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science ›› 2021, Vol. 35 ›› Issue (02): 365-377.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0.089
• Petroleum Geology •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LI Zengxue1(), SONG Mingshui2, LI Ying3, LIU Haiyan1(
), XU Chunhua2, WANG Dongdong1, KONG Fanfei1, HAN Qiaoyu1
Received:
2019-10-20
Revised:
2020-03-07
Online:
2021-04-25
Published:
2021-05-25
Contact:
LIU Haiyan
CLC Number:
LI Zengxue, SONG Mingshui, LI Ying, LIU Haiyan, XU Chunhua, WANG Dongdong, KONG Fanfei, HAN Qiaoyu. Petrographic Classification of Lacustrine Fine-grained Rocks Using a Two-level Index Division Method and A Case Study of Its Application[J]. Geoscience, 2021, 35(02): 365-377.
分类依据 | 纹层类型及描述特征 |
---|---|
纹层厚度 | ①纹层:单个纹层厚度在1~5 mm之间的>50%; ②薄纹层:单个纹层厚度在0.1~1 mm之间的>50%; ③极薄纹层:单个纹层厚度在0.01~0.1 mm之间的>50%; ④较薄纹层:单个纹层厚度在1~5 mm之间、在0.1~1 mm之间、在0.01~0.1 mm之间的均<50%,且在0.1~1 mm之间的>在0.01~0.1 mm之间的。 |
纹层属性 | ①砂纹层:粉砂级>50%; ②含粉砂纹层:泥质>50%; ③混层纹层:混层>50%; ④混层-粉砂纹层:粉砂级<50%、泥质<50%、混层<50%、粉砂级含量>泥质含量; ⑤粉砂-混层纹层:粉砂级<50%、泥质<50%、混层<50%、粉砂级含量<泥质含量。 |
有机质含量 | ①有机质纹层:有机质含量>50%、异质与基质之和<50%; ②异质纹层:异质组分纹层>50%、有机质与基质之和<50%; ③基质纹层:基质>50%、有机质与异质纹层之和<50%,实际上是不明显纹层; ④有机质-异质纹层:异质纹层<50%、有机质纹层<50%、基质<50%,且异质纹层>基质; ⑤有机质-基质纹层:异质纹层<50%、有机质纹层<50%、基质<50%,且基质>异质纹层。 |
纹层空间分布 | ①连续状纹层:异质组分连续分布>50%; ②间续状纹层:不连续但层位稳定异质>50%; ③透镜状纹层:不连续且层位不稳定异质>50%; ④连续-间断状纹层:间续状纹层<50%、连续状纹层<50%、透镜状纹层<50%,且间续状纹层>透镜状纹层; ⑤连续-透镜状纹层:间续状纹层<50%、连续状纹层<50%、透镜状纹层<50%,且间续状纹层<透镜状纹层。 |
Table 2 Classification basi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ne-grained laminae
分类依据 | 纹层类型及描述特征 |
---|---|
纹层厚度 | ①纹层:单个纹层厚度在1~5 mm之间的>50%; ②薄纹层:单个纹层厚度在0.1~1 mm之间的>50%; ③极薄纹层:单个纹层厚度在0.01~0.1 mm之间的>50%; ④较薄纹层:单个纹层厚度在1~5 mm之间、在0.1~1 mm之间、在0.01~0.1 mm之间的均<50%,且在0.1~1 mm之间的>在0.01~0.1 mm之间的。 |
纹层属性 | ①砂纹层:粉砂级>50%; ②含粉砂纹层:泥质>50%; ③混层纹层:混层>50%; ④混层-粉砂纹层:粉砂级<50%、泥质<50%、混层<50%、粉砂级含量>泥质含量; ⑤粉砂-混层纹层:粉砂级<50%、泥质<50%、混层<50%、粉砂级含量<泥质含量。 |
有机质含量 | ①有机质纹层:有机质含量>50%、异质与基质之和<50%; ②异质纹层:异质组分纹层>50%、有机质与基质之和<50%; ③基质纹层:基质>50%、有机质与异质纹层之和<50%,实际上是不明显纹层; ④有机质-异质纹层:异质纹层<50%、有机质纹层<50%、基质<50%,且异质纹层>基质; ⑤有机质-基质纹层:异质纹层<50%、有机质纹层<50%、基质<50%,且基质>异质纹层。 |
纹层空间分布 | ①连续状纹层:异质组分连续分布>50%; ②间续状纹层:不连续但层位稳定异质>50%; ③透镜状纹层:不连续且层位不稳定异质>50%; ④连续-间断状纹层:间续状纹层<50%、连续状纹层<50%、透镜状纹层<50%,且间续状纹层>透镜状纹层; ⑤连续-透镜状纹层:间续状纹层<50%、连续状纹层<50%、透镜状纹层<50%,且间续状纹层<透镜状纹层。 |
分类 | 特征 |
---|---|
连续状水平纹层 | 纹层连续较稳定的分布,如稳定的细粉砂纹层、不稳定的生物微细壳层,总体呈水平状,没有明显的波峰、波谷( |
近水平状纹层 | 纹层连续较稳定的分布,如稳定的细粉砂纹层、不稳定的生物微细壳层,略显有波峰、波谷,但总体呈近水平形态,( |
缓波状纹层 | 纹层连续较稳定的分布,如稳定的细粉砂纹层、不稳定的生物微细壳层,呈现较为明显的波峰、波谷特征,但总体纹层变化缓和,峰高/波距比小于1/4( |
波状纹层 | 纹层连续较稳定的分布,如稳定的细粉砂纹层、不稳定的生物微细壳层,呈现较为明显的波峰、波谷特征,总体纹层变化明显,峰高/波距比大于1/4( |
断续状纹层 | 纹层呈不连续分布,但总体上可以追踪( |
透镜状纹层 | 纹层呈极不连续分布,以基质为主( |
Table 3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ine-grained laminae classified by spatial form (including microscopic laminae)
分类 | 特征 |
---|---|
连续状水平纹层 | 纹层连续较稳定的分布,如稳定的细粉砂纹层、不稳定的生物微细壳层,总体呈水平状,没有明显的波峰、波谷( |
近水平状纹层 | 纹层连续较稳定的分布,如稳定的细粉砂纹层、不稳定的生物微细壳层,略显有波峰、波谷,但总体呈近水平形态,( |
缓波状纹层 | 纹层连续较稳定的分布,如稳定的细粉砂纹层、不稳定的生物微细壳层,呈现较为明显的波峰、波谷特征,但总体纹层变化缓和,峰高/波距比小于1/4( |
波状纹层 | 纹层连续较稳定的分布,如稳定的细粉砂纹层、不稳定的生物微细壳层,呈现较为明显的波峰、波谷特征,总体纹层变化明显,峰高/波距比大于1/4( |
断续状纹层 | 纹层呈不连续分布,但总体上可以追踪( |
透镜状纹层 | 纹层呈极不连续分布,以基质为主( |
分类 | 特征 |
---|---|
单一纹层结构 | 泥质为基质,仅由一种标志性纹层特征较稳定的分布,如细粉砂纹层( |
夹纹层结构 | 以一种标志性纹层特征为主,兼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其他纹层分布,如稳定的细粉砂纹层、不稳定的生物微细壳层( |
互纹层结构 | 以二种标志性纹层特征交互为特征( |
多元混合式纹层结构 | 三种或三种以上标志性纹层特征非旋回式混存( |
旋回式纹层结构 | 二种或二种以上标志性纹层特征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
递变式纹层结构 | 一种或一种以上标志性纹层特征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具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
Table 4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ine-grained laminae classified by attributes and correlations (including microscopic laminae)
分类 | 特征 |
---|---|
单一纹层结构 | 泥质为基质,仅由一种标志性纹层特征较稳定的分布,如细粉砂纹层( |
夹纹层结构 | 以一种标志性纹层特征为主,兼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其他纹层分布,如稳定的细粉砂纹层、不稳定的生物微细壳层( |
互纹层结构 | 以二种标志性纹层特征交互为特征( |
多元混合式纹层结构 | 三种或三种以上标志性纹层特征非旋回式混存( |
旋回式纹层结构 | 二种或二种以上标志性纹层特征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
递变式纹层结构 | 一种或一种以上标志性纹层特征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具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
主要岩性 | 纹层类型 | 细粒岩岩相 | 岩相亚类 | 代号 | |
---|---|---|---|---|---|
泥质岩 | 块状 | 泥岩相 | 块状泥岩 | MH | |
有机质纹层 | 有机质纹层泥岩相 | 水平状有机质纹层泥岩 | MO | ||
缓波状有机质纹层泥岩 | |||||
白云质泥岩 | 有机质纹层 | 有机质纹层白云质泥岩相 | 水平状有机质纹层白云质泥岩 | MOH | |
软变形有机质纹层白云质泥岩 | |||||
云质纹层 | 纹层状白云质泥岩相 | 水平纹层状白云质泥岩 | LMY | ||
包卷纹层状白云质泥岩 | |||||
铝土质泥岩 | 块状 | 铝土质泥岩相 | 块状铝土质泥岩 | AMH | |
灰质泥岩 | 块状 | 灰质泥岩相 | 块状灰质泥岩 | LM | |
有机质纹层 | 有机质纹层灰质泥岩相 | 水平状有机质纹层灰质泥岩 | LMO | ||
软变形有机质纹层灰质泥岩 | |||||
方解石纹层 | 方解石纹层灰质泥岩相 | 水平(断续)状方解石纹层灰质泥岩 | LMC | ||
丘状方解石纹层灰质泥岩 | |||||
软变形方解石纹层灰质泥岩 | |||||
方解石—有机质纹层 | 方解石—有机质纹层灰质泥岩相 | 水平韵律状方解石—有机质纹层灰质泥岩 | LMCH-O | ||
粉砂质泥岩 | 混浊状纹层 | 混浊状纹层粉砂质泥岩相 | 混浊状纹层粉砂质泥岩 | HMS | |
有机质纹层 | 有机质纹层粉砂质泥岩相 | 水平状有机质纹层粉砂质泥岩相 | SMO | ||
粉砂质纹层 | 纹层状粉砂质泥岩相 | 缓波状纹层粉砂质泥岩 | SMS | ||
前积状纹层粉砂质泥岩 | |||||
膏质泥岩 | 块状 | 膏质泥岩相 | 块状膏质泥岩 | MHG | |
膏质纹层 | 纹层状膏质泥岩相 | 纹层状膏质泥岩 | LMG | ||
灰岩 | 有机质纹层 | 有机质纹层灰岩相 | 水平状有机质纹层灰岩 | LO | |
泥质灰岩 | 有机质纹层 | 有机质纹层泥质灰岩相 | 水平状有机质纹层泥质灰岩 | MLO | |
软变形有机质纹层泥质灰岩 | |||||
浊积状有机质纹层泥质灰岩 | |||||
方解石—有机质纹层 | 方解石—有机质纹层泥质灰岩相 | 水平(断续/韵律)状方解石— 有机质纹层泥质灰岩 | MLC-O | ||
缓波状方解石—有机质纹层泥质灰岩 | |||||
方解石纹层 | 方解石纹层泥质灰岩相 | 软变形方解石纹层泥质灰岩 | MLC | ||
缓波状方解石纹层泥质灰岩 | |||||
水平(断续)状方解石纹层泥质灰岩 | |||||
炭质纹层 | 炭质纹层泥质灰岩相 | 水平断续状炭质纹层泥质灰岩 | MLHC | ||
泥质—灰质 细粒岩 | 有机质纹层 | 有机质纹层泥质—灰质细粒岩岩相 | 水平状有机质纹层泥质—灰质细粒岩 | M-LO | |
方解石— 有机质纹层 | 方解石—有机质纹层泥质- 灰质细粒岩岩相 | 水平(断续/韵律)状方解石— 有机质纹层灰质—泥质细粒岩 | M-LC-O |
Table 5 Lithofacies classification of the Paleogene Shahejie Formation (4th upper member) in the Dongying Depression
主要岩性 | 纹层类型 | 细粒岩岩相 | 岩相亚类 | 代号 | |
---|---|---|---|---|---|
泥质岩 | 块状 | 泥岩相 | 块状泥岩 | MH | |
有机质纹层 | 有机质纹层泥岩相 | 水平状有机质纹层泥岩 | MO | ||
缓波状有机质纹层泥岩 | |||||
白云质泥岩 | 有机质纹层 | 有机质纹层白云质泥岩相 | 水平状有机质纹层白云质泥岩 | MOH | |
软变形有机质纹层白云质泥岩 | |||||
云质纹层 | 纹层状白云质泥岩相 | 水平纹层状白云质泥岩 | LMY | ||
包卷纹层状白云质泥岩 | |||||
铝土质泥岩 | 块状 | 铝土质泥岩相 | 块状铝土质泥岩 | AMH | |
灰质泥岩 | 块状 | 灰质泥岩相 | 块状灰质泥岩 | LM | |
有机质纹层 | 有机质纹层灰质泥岩相 | 水平状有机质纹层灰质泥岩 | LMO | ||
软变形有机质纹层灰质泥岩 | |||||
方解石纹层 | 方解石纹层灰质泥岩相 | 水平(断续)状方解石纹层灰质泥岩 | LMC | ||
丘状方解石纹层灰质泥岩 | |||||
软变形方解石纹层灰质泥岩 | |||||
方解石—有机质纹层 | 方解石—有机质纹层灰质泥岩相 | 水平韵律状方解石—有机质纹层灰质泥岩 | LMCH-O | ||
粉砂质泥岩 | 混浊状纹层 | 混浊状纹层粉砂质泥岩相 | 混浊状纹层粉砂质泥岩 | HMS | |
有机质纹层 | 有机质纹层粉砂质泥岩相 | 水平状有机质纹层粉砂质泥岩相 | SMO | ||
粉砂质纹层 | 纹层状粉砂质泥岩相 | 缓波状纹层粉砂质泥岩 | SMS | ||
前积状纹层粉砂质泥岩 | |||||
膏质泥岩 | 块状 | 膏质泥岩相 | 块状膏质泥岩 | MHG | |
膏质纹层 | 纹层状膏质泥岩相 | 纹层状膏质泥岩 | LMG | ||
灰岩 | 有机质纹层 | 有机质纹层灰岩相 | 水平状有机质纹层灰岩 | LO | |
泥质灰岩 | 有机质纹层 | 有机质纹层泥质灰岩相 | 水平状有机质纹层泥质灰岩 | MLO | |
软变形有机质纹层泥质灰岩 | |||||
浊积状有机质纹层泥质灰岩 | |||||
方解石—有机质纹层 | 方解石—有机质纹层泥质灰岩相 | 水平(断续/韵律)状方解石— 有机质纹层泥质灰岩 | MLC-O | ||
缓波状方解石—有机质纹层泥质灰岩 | |||||
方解石纹层 | 方解石纹层泥质灰岩相 | 软变形方解石纹层泥质灰岩 | MLC | ||
缓波状方解石纹层泥质灰岩 | |||||
水平(断续)状方解石纹层泥质灰岩 | |||||
炭质纹层 | 炭质纹层泥质灰岩相 | 水平断续状炭质纹层泥质灰岩 | MLHC | ||
泥质—灰质 细粒岩 | 有机质纹层 | 有机质纹层泥质—灰质细粒岩岩相 | 水平状有机质纹层泥质—灰质细粒岩 | M-LO | |
方解石— 有机质纹层 | 方解石—有机质纹层泥质- 灰质细粒岩岩相 | 水平(断续/韵律)状方解石— 有机质纹层灰质—泥质细粒岩 | M-LC-O |
[1] | SCHIE J, ZIMMERLE W. The history and promise of shale research[M]//SCHIEBER J, ZIMMERLE W, SETHI P. Shales and Mudstones: Vol.1: Basin Studies, Sedimentology and Paleontology. Stuttgart: Schweizerbart Science Publishers, 1998: 1-10. |
[2] | 姜在兴. 沉积学[M]. 第2版.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0: 10-100. |
[3] | 梁超, 吴靖, 姜在兴, 等. 有机质在页岩沉积成岩过程及储层形成中的作用[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41(6):1-8. |
[4] |
LOUCKS R G, RUPPEL S C. Mississippian Barnett shale: Lithofacies and depositional setting of a deep-water shale-gas succession in the Fort Worth Basin, Texas[J]. AAPG Bulletin, 2007,91(4):579-601.
DOI URL |
[5] | 姜在兴, 梁超, 吴靖, 等. 含油气细粒沉积岩研究的几个问题[J]. 石油学报, 2013,34(6):1031-1039. |
[6] | 金忠慧.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细粒岩沉积环境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
[7] | 梁超. 含油气细粒沉积岩沉积作用与储层形成机理[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
[8] | 王正和, 周继兵, 余谦, 等. 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碳质细粒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背景[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8,42(1):86-95,120. |
[9] | 李威, 文志刚. 陕北马岭地区延长组长7-1储层特征及评价[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3,33(3):40-47. |
[10] | 章新文, 王优先, 王根林, 等. 河南省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湖相页岩油储集层特征[J]. 古地理学报, 2015,17(1):107-118. |
[11] |
LIANG C, WU J, JIANG Z X, et al. Sedimentary environmental controls on petrology and organic matter accumulation in the Upper Fourth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Paleogene, Dongying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18,186:1-13.
DOI URL |
[12] | 刘惠民, 孙善勇, 操应长, 等. 东营凹陷沙三段下亚段细粒沉积岩岩相特征及其分布模式[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7,24(1):1-10. |
[13] | 吴靖, 姜在兴, 梁超.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细粒沉积岩岩相特征及与沉积环境的关系[J]. 石油学报, 2017,38(10):1110-1122. |
[14] | 刘惠民, 于炳松, 谢忠怀, 等. 陆相湖盆富有机质页岩微相特征及对页岩油富集的指示意义——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为例[J]. 石油学报, 2018,39(12):1328-1343. |
[15] | 陈世悦, 张顺, 王永诗, 等.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及储集层特征[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43(2):198-208. |
[16] | 张顺, 陈世悦, 崔世凌, 等. 东营凹陷半深湖-深湖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及特征[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38(5):9-17. |
[17] | 张顺, 刘惠民, 陈世悦, 等. 中国东部断陷湖盆细粒沉积岩岩相划分方案探讨——以渤海湾盆地南部古近系细粒沉积岩为例[J]. 地质学报, 2017,91(5):1108-1119. |
[18] | 孙善勇, 刘惠民, 操应长, 等. 湖相深水细粒沉积岩米兰科维奇旋回及其页岩油勘探意义——以东营凹陷牛页1井沙四上亚段为例[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7,46(4):846-858. |
[19] | 彭丽. 济阳坳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湖相泥页岩岩相非均质性及控制因素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
[20] | 逄淑伊, 操应长, 梁超.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沙三下亚段岩相特征及沉积环境——以樊页1井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40(4):799-809. |
[21] | 刘姝君, 操应长, 梁超.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细粒沉积岩特征及沉积环境[J]. 古地理学报, 2019,21(3):479-489. |
Viewed | ||||||
Full text |
|
|||||
Abstract |
|
|||||