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地质!

全年文章

    现代地质1988 Vol.2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华北地台区东部晚古生代小有孔虫动物群发育特征
    郑洪
    现代地质    1988, 2 (1): 1-.  
    摘要77)      PDF(pc) (1256KB)(18)    收藏

    本文研究了华北地台区东部辽宁、山东、山西、河南和安徽太原组地层中的小有孔虫37属127种,进行了群落分析。从沉积学角度,华北的石炭——二叠系可大致划分5个沉积体系,其中的潮坪—海湾体系和滨岸浅海体系,构成了小有孔虫繁衍发育的主要场所。从群落的角度讲,这也就是华北地台晚石炭世至早二叠小有孔虫动物群的两大生态底域位置,分别称为局限海湾生态域G和正常浅海生态域SH。自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局限海湾生态域先后孕育了小有孔虫群落G-Ia-G-M;正常浅海生态域先后孕育了小有孔虫群落SH-Ia—SH-V。群落组成受生态与演化双重因素控制,正成分描述时,参考了前人资料,建议并使用了如下术语:(1)特征分子,包括窄时分子和窄相分子;(2)遍布分子,包括广时分子和广相分子;(3)递变分子,包括异地分子或孑遗分子;(4)优势分子。本文还分析了华北地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小有孔虫演化的5个阶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3)
    2. 滇东曲靖地区志留纪四射珊瑚的动物群特征及地层时代讨论
    丁春鸣
    现代地质    1988, 2 (1): 20-.  
    摘要79)      PDF(pc) (1392KB)(20)    收藏

    本文着重从四射珊瑚动物群的角度讨论了滇东曲靖地区志留系的地层划分及对比问题。并提出曲靖地区的中、晚志留世具有4个珊瑚化石组合。对部分四射珊瑚属种(其中包括9个新种,4个相似种和一个未定属种)进行了描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0)
    3. 鄂西北上震旦统灯影组沉积相及构造古地理
    项才
    现代地质    1988, 2 (1): 34-.  
    摘要99)      PDF(pc) (1048KB)(25)    收藏

    湖北省丹江口、谷城、郧县及邻区河南浙川等地广泛分布的灯影组碳酸盐岩,几乎均系较深水或深水环境下的产物。按照沉积作用特征将其分为6种成因类型,即重力流沉积、滑坡滑塌沉积、较深水静水沉积)。浅水机械沉积和生物沉积(藻)碳酸盐岩及少量陆源碎屑岩。它们组成了5种不同的剖面结构(岩相序列)。根据各种类型剖面的空间分布对灯影期沉积古地理进行了恢复。该区在灯影期系一总体呈北西向延伸的被动大陆边缘,西北部发育藻礁沉积,推测北部淅川附近存在碳酸盐水下高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
    4. 塔里木地块上石炭统的古地磁研究
    翟永建 张正坤 李永安 李强 李燕平 Michael McWilliams Allan Cox Robert sharps
    现代地质    1988, 2 (1): 43-.  
    摘要56)      PDF(pc) (935KB)(22)    收藏

    本文对塔里木地块西北缘柯坪地区的3条上石炭统康克林组剖面进行了古地磁研究。95个定向岩心样品的逐步热退磁和交变退磁揭示出3个磁性组分,第一个是具有低解阻温度谱或低矫顽力谱在现代地磁场作用下形成的粘滞剩磁A(D=10°;I=56°,α95=4°);第二个是红色石英砂岩的具有反极性的高温组分B(D=217°,I=-43°,λ=56°,Φ=184°E;A25=6°详细研究表明,该分量受附近晚二叠世脉岩侵入的重磁化;第三个是灰岩高矫顽力谱的反极性组分C(D=241°、I=-51°,λ=41°N,Φ=160°E,A(?)=4°)。这一分量通讨倾斜检验,在95%概率水平上明显不同于塔里木地块目前已有的石炭纪以后的古地磁方向,它代表了原生剩磁。研究结果表明:(1)晚石炭世塔里木地块已和哈萨克斯坦地块、苏联西天山地块以及西伯利亚地块发生碰撞:(2)苏联西天山地块相对塔里木地块曾逆时针旋转了70°(欧拉极位置λ=8°N,Φ=69°E),而塔里木地块则相对西伯利亚地块逆时计旋转了21°(欧拉极位置λ=20°N,Φ=34°E)。从该区已有的晚古生代至早三叠世占地磁数据看,这些地块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发生于早三叠世之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青藏高原西部日土-普兰一带古构造应力值的估算
    郭铁鹰 万天丰
    现代地质    1988, 2 (1): 57-.  
    摘要69)      PDF(pc) (1151KB)(11)    收藏

    本文用超显微构造的位错密度法,估算了该地区6次构造事件的古构造应力值。尽管从现在的构造形变特征来看,不同构造事件都是沿近南北方向的伸展或挤压,但其形变强度各不相同,印支运动(晚三叠世)最强,平均差应力值达201MPa,四川运动(白垩纪—早第三纪早期)次之,为183MPa,其它各次构造运动均较弱,阿森特运动(前寒武纪末期)为101MPa,海西运动(早二叠世晚期)为121MPa,燕山运动(晚侏罗世)为130Mpa,喜马拉雅运动(中新世末期以来)为110MPa,加里东运动在本区大部分地方较弱,我们未采集到能反映其构造应力状态的样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9)
    6. 闽—粤东南沿海大陆边缘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
    肖诗兴
    现代地质    1988, 2 (1): 67-.  
    摘要117)      PDF(pc) (4743KB)(42)    收藏

    东南沿海大陆边缘剪切带是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带的组成部分,它是一条具有多次活动的左旋韧性平移剪切带。在本剪切带中可以观察到3种类型的构造:(1)规模巨大的呈北北东—北东向展布的糜棱岩带以及山拉伸线理组成的线状构造带。它们在平面上有明显的从断目两侧向中心递进变形特征;(2)呈北东走向陡倾角的糜棱叶理(Sa)、应变滑劈理或破劈理(Sb)、小型剪切带(Sc);(3)由西到东断层作用样式和断层岩具有明显的递进变化特点。西部(浅部)断层作用以脆性剪切滑动为主,其断层岩则由假玄武玻璃及镜面糜棱岩组成;中部断层作用以跪—韧性剪切为主,为断层泥—碎裂岩—超碎裂岩;东部(深部,以韧性剪切作用为主,其断层岩为暖棱岩—花岗糜桂片麻岩—眼球状糜棱岩系列。以上特点表明在本剪切带内透入性和非透入性变形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反映出在变形过程中具有由韧性变形逐渐向脆性变形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7)
    7. 相图在透闪石和透辉石锦砖配方设计中的应用
    王秀峰
    现代地质    1988, 2 (1): 81-.  
    摘要60)      PDF(pc) (692KB)(24)    收藏

    文章指出了陶瓷生产中应用相图的要点和设计配方时应注意的问题,并着重从CaO-MgO-Al2O3-SiO2四元系统相图和K2O-Al2O3-SiO2三元系统相图讨论了透闪石和透辉石用于陶瓷锦砖生产中之新体系配方设计的思路。认为纯粹用这两种原料为助熔剂生产锦砖节能效益不十分明显。在传统的锦砖配方中加入适当的透闪石或透辉石可明显地降低产品的烧成温度,但会使坯体的烧成范围变窄。文章强调具有实际意义的配方是具有相当宽烧成范围的低温配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8. 岩浆岩相对碱度的意义和算法
    王希渠
    现代地质    1988, 2 (1): 90-.  
    摘要139)      PDF(pc) (459KB)(35)    收藏

    本文从酸碱电子理论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岩浆岩碱度参数——相对碱度及其计算方法。岩石或矿物的相对碱度是其中的氧元素丢失电子能力的综合度量。规定硅作为其他阳离子对氧原子屏蔽作用的比较基准,用各金属氧化物与二氧化硅的反应焓变值作为它们相对于二氧化硅对矿物或岩石相对碱度的贡献。综合各氧化物的碱度贡献使得到岩石或矿物的相对碱度值。计算表明,主要造岩标准矿物和各种岩浆岩的相对碱度值顺序与传统用法基本一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山西省河东煤田北区煤变质特征及煤的荧光研究
    汤达祯 杨起 潘治贵
    现代地质    1988, 2 (1): 96-.  
    摘要100)      PDF(pc) (1002KB)(22)    收藏

    为了探讨煤化作用的化学实质和改进荧光分析技术,对煤的可溶有机质进行了化学分析和荧光测定。通过采用镜质组反射率(R°max)及其它煤变质指标,得出了河东煤田北区煤级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本区煤的变质作用与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
    10. 湖北黄梅菱铁矿矿床成矿作用的古水文地质学研究
    王焰新 沈照理
    现代地质    1988, 2 (1): 110-.  
    摘要79)      PDF(pc) (802KB)(13)    收藏

    本文从古水文地质角度探讨了黄梅菱铁矿矿床的成矿机制,结果证实,古水文地质学研究无论对矿床学,还是对水文地质学,都可以提供一些新的信息和认识。作者的研究表明,黄梅菱铁矿矿床是含矿岩系(石炭系黄龙组和二叠系栖霞组碳酸盐岩)沉积期后变化与印支运动共同作用的产物;以沉积水为主,后期的混合水为次的地下水,构成了该矿床的成矿溶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
    11. 论强化垂直聚焦测深法
    傅良魁 蒋国富
    现代地质    1988, 2 (1): 120-.  
    摘要56)      PDF(pc) (796KB)(17)    收藏

    本文首先讨论了强化垂直聚焦测深法(简称聚焦测深法)的视电阻宰表达式,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代换该法的简单装置及其观测方案。其次,详细分析了利用线性滤波法计算的聚焦测深法ρs理论曲线,指出了似增层性质及多种因素对ρs曲线的形状和特征点极距的影响作用。最后阐明了聚焦测深法在地质效能上不具有定勘探深度的原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12. 《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评介
    石准立
    现代地质    1988, 2 (1): 134-.  
    摘要81)      PDF(pc) (244KB)(18)    收藏

    现代成因矿物学发源于苏联。В.И.维尔纳斯基,А.Е弗尔斯曼即已提出,其后Д.Л.格里戈里耶夫、Е.К.拉扎连科等人加以发展。А.И.金兹堡首先提出并论述了找矿矿物学。我国50年代初陈光远教授从苏联引进成因矿物学。在60年代初,陈光远教授等应用成因矿物学开始研究鞍山式铁矿,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找矿难度加大,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在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扬子地台北缘中段震旦纪早期地层沉积类型及构造古地理演化
    梁传茂
    现代地质    1988, 2 (2): 137-.  
    摘要115)      PDF(pc) (1583KB)(31)    收藏

    本文主要通过对湖北省西北部及其邻区早震旦世地层沉积类型的分析,再造其构造古地理演化。 本区早震且世地层分为下部姚营寨组和上部耀岭河群,两者呈过渡关系。 姚营寨组由一套由陆相到海相的火山—沉积组合组成,属火山复陆屑建造大类。主要包括冲积扇相、网状河流相、滨—浅海相及半深海相。其火山岩主要为偏碱的酸性岩类,少量基性岩。该组地层类型的综合特征表明,其形成的构造古地理背景属于拉张型的边缘断陷裂谷盆地。 耀岭河群可分为以海底基性火山岩为主,夹半深海、深海相钙、硅、泥质沉积组合的沉积序列和以凝灰质细粒陆源浊积岩及深海相泥质岩组合为主的两种组合类型。该群下部普遍发育冰水沉积物。该群火山岩类属典型的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配分表现为轻微富集型。其细粒浊积岩及钙、硅、泥质岩组合与现代远洋沉积层序相似。这些特征说明,耀岭河时期已经发育成为扬子地台北缘具一定规模的边缘小洋盆。 本区早震旦世经历了边缘断陷裂谷和陆缘小洋盆两个构造演化阶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
    14. 滇东、川中地区震旦系——寒武系界线附近的遗迹化石
    李日辉 杨式溥
    现代地质    1988, 2 (2): 158-.  
    摘要90)      PDF(pc) (1139KB)(24)    收藏

    本文描述的遗迹化石采自滇东地区和四川中部峨眉、乐山地区的震旦系—寒武系界线附近。经鉴定有23个遗迹属、31个遗迹种,其中两个新遗迹属、5个新遗迹种。在系统描述的基础上,还进行了遗迹化石的习性类型解释。这些习性类型包括觅食迹、牧食迹、居住迹和游泳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山西地区太原组腕足动物古生态及其环境特征
    高金汉
    现代地质    1988, 2 (2): 175-.  
    摘要90)      PDF(pc) (1764KB)(45)    收藏

    长期以来,前人对山西地区太原组腕足动物的研究侧重于描述性工作,而对于古生态特征及其环境背景的研究则重视不够。本文主要分析了该区太原组腕足动物的产状规律、纵横向上分布的变化及其古生态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及部分微量元素的分析等,将太原组划分为5种主要的沉积相。笔者主要讨论了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下水体安静,浑浊度高,具有一定淡化作用,以大量发育舌形贝类为特征的近岸浅水海湾或分流间湾泥岩相;位于潮间或潮下带,以富含腕足动物化石为特征的正常浅海碳酸岩相;以及动物化石稀少,但虫管潜穴丰富,以粉细砂岩与泥岩互层的潮坪相。根据上述特征及与邻区的对比,推测本区太原组是在一个巨大的海湾背景条件下形成的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6)
    16. 河西走廊地块古生代地层古地磁初步研究
    贺正轩 郑昭昌 朱鸿
    现代地质    1988, 2 (2): 186-.  
    摘要80)      PDF(pc) (577KB)(27)    收藏

    古地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早古生代阶段,河西走廊过渡带与阿拉善地块古纬度接近,且漂移过程中形影相随,说明其间并无洋盆相隔。志留纪末,河西走廊过渡带与阿拉善地块拼接,但二者磁极位置与古方位均有差异,可能表明走廊过渡带相对于阿拉善地块同时作了顺时针旋转。泥盆纪时,两地块古纬度一致,但古方位不同,可能反映在碰撞拼合后二者间仍有相对的旋转运动。二叠纪时,二块体的空间位置及其配置关系已与现状接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
    17. 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初探
    郑剑东
    现代地质    1988, 2 (2): 194-.  
    摘要82)      PDF(pc) (1051KB)(55)    收藏

    青藏高原是当今世界上最高、最大和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的地球动力学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饶有兴趣的问题。本文试图从高原的范围、地球物理特征、地震活动、构造演化和新构造运动等方面探讨其地球动力学过程。 从新构造分析,笔者着重指出,青藏高原是欧亚大陆板块中最活动的一个块体,它在造就中国乃至东亚新构造运动的格局方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2)
    18. 西太平洋岛弧造山带形成机制的模拟实验
    雷红 许天铭 陈超
    现代地质    1988, 2 (2): 207-.  
    摘要122)      PDF(pc) (1781KB)(16)    收藏

    西太平洋一侧的岛弧都被一边缘海将其与大陆隔开,这些边缘海是因弧后扩张形成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根据弧后扩张的重力驱动机制,研究岛弧造山带的起源。作者按照相似性理论设计和进行了模型实验,观察到了在海洋岩石层消减和弧后扩张的过程中,原来的大陆边缘被分裂,分裂出来的大陆板片出现隆起、褶皱以致断裂,并且其向海洋一侧的边缘在平面图上呈现出凸向大洋的弧形。这些模型运动现象可用来解释岛弧地区的许多观测事实,因而可作为岛弧造山带成因的一种模式来提出,以供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19. 广东达濠半岛近代高海滩岩的研究
    袁又申 毕福志
    现代地质    1988, 2 (2): 215-.  
    摘要80)      PDF(pc) (887KB)(30)    收藏

    广东达濠半岛现已发现距今三千多年的3个时期的海滩岩残留体,对它的认识有海滩岩与风成砂丘岩两种观点,笔者确定是海滩岩。本文从层面构造的流水线理、障碍物痕迹、波痕、鸟类足迹,岩层的韵律,胶结物的文石,微体古生物动物群,以及氧碳同位素的测定等多方面研究,认为该地海滩岩为热带、广盐度、与外海相通的滨海沉积物。 达濠海滩岩不是高海面的遗迹,而是海岸地壳抬升的证据。在构造格架上,位于北西西向强(震)隆起带上,上地幔隆起达2km。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6)
    20. 豫西荥巩——新密煤田太原组、山西组的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
    张年茂 杨起 李宝芳
    现代地质    1988, 2 (2): 226-.  
    摘要282)      PDF(pc) (1134KB)(104)    收藏

    荥巩和新密煤田是豫西北部的两个相邻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为晚古生代晚石炭世太原组和早二叠世山西组,总厚100—150m;下石盒子组及晚二叠世的上石盒子组在本区仅偶含薄煤层。太原组位于含煤岩系最底部,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交替沉积,灰岩形成于清澈、温暖、浅水的陆表海潮下环境,碎屑岩则为潮道和潮间带为主的潮道、潮坪沉积。太原组含有6—7层薄煤层,形成于咸水或半咸水的泥炭沼泽中。山西组几乎全由碎屑岩组成,下部发育本区的主要可采煤层二1煤。二1煤以下层位为潮坪和横向与之共生的潮道、潮沟及河口潮汐砂脊沉积,二1煤以上为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沉积,三角洲由北向南进积到半咸水的海湾中。二1煤形成于海退时期,它们堆积在滨海平原的淡水泥炭沼泽中,其厚度变化及发育程度主要受成煤前沉积环境控制,但在本区西部构造较复杂处,煤层厚度受后期构造影响较大。沉积环境对煤层原生厚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潮坪和废弃的潮道、潮沟、河口潮汐砂背沉积物之上,煤层发育好,而在二1煤之下有活动的潮道及河口潮汐砂脊发育时,煤层较薄或不发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广东英德红岩黄铁矿床古水下隆起的控矿作用及矿床成因
    覃功炯 陈元琰
    现代地质    1988, 2 (2): 241-.  
    摘要142)      PDF(pc) (2335KB)(101)    收藏

    红岩黄铁矿床是产于广东英德盆地中泥盆统东岗岭碳酸盐地层中的一个层控矿床。作者经详细研究之后,认为在含矿地层沉积时就存在着一个古水下隆起,由于古水下隆起控制了古地形,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沉积作用。在矿区的中部东岗岭组较薄,主要为潮坪一泻湖相,而矿区的东、西部东岗岭组沉积较厚,表现为礁滩相。黄铁矿在东岗岭组沉积期和成岩早期沉积并再富集。 在东岗岭组成岩的晚期发生白云岩化作用。来自下伏地层砂岩、泥岩的富含Mg、Fe的水与孔隙水以及地下淡水发生混合引起了灰岩的白云岩化,以及矿源层中成矿元素的活化,并与来自砂岩和泥岩中的成矿物质叠加在一起。在白云岩中,特别是在古水下隆起之上经白云岩化之后,含矿溶液经过充填和交代作用而形成红岩矿床。显微镜研究,微量元素分析,硫、铅、氧、碳同位素研究的结果都支持这一成岩成矿模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22. 高阻尼因子对阻尼最小二乘法效果的影响和克服
    陈钟琦
    现代地质    1988, 2 (2): 255-.  
    摘要150)      PDF(pc) (745KB)(52)    收藏

    阻尼最小二乘法(包括改进的阻尼最小二乘法,下同)是目前公认的求解无约束最优化问题最优秀的算法之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本文提出高阻尼因子对阻尼最小二乘法效果的影响就是它们存在的,但尚未引起充分重视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使阻尼最小二乘法收敛缓慢甚至完全失效。本文提出设立高截止阻尼因子λh,并给出它的计算方法。它标志:超过λh的一切阻尼因子所相应的阻尼最小二乘法改正向量的步长已小于该点最速下降法的最优步长。这时应采取最速下降法探索极小点才能获得好的效果。通过设立高截止阻尼因子,将阻尼最小二乘法与最速下降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克服高阻尼因子对阻尼最小二乘法效果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是对阻尼最小二乘法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设置高截止阻尼因子的理论推导和计算方法是正确的,效果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磁性体磁场的等值互换、矩阵表达式和规格化公式
    安玉林
    现代地质    1988, 2 (2): 266-.  
    摘要100)      PDF(pc) (298KB)(23)    收藏

    在磁性体磁化方向点点相同的假设条件下,任意形态、任意磁化强度幅值的磁性体磁场积分表达式中,隐含着一种场值“等值互换’关系。本文指出了积分表达式中包含的这种关系,并由此简明地导出了磁性体磁场的“矩阵表达式”及某些“规格化公式”。最后,阐明了有关公式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24. 对海口市地下水资源的初析
    田开铭
    现代地质    1988, 2 (2): 271-.  
    摘要96)      PDF(pc) (242KB)(12)    收藏

    本文是作者参加地矿部专家组赴海南进行水文地质考察的部分考察内容。 海口市占地24km2,人口20多万,城市日供水量26万余吨,其中18万余吨取自地下水。海口市按发展规划将扩大到lOOkm2,人口增至100多万,需水量将翻好几番。水资源能否满足海口城市发展的需求,实是一个引人瞩目的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
    25. 渊博的学识 无私的奉献 ——祝贺杨遵仪教授从事地质科研和地质教育五十五周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层古生物研究室
    现代地质    1988, 2 (3): 273-.  
    摘要82)      PDF(pc) (286KB)(8)    收藏

    杨遵仪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地层古生物学家.今年是他从事地质科研和地质教育五十五周年,又欣逢他八十寿辰,我们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刻苦勤奋、治学严谨,以学识渊博而享誉海内外;他廿为人梯,无私育人,桃李遍中华.他的治学道路、学术道德和高度的事业心堪为楷模,深受广大同行与我校师生的爱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青海省南部侏罗纪地层问题讨论
    杨遵仪 阴家润
    现代地质    1988, 2 (3): 278-.  
    摘要57)      PDF(pc) (1245KB)(7)    收藏

    青海省南部侏罗纪海相双壳类异常丰富.根据近年来新测制的地层剖面和化石资料,本文分析了该区双壳类动物群的时代意义,从而确立了本区侏罗系应包括中,上侏罗统;海相侏罗纪沉积大致自巴柔阶到基末里阶.东特提斯区北缘的弧形地带,诸如青海南部、藏东、藏北、滇西,缅甸掸邦和泰国呵叻等地在中,晚侏罗世基本上属于同一个生态环境较特殊的双壳类生物地理分区,双壳类动物群表现出强烈的地方性色彩,特别是淡水双壳类动物群cuneopsis—Psilunio—Lamprotula组合,半咸水动物群Corbula—Neomindon组合以及淡水(微咸水)动物群Peregrinococha组合完全是该区特有的土著分子,从时代对比意义上来说,它们之间可对比度更高.云南和平乡组双壳类动物群和本区相比较后表明,和平乡组沉积时代大致相当于巴柔期(含早巴通期).缅甸南瑶系中的双壳类动物群时代不应晚于巴通期.藏东和青海南部产出的奇异蛤动物群时代则应不早于基末里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四射珊瑚AuloPhyllum fungites骨骼微细构造的电镜研究
    王鸿祯 陈建强
    现代地质    1988, 2 (3): 293-.  
    摘要74)      PDF(pc) (452KB)(25)    收藏

    本文对Aulophyllum fungires (Fleming),1828的骨骼微细构造进行了扫描电镜研究.结果表明,其骨骼纵列构造和横列构造全由纤状骨骼方解石晶针构成.晶针大小可分两级:大者在隔壁和横板中,大小近相等,其平均长度为32μm,平均直径为4μm;小者在鳞板,内斜板和柱隔壁中,其平均长度为10μm,平均直径2μm.晶针只在隔壁中沿轴部组成一排晶(?),其平均直径为30—60μm,晶(?)两侧晶针组成晶束几近垂直,并间歇生长.在纵切面上,横板与隔壁相接处,间歇生长线是连续的,说明两者同步增长和形成过程相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28. 我国东北东部侏罗纪的龙爪沟群和鸡西群与其意义
    顾知微 望竞 陈道阔 姜剑虹
    现代地质    1988, 2 (3): 299-.  
    摘要117)      PDF(pc) (510KB)(33)    收藏

    我国东北区的龙瓜沟群和鸡西群中部,由含有侏罗纪化石的海相与非海相岩层组成.龙爪沟群属中,上侏罗统,鸡西群可能全属上侏罗统,其中部的城子河组产有启末利阶的带化石细线雏蛤Buchia tenuistviata(Lahusen).非海相的热河动物化石群中的软体动物分子与上侏罗统启末利阶海相双壳类化石在城子河组中同组共存,进一步核实了热河动物化石群的侏罗纪年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塔里木盆地西部晚白垩世钙质超微化石
    郝诒纯 苏新
    现代地质    1988, 2 (3): 305-.  
    摘要77)      PDF(pc) (795KB)(20)    收藏

    本文分析研究了塔里木盆地西部晚白垩世钙质超微化石,划分出Quadrumgartneri,Eprolithus floralis两个组合,从一个新的角度为探讨库克拜组和乌依塔克组的地层时代及其沉积环境提供有关的论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1)
    30. 贵阳乌当下奥陶统湄潭组遗迹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
    杨式溥 戎昆方
    现代地质    1988, 2 (3): 316-.  
    摘要130)      PDF(pc) (1557KB)(84)    收藏

    本文系统研究了贵阳乌当下奥陶统湄潭组遗迹化石,认为这些遗迹化石系风暴沉积前后的产物,并首次在我国发现cruzianc furcifera 遗迹组合,这对于地层对比,遗迹组合的地理分布均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2)
    31. 亚洲东部的志留系
    陈旭 戎嘉余
    现代地质    1988, 2 (3): 328-.  
    摘要89)      PDF(pc) (1053KB)(52)    收藏

    亚洲东部包括西伯利亚,科累马,塔里木—中朝和华南等古板块,以及围绕或穿插其间的活动带.不同古板块基本上被归于不同大区,同一大区中的稳定和活动地带属不同的一级地层区,同一区中的不同岩相和生物相带为不同的二圾地层区.志留纪时期除冈瓦纳古陆之外,其他各板块都分布在赤道两侧的低、中纬度地带,而且以南半球为主.在各古板块内的志留纪古地理面貌上,本文着重剖析华南古板块.志留纪的生物地理区系划分,虽然基于不同门类有不同的认识,但亚洲东部范围内均属北方大区.本文用生态地层学、沉积学,古地理学等方法研究了华南早志留世海平面升降的规律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2)
    32. 湖南中部早石炭世腕足动物组合及几个问题的讨论
    史晓颖
    现代地质    1988, 2 (3): 342-.  
    摘要72)      PDF(pc) (993KB)(86)    收藏

    对湘中下石炭统腕足动物群的系统研究表明,该地区的腕足动物群自下而上可划分为6个组合带;1.“plicatifera” tenuiplicaia Hou Ass.(Lower Toumaisian),2.Unispiri-fer tournaicensis(Kon.)—Eochoristites alatus(Ching)Ass.(Middle Tournaisian); 3.Finosp-irifer shaoyangensis(Ozaki)—Marginatia vaughani(Muir--Wood)Ass.(Upper Tournasian);4.(?)itiliproductus groberi(Kren.)——Pugilis hunanensis(Ozaki)Ass.(Lower Visean);5.Para-kansuella subrhomboidea Sp·nov.——Kansuella——Gigantoproductus maximus (M’coy)Ass.(UpperVisean);6.Latiproductus latissimus(Sow.)—Gigantoproductus edelburgensis(Phillips)Ass.(Lower Namurian or Serpukhovian).这些腕足动物大部分是特提斯区广泛分布的属种,能够与西欧,苏联等地的同时期动物群进行很好的对比.对邵东组腕足动物的研究表明,该组的地质时代属晚泥盆世末期.其所产腕足动物能很好地与西欧及苏联同期地层的腕足动物比较.研究表明,在湘中杜内与维宪阶的生物地层界线,根据腕足动物,应置于Finospirifer-marginatia动物群和Delepinea subcarinata—Megachonetes zimmermanni组合带之间,而不是过去认为的Eochoristives—Martiniella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0)
    33. 秦岭三叠系分带及印支期发展史
    殷鸿福 杨逢清 赖旭龙 杨恒书
    现代地质    1988, 2 (3): 355-.  
    摘要104)      PDF(pc) (1625KB)(192)    收藏

    秦岭及共邻区的三叠系自北而南可分为四带.北秦岭三叠系具有富含植物化石的陆相上三叠统,其下的优地槽型细碧角斑岩系时代未定.中秦岭下三叠统为复理石夹多层砾状灰岩,后者系斜坡沉积,物源可能来自北方,安尼期为复理石.南秦岭北带在二叠纪晚期已裂陷接受复理石及以砾状灰岩为代表的斜坡沉积.早三叠世至安尼期为深水相黑色板岩、薄层灰岩、复理石并夹火山岩.南秦岭南带及巴顿喀喇从早三叠世至安尼期为扬子地台的一部分,岩相及化百群与之一致,具有发育良好的安尼期陆棚边缘生物滩.从拉丁期开始裂陷.出现鱼鳞蛤页岩、砾状灰岩及巨厚复理石,后者延续至晚三叠世,有放射虫为证.整个中,南秦岭呈现一个由二叠纪晚期开始,延续于印支期的裂陷槽发育史.它的北部—中秦岭和南秦岭北带于二叠纪末及三叠纪初先后裂陷,并于拉丁期褶皱回返.它的南部—南秦岭南带及巴颜喀喇于拉丁期裂陷,并于三叠纪末回返.这个裂陷槽是否构成印支期秦岭的主体,抑或它仅是“北秦岭小洋盆”在扬子大陆边缘的弧后扩张盆地,取决于北秦岭是否存在早、中三叠世优地槽沉积.后者尚未证实.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1)
    34. 陆相二叠一三叠系界线划分和事件
    杨基端 曲立范 周惠琴 程政武 周统顺 侯静鹏 李佩贤 孙素英
    现代地质    1988, 2 (3): 366-.  
    摘要83)      PDF(pc) (688KB)(58)    收藏

    我国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的划分主要依据古脊椎动物,孢粉,双壳类、介形虫和古植物等.这些化石组合特征在界线附近都有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可以用来划分界线,而且结合在界线附近其它非生物(沉积物的粒度和颜色等)的异常变化,可以看出在二叠—三叠纪之交曾发生过某种事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
    35. 四川华蓥山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沉积特征及动物群变化
    吴顺宝 李庆 王薇薇
    现代地质    1988, 2 (3): 375-.  
    摘要87)      PDF(pc) (868KB)(27)    收藏

    晚二叠世晚期,华蓥山地区位于川东、鄂西碳酸盐岩台地上.二叠—三叠系接触关系是华南常见类型之一.生物群集绝灭不是正发生在界线上,而是在界线之下数十厘米处,δ(?)C最大负值和δ(?)O最大变化都发生在这个层位上,我们称它为“重要的生物绝灭(消失)线”.二叠—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绝灭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环境的变化和生物的不适应性.工作区未发现地外星体撞击事件的记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0)
    36. 山东莱阳盆地早白垩世扁足蝇科一个新亚科(昆虫纲:双翅目)
    洪友崇 王文利
    现代地质    1988, 2 (3): 386-.  
    摘要87)      PDF(pc) (465KB)(23)    收藏

    本文记述山东莱阳盆地早白垩世莱阳组(K1l3)的扁足蝇科的1个新亚科—中国盗蝇亚科(Sinotestinae subfam.nov.).新亚科以其Sc很长,D很小,短于b1,M1与M2呈叉形等等特征区别于其它两个亚科—扁足蝇亚科(Platypezinae)和小神蝇亚科(Microsaniinae);与此同时,它又兼有上述两个亚科的某些特征;在地史分布上又是早期出现的独特新类群,在分类上应有它本身的位置.文中并将含昆虫化石的地层剖面作了简要的描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安徽蒙城九里桥晚更新世古菱齿象化石
    李凤麟 金权
    现代地质    1988, 2 (3): 393-.  
    摘要95)      PDF(pc) (579KB)(30)    收藏

    文中描述了1981年秋季在安徽蒙城发现的诺氏古菱齿象化石(Palaeoloxodon nau—manni).首次提供了晚更新世晚期,有14C同位素年龄测定的古菱齿象的确切地点及层位.同时对该类象化石在淮北平原的分布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
    38. 高肌虫的个体发育及性双形特征
    舒德干
    现代地质    1988, 2 (4): 401-.  
    摘要93)      PDF(pc) (1689KB)(19)    收藏

    行蜕壳式增长的节肢动物个体发育及性双形特征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其化石种群结构的恢复之上。简单的数理统计是揭示其种群结构特征的钥匙:鉴别是否属正常化石种群,确定蜕壳期数,解释早期幼壳高死亡率与其化石低保存牢的统一。高肌虫个体发育常表现为六至七期明显的蜕壳阶段,蜕壳期间壳体增长率常在性成熟期有显著的减小趋势。物种的正确鉴定及性双形特征的辨识也只有通过个体发育研究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物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伏变化,为研究谱系的演化趋向提供重要依据。这种数理统计方法无疑对三叶虫、介形虫等其他节肢动物的个体发育及性双形研究也完全适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
    39. 用有限应变测量方法恢复地层初始厚度——北京西山中寒武统初始厚度的计算
    章泽军 鲍世聪 曹树钊
    现代地质    1988, 2 (4): 411-.  
    摘要58)      PDF(pc) (751KB)(38)    收藏

    本文根据章泽军(1987)提出的方法,通过对鲕粒的应变测量,恢复了北京西山中寒武统的初始厚度。变形后的厚度普遍减薄,仅为初始厚度的1/3—1/4。本区初始厚度具有由西向东增厚的变化规律,并在南部黄院一带最厚,可能为这一时期的沉积中心。从纵向上看,不同时期的沉积中心可能发生迁移。恢复初始厚度不仅为重塑古地理演化过程提供了依据,同时,对构造变形的发生发展也会赋予新的认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9)
    40. 察尔汗盐湖物质来源的研究
    段振豪 袁见齐
    现代地质    1988, 2 (4): 420-.  
    摘要90)      PDF(pc) (702KB)(78)    收藏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是一个以氯化物为主的盐湖,然而今天补给该盐湖的水是碳酸盐和硫酸盐型的。所以,该盐湖的物质来源问题是研究其成因的根本问题,也一直是中外学者感兴趣。同时又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各种假说。本文综合了六化学、岩相古地理、Sr和Br的地球化学、古生态、同位素和构造方面的资料,对前人提出的各种假说逐一进行了论证,最后的结论是,察尔汗盐湖的盐类物质有三个来原:通过河流补给的地表化学风化淋滤物质、通过断层补给的油田水和柴达木古湖的遗留物质。否定了海水来源和第三纪含盐系风化淋滤来源的假说。 中更新世末,察尔汗湖从柴达木古湖中完全蚀立出来,并继承了部分从古湖遗留下来的盐类物质。在察尔汗湖蚀立过程中和独立后早期,构造运动比较强烈,通过断层补给的油田水较多,后来随着构造运动的减弱,油田水补给量逐渐减少,而地丧化学风化淋滤物质的补给一直是比较稳定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