭示了白头山火山岩与长白山玄武岩之间的成因联系。岩石主要元素化学成分在过碱性酸性岩系统的Q—Ab—Or相图及SiO
2
—Al
2
O
2
—Na
2
O+K
2
O图上的投影,表明了白头山火山岩的演化主要是受碱性长石的分离结晶所控制,但在从粗面岩到石英粗面岩的演化过程中涉及少量斜长石组分的分离结晶。用最小二乘法对白头山火山岩的成因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定量模拟。所得结果与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的分析结果相吻合,证实了白头山火山岩是由长白山玄武岩分离结晶形成的成因假说。根据热力学计算和过碱性岩石的高温高压实验,推测岩浆形成温度分别为1074—928℃,形成压力约在2-3kb。
北京延庆大庄科花岗杂岩地球化学特征
杨开辉
1990, 4(1): 78.
摘要
(
81
)
PDF
(991KB) (
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素之间的相关特征一直是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判据。但通常只有少数几个元素的相关特征为人们所采用。本文通过对大庄科花岗杂岩系列研究表明,许多元素相互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特征,它们是协同共变的——协变特征;另一些元素包括成矿元素,挥发份等,不呈协变特征。前者可能反映岩浆的状态、结构等内部特征和岩浆过程;后者反映了岩浆的成矿专属性特征。
福建省层控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周乐生 郑开旗
1990, 4(1): 90.
摘要
(
66
)
PDF
(828KB) (
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按照涂光炽教授的分类将福建省层控铅锌矿床划分为4种类型。本文对它们的地质特征、微量元素和硫、铅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对矿床的矿质来源作了初步的探讨。
武功山北缘剥离断层、近水平韧性剪切带与伸展构造
覃兆松
1990, 4(1): 101.
摘要
(
108
)
PDF
(540KB) (
1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武功山北缘的伸展构造结构完整,系由以脆性变形的上拆离盘及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带为代表的变质核杂岩体所组成。上拆离盘组成于一系列的北倾犁式正断层系及拉张断陷盆地;变质核杂岩体的岩石以舌状—饼状褶皱、片理化、拉伸线理及条带状糜棱岩等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变形为其特征。根据由伸展构造所控制的拉伸断陷盆地的沉积物时代来推测,武功山北缘的伸展构造可能发生于印支运动晚期。
吉林省东部的大地构造环境与构造演化轮廓
葛肖虹
1990, 4(1): 107.
摘要
(
119
)
PDF
(706KB) (
1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运用活动论思维,根据东亚构造发展的宏观背景重新认识吉林省东部地区的大地构造环境与构造演化史。阐明吉林省东部在不同时期所处大地构造环境的变化及由此所决定的不同构造阶段所表现的不同构造属性与特征,为中、新生代以来该区所发生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提供时空背景。 本文强调了中生代以来巨大的构造改造对于塑造现今裸露地表的综合地质体面貌的重要意义。忽视它的影响就有可能把许多原本是中、新生代构造运动的产物误认为是前寒武纪就有的古构造,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甚至导致谬误的结论。
理论与应用构造地质研讨会(1988—1989)开展情况
1990, 4(1): 114.
摘要
(
57
)
PDF
(471KB) (
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
作者须知
版权转让协议
论文模板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