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地质!

当期目录

    1993年 第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3-10-01
    早白垩世真蕨植物化石的四个新种
    邓胜徽
    1993, 7(3):  255. 
    摘要 ( 109 )   PDF (1071KB) ( 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据产于内蒙古霍林河盆地早白垩世地层的生殖羽片材料建立了膜蕨科的Hymenophyllites linearifolius sp.nov.和铁线蕨科的Adiantopteris eleganta sp.nov.,并从植物形态、生殖器官和生态特征等方面与现生类别进行了对比。本文还描述了同一产地和层位的Cladophlebis latibasis sp.nov,及产自辽宁铁法盆地早白垩世的Sphenopteris liaoningensis sp.nov.。 
    河南义马和鄂尔多斯盆地中侏罗世几种成煤植物
    何德长 张秀仪
    1993, 7(3):  261. 
    摘要 ( 108 )   PDF (2814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用木材解剖法对河南义马和鄂尔多斯盆地中侏罗世低煤级的丝炭的木材进行了研究。丝炭的材料具有鉴定属种的价值。其中有些重要材料是不能从矿化木获得的,如交叉场纹孔的类型,射线细胞径向壁有无纹孔,韧皮部有无厚壁组织(纤维或石细胞),筛域的资料;如果是苏铁类,树干的角质层材料等。通过研究建立了一个新属,两个新种和一个未定种,并统计了它们在各地煤层中的含量。 
    豫西栾川地区“陶湾群”研究
    周洪瑞 王自强
    1993, 7(3):  266. 
    摘要 ( 170 )   PDF (1208KB) ( 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探讨了栾川地区“陶湾群”的层序和时代,确定了在栾川牛栾—陶湾地区发育一大型韧性断裂带,所谓“秋木沟组”实际上是由韧性断裂带中的糜棱岩带和夹持其间的、由不同时代地层形成的中间岩块所组成,并确定了断裂带内中间岩块的地层归属。将原三岔口组解体为两部分,即震旦系三岔口组和下古生界陶湾组。所谓“陶湾群”实际上在不同地区包含了不同时代和不同岩性的地层,不是一个可以在一定空间进行对比的地层单元,因而作为一个“群”是不合适的。 
    冀中地区早第三纪海泛特征及其层序地层学意义
    魏魁生 徐怀大
    1993, 7(3):  274. 
    摘要 ( 100 )   PDF (1786KB) ( 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近年来在冀中地区首次发现了钙质超微化石,首次在不同层位发现了海绿石,结合其它古生物、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标志,表明区内早第三纪时曾多次发生过海泛。本文对海泛特征作了详尽的描述,并依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分析了海泛层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指出受海泛影响最大的层位即密集段。近海内陆盆地受海水进侵或海洋气候的影响,故湖盆基准面与海平面的升降变化趋势近似,从而为在陆相断陷盆地中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文中对海水进侵方向(通道)也作了探索性研究。 
    桐柏山南坡的韧性走滑剪切构造
    韦必则
    1993, 7(3):  285. 
    摘要 ( 78 )   PDF (1142KB) ( 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桐柏山南坡的韧性走滑剪切构造是大陆内部造山带在剪切体制下的典型构造之一,以多期韧性再造的叠置为特征。文中详述了它们的几何学特征、走滑剪切应变带内岩石的变形特点,并依据地质标志分析了它们的运动学方向,对它们的流变学意义及其在桐柏造山带构造演化中的作用作了初步探讨。 
    阿尔泰造山带内韧性剪切带的显微、超显微构造和变形机制
    张进江 曲国胜
    1993, 7(3):  293. 
    摘要 ( 93 )   PDF (1508KB) ( 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尔泰造山带的剪切带中发育大量S-C糜棱岩,其内云母产生云母鱼和扭折构造并发生边界重结晶。长石发生不同性质的系列变形,并以出熔成核为主的动态重结晶为主要变形机制,同时伴有强烈的扩散作用,属Naborrow-Herring蠕变。石英的变形呈条带状并发生完全的旋转和边界迁移动态重结晶。石英晶内变形以位错运动和动态恢复为主,形成亚颗粒构造及动态重结晶,以致产生应变弱化和超塑性变形,定量分析确定的石英变形机制主要为低温幂指数蠕变。 
    滇西新构造运动时期陆内伸展作用
    颜丹平 赵其强 汪新文
    1993, 7(3):  303. 
    摘要 ( 100 )   PDF (655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新世一第四纪为滇西的新构造运动时期,代表了本区喜马拉雅造山期后的伸展作用时间,除形成区域性的角度不整合外,还形成了一系列小规模的转换拉张盆地,并产生大规模玄武岩浆喷发。洱源—遮放地震深度-速度剖面的P波速度,显示本区岩石圈具4层结构,即上部壳层、韧性壳层、下部固态壳层和地幔岩石圈。各层对比表明,地幔隆起导致热隆伸展作用及热流上涌,并在壳幔界面产生局部混熔,下部壳层发生区域深变质作用;韧性壳层产生强烈纯剪流动,上部壳层则以脆性—脆韧性走滑断层及层圈式滑脱被动地调整;地壳均衡作用不断地调整地幔隆起与地壳厚度的关系。 
    应用改进程序研究宁芜地区构造应力场
    赵玉琛
    1993, 7(3):  312. 
    摘要 ( 78 )   PDF (390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应力场的基础工作是求解和绘制各观察点的三个主应力轴方位和估算应力强度(一般以差应力值表示)。以往发表的有关程序多较零散、繁琐、功能不全,且输出方式不够灵活、实用。作者综合以往程序并进行二次开发形成的改进程序,经检验及与吴氏网作图法比较,证明它正确可行。应用改进程序对宁芜地区以往的节理测量数据重新计算和绘图后,对一些构造特征和控矿条件有了新的认识。 
    河北省赤城县独石口沸石岩矿物学特征及其性能研究
    王先琼 孙善平 李家振 钱祖廉
    1993, 7(3):  317. 
    摘要 ( 145 )   PDF (1557KB) ( 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独石口沸石岩共生矿物组合为斜发沸石、蒙脱石、α-方石英和少量丝光沸石。斜发沸石呈微晶产于玻璃质岩屑和火山尘中,也呈板状产于玻屑和珍珠岩溶解形成的孔洞中,沸石总量大于70%;化学成分显示高Si、高Al、富K、富Ca、贫Na的特征;阳离子交换容量高,交换性阳离子以Ca为主,其次为K,Na,Mg;阳离子选择交换顺序为NH4+>K+>Ca2+>Na+>Mg2+;不同阳离子类型的沸石岩其热稳定性和吸附性有差异,K型和Na型沸石岩可稳定至700℃,而Ca型沸石岩在500℃时结构被破坏;Ca型沸石岩吸附性好,而K型差。
    湘赣中南部地区煤的岩浆热变质作用
    潘伟尔 杨起 潘治贵
    1993, 7(3):  326. 
    摘要 ( 92 )   PDF (1608KB) ( 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湘赣中南部地区的煤主要是高变质煤。虽然深成变质作用存在,但煤本身变化显著,煤与石墨、天然焦同层异矿,煤层围岩蚀变和煤变质带展布与侵入岩体及火山岩的分布密切相关等,都证明岩浆热变质作用是湘赣中南部地区煤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印支—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形成广阔的高温区,从而形成这一地区大量的高变质烟煤和无烟煤。侵入岩体周围形成煤变质正向环带,岩体群之间则形成反向环带;接触带煤变质呈现向石墨或天然焦两个不同的演化方向;叠加在深成变质作用基础上的岩浆热变质作用控制了这一地区煤变质带展布的格局。
    江西九(江)瑞(昌)地区花岗岩类的演化及其控矿作用
    崔彬
    1993, 7(3):  337. 
    摘要 ( 78 )   PDF (626KB) ( 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九(江)瑞(昌)铜金矿田是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环太平洋共振构造带的影响,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形成近30个浅—超浅成中酸性侵入体,主要含矿岩体从早至晚沿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岩方向演化,伴随这一演化趋势,岩体的含矿性也发生相应变化:Au→Cu→Mo,它们直接控制了区内铜、金矿床的转化。
    内蒙平庄盆地煤系金的探索
    温显端 李宝芳 郑清文
    1993, 7(3):  346. 
    摘要 ( 192 )   PDF (1877KB) ( 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是在断陷煤盆地中找金的探索性研究。平庄盆地煤系中各类煤、岩石的含金背景值均大于10×10-9,最高达28×10-9。碱性还原介质有利于金的富集,金与黄铁矿共生,但金分布不均匀。基性岩浆热作用促使煤及粘土夹层中的微量金活化、迁移、再富集,含金量可提高到75×10-9。局部见有载微量金的黄铁矿细脉。有机质在含金黄铁矿形成中起还原作用。成煤后,岩浆活动欠频繁,强度不大,金的预富集条件虽较好但未能成矿。 
    冀北水晶屯金矿床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成因和找矿意义
    赵永鑫
    1993, 7(3):  356. 
    摘要 ( 80 )   PDF (486KB) ( 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产于太古代深变质岩中的水晶屯石英脉蚀变接触带型金矿床的脉石英进行了稀土元素调查,结果表明该矿区含金石英脉存在两种稀土元素分布型式,它们可能分别与两次不同性质的地质作用相联系,具有向右缓倾型稀土分布曲线的石英脉有较大的成矿潜力。
    碳酸盐岩化学溶蚀效应
    宋焕荣 黄尚瑜
    1993, 7(3):  363. 
    摘要 ( 189 )   PDF (646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大量模拟试验成果和野外观察资料,重点讨论了碳酸溶蚀效应、硫酸溶蚀效应以及几种混合液包括碳酸或硫酸加NaCl,MgCl2及CaCl2等对碳酸盐岩的混合溶蚀作用,并根据硫酸水溶蚀叠加于碳酸水溶蚀作用的研究,首次提出了碳酸盐岩叠加溶蚀效应的概念,指出由于叠加溶蚀效应的存在,使硫酸溶蚀明显较碳酸溶蚀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